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你健康,全家快乐(男士版)
3534100000004

第4章 为了你的成长全家人关怀备至(1)

1.尽量给你布置好生活环境

你作为新生儿已经来到了这个家庭中,全家人除了高兴外,考虑最多的是尽量布置好你的生活环境,因为你在一天中,大多数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这就需要准备一个较为安静的房间。较为安静的房间应该是进出的人要少、窗户朝南光照要好、通风要好、不潮湿、还要放眼望去看看周围环境比较安静为最好。

这里要提醒一句: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母婴有专用的房间,如果条件不允许,可在房间内选条件较好的地方专为婴儿设一个角,以保证婴儿的健康和安全。

在布置房间时,你的床铺要避开日光直接照射的地方,更不要放在光线从正面照射到眼睛的位置。尽管考虑到房间的空气要新鲜,经常通风,但是一定不要让风直接对着床位吹。家人在扫地、擦桌时,要注意湿扫、湿擦,避免空气中的尘土飞扬。喜欢吸烟的家人不要在房间内吸烟,也不要让别的烟进入室内,即室内禁止有烟。

你来到这个世界,还是新生儿的时候,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比较高。要是环境温度太低的话,你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就需要耗用体内较多的热能,这就会影响到你的生长发育。要是你的体温经常处于36℃以下,便会发生酸中毒。要是环境温度过高,或保暖过度,你会有发热、脱水等现象。如此说,环境温度过低或忽冷忽热对你都是非常不利的。正常的,你房间的温度应在20℃~24℃之间为好。为了放心,家人要经常注意你的面色及皮肤温度,以了解保暖是否适当及及时调节房间温度。

如果发现你的皮肤发凉,体温低于正常,表明保暖不够,这时家人会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暖,而热水袋的水温不宜过高,在50℃~60℃之间较为合适,应放在棉垫下或棉被外,防止烫伤你。盖被子时也不可盖得过厚过重,避免影响到你正常的呼吸。如果发现你的皮肤温度较高,潮红,就有可能保暖过度,此时家人就要适当减少衣、被,并且控制好室内温度,不要过分的干燥或潮湿,二者对你都是不利的。

在使用电风扇时,千万不要直接对着吹,或使用空调时要注意调节室内温度与外界温差不应超过4℃~5℃(指夏季)

经过全家人的经心打理,你一定会感到一种温馨,安全和舒适。

2.留下你的“胎毒”、“胎垢”与胎脂

(1)留下“胎毒”

全家人都在关心你的成长,在爷爷奶奶的思想中还存在一种传统的习俗,认为婴儿出生时身上带有胎毒,要给刚出生的婴儿吃些清热解毒的排毒药,如黄连、黄柏之类的中药,以去掉宝宝身上的“胎毒”。爸爸妈妈则认为胎毒是不存在的,并得到了医生的证实,医生说宝宝在母亲的子宫内生活是舒适、安详、无菌的,一切营养都是由母亲的血液通过胎盘提供的,到分娩的时候,其分娩过程也是无菌操作,因此,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胎毒。认为有“胎毒”的人,主要是有人看到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有些特殊表现,而实际上这些表现在新生儿身上属正常现象,并不是什么“胎毒”。

医生还说,每个新生儿在生后l~2天都能排出墨绿色、黏稠的大便,这在医学上称此为“胎粪”。胎儿出生后,由于光、空气、衣服、包布、尿布以及温度等刺激,在新生儿皮肤上出现鲜红色斑块,以脸部、躯干、肢体上最为多见,这叫做“新生儿红斑”,一般的在3~4天会逐渐消退。在红斑消退时伴有皮肤少量脱屑或脱皮,这也不是胎毒,而是新生儿的正常现象,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医生进一步解释说,新生儿皮肤容易脱屑,是因为在宫内时胎儿是浸在羊水中的,在出生后,胎儿生活环境是由湿润一下子变成了干燥,自然,湿润的皮肤就会变得较干燥,此时薄薄的一层表皮很容易脱落掉。要知道婴儿一般在出生后2~3天便开始出现脱屑,以躯干、四肢末端多见,而脸部一般没有脱屑。此时干燥的皮肤可适当使用消毒的食用植物油来敷擦,此时的脱屑也不是胎毒。

