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和谐管理
3534200000042

第42章 和谐管理 容人(1)

大海之所以为大,就在于有容乃大。心胸宽广,心容天下事,是一个人的成功姿态。

人才是成功的最重要资本,只有广揽贤才,知人善任,才能成就大业。以指挥大师的胸襟和技巧,对各类人才兼容并蓄,给其位,足其利,因人而用,形成中西合壁的用人模式,才能奏响大赢家的凯歌。

学会移情

管理者必须从自己做起,对下面的人投入真诚的热情。

兴趣他人的兴趣

一个好的管理者对被管理者需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他们在工作中对什么东西最感兴趣,二是工作之余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如果被管理者的工作兴趣不能得到保持,那么他们的工作动力很快就会消失。

作为管理者,你除了了解他们的兴趣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从他们身上找到令你产生兴趣的地方。这对你沟通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共同完成你们的目标具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不主动对被管理者感兴趣,他们就会受到抑制,他们工作的目标范围也就相当狭窄,他们所做的工作与公司希望他们该做的两者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大。如果你不主动对他们感兴趣,他们的工作绩效会大大降低。他们认为你并不承认他们的价值,并不认可他们所做的一切。

相反,有些被管理者则难于处理。他们认为如果你过多地对其工作充满兴趣,是一种干涉,他们希望单独呆在一边工作。当然这种人还是少见的,大多数人欢迎你对他们充满兴趣,甚至以此为荣。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能够根据被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来判断他们的兴趣范围。如果仅仅是在被管理者中走动一下,检查一下他们的工作情况,或装出一付对他们有兴趣的样子,这种行为是带有欺骗性的。一旦被管理者发现这一点,他们会认为你根本不相信他们,或者对他们的能力缺乏信心。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真正对每个被管理者的工作充满兴趣,在他们需要帮助之时伸出援助之手,如某位被管理者生活中遇到困难,感情上遭受打击,技术上出现某个问题,或者与某个被管理者无法相处等,如果你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那他们会感激不尽,并试图在工作之中极力回报于你。

对被管理者充满兴趣,你们就可以创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气氛。你可以帮助他们,反过来他们也可以帮助你。与被管理者坐在一起,对他们所做的事情真。已充满兴趣,与他们谈论所碰到的各种问题,找出他们对工作最有兴趣的东西及他们各人的喜好。你也可以通过被管理者的平常表现发现其中某些兴趣特点,如他们在办公室或工厂的各种工作关系,他们与谁谈话,与谁一起共进午餐,给谁打电话等。你还可以了解他们对别的部门的工作情况有何看法,尽力发现被管理者感到哪些东西约束了他们,你如何可以帮助他们等。作为管理者,你也应该同时关。动被管理者的个人生活与事业,弄清他们是否碰到什么问题,如他们的工作条件,他们所使用的工作设备、工作手册,或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等。了解他们有什么目标,将来有何打算等。

对被管理者充满兴趣,你将能从他们那儿学到很多东西,掌握很多信息。当情况变化时,你就能够处于一种有利之势,以作出一些合理的决定。同时,激发被管理者的工作兴趣,这也是你要做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可以向他们介绍整个公司或其他部门的情况,鼓励他们认识公司中的更多被管理者,而不仅限于本部门,你还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如鼓励被管理者直接与顾客或供应商见面。旅游,也是提高被管理者工作兴趣的一个办法。你也可以让被管理者感到他们所做的一切对整个公司具有独特的贡献,这样会增加他们的工作兴趣和动力。对大多数人来讲,如果他们的工作能被管理者所认可,那他们会将事情做得更好。

因此,作为管理者,你应该经常走出自己的办公室,投入到被管理者之中,对周围所发生的一切真正充满兴趣,这样,你会发现自己终有所获。

不计前嫌

丘吉尔曾有一段名言,他说:“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他的一生都在奉行着这一句话,在用人上也是如此。丘吉尔作为保守党的一名议员,历来非常敌视工党的政策纲领,但他执政时却重用了工党管理者艾德礼,自由党也有一批人士进入了内阁。更值得人们称道的,他在保守党内部,对前首相张伯伦出没有以个人恩怨作为尺度去处理他们的关系。他不计前嫌,很好地团结了他们,显示出他的宽广胸怀和娴熟的用人之术。

