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再生型经济
3516500000039

第39章 做吃不会山空(1)

——持续发展

原始林残败,湖泊消蚀,母亲河成为害河,这就是现实。有办法改变这种现实吗?人类既然有能力制造了这个现实,也应当有能力改变这个现实。人们希望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也希望一个蓝天碧水、鸟语花香的绿色世界。

安居才乐业

——保护环境

无论是老子,还是陶渊明,无论是返古,还是世外,他们的理想社会均带有封闭、保守、锁国的消极因素。老子还主张实行愚民政策,这是一种倒退。但是,他们所主张的社会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又没有战争的污染,人民安居乐业,这又是几千年来人类的共同愿望。在政治上,老子的理想社会是消极的倒退,想返古回到原始社会是不可能的。在自然环境上,老子的理想社会是积极的倒退。在老子和陶渊明的年代里,战争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最大污染,老子和陶渊明希望消除这种污染。在2500年后的今天,战争仍然是对人类环境的污染。所不同的是,现代化大工业制造了新的环境污染,而且愈演愈烈。人们希望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也希望一个蓝天碧水、鸟语花香的绿色世界。就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而言,人类应当有些倒退。

1998年之夏,洪魔肆虐。如何避免灾难再次降临,能不能找到一个真正一劳永逸的办法,有智者想到古代,因为“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

古代好吗?古代的自然环境确实好。我国古代若从黑龙江呼玛向云南腾冲画一条斜线,东部国土几乎全为原始森林覆盖。古代北方水草丰茂,遍地热带雨林。黄河大多数时候河水清澈,中原大地群象出没,故如今的河南省所以称“豫”(大象为豫)。古代南方,水患不兴,长江中游湖泊星罗棋布。《史记》说:“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褥,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懂之患。”这种自然环境,颇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到了近代和现代,人口上山,云、贵、川、鄂、湘出现高山梯田、梯地。由于大规模垦植,砍伐林木使自然林遭到破坏,森林调蓄功能丧失殆尽。雨水冲下大量泥沙,淤积起来,又使湖泊、河流调蓄功能严重减退。长江每年冲刷5亿吨泥沙,相当于世界另外三条大河泥沙冲刷量的总和。同时,人口下行,修筑堤堰、围湖造田,长江中下游800多个湖泊消失,洞庭湖支离破碎。

原始林残败,湖泊消蚀,母亲河成为害河,这就是现实。有办法改变这种现实吗?人类既然有能力制造了这个现实,也应当有能力改变这个现实。中国政府发布通知,禁止砍伐森林,倡导全民植树,这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事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国商人对保护森林责无旁贷,以大量砍伐树木而谋利的商人不是有责任感的商人。一次性木筷不是什么好办法,它吃掉了太多的树木。我们完全可以想出一种卫生的办法取代一次性木筷,何况,当前市面上使用的一次性木筷也并不卫生。日本国土森林覆盖率为65%,世界各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为25%,我国国土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3%。日本人的森林那么多,却舍不得用它们;我国过去每年向日本出口200亿双木筷,相当于40亿立方米的木材,我们凭什么呀!这么个赚钱法,不是太不合算了吗?

欧洲国家特别爱护环境,洪涝灾害也较少。这并不是因为人口压力小,英、法、德、意人口密度都超过我国。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至今仍保持老祖宗热爱环境,以肉、蛋、奶为主食的特征。而我国以填充湖泊、毁坏森林和草原的代价,种点粮食,其实是得不偿失。沿江地带的水灾近些年几乎是年年都有,能不能变抗灾为无灾,沿江地带开展“复古运动”是一种积极的办法。由“以粮为纲”退回到“民以食为天”,由种植业退回到养殖业、渔猎业、旅游观光业,这是一条一劳永逸的减灾路线。

这种倒退是积极的倒退,那么,它与中国商人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太大了。它要求人们减少对粮食的依赖,鼓励食品多元化,这对肉、蛋、奶产业无疑是个机遇。为了不用粮食养家畜家禽,目前饲料的主要成分是进口鱼粉,鱼粉的生产及大量使用,给中国商人提供了又一个机遇。21世纪,各国均把眼睛瞄向海洋,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尽量通过海洋生物解决人类的食物来源,这给中国商人提供了更大的机遇。