接着,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皮肤开始出现黄疸,一般要持续7~10天,再慢慢消退,这个过程叫生理性黄疸。绝大多数新生儿都会出现,也属于正常现象,家人不必担心。爷爷奶奶还是相信了医生的话。

(2)留下“胎垢”

医生要彻底消除爷爷奶奶的顾虑,于是特别强调:有些婴儿,特别是较胖的婴儿出生后不久,在头顶前囟门的部位,会有黑色或褐色鳞片状融合在一起的皮痂,且记不易洗掉,这些俗称“胎垢”。这是皮脂腺所分泌的油脂以及灰尘等组成的,一般不会痒,对孩子健康也无明显影响,无需清除。有一点就是显得很脏,也可以洗掉。像是有些老人认为:“天灵盖”上的“护身符”不能揭,若是揭了孩子就会变成哑巴,还会受凉生病,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胎垢”不易被洗掉,有些家长用肥皂、香皂清洗效果都不明显,这样会刺激孩子的娇嫩皮肤。医生说最好的办法是用消毒后的植物油(加热后冷却)或石蜡油局部擦拭,或0.5%的金霉素软膏涂上,24小时后用小梳子轻轻梳理几下即可除掉。

(3)留下胎脂

医生说了最后一点,留下脂肪。因为皮肤的结构是很致密的,人完整的皮肤微生物侵入不进,由于皮肤表面呈酸性,不利于细菌繁殖和生长。再者,皮脂腺分泌皮脂增多,产生的脂肪酸也多,能抑制真菌的生长。要知道皮肤黏膜分泌物中含有乳酸、脂肪酸、溶菌酶和各种分解酶,可有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谈到新生儿,其皮肤细嫩,须在逐渐生长发育中达到成熟,因其不成熟,角质层薄嫩,很容易损伤,这就成为全身感染的门户。在新生儿出生后,皮肤覆盖着一层灰白色胎脂,胎脂是由皮脂腺的分泌物与脱落的表皮形成的,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于出生后数小时内渐渐被吸收掉,因此不必清洗。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点头,看着淘气的你,心中涌起一份快乐!

3.家人面对你的挑食

当你1岁以后,变得开始挑食了,不是今天光吃这个,就是明天光吃那个,这一顿某种食品多吃一点,那一顿另一种食品多吃一点。全家人都知道,经常挑食的宝宝,会造成某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会影响宝宝的健康,也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因此,全家人都要帮助你纠正挑食的坏习惯:

(1)家人不喜欢吃的也给你吃

一家子人各有各的饮食习惯,如果是三口之家,爸妈应该努力为你习惯吃各种食物创造好条件,哪怕爸妈自己不吃的某种食物,也要给你吃,而且更厉害的是你的爸妈没有表现出来,这样就不会因为爸妈自己不吃而影响你。

(2)合理搭配饮食

为了引起你对食物的兴趣,爸妈一般都预备了多样化的品种,饮食花样还不断更新,烹调注意色、香、味、形俱全。其中,爸妈特别注意将新添加的食品或你不喜欢吃的食品,要与你喜爱的食品搭配到一起食用,耐心地诱导你吃。爸妈的原则是,对于你喜爱的食品,不能连顿吃,要在保证营养摄入量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好你的食谱。在烹调方式上也要注意变换,目的是引起你对食品的兴趣,就怕你“吃腻”了。

