书城管理人人都看得懂的财报书
3541900000010

第10章 资产负债表,会计报表中唯一的平衡表(1)

资产负债表左侧列出了总资产,右侧列出了负债和净资产。这些项目有些是企业自身的,有些是欠别人的,有些变现速度很快,有些却很慢。读懂这些,我们就可以知道企业拥有多少净资产。

货币现金:你随时能拿出多少钱

我们把钱投入到企业中去,与他人一起合伙做生意,目的是为了赚钱。这里所赚的“钱”一定是通俗意义上讲的现金。因为从狭义角度来考虑,只有现金才能实现流通。100亿现金的功用与100亿应收账款、价值100万的设备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当你赚的100个亿都是应收账款时,这些钱还存在着部分或全部不能回收的风险;当你赚了价值100万元的设备,有可能短时间内不能变现。而企业运营最需要的就是现金。它是人身体的血液,它是汽车油箱里的油,没有现金这样的一般等价物,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要为自己的企业购买生产需要的原材料,这时你不能对供应商说:“我现在没钱,这里有价值100万的生产设备,我欠你50万,你拿一半走吧。”供应商需要的是现金。因为即便他们愿意接受生产设备作为交换物,还需要考虑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如果生产设备涨价了,还好说,自己也跟着赚了一笔意外之财;如果价格下滑,供应商就有赔本的可能。这样的风险是任何供应商都不愿意承担的。现金的意义可见一斑。对于现金的意义,大家可以在第6章现金流量表中找到更翔实详实的表述。

总之,企业经营的过程,就是现金流进、流出、再流进的过程。企业首先通过融资获得现金,再购买原材料加工成产品(这些还没卖出去的产品就是存货),再把存货卖出去,换回来更多的现金,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有些时候,这个过程还会增加一个步骤,即存货销售出去了,但还没收回货款。这样赚来的钱并不是现金,而是应收票据或应收账款。将应收票据或应收账款收回来变成现金,一次完整的循环才会完成,具体情形如图4.1所示。

关于现金的来源,我们也会在第6章有详细的交待,现在只简单概述。现金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融资,出售业务或者资产,还有就是我们上面说的运营。运营而来的现金是最牢靠的、最正常的方式。

按照正常情况,现金应该是越滚越多的。既然有正常情况,就也会有特殊情况,如果成本高于售价,就会导致亏损;如果长期亏损,现金就会越滚越少。为了更好地理解现金对企业的重要性,让我们来看一下。

从上表,我们不难看出,山西汾酒在现金数据方面一直表现良好,而老白干酒却有一点问题。它的货币现金处有一个突出点,那就是在2007年的时候突然达到了1.4亿元,而其他年份却只相当于这一年的零头。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笔者专门查阅了一下相关的数据,结果发现2007年老白干酒确实经营得很好,经历了2008年的危机后就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了。

由此可见,能够随时使用的现金对于企业的经营有着莫大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另一个问题:现金多就一定好吗?现实情况是,当现金越来越多却无处投放时,随着通货膨胀,现金的购买力就会越来越低。这时,现金多反而是坏事。

钱多了怎么办

钱多了怎么办?方法很多,投资,消费,借钱给别人都可以。不过,也有人选择看起来最消极的处理方式--闲置。闲置?没有搞错吧?现在大家都讲究“钱生钱,越多越好”,竟然让钱闲置?

先不要急。如果你了解道家文化的话,就会明白所谓的消极有时候也许并不是坏事。它只是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而已,不存在任何感情色彩。再者,越是到了危急的关头,才越能体现货币现金的重要作用。

对此,联想集团副总裁黄伟明深有感触。也是在2008年,联想集团当时有一些闲置的资金无处投放。为了缓解资金闲置的现状,他们决定将多余的5.4亿美元存入了银行,并且选择了定期存款。为什么资金雄厚的联想集团没有选择其他方式呢?黄伟明副总裁的解释和刘顺仁先生《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中的观点如出一辙:“市场变化太大,高现金水位除了可以应付市场变动以外,万一有收购的机会,才有办法立马进行。”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既然钱多了没地方放,那就直接以现金股利的形式发放给股东吧。毕竟大家从五湖四海聚在一起合伙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所以赚了钱以后,以现金股利的形式直接回馈给股东。有一种方法与之类似,就是回购股票。这种方法属于简介提升股东手中所持股票的含金量。(我们在上节已经提到过,回购股票之后,每股的价值会上升。)