人类社会自跨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得到了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与此同时,伴随着地球上自然资源的迅速减少,“三废”等有害物质排放量增多,人类的生态环境恶化。尤其是随着大气臭氧层被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日益关注。人们的环保意识正在增强,一场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为宗旨的环境保护运动正在兴起。企业对保护地球既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经济,其本质任务是为了造福社会,造福人民,让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身体健康。离开了这个本质任务,基本任务将不复存在。松下幸之助认为,人定胜天不一定就对。企业在采取任何举动之前,都应该谋求与大自然的调和,这才能给人类带来繁荣与幸福。企业发展经济,开展营销活动,绝对不应当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类生存为代价。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每个企业在发展自身的时候都应当为地球负责,为人类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给子孙后代找回那个绿色世界。企业的任何一个决策都是一个综合性社会工程中的一环,应当全面考虑,全面设计,不可顾此失彼,尤其不能殃及子孙。

当代社会,广大消费者由于深受环境污染之害,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深恶痛绝。广大消费者正日益青睐既无污染又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商品”,世界性“绿色消费”浪潮已经悄然兴起。面对“绿色消费”的浪潮,企业应及早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开发“绿色产品”,争取“绿色标志”,以示对人类、对子孙后代的负责态度。

神秘配方

——流行其实很简单

世界上每天有许多人都在喝可口可乐,特别是美国人。有人风趣而不失真实地讲,不加糖的浓咖啡,带着微微的苦味,与眼神忧郁的俄罗斯人是最匹配的,而有着催人激奋的药草味,甜甜的可口可乐与不拘小节热情奔放的美国人是最匹配的。确实如此,美国人以及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他们对可口可乐就像中国人对茶、法国人对香槟、苏格兰人对威士忌一样喜爱到了不能缺少的地步!

究竟是什么样的配方使可口可乐成为世界最流行的饮料呢?

其实,可口可乐的配方99%以上是公开的,成份有高果糖玉米糖浆、蔗糖、碳酸水、酱色、磷酸、******和“天然香料”,其中可口可乐的全部奥秘就是这种被称为“天然香料”的东西。据说它是由7种中草药精心熬制而成,但这7种中草药是什么呢?除少数的几个重要人物外,谁也无从知道。外界把它们叫做“神秘的7X”。“天然香料”在可口可乐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但是为了分析出这个“7X”化学家和同行竞争者们已经花费了80多年的时间,还是没有揭开秘密。

可以这样形容“7X”配料对可口可乐的重要性:在当今世界上,如果哪家公司掌握了“7X”的秘密,即使它的饮料不叫“可口可乐”,公司依然可以凭借“7X”的魔力成为世界软饮料行业的一方诸侯。

有人讲,“7X”和可口可乐庞大无比的利润是可以划等号的。这种忽视可口可乐公司在广告战、同行竞争、销售、管理等方面的卓越绩效的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但神秘的“7X”却和可口可乐举世闻名的广告经营一样值得大书一番。

1886年5月8日,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有一位药剂师,名叫约翰?斯泰斯?潘伯顿,他今天非常高兴,因为他童年时的伙伴、青年时的朋友,在外经商的法尔麦希回到了家乡,并即将来他家作客。

故友重逢、互道衷肠,自有一番欣喜。之后,法尔麦希询问起潘伯顿的工作。

潘伯顿说:“你离开之后,我的生活中尽是这些药剂。”

法尔麦希环顾居室,见到一屋的试管与盒罐,暗自惊叹老友的勤奋。

“啊,对了,法尔麦希,我要给你看一种戏法。”潘伯顿说着,找来一些只有他才知道的原料在一只三脚黄铜壶里调制起来,不一会儿,他说:“喏,戏*6*4变出来了。”只见他从黄铜壶里倒了满满一杯液体送给法尔麦希,说:“喝吧,法兰西的正宗香槟。”

法尔麦希半信半疑地接过杯子,见到潘伯顿鼓励他喝下去的眼神,想这可真是戏法,就慢慢地品尝起来。奇怪!一点都不是香槟的味道。他正要骂潘伯顿骗人,却被这种饮料一种奇怪的味道吸引住了,他忍不住一口一口地喝光了,自言自语地说:“味道真棒,真棒!真棒啊!”

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杯可口可乐糖浆诞生了!但这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可口可乐。

法尔麦希感到美中不足的是糖浆太稠了,他建议潘伯顿加点水。潘伯顿倒了一杯碳酸水给他。这样一来,一种口味全新的饮料产生了,它就是完全意义上的第一杯可口可乐,一百多年来,它成为知名企业与巨额利润的象征!

