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被封杀的卧底事件
3530700000024

第24章 猎获“孔雀”的恢恢天网——为珍珠港复仇

珍珠港事件,是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这场灾祸来源于一个叫做山本五十六的日本军官。为了复仇,罗斯福亲自下令:坚决干掉山本。自以为是的山本五十六,一步步地走进了美国人为自己所挖的坟墓之中。可能到死他都没有料到,令自己丧命的是一份被美军破译的“日程表”。

时间:1943年

地点:腊包尔

人物:米歇尔

关键词:日程表

1943年4月18日,对于日本和美国来说,都是个难忘的日子。一年前的4月18日,杜立特尔的B 25轰炸机群首次轰炸了东京。一年后的这一天,同样让人震惊。

山本最后的“大餐”

1943年4月18日一大早,山本五十六身穿雪白的海军新军装,走近他的座机,然后转身向腊包尔的海军司令草鹿任一中将说:“我明晨出发,黄昏前回来,别忘了等我一起用晚餐。”他不知道在前方,美军已经为他预备好了另一顿大餐,这顿大餐让他再也没有了与别人共进晚餐的机会。

在瓜岛“亨特森”机场,美“仙人掌”航空部队第339大队的18架P 38“闪电”式战斗机轰鸣着引擎,已经随时准备出击。米歇尔登上飞机,敏捷地坐到坐椅上。此时,专程来送行的米彻尔少将紧闭着嘴,神态严峻,斩钉截铁地下了最后一道命令:“不论怎样都必须坚决完成任务!”

山本乘坐的飞机于东京时间清晨6时整准时离开腊包尔。有6架“零”式战斗机在他们上空护航,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布干维尔在左下方出现后不久,机群开始降低飞行高度,准备在巴莱尔机场着陆。

在美军阵地上,清晨7时35分整,米歇尔带头进入跑道,由于起飞时其中两架飞机出了故障,结果只起飞了16架。从瓜岛飞抵目的地的直线距离是480公里,为了避开日军雷达网的探测,还必须绕道飞行。经过准确计算,双方将于9时35分在空中相遇。此时,只见狙击队穿过布干维尔岛绿色的海岸线,在一片丛林上空盘旋,他们只比山本预计到达的时间早了45秒。

这时,护航的“零”式日机已发现了空中伏击者。米歇尔立即飞上6000米高空,引诱日机。日本护航的“零”式战斗甩开山本的座机,勇敢地向美战斗机扑去。而在另一边,担任截击任务的兰菲尔狙击队迅速按下机头,4架P 38“闪电”式战斗机向山本的座机扑去。上当的日本“零”式护航机大吃一惊,赶紧俯冲,以掩护山本的座机,可为时已晚。

截击功臣兰菲尔后来回忆说:“轰炸机全身橄榄绿色,比树叶的颜色还深,擦得锃亮,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扭转机身,对准山本座机的前进方向连续扫射,就在两架飞机即将错开的瞬间,我发现对方右发动机起火,接着右机翼也着了火。这种轰炸机一旦起火,就无法挽救,而且处于这样的低空,降落伞也无济于事。我的机头差一点撞在因起火而失速的山本座机的屁股上。”

“我好像一个足球中卫,踢进了一个奠定乾坤的决胜球。”后来,兰菲尔这样说。美国P 38机群凯旋后,米彻尔海军少将立即向哈尔西将军发电汇报战果。哈尔西将军立即回电表示祝贺,他在电文中幽默地说:“祝贺你和米歇尔少校以及他的猎手们作战成功!在猎获的鸭子中,似乎还夹着一只孔雀。”

锁紧目标

山本的行踪是日本海军的高度机密,美军又是如何知道的呢?1943年4月14日上午11时,在华盛顿美国海军部,一份被破译的日本海军绝密电报呈放在海军部长诺克斯的办公桌上。刚从参议院开会归来的诺克斯扫了一眼电文,看到电文的内容是山本海军大将将飞抵前线视察以及视察的详细日程表。这种电报在海军部里已是司空见惯,似乎毫无价值可言,于是诺克斯便顺手将电报塞进了军装口袋里。