张伯伦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曾再三阻碍丘吉尔进入政府,他们的政见不合,特别是在对外政策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法西斯德国对西欧的入侵、标志着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的破产。 1939年9月 3日,在英国人民和政界人士的强大压力下,张伯伦政府不得不对德宣战,丘吉尔也终于咸了内阁的一员。但是张伯伦与丘吉尔二人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张伯伦愈来愈受到英国上下的强烈指责。

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遭到了惨败。投票结果表明政府必须辞职。社会舆论赞成丘吉尔管理者政府。

然而,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在丘吉尔主持组建政府过程中,丘吉尔坚持要让张伯伦担任下院管理者兼枢密院院长。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丘吉尔决定留用张伯伦,他认识到,保守党在下院所占的席位比其他各党加在一起还多120余席,张伯伦是他们推选的管理者。在自己对他们进行了多年的批评而且往往是严厉的谴责之后,取张伯伦而代之,这对于他们党中的许多人来说必然是非常不愉快的。接受丘吉尔当首相,令他们许多人感到痛苦。只有自己的新政府继续重用张伯伦,才能赢得这些人的支持。

后来的事实证明,丘吉尔安排张伯伦入阁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策。张伯伦虽然是推行绥靖政策等的代表人物,而当他意识到他的绥靖政策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时,他并没有利用自己在保守党的管理者地位刁难丘吉尔,而是以反对法西斯战争事业的大局为重,竭力做好自己份内之事,对丘吉尔起到了极大的配合作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生奉行不渝的法则呢?”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的恕是凡事替别人着想的意思。其意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不要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可视做待人处事的基本修养,如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不事瓜事,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有一天乘夜无月色,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听后县令宋就说: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夭,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感到十分的惭愧又十分的敬佩,于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既以示自责,亦以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的邻邦。

有容乃大

饮誉世界的美国著名通俗历史作家房龙1925年出版了一本名为《宽容》的书,这本书现在已成了世界经典名著。房龙在该书中叙述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导思想的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并对一切不宽容的行为深恶痛绝。他在书中痛斥和嘲弄不宽容,并大声疾呼:“打倒这个可恶的东西,让我们全都宽容吧!”房龙还认为,“个人的不宽容是个讨厌的东西,它导致在社团内部的极大不快,比麻疹、天花和饶舌妇人加在一起的弊处还要大。”

大凡有成就的管理者,无不具备宽容的度量。有圣人的气象,便能容纳天地;有管理者的气象,便能容纳天地。无论亲疏好恶,无论智愚贤不肖,我都以大度来容纳他们,让他们都像鱼儿那样忘记了自己身在江湖。人如果忘记自己身在天地之间,即便不想追求圣贤的境界也能达到圣贤的境界。如此,又何须忧虑人们不服从我的管理者呢?

欲成就继往开来的大业,怎么可以缺乏恢宏豁达、浩然无比的气象。恢宏豁达、浩然无比的气象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天下的学问,非一人之智所能知晓;天下的事业,非一人之力所能办到。海洋之大,非一川之水所能汇成;山岳之高,非一丘之土所能堆积。依靠众人的力量就能生存,个人刚愎自用,独断专横就会失败。

天地有容纳之量,希望成就大业者需要大度量。项羽虽有拔山之力、盖世之气,白手起家抗秦朝,驰骋天下,但和刘邦的较量中,终究逃不过失败的噩运。项羽败就败在无容人之量,就是范增这样的旷世奇才他也无法容纳,而刘邦虽一介地痞,却能容纳无数个像范增这样的人才。所以说,大度盖及天下而后能容纳天下,大量盖及天下而后能使用天下,智慧盖及天下而后能扭转天下,勇气盖及天下而后能托举天下。一位管理者胸怀如此雅量,自然能与天地同广大,与日月共光辉。

