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手记
3485100000007

第7章 社会品质

〔初出端倪〕

现代男性的人格分裂,到底是与生俱来,还是社会道德水准和市俗的生活使之所以然,我们可以来看一看一个中等成功的男人的双重人格的形成。

秦某是一个专门为政府部门提供咨询服务的自由职业者;198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是家里的独生子;88年结婚,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有了令人羡慕的小家庭。他从小就是个乖乖儿,听话懂礼貌,学习用功,当过三好学生,参加过少先队,当过小学和中学的班长。大学时是先进团员,毕业后分配到政府部门工作,很快就入党。如果他继续在机关干下去,几年后,做到处级没什么问题,周围的人都看好他的前途。

然后,一个意外的插曲,改变了他的人生。有一次他陪同领导去皇朝饭店赴宴,意外地发现了打扮得非常迷人的妻子在同一位男人在此用餐。妻子也看到了他,有点吃惊,在犹疑之后,与他打了招呼,并把他介绍给那位男人,看到那人一副怠慢相,秦感到受到了污辱。

之后他通过政府的关系,了解了妻子的工作情况和那位男人,这时他才知道妻子有了外遇,那个男人是一位来自南方的投资商。他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怀疑,并开始进行反省。他认为妻子投入投资商的怀抱,并非是缺钱。因为他们经济状况还比较好。俩人的收入都较高。妻子也并不喜爱珠光宝气的衣着服饰,他感到问题可能出在性生活方面,她未得到满足。当然如果那个男人不是非常有钱,也不会诱使妻子出格。

自从以后,他回家越来越迟,有时根本不想回家,最终他们感到再也没有必要把这个婚姻维持下去了。通过协议两人分手了。孩子跟对方走了。这个婚变,使他再也无法保持内心的平衡,传统的人格面具被击碎了,潜藏在意识深处的极端对美女的憎恶(因为使他感到无能),战胜了另一个“本我”,迅速从传统蜕变为现代分裂人格。他过上了与过去绝然不同的生活,看待事物的眼光也变了,生活的态度也同过去彻底决裂。他也为此巨变感到不安,并习惯用酒来使自己获得平衡。用以狎妓的方式掩示自己对美女的恐惧。很快他感到自己已经无法在政府机关工作下去,即使没有人指责他,他自己也感到不和谐,二年后他离开了机关,开始了一个另一种陌生的生活。

他带着分裂的人格面具,在这条道上愈走愈远。在他身上已完全看不到过去的影子,这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他的与众不同并不是一掷千金的高额消费而是异常的生活态度带来钱就是纸、酒就是水的生活方式,并且他看到了这种生活方式“合理”的那一面。所以他的异常又显得并不异常,他不需要心理专家的指导。因为这是一种自然的“变异”,没有必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心理重建的治疗。所以说现代男性的人格分裂既是与生俱来的,又是社会品质的构建,是后现代社会的人格特征。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的人格分裂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没有这种人格分裂就不会产生真正的男女平等,否则男女平等永远只能停留在观念上,而不发生事实,也就是说“新男人”的产生是真正男女平等时代到来的前提。“新男人”不是人类的“怪胎”,而是拓宽了人类的人格领域,使人类在人格上重构男女两性世界。让上帝得以重新整合男人和女人,这并不是坏兆头,虽然通过现象看起来不像是好兆头。事实上她预示的仅仅是巨变的到来。

万某某是个青年诗人,在大学期间就有诗才的名气,是一个心理比较健康、生活比较富裕、文化素质比较高的成功人士。然而有一次因为一点口角,发生了一次他称之为“殴妻的事件”。过后他感到非常震惊,他从未想到过自己会殴打妻子,他感到非常内疚,因为他们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夫妻感情很好。他担心自己心理上是否出现了问题,内心非常不安。他也不敢向妻子道歉认错,现在妻子脸上再也看不到笑容。他前来找我寻求帮助。

