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稻盛和夫的24个工作哲学
3504000000005

第5章 工作哲学4 成功的基础是内心有强大的能量

用格斗的气魄面对工作

胸中必须时刻有燃烧的愿望和激情,随时随地“极认真”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

——稻盛和夫

稻盛之“道”

职场中总会遇到很多困难,当我们面对时,放宽心,不气馁,以一颗斗士的心去迎接挑战。

在稻盛和夫的孩提时代,父母常用鹿儿岛方言教导他说:“年轻时的苦难,出钱也该买。”那时的小稻盛还只是一个不知轻重、出言不逊的孩子。每当听到父母的这句话时,他总是反驳道:“苦难?能卖了的最好。”

稻盛大学毕业后,就在京都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松风工业就职。松风工业是一家制造绝缘瓷瓶的企业,原本在日本行业内是颇具代表性的优秀企业之一。但在稻盛入社时早已经面目全非,迟发工资是家常便饭。当时的松风工业状况相当不佳:业主家族内讧不断,劳资争议不绝于耳。有一次稻盛去附近的商店购物时,店老板用同情的口气对他说:“你怎么来这儿了?在那样的破企业工作,以后找不上老婆啊!”

很自然,与稻盛同期入社的员工,一进公司就觉得“这样的公司令人讨厌,我们理应有更好的去处”。于是,大家一聚到一块儿时就牢骚不断。

稻盛入公司还不到一年,同期加入公司的大学生们就相继辞职离开了,最后,只剩稻盛一个人留在了这个破败的公司,他非常苦恼。究竟离开公司,还是留在公司,哪个选择才是正确的呢?烦恼过后的稻盛作了一个抉择。

正是这个抉择,稻盛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稻盛最终决定:先埋头努力工作,拒绝再发牢骚、说怪话。稻盛把心思都集中到自己当前的本职工作中来,聚精会神,全力以赴。

在这家公司里,稻盛的任务是研究当前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他把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具都搬进了实验室,住在那里,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全身心地投入了研究工作。

稻盛大学的专业是有机化学。只在毕业前为了求职,突击学了一点无机化学。可是当时,在他还是一个25岁都不到的毛头小伙子的时候,居然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成为无机化学领域里初露锋芒的新星。这全都得益于稻盛的重要决定——专心投入工作。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发自内心并用格斗的气魄,以认真的、诚实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困难出现就退缩,那工作带给你的永远只是遗憾。当你全力的做出某项突破时,那种无法言说的成就感充斥内心,它会形成一种正效应,让人轻松愉悦地继续前行。

员工之“行”

所谓困难,只是一时的。不管在多艰难的环境中,坚持认真地、诚实地工作,能成为一个人人生中重要的转机。

想在职场闯出一片天地,困难无非是拦在路上的一块小石头,对付它的方法,要么将它踢掉,要么视而不见,从它身上走过去。成大事者,就需要这种万古皆在手中的气魄,唯有如此,困难在不会成为困难,而是通过更高层级的跳板。

态度是我们真正的主宰

领导者要想成功,还要有一个好工作心态。

——稻盛和夫

稻盛之“道”

作为企业员工,即使身处最难熬的逆境中,也要保持积极的态度。

稻盛和夫先生年轻时的路程走得不太顺利:怕发生什么偏偏发生什么;想做的事情大多事与愿违。

中学升学考试失败之后,稻盛就感染了结核病。虽然当时结核病不是绝症,但是他的家族里有两位叔叔和一位婶婶都被结核病夺去了生命,他的家族因此被人称为“结核病家族”。

结核病带来的病痛和死亡,使恐惧和悲伤在稻盛的心里久久挥之不去。他非常害怕被感染,当初叔叔在家中疗养时,他总是避之不及,躲得远远的。

结果后来,在叔叔身边看护着的父亲没有被感染,对结核病不以为然、认为不会轻易被传染的哥哥也好好的,只有他被感染了。

稻盛和夫想起邻居阿姨送给他的《生命的真相》一书中提到过:“我们内心有个吸引灾难的磁铁。生病是因为有一颗吸引病痛的羸弱的心。”他感到费解:为什么偏偏是自己病了呢?也许真的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自己消极的心引来了病痛。