山本五十六

恰巧,诺克斯应邀到白宫与罗斯福共进午餐。其间,诺克斯在闲谈中提到了那份电报。罗斯福总统马上问道:“唔,是一份什么内容的电报?”诺克斯顺手将电报递给了罗斯福,罗斯福见电报中写道:

山本司令长官将于4月18日上午6时由腊包尔起飞,前往布干维尔岛南端布因岛视察,希做好一切护航准备。

山本的名字强烈刺激了罗斯福,珍珠港仇恨立刻在他心中燃烧:击落山本座机,干掉这个家伙,以报珍珠港一箭之仇!但罗斯福只是平静地顺手把它压在了餐具底下。

当天下午2时,罗斯福总统指示尼米兹将军,要坚决干掉山本,他还给这一行动起了耐人寻味的名字——“复仇”。很快,刚刚就任所罗门群岛美航空部队司令官20来天的米彻尔海军少将就收到了哈尔西的下述命令:“山本司令将于4月18日清晨由新不列颠岛北端的腊包尔,去东南方最前线航空基地布干维尔岛南端的卡希利(日本人称布因),但不是直达卡希利,而是在巴莱尔机场降落,然后乘猎潜艇到达对岸的卡希利,预定到达巴莱尔岛的时间是上午9时45分……总统重视这次战斗。结果速报华盛顿!这份电报不得转抄和保存,战斗结束后立即销毁!”

在电报的结尾处,哈尔西将军幽默地说:“看来孔雀会准时飞来,用鞭子狠狠地抽它的尾巴。”没想到,这次行动不仅抽打了孔雀的尾巴,还结束了孔雀的性命。

都是密码惹的祸

对于山本的这次视察行动,今村大将充满担忧,因为自己在布干维尔附近曾遭到一架美国战斗机的攻击而差点丧命,但山本却坚持己见。当负责通讯的军官无线电发出通知时,有关人员认为美国人能截获电报内容并有可能破译,可通讯官却坚持道:“这部密码4月1日才启用,不可能被破译。”

1943年4月13日黄昏,位于腊包尔的第八方面军司令部发出了决定山本命运的绝密电波,而美国的间谍迅速破译了电报,并立即行动,干净利落地击落了山本的座机,报了珍珠港的一箭之仇。

1943年5月17日上午10时,载着山本大将骨灰的“武藏”号战列舰由特鲁克海军基地起航直达东京湾。5月21日,日本大本营正式发布了山本五十六的死讯。美军奇袭山本五十六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事件之一。山本暴死,对东京大本营来说,是战争爆发以来一次沉重的打击,被日本大本营称为“甲级事件”。

日本零式战机

山本事件也进一步说明,在间谍战中,美国已经逐渐摆脱了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而对于山本的死因,还有很多说法,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在击毙山本的行动中,美国的间谍机构对日本电报密码的成功破译是这次行动成功的关键,美国间谍机构在这次行动中居功至伟。

谍海掠影

“二战”时期,尽管德国的技术先进,但当时它的燃油极度缺乏,根本无力驱动那些先进的飞机和曾横扫欧洲的豹式坦克。因此,获得更多的石油,就成了德国的当务之急。埃里克森在石油界的老朋友、美国驻苏大使劳伦斯·斯坦哈特在战争爆发前就提出,如果破坏德国的石油供应,肯定将加速纳粹德国的毁灭。于是,经过劳伦斯的积极策划,埃里克森成功地渗入德国石油工业内部。埃里克森以帮助德国在瑞典建立一座大型炼油厂为诱饵,骗取了德国人的信任。他以此为掩护,定期与德国石油专家会谈,考察德国的石油工厂。然后,埃里克森把在考察中看到的、听到的东西都整理出来,全部告诉美国情报官员。不久,德国炼油厂就不断遭到盟军的轮番轰炸,到1944年底,几乎所有的炼油工厂都瘫痪了。埃里克森也因此受到欧洲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的高度赞扬,称他“至少让战争提前两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