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手记
3485100000008

第8章 完美男子汉

徐介于是一个健身俱乐部的教练,身高1.80米,身体粗壮,肌肉发达,相貌堂堂,是个高大的汉子,也是现代女性理想的男子汉形象,因此我们不能去怪罪女性对他渴慕和追求。正如曾对男人的体形体格和面相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的亚里斯多德所言:“女人们选择男人往往只注意男人的相貌、体型和身高,一个男人的外貌特征有时是可代表他的全部的。所以,不少男人在此方面洋洋自得。”

徐介于多少年来,身边从来没有断过年轻美貌的女孩,她们没有一个和徐介于交往超过两年以上的时间。他今年虽然已是39岁的男人,因为身边总有新面孔的女孩,所以他总是朝气篷勃,光彩夺目。人们都以为总有一个漂亮的女孩,会使他结束单身汉的生活。事实上这种可能性不大,用他的话说:已经习惯了换女友。无论多么聪慧可人的女孩,在相处了一年以后,他就会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过去曾有过的感觉一点都找不到,再也提不起爱她的激情。他也不停地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个女孩,要让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随着时光的过去,他马上就动摇了。每当看到又一个他的爱情的“试验品”悲哀地从他身边离去,他就有一种深深的内疚和悔恨。但是无论如何内疚和悔恨,都不能使他拒绝和新的女孩交往,反而显得更加渴望得到下一个的爱。仿佛在爱情游戏中受到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虽然表面上他永远是那样自信那样快乐,而在内心他已经垮了,他感到自己就像一个吸毒者一样,无法控制自己的意志,中毒愈来愈深,不能自拔,他知道这样下去将毁了自己。所以,他找到了心理医生,希望能得到医生的帮助。

在通常人看来,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喜新厌旧的家伙。其实这是一种心理还未成熟的表现。虽然他已近40岁,然而在心理上他还没有与母亲断奶。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有可寻的依据的。徐本身的优越感可以形成他的理想主义观点,追求完美的女性。所以在一开始同女性交往的时刻,他就不是去发现对方的优点,而是在寻找缺点。在几经恋爱后,就形成了总是不断寻找对方缺点的习惯,渐渐成了一种定势,如同登上了一节高速列车,再也无法让它停止下来;并且再也不能使注意力从这里移升,所以女孩越换越勤。直到他心理承受不住,他才大声地叫喊:停下来!停下来,我受不了了!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为了自己可以牺牲他人,这是现在很多人能跻身高级白领和老板行列的原因。这也是传统的软弱无力的白面书生在当代变成“强者”的原因,使我们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

叶天晓是一个从小就失去了父爱的孩子。他的母亲是一个国民党军官的姨太太的女儿,也是很早就失去了父亲。但是她凭着母亲教给她的针线活和小心谨慎的生活方式,独自一人把叶天晓拉扯长大。叶天晓的家教非常严格,他从小是只能用功学习、不敢乱说乱动,很少有童年的乐趣。但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他高中时,母亲为供他读书,把身体都累垮了,已经无法再靠做缝纫手工供养他读书。可是他拼命要读书,非要考大学,母亲不同意他就不睡觉不吃饭,眼睛快要瞎的母亲拗不过他,最终还是同意他考大学,继续做缝纫活供他读书。

老天不负有心人,高中毕业后他顺利考上了武汉大学,从四川挟着行李来到了武汉。大学四年,奖学金助学金年年有他,其实还有更多来自农村的困难生比他更困难,但是他非常会搞人际关系,而且学习成绩好。本科毕业后,他没有回家看年迈多病的母亲,而是一边准备考研一边南下闹广州、深圳、海南,把自己读大学暑假打工的本领都使上了,还借了同乡女友的四百块钱的生活费。

后来在一个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在广州找到了一份工作。凭着他的圆滑和机灵,在公司里很快混得如鱼得水,并挤掉了同学的公关部主任的位子。当他得知有一个朋友在为电视台搞专题时,善于活动的他马上要求一块合作,并利用朋友的关系,把正式批文搞到了手,另起炉灶。他以此作契机,获得了巨额财富。他的特性就是,只要看到了一线希望,就不顾一切去追逐。这使他在追逐目标时具有了一定的优势,充分地利用了亲情、友情、爱情、同学等各种人际关系可能提供的一切,牺牲别人成全自己。

在他成功前,有很多与他关系密切的同学和校友,还有二个女朋友,都为他成功作了铺垫。在他成功后,他们之间友谊的性质都变了。他有了更多的朋友,他曾对部下说:“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要想获得成功,你必须把你的时间、精力以及感情、金钱都投资在未来上。都必须对你的明天有用,否则都是浪费,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感情,浪费金钱。如果一个人沉溺于过去的回忆,过去的感情,对过去持一种眷恋的心态,那他的事业就算走到头了。”