唐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而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一历史进程开端的伟大奠基者,他以泱泱大国的气势征服了周边国家,保证了边境地区的安宁。更能体现其博大胸襟的是他能在战争结束后,为缓解民族间的矛盾,改善民族关系,促进了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他让许多部落首领在京城长安任职。对被任用的少数民族首领,李世民十分信任,用他自己的话说,“待其达官皆如吾百察。”受重用的少数民族将领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征讨战争,有的人担任行军大总管,有的人担任安抚使等要职,让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立下卓越战功。这种皇帝直接任命少数民族首领,带领少数民族军队征战,并能完全信任这些将领,在历史上有如此恢宏气度者,李世民大概是第一人。唐太宗用他博大的胸襟把各个民族团结在大唐帝国周围。于是,京都长安不仅是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也成了世界性的大都会,形成万国来朝的鼎盛时代。

李斯(前277年-前208年),生于战国未年,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曾经做过文书小史,后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学成之后便投奔秦国。

李斯到秦国后,很快得到秦王赢政的赏识,被封为客卿。在秦王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韩国害怕被秦消灭,便派水工郑国到秦鼓动修建水渠,目的是想以此削弱秦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后来秦国发现了郑国的目的。这时,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遣间谍到秦做宾客,刺探秦的情报。秦国君臣对外来的客卿议论纷纷,并建议秦王下令将其一律驱逐出去。于是,秦王赢政便下今驱逐各国来秦的容卿。

针对这一情况,李斯便上书秦王,反复阐明广泛使用人才和“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的意思是说,从前,奏穆公寻求有才能的人才,在西边戎族那里得到由余,在东面宛地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找到了丕豹和公孙支,这五个人都不是秦国出生的,而秦穆公却重用他们,使其帮助秦国吞并了 20个小国,称霸西戎。孝公采用商鞅的变法主张,改变了旧的风俗习惯,因而使人民得到温饱,国家得到富强,老百姓愿为国家出力,诸侯亲近服从,还打败了楚、魏两国的军队,占领了广阔的土地,开创了国富民强的局面。惠玉采用了张仪的计策,攻下了三川,西并巴蜀,北得上郡,南夺汉中。还吞并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地方,攻克楚国的鄢、郢,东占成皋这个险要的地区,获得大片肥美的土地,解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听从秦国的摆布,功绩一直延续到现在。秦昭王得到范雎,废掉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加强了朝廷的权威,堵塞了私人专权的门径,逐渐吞并诸侯,使奏国成就了帝王的功业。这四位国君,都是因为重用客卿取得了成功。从这些事例来看,客卿有什么地方对不起秦国呢?假如过去四位国君都拒绝客卿的帮助,疏远这些人才,不重用这些人才,那么,就会使秦国得不到好处,更不会有今天的强盛和显赫的名声了。

现在招纳人才就不是这样,不管有才无才,也不论可用不可用,更不管其品德如何,只要不是秦国人都要他们离开泰国,凡来泰国的各国的客卿都要被驱逐。这样看来,你们所重视的是美色、音乐、珍珠、宝玉,而轻视的是人才。这样做,不是平定天下和制服诸候的良策。

鉴于上述原因,李斯强调说:“我听说土地宽广的国家粮食就多,国家大人口也就多,军队强的战士就能勇敢作战。泰山之所以那样高大,是它从不舍弃任何泥土的原故;河海之所以很深,是它不择细流的原因;当国君的要显示自己的美德,就不应该抛弃广大人民。因此不要分地区,不要分内外,只要团结和谐,就会粮食丰富充实,鬼神也会降福于你们,这就是五帝三王在天下无敌的原因。”

秦王赢政看到李斯的《谏逐客书》后,认为李斯所讲的道理是正确的,于是采纳了他的意见,将逐客令立即取消,并封李斯为廷尉。同时,认为郑国修渠对泰国也有益处,并让郑国管理者将渠修完,这就是有名的“郑国渠”。

世界上最可宝贵的是人,是人才。只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什么人间奇迹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特别左今天,充分发掘人才资源,发挥人才的巨大作用,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尤为紧迫和重要。这也是摆在各级管理者面前的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任务。李斯在对选拔人才、使用人才问题上,提出的“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的理论是十分正确的,至今仍有借鉴作用,值得各级管理者学习。

春申君任楚相,荀子来投,后听人言,妒忌荀子有大才对已不利而辞退,这事见《战国策?楚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