稻盛和夫的结核病好不容易治愈了,终于可以回到学校读书了。可是,战胜了病痛的稻盛并没有从此摆脱失败和挫折的纠缠。他满心期待的大学入学考试不合格,没有考入第一志愿的大学。最终进入了本地的大学,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以为可以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可是,他毕业时赶上了经济大萧条,参加多次就业考试,屡战屡败。在大学老师的关照下,稻盛终于在京都谋得了一个职位,然而,这个公司简直就是一个烂摊子。

“置之死地而后生”,当稻盛跌入了人生低得不能再低的低谷时,他的心态反而有所转变了。经过一番调整,稻盛终于进入了“积极—努力—收获—更积极—更努力—更多收获”的良性循环。

的确,与其扼腕哀叹,不如挽起袖子努力工作;与其抱怨时运不济,不如打起精神、做好准备等待机会的到来。无论何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即使我们一无所有,至少还能以乐观的态度去生活。

员工之“行”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美国著名演说家罗曼·文森特·皮尔的一句名言。态度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扎根在人的思想深处,左右着我们的每一次选择。如果说,人生就是由每一次选择构成的方程式,那么态度最终也决定了人的一生。

积极的态度能够点燃我们内心的希望,激发沉睡的潜能,让我们在面对顺境时保持清醒、不骄不躁,让我们在面临逆境时保持乐观、不气不馁;消极的态度却让我们经不起一点风浪,在困难和不幸面前缴械投降,不思如何解决问题、挣脱苦难,却把时间浪费在悲叹和抱怨上面。

在心里不断强化理想

在如戏的人生里,为自己写好脚本的人与庸庸碌碌混日子的人,有着天壤之别。

——稻盛和夫

稻盛之“道”

想要在工作中取得某项成就,就应该时刻描绘这一成就的理想状态,然后把这一理想提升为强烈的愿望。

稻盛和夫说:“成功的基础是强烈的愿望。”这并不是提倡空想,在稻盛和夫看来,创造性的活动需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构思,这样我们的头脑中将会浮现那个“看得见”的、即将实现的现实。

稻盛和夫在研究开发新材料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某种强烈的愿望,他还在大脑中反复进行着模拟实验,心中推演着各种迈向成功的过程和途径。就像围棋手一样,每走一步都是经过慎重地思考和推敲的,他们的脑中一次又一次地模拟演练着达到目的的过程,然后用这个过程和方向不断指导着自己的下一步走法。

“如果我们的脑中呈现的景象是不鲜明的黑白色还不够。想要更加接近现实,就会看到色彩鲜明的景象——这种状态是真实发生的”。稻盛和夫比喻这个过程就好像是体育运动中的意象训练,意象最大限度地浓缩,就是能看见“现实的结晶”。相反,如果做事情之前我们并没有强烈的愿望,也不去深入地思考和推敲,那么就不会清晰地看见完成时的形态。

稻盛和夫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往往已经看到了产品将来应该有的状态,所以他对产品的要求是没有一点瑕疵。当公司员工开发出的产品已经充分满足了式样和性能的标准要求时,还是得不到稻盛和夫的认可。因为,凭借着稻盛和夫多年来对这一领域知识的熟知和深思熟虑,他能看见他脑中理想水准的产品。所以,普通水准要求并不是他的目标。

在稻盛和夫看来,对于实现理想的过程也要24小时不断地反复思考,直到成功的形象在眼前鲜明浮现。这一点很重要,当你对事情的各个细节都有明确的印象时,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成功。

员工之“行”

企业员工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行动之前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待和构想,制订什么样的目标和规划。你应该懂得,你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自己,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估你。

凡是事业成功的人,大都有两个相似点:一是明确地知道自己事业的目标;二是不断朝着目标前进。目标的意义不仅仅是目标本身,它就像人生的指南针一样,是我们行动的依据,信念的基础,创造的源泉。

工作有所成就的人都是自我燃烧型

一般常见的想法认为,所谓劳动,是指为获得生活所需的粮食、报酬的手段。尽可能缩短劳动时间获得更多的薪水,其余时间按照自己的兴趣或业余爱好度过,这才是丰富的人生。在持有这种人生观的人中间,有人认为劳动似乎是人人都不愿意做而又必须去做的事情。