他的发达之路,代表了现代很多的高级白领和老板所走过的路,他的话也许就揭示了这些人获得财富和地位的秘诀。因为把自己未来的利益始终排在第一位,在竞争中带来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这不一定完全符合传统的道德观,但现在再也没有人议论他们的道德问题了。因为人们总是向前看,而不是揪着他们的过去不放,未来是一个法治的社会,也是成功者的社会。只要他没有违法,你就只能称他大款、老板或富豪投资商,而不是别的什么。他们现在给人的印象是高素质高品味。

叶天晓后来通过“自己的方式”又读了博士,没有人可以怀疑他的品味、学位、才能,但他的品质高低确是值得人们怀疑的。我们不能说未来的人都是这种品质,然而确有相当一部人就是这样。

〔生物压力和心理压力〕

人的内在似乎存在许多股压力,促使每个人婴儿时期分裂的母亲意象再度浮现。性冲动是最显而易见的,也是两道最迫切、最有力的生物驱力之中的一种。男性性冲动的使用与表现可以发生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观察者经常发现,男人常把自身许多和性无关的欲求与感觉转化成****,而且看起来好像随时都想要征服与占有。男人可以风流成性,可是女人要是做出同样的行为就会身披恶名。这方面的词语不胜枚举,而且都只针对女性,例如****、****之类。

男人或许会宣称这种情形有其生物上的起源,不过更可能的理由是男人想控制女人的****;文化观念的推动也是一大助力。无论如何,****的存在是生物结构所决定,从我们迈入青春期起,这股冲动就驱策着我们,推着我们和异性建立关系。到这个阶段时,性冲动会受到强烈的心理压力与文化压力。一般而言,异性恋关系是一种不会受到社会异议的“正常”关系。不过许多青春期男女都曾历经一段重现的双性****。这对两性而言都是一段不轻松的挣扎,因为这种双性恋欲并没有得到满足的机会。异性恋关系最终的生物目标在于繁衍后代,不过在达成这个目标前还是得先克服许多障碍。

这个说法并不是凭空的幻想。许多心理治疗者在治疗成年男性的过程中都发现了这个现象。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对母亲产生性冲动,后来经过许多挣扎后才找到适当的性满足对象,这类的例子时有所闻。在我见识过的男性案例中,大部分人的第一个自慰幻想对象(自己完全可以意识到的)就是母亲。

除了生物构成上的冲动之外,还有心理上的压力。可是我暂时不打算讨论心理压力是否为生物压力下所产生的反应。许多作家都谈过人类存在本质的“孤寂”,他们认为孤寂是人类普遍的经验,用了许多词语来描述这个特性,例如“疏离”、“存在的寂寞”等。人是一种会建立关系的动物。我们需要他人的原因很多,而且会不断地寻求他人的陪伴,即使过程困难或痛苦也不在乎。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因为“存在的寂寞”而萌生出绝望感。不过在一般的情况下,只要有人陪伴,我们总会得到滋养的感觉,“无声的绝望感”也会因此而消除一些。

这种寂寞是人类共有的,可是人并非生来就是寂寞的(不是与生俱来的)。真正与生俱来的是寂寞的倾向,而且只要是人,都一定会从婴儿时期的融合感中逐渐脱离而成熟,而使得这种倾向变成真实。从婴儿开始有感觉之后,他可能就具备了弗洛依德所说的“广阔无际”的快乐感。我们不能说这种感觉是纯净无邪的快乐,可是对于大多灵敏的婴儿而言,住在子宫内的经验与后来被哺育、被拥抱与拍抚的经验却都是极大的快乐——无忧无虑、不用担心世界会出问题,并且相信只因为我需要、我想要,世界一定就会提供我所需与所想的一切;他相信这个世界一定是一个幸福安乐的地方。

我们一旦脱离这种物(外)我合一的状态,就必须一辈子与随之而来的焦虑、依赖与脆弱对抗。人类存在的本质就是“不全、残缺与失落”。失去上帝的眷顾并不单纯是一项神学概念。

梭罗说过一句话,留传至今成为名言:“所有的人都活在无声的绝望中”(或许他从没听说过女人)。我相信他当时心中的感觉一定就是我们所意识到的“存在的孤独”。人失去了和“好”妈妈在一起时广阔无边的快乐感,后来进入恋母情结阶段后下了一个决定:不再依靠她,也就是否定她。因为如此,才产生了人存在的孤独感。

男人因为在爱情中重新发现好妈妈而欣喜,除此之外,他还努力保持爱情的完整,甚至是尽全力保持爱情的纯洁无瑕。以我们的经验(多少都有些苦涩)来看,这项工作有时也会磨蚀掉人的勇气。即使排除两人因熟识而带来的影响,要保持爱情的纯洁与热度似乎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就大多数的男人来说,这种努力会逐渐变质,到最后与其说是保持爱情,倒不如说是克制自己的施虐欲。可是男人不时克制失败,失败的结果就是我们天天都看得到的:离婚或是指控伤害而对簿公堂。占大多数的是我们比较看不到的:出入外科医院的女性,她们定时从医院拿处方、买镇静剂或其他药物,好让自己听天由命、消极被动、减少抱怨。因此,有些女性建议男人身上应该挡一道警示牌:“本产品有害女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