我告诉他并没有什么不对头,这种暴力行为总有一天要探头,只是他没有意识到暴力的存在,找错了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自然不该是他的妻子,应该是一场足球赛,一次深度醉酒,醉倒在酒吧,而不是家里;或是具有探险性质的旅行活动。“殴妻事件”可以促使你认识到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暴力倾向的存在。要保持“好丈夫”的本色,应该具有一个深刻而清醒的头脑,以免发生“不可能”发生的事。这对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包括诗人也不例外。比如颇有声名的诗人顾城,那个悲剧的发生,皆说明暴力在每一个男人身上都存在。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大意。

和普通人比较起来,文化人的暴力倾向往往表现得不太明显,他们大多是以一种“苛待”他人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过分的尖刻,不该有的过激的评论,或在“理论”上树立假想敌。当然人类固有的暴力倾向,并非没有一点用处,在原始社会、在英雄时代,人类培养起来的好战本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征服自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也是我们前进的一种动因。这也是一种“资源”,需要人类合理的“开发利用”。没有这种“资源”,男人也许会一事无成。男人的暴力倾向也不一定总是表现为与同类的对立,特别是和女性,应该能表现为和谐统一。暴力倾向也是男性的魅力所在。可以没有粗暴,但不能没有力量。

——“精品”男人——

有关男人,现在人们流行着一种说法:20岁是“半成品”、30岁是“成品”、40岁才是“精品”、50岁60岁是“极品”。因为20岁的年轻人刚刚踏入社会,生理上心理上都还不够成熟,往往还不知道事业在哪里,离财富、权力都比较遥远,什么时候能找到自己的事业、为将来的事业规划出一个蓝图,还不能得知。而到了30岁时,就应该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对社会和人生就有了一定的认识,机遇好的恐怕已经迈进了成功的大门,也开始有了一点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成就一番事业也成为可能,是打天下的最好年龄,已成为一个成熟的男子汉。

而当一个人到了40岁,如果他是一个能干出事业的人,大概已经功成名就了,或成功在手。他们和30岁20岁的轻年人比较起来,就具有了非常明显的优势,不会为了婚姻、恋爱、工作犯愁;该得到的都得到了。不像20岁的毛小伙子那样浪漫地对待异性,为了一个漂亮的女孩放弃工作,追到天涯海角;情感总是处在上下起伏波动之中,因为还不太了解社会,对人生缺少感悟,因而非常容易碰壁,受到挫折。而一名30岁左右的男人,一边要忙工作事业,一边要顾恋爱和婚姻。对于40岁的男人是胜利在望,前途一片光明,老婆早已搞定,孩子已经长大,后方非常坚实稳定,不怕婚变;既使婚姻已经破裂,作为功成名就的他,也没有太大的压力。有了前面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使他对家庭、婚姻、人生理解得更透,更懂得什么是感情什么是人生,更清醒,更自信。而此时,过去的同学、同事、朋友都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在社会上更显得能量大,不一定能呼风唤雨,起码也是要风有风,要雨得雨。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该权的掌了权,该挣钱的挣了钱,各种各样的关系把他们网织在一起,更容易成就更大的事业。那些单身的或已经成了单身的,他们对女性的要求会更高、更挑剔、更讲究品味格调,故而称他们是“精品”。他们经过了爱情、婚姻、社会、事业的洗礼,更有事业心,更有头脑,更有魅力。对人生的看法会有很多改变。常常让人们感到高深莫测,有了更高的境界,已经不是过去的他了。

到了50、60岁,一般人已经看到夕阳红了,而“精品”们却正在走向人生事业的巅峰。如果用灿烂形容他们的昨天的话,那辉煌正好形容他们的今天。他们带着理想和信仰走到了财富和权力的中心,胸襟更开阔,感觉更从容。心中藏着的激情变成了钻石,心中深深的情感幻成了大海,因而被称为“极品”。他们似乎是越老越有价值。这一点女性似乎无法与之相比,也不为过去的人生规律所左右,让人们惊异生命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