(3)不拿食物作奖励

全家人(爷爷奶奶、爸妈及其他长辈)不以某种食物(你喜欢挑吃的食物)作为对你的奖励,这样会助长你挑食的毛病。

4.家人都要学会抱和背你的方法

不单单是妈妈,还有爸爸及家人其他人都要学会抱和背你,让你健康成长。

(1)学会抱你的方法

你在仰卧时:如果你仰卧睡在床上,家人要抱起你时,伸出一只手慢慢地托住你的下背部及臀部,伸出另一只手慢慢托住头及颈下方,再慢慢地把你抱起,这样你的身体会有倚靠,头不会往后仰。然后,再把你小心地转放到肘弯或肩膀上,要让你的头有倚靠,不至于耷拉着身子和头。

你在侧卧时:如果你侧着睡在床上,家人在抱起你时,伸出一只手慢慢地托住你的头颈部下方,伸出另一只手慢慢托住你的臀部。再把你挽进手中,确保你的头不耷拉下来,再轻轻地慢慢地把你托起,让你靠住抱你人的身体,然后用前臂轻轻地滑向你的头部下方,使你的头靠在抱你的人的肘部,让你有所倚靠。

在你俯卧时:如果你俯卧在床上,家人在抱起你时,伸出一只手慢慢地托住你的胸部,并用前臂支住你的下巴,再伸出另一只手放在你的臀下,然后慢慢地抬高你,使你面转向抱你的人,靠近抱你人的身体。然后,用一只支撑你头部的手向前滑动,直到你的头舒适地躺在抱你的人的肘弯上,用另一只手放在你的臀下及腿部。这些细致的动作都是为了保障你的舒适和安全。

在放下你时:用一只手放在你的头颈部下方,用另一只手抓住你的臀部,两手一起慢慢地、轻轻地将你放下。要领是,在放的过程中,一直要扶住你的身体,在感到你已落到床褥上为止。接下来就是从你的臀部慢慢抽出手来,再用抽出的这只手慢慢地抬高你的头部,以便另一只手能够抽出来,再轻轻地放下你的头,这个时候不要一下就把你的头放在床上,或手臂抽得太快,不然你会受到惊吓,会出现夜哭现象。

(2)学会背你的方法

背你出去走走时,常常采用背带,好处是安全可靠,简便灵活。要是想腾出手来做点家务事,使用背带也是最好的办法。可以让别人帮助穿上带背或脱下,又可在无人帮助时自己穿上或脱下。

因此,家人要学会用背带兜抱你的方法:

在腰部扣紧腰带。如果这样感觉不合适,可在前面扣紧再转回腰部。然后再抱起,要让你靠住抱你人的肩膀,用一只手托住你的头后部。坐下来,身体向后倾,让抱你人的胸腹部支撑着你,再向上拉起兜袋,让你的腿穿过兜袋的洞(但不要用手去拉),要用一只手托住你,再用另一只手把肩带拉到抱你人的肩膀上,当抱你的人坐直身体时,你的重量就逐渐落到背带上。当抱你的人需要把身体向前倾时,抱你的人要用一只手托住你的头,以免你头部后仰。

脱背带的方法与穿背带的方法相同,只是反着做就行,但有一点要非常注意,就是小心你的安全,千万不要让你摔着或吓着。

5.带你到户外去活动

你在快乐地成长着,渐渐地你的活动量在增加,同时也有了主动要求,希望早上一觉醒来就让家人抱到外面去玩耍。此时家人应满足你的要求,抽人多带你到户外去活动。

一到了外面,家人一边散步、一边推着或抱着你晒太阳,让你呼吸到新鲜空气,还可以让你增长见识,学会与人交往,使你的身心在愉快中健康发展。

要知道,在户外晒太阳对你的健康十分有好处,因为你的生长迅速,尤其容易因维生素D缺乏而导致佝偻病。晒太阳可使你的皮肤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促进食物中钙磷的吸收,这比服用含维生素D的药物预防佝偻病即安全又有效得多。但应该注意的是,夏天应避免在强烈的日光下玩耍,要选择在树阴下玩耍,必要时还可戴上有檐的太阳帽。家人要注意在户外活动时,你的衣服不要穿得太多,晒太阳要尽量露出你的皮肤。