还有人是坚定的投资派。他们坚持认为,资金闲置或者发股利就是浪费,不如将它用在扩大投资上。

很多朋友一定对《食神》中周星驰扮演的史蒂芬周不陌生吧?史蒂芬周有一个梦想:有了钱就开分店,一间变两间,两间变四间,四间变八间,然后上市,拆分,再上市……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投资环境好的话,这个梦想实现起来一点难度都没有。连一向温柔贤淑的宝姐姐还说过“凭风好借力,送我上青云”呢!但没赶上好的投资环境怎么办?投资就会亏损,投还不如不投。

对《食神》不熟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隆中对》。诸葛亮在《隆中对》跟刘备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天下无变怎么办?对于“孤穷玄德走天下”的刘备来说,天下无变,就是没有好的投资环境,按易中天先生的话说,就只能在荆州和益州待着,吃个七顿八顿的没问题。所以,扩大投资一定要掌握好时机。如果没有好时机,就静观其变。

现金多总归不是坏事,即使闲置也比没有要强一些。如果遇到一些突发的事件,导致经济大背景出现了问题,或者企业本身出现了问题,企业能不能凭借着自身走出困境,全看手中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如果现金多,可以随时变现的有价证券多,负债少,那走出困境很容易。相反,现金不足,也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变现,负债还多,那就非常危险了。

当然,扩大投资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这种情况非常特殊,而且适用的范围也非常窄。对于一些依赖新技术、新工艺的高科技企业和医药企业来说,在现金充足和行业背景不佳的背景下,如果能够将多余的资金用于研发新产品,就会在同行业企业中快速脱颖而出,甚至可能就此成为整个行业的领头羊。

总之,无论企业如何选择,充足的现金都会或多或少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还记得那老生常谈但亘古不变的真理吗?现金才是王道!

存货:周转速度决定存货量

说到存货,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就是企业需要卖出而尚未卖出的商品。既然如此,那么存货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呢?或者说保持时多时少的状态比较好?饭得一口一口吃,问题也得一个一个解决。为了更好地解答上述问题,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存货是怎么计算的。

按照通行的国际标准,存货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为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家小超市进货,第一天进2件,每件100元;第二天进3件,每件80元;第三天进1件,每件110元。到了第四天,货物卖掉件,售价180元。那么超市的存货价值该怎么计算呢?现在我们知道,按前三天来计算,存货为550元。

如果使用先进先出法,就要按照进库的先后顺序出售,先进库的货先卖,后进库的货后卖。第四天卖掉的就是第一天进的货,成本为100元,那么存货就变成450元,利润为80元。

如果使用后进先出法,就要将后入库的货先卖出,先入库的货反而要后卖了。此时,第四天卖掉的就是第三天的货,所以存货价值变成了440元,利润变为70元。

如果使用加权平均法,就需要将进货价值平均分配到已经入库的6件货物上,得出每件货物的平均成本是91.67元。第四天卖出一件售价180元的货物,利润为88.33元。

以上就是国际上通行的库存计算的三种方法。不过,我国的会计制度已经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因为盲目地采用此法会影响档期的利润高低。

另外,关于存货的计算还有一个规定。那就是存货价值需要按照成本和市场价中价格较低的那个来计算。

至于存货多些好还是少些好,这个要看行业特性。首先,它跟销售量有关。有的商品本小,利薄,卖得快,生产周期也很短。要是存货少,可能会产生交货时间到了但交不出货的风险,是要付违约金的。如果商品成本高,卖得慢,一年才能生产一两个,而存货有100个,怎么办?既占用库房储存,还占用资金,有这些钱干点什么不好呢?

此外,存货的多少还跟经济周期有关。如果经济背景大好,那存多点儿货也可以;若相反,存太多货,积压了太多成本,麻烦就大了。

当然,也会有一些产品的销量并不会收到经济背景好坏的影响。巴菲特在买进地絮叨企业的股票时就曾经说过:“每当我在晚上入睡之前,想到明天早晨全世界会有25亿男人不得不刮胡子的时候,我的心头就一阵狂喜。”

事实就是如此,男人并不会因为经济不景气或者遭遇战争、自然灾害等意外时间就不长胡子了。只要胡子长到一定程度就得刮。道理很简单。那么汽车呢?因为它并不是必备品,如果生存都成问题了,谁还会买车呢?所以,如果你看到某家企业的存货量一直处于跳跃的状态,那就是说它并不是像剃须刀或口香糖一样的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的商品。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上汽集团和江铃汽车的存货量,如表4.2所示。