长寿秘诀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

技术创新是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充满活力实现持续发展的源泉,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企业实现发展的过程,是企业优化自身行为的过程,是适应社会进步趋势的过程。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营销创新、理念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我们有些上市公司往往是“一年红,二年平,三年亏损成‘狗熊’”,成为“短命企业”,究其原因,缺乏创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我们传统的理念中,有“一招鲜,吃遍天”的说法。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招鲜”,毕竟是一次创新,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吃遍天”是说广度上“吃遍天下”,而不能保证“天天吃”。西门子公司不是“一招鲜”而是“招招鲜”,创新不断。西门子公司沿袭其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的科学钻研特色,开发试制了一批又一批适合市场需要,走在世界科技尖端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因而企业永远处于成长期和鼎盛期,永葆青春,长盛不衰。这是西门子公司技术创新的一个非常显著的优势。

技术创新必须有创新机制为保证,西门子公司在创新机制上有两点值得推荐。

一是创新技术扩散的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像西门子公司这样的大公司必须吸取其他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促进本企业产品的创新扩散。利用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同时,西门子公司不断向其他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技术源,并使之成为本企业技术创新的载体,从而构成了一个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的技术创新有机群体,使企业间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形成一种相互依存、优势互补、高效协作的关系,从而获得任何单一企业创新所不能比拟的“共生经济”效应。

二是“硬技术创新”与“软技术创新”二者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包括体制和机制创新等不以物质载体为主而偏重于管理的“软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西门子公司的实践证明,以产品创新为主的“硬技术创新”成果想要持续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有相应的“软技术创新”与之配合。“硬技术创新”达到一定程度后,往往会呼唤和迫使管理体制的运作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实现“软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有效的管理创新使生产体系的效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使限制生产能力和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硬技术方面的“瓶颈”突现出来,引起企业的重视并集中力量加以解决,从而推动“硬技术创新”。企业如果“硬技术创新”成效不显著,那就应该在“软技术创新”方面查找原因。创新要“软硬兼施”,不可偏废。

维尔纳?冯?西门子有一句至理名言:“我从事发明创造,首先是考虑这些产品是否有益于社会,我选择的创新技术总是以用户利益为前提,但最后总是有益于我自己。”这里,既指出了技术创新所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技术“以用户利益为前提”,产品要“有益于社会”。同时指出了企业经营的要诀:树立市场观念,满足用户需求,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有益于我自己”。从这一点上说,维尔纳?冯?西门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而且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信息产业的发展给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当难得的发展机会,已经置身其中的企业,怎样把握住这样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这是目前我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

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环境和机会的配合,很重要的一个机会就是产业机会。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年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几个钢铁厂不可能发展成今天这么大的企业;如果没有家电行业的大发展,海尔、长虹、小天鹅这些企业也不会起来。而如今,电信企业和整个IT、软件、信息服务业都面临着比其它产业更大的机会。利用好这个机会,一定会成就一批大规模的重量级企业。我希望用友抓住这个机会,成为未来信息产业里的领导公司之一。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机会中,用8年左右的时间,一定会出现百亿元的软件公司,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然而,抓住这样一个机会,需要实力,更需要耐力。在高科技公司里,最难做的就是持久。国际上,王安衰落了,康柏疲软了,DEC也不行了;但也有长盛不衰的,比如IBM,微软。我希望用友能在IT行业成为持续发展持续成长的公司。公司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大的调整,面对很大的挑战,做很大的跨越,我们希望成为有耐力的,常青树一样的公司,而不是风风火火一阵子就不见了。在十来年的发展里,每隔几年就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对手与我们竞争,从前历程表明,用友还是有持久的竞争力的。

在IT行业中抓住一次浪潮一下子发展起来的公司不少,但能够持续地抓住每次机会的企业不多。在这方面,对高科技企业来讲最大的竞争,是能不能持续的发展。用友有两个基本的理念:立足长远、创新与均衡。立足长远就是,我们希望用友成为一个百年老店,而不是短暂成功的公司;创新与均衡,就是持续创新和均衡发展。在高科技企业里,创新一次是不够的,几个关键的经营要素要配比同步发展。创新与均衡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两个方面,都不可偏废。讲均衡、讲稳健,容易给人造成保守的印象,我们不单独讲创新或单独讲均衡。做任何事,包括做企业,系统论的思想很重要,系统论要求有一个完整的思想。企业也是一个系统,分成若干个子系统,企业要稳健发展,这些系统需要配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