家人想提醒一下: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应少于2小时,但具体安排要根据气温和个体反应而定,一般体弱儿活动时间相对应短于健康婴儿。冬季气温低,可选择在太阳下玩耍。夏季的户外活动可选择在早晚进行。春秋季上、下午都可以。还可以将每天的户外活动分几次进行,应记住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久。

6.妈妈即便上班也让你吃好

妈妈要外出工作了,对你就不便按时哺乳,但必须让你吃好,此时在家的人开始细心照顾你,采取混合喂养,即代授法。此时家人要在两次母乳之间加喂一次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妈妈仍按哺乳时间将乳汁挤出,有时用吸乳器将乳汁吸空,以保持下次乳汁充分泌乳,然后将吸出的乳汁在可能的情况下,放置冰箱或凉地方,家人会清洁地存放起来,这样温水煮热后仍可喂哺。家人还掌握了每天用母乳喂,最好不少于3次,这是因为如果只喂1、2次,乳房受不到充分的刺激,母乳分泌量就会越来越少,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

如果妈妈上班,可以采用人工喂养,但喂养效果不如母乳喂养。

在你还是新生儿期,奶量(指牛奶)可按每千克体重计算。因牛奶不易消化,可在新鲜牛奶中加适量的水,一般新生儿可按2:1即2份奶加1份水,另加糖5%。喂养前一定要把牛奶煮开5分钟,一个是有利婴儿吸收,一个是可以将奶中的病菌杀死。你还在新生儿时,一般每天要喂7~8次,每次喂奶间隔时间为3~3.5个小时。拿3千克的孩子为例,则需给奶为100毫升×3=300毫升,再加上150毫升水,总量为450毫升,分7~8次吃,每餐为60~70毫升。如消化功能好的话,大便也正常,生后15天到满月可给纯奶吃,可按每千克100~150毫升计算,每顿约吃60~100毫升。

在进行人工喂养时,要注意这些问题:最好选购直式奶瓶,好便于洗刷,****软硬要适宜,乳孔大小可根据不同小儿吸吮能力情况而定,一般要在****上扎两个孔,最好扎在侧面,好处是不易呛奶,且****扎好后,试将奶瓶盛水倒置,看到连续滴出为宜;奶瓶、****、杯子、碗、匙等食具,每次用后都要清洗、消毒,要准备一个锅来专门消毒用,消毒时加水在火上煮沸5分钟即可;每次喂哺前要注意看乳汁的温度,而过热、过凉都不行,要亲自试试,可将奶滴于腕、手背部,以不烫为宜;喂奶时将奶瓶倾斜45°,使****中充满乳汁,可以避免冲力太大或吸入空气。

7.在你吃 “吃手指头”的时候

你喜欢吃手指、咬东西,并不一定是想吃东西,有人说“婴儿的手是甜的”,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当你吃手指或咬东西,说明你想了解自己,是对外界积极探索的表现,这是你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要知道,你吃手指头,就是能用自己的力量把物体送到嘴里是很不容易的,这标志着你能使手、口的动作互相协调的智力发育水平,这其中对稳定你自身的情绪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当你肚子饿了、疲劳、生气的时候,吸吮自己的手指头,此时情绪就会稳定下来。正因为如此,家人在你吃手指、咬东西的时候,没有强行制止你的行为,只要你不把手弄破,在十分安全的情况下,家人会同意你尽情地吃,如果这会儿去制止你,就有可能妨碍你手眼协调能力及抓握能力的发展,甚至会打击你特有的自信心。

你可能不知道,你的这种行为只是一个过程性的,在你到了8~9个月后,你就不再吃手指或咬东西了。长辈人说如果你长到这么大还这样做,就必须引起注意,要帮助你纠正,防止今后形成吃手指的不良习惯,还好你没有这样。在你吃手指或咬东西时,家人最担心的就是卫生,于是,玩具要经常清洗消毒、保持干净,还注意到硬的、锐利的东西及小的东西如纽扣、别针、豆子等不能让你放进嘴里,这样就不会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