——稻盛和夫

稻盛之“道”

想成为自我燃烧型员工的最佳手段就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是成为自燃类型的前提。只有爱才能热,有了足够的热才能燃烧起来,而燃烧会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稻盛和夫把人像物质一样分成了三种:自燃型、可燃型和不燃型。自燃型的人比较坚强,他们很容易把自己燃烧起来,发出光和热;可燃型的人像木材或煤块,找得到火种,他们才可以燃烧;而第三种不燃型,没有被点燃的可能,即使有了火种,却依然冰冷,无动于衷,甚至会泼冷水。

稻盛经常对公司的员工说,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乐于自我燃烧的自燃型,至少是可燃型的人,公司不需要不燃型的人。因为一般从组织上看,不燃型的人过于自我,不够积极热情,时不时还会给干劲十足的人泼冷水。这种负能量的巨大消耗致使公司内形不成一个核心的凝聚力,在企业团队中,即使只有一位不燃型的人,氛围也会变得沉闷压抑,难以开展工作,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种人冷若霜,表情淡漠,永远与周围人热火朝天的干劲绝缘,着实不怎么讨人喜欢。

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是自我燃烧型的,他们是性能最高的类型。他们自发而动,他们的精力永远像刚刚充过电的电池一样饱满,他们无需向外界索取什么,通常在指令下发以前就行动起来,率先做出成绩成为别人心中的范本。他们的能动性、积极性像火种一样,可以引燃周围人的激情。投身一项事业需要相当巨大的能量,自燃型的人才是事业中的主角,他们不仅用自我燃烧激励自己,他们燃烧自己时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同样温暖点亮了他人。他们熊熊燃烧的气势会感染周围的人,带动他们也投身于事业当中。

员工之“行”

自动自发地工作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态度,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你的能力和自动自发的意识、积极心态结合在一起时,就能创造出骄人的成绩。

在自动自发地工作的背后,需要你付出的是比别人多得多的智慧、热情、责任、想象力和创造力。永远保持一种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千万要摒弃。

做一个“在旋涡中心工作的人”

劳动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创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简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粮食。获取生存所需的粮食只不过是劳动的附属功能而已。

——稻盛和夫

稻盛之“道”

如果大家都不做旋涡的中心,只是盲目的在旋涡周围跟随大家一起转动,那么就很难体会到工作的真正乐趣了。

稻盛和夫认为,在团队的工作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一个精力充沛的、起核心作用的人物。这样的人就像团队的带头人一样,他主动带队,带动周围人有声有色地开展工作,宛如一股自平地涌起的上升气流,把全体人员都卷入这个旋涡,带动整个组织一起行动,稻盛和夫称这样的人为“在旋涡中心工作的人”

无论什么工作,一个人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团队的力量大。所以我们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带动你周围人一起协助展开活动。

稻盛和夫非常欣赏也很重用勇于在“旋涡中心工作的人”,他认为,如果大家都不做旋涡的中心,只是盲目的在旋涡周围跟随大家一起转动,那么就很难体会到工作的真正乐趣。只有我们自己进入了旋涡的中心,才会有积极的力量把周围的人也包裹进去,这样才能尝试到工作成功之后真正的喜悦之情。

那么怎样才能做在旋涡的中心工作的人呢?

当我们在团队工作中面对一项任务时,敢于主动召集大家一起解决问题,那你就有希望成为团队的领导人。但召集大家不是为了装样子给别人看,而是要真的热爱这份工作,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样才不会单纯的照章办事,就会有自主努力,敢于担当的冲动和魄力。

员工之“行”

在企业中,员工要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带头人的素质。要时常鼓励自己的员工勇于做旋涡中心的人。要重视培养员工调动周围同事工作积极性的能力,给每一个成员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要做一名合格的带头人,一定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素质、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只有这样,在被你带动下的员工,他们才会以你的一举一动为榜样,产生向心的凝聚力。

其次,勇于担当团队的核心人物还应培养自身的沟通能力。因为一个团队的成员往往具备不同的工作技能,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他们性格迥异,想法也会不一样。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才会把每个人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向心力。这样才会在工作上取得卓越的效果,人生也会变得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