汽车这类商品,更新换代虽然赶不上电子产品,但还是比一般产品要快很多。发动机、外形设计等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这样的企业,基本的存货量都不会太多。更新太快,存货还没卖光,新型产品就投产了。卖不出去的就会一直积压在库房里。所以,上汽集团和江铃汽车的存货量虽然逐年上升,但占总资产的比率却呈现下降的趋势。

其实,像汽车这类深受经济背景影响的企业存货量占比越小越好。所谓船小好调头。丰田汽车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有段时间,丰田汽车基本上是零库存。消费者如果想要从丰田买车,需要先期预购。有订单才生产,没有订单就不生产。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存货占用大量资金还不能变现的情况出现。

从表4.2中不难看出,上汽和江铃这样的企业存货量占总资产的比重大约为10%左右,而我们说的像剃须刀、口香糖这样基本上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的企业,存货量占比就可以高一些。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类似的企业,山西汾酒和老白干酒的存货量数据,如表4.3所示。

在分析表4.3时,大家最好和第2章讲利润表的部分对比着看。山西汾酒的毛利润和净利润为什么要高于老白干酒呢?通过第2章的对比,我们不难得知,在开始的几年,山西汾酒的经营状况并没有老白干酒好。至于为什么山西汾酒会反超,这真的值得深思。

2011年,老白干酒的存货量竟然超过了总资产的50%。再来看它的毛利润,其毛利润上升速度堪比龟速,但奇怪的是存货量却不断攀升。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老白干在销售方面遇到了困难,而且目前想出很好的解决办法。不然的话,存货量不会持续攀升。

相比之下,山西汾酒不论是总资产,还是毛利润,都是节节攀升,并且速度越来越快,它的存货量虽然也在每年提高,但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却是一年比一年低。同样是名牌产品,为什么会有天壤之别呢?卖得多才是硬道理。产品卖得多,存货就会减少;存货减少,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才能加快,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赚钱能力。

应收科目:票据比账款安全性更高

应收科目的种类非常多,但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如果再要让二者做重要性的比较,那么应收票据当仁不让。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在本节中只对应收票据做重点介绍,其他的可以按照本节的套路进行推论。

众所周知,在实际的商业活动中,企业并不是每次在生意结束后都能及时拿到应得的现金。很多时候,由于资金周转等方面的问题,对方常会要求延期支付或分期付款,并会开出相应的票据。这些票据就是应收票据。到了约定的时间,企业就可以拿着票据去收回自己应得的钱。也就是说,要想知道应收票据能收回多少钱,去看应收票据的数额就可以了。

但遗憾的是,那可不是确定能够收回来的钱,因为总会有一些人由于这样那样的理由没办法及时还款。所以,我们还得预先做好“钱可能收不回来”的心理准备。到底有多少应收票据会变成实实在在的资金,我们根本无法确定,只能按照比例来计算。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去年有10%的钱没有收回来,今年要么延续10%这样一个占比,要么会提高一些,达到15%左右。不过,这些都是预估,在事情没有发生前,谁也不知道。有可能全部收回来了,也有可能百分之百都泡汤了。但如果我们这样想,就会将话题引向不可知论。所以,按照可理解、可预估的范围去准备计提集体坏账准备金还是非常必要的。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呢?还是让我们以超市为例。假设你是一家超市的店主,超市资金比较匮乏。这时,有两家供货商来找你。其中一家表示,做生意讲究的就是“诚信”二字,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另一家则认为,你的问题只是在于资金不足,销售能力还是不成问题的,可以等1个月后你将现有货物销售一空后再来收款。那么你会选择哪一家呢?结果不言自明。

再来看这两家供货商。由于供货政策不同,第一家供货商发现自家的生意越来越少,稍后又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在赊销。好吧,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你30天还款,我就31天!结果,大家又都跑去第一家进货了。第二家见势不妙,就开始调整进货政策……如此循环往复,到最后可能会有一家说,100年之后再回来付款吧。当然,这是开玩笑了。这就是延期付款现象存在的原因。

了解了延期付款存在的原因之后,还有一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如果各供货商延期付款的时间都差不多,对大公司有利,而对小公司不利。因为大公司有充足的现金储备,小公司相对来说则要少一些。延期付款对小公司而言,不仅意味着它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做自己想要的事,还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它需要承担比大公司更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