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装傻的智慧
3484000000047

第47章 给孩子胜利的机会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博学多才的聪明父母,更需要懂得装傻,懂得赞美和鼓励的父母。

作为爱情的结晶,每个孩子来到世上的时候都是倍受期待和祝福,父母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成人成材。熟读教子百科的父母们,知道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自己正面形象的重要,于是身体力行,一心打造自己的光辉形象。

除了慈爱不溺爱,严肃不严厉外,许多父母都希望给孩子聪明博学的印象,那句“我爸爸什么都会”“我妈妈最聪明”的赞美能够抹去一日的辛劳,给生活注入无比的甜蜜。

于是在亲子时间,父母们尽可能地展现自己博学多才的一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无所不答,对异想天开的要求有求必应,时时争先,处处努力,务必做到十全十美。

阿文和阿彩就是这样一对父母。因为自己算不上什么事业精英成功人士,所以两人很怕孩子因为自己的家庭背景而自卑,于是希望树立起孩子“我的爸妈最聪明能干”的骄傲。

孩子小时候,两人轮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展现给孩子无数个七彩的想象世界。孩子自然听得如痴如醉,赞叹:“爸爸妈妈,你们怎么这么聪明,知道这么多东西呢!”两人深以为得计。

可是到了孩子大些上学了,这扮聪明的差使可就越来越难。今天孩子问个问题,自己明明不知道,只好推说现在忙,一会悄悄在网上搜寻了答案再向孩子解说;明天孩子想要学围棋学桥牌,自己也只好重做学生,学会了再教孩子。

这些事情总算还有个缓冲期,更让人心惊胆颤的是那种立马就见分晓的事情:比如对弈,或者一起看机智问答的综艺节目。要是下棋输给孩子,这岂能发生在一个聪明的爸爸妈妈身上?要是有的问题自己大错了孩子答对了,岂不是显得太笨?

好歹比起孩子多吃了几十年饭,这些难关都有惊无险地过了。可是阿文和阿彩越感到来越吃力,也就越来越担心自己聪明的形象会毁于一旦,所以越发地要维护自己的权威。

这天阿文下班回家发现晚饭还没做好,肚中饥饿的他打开冰箱拿了一盒酸奶充饥。孩子看见了,说这样不对,书上说酸奶不可以空腹吃,因为这样会使得胃酸偏高,不利于食欲和消化。

被孩子指出错误,这下阿文感到聪明人的招牌给毁了。为了维护权威,他只好摆出爸爸的架子,呵斥孩子不懂别乱说,自己这么聪明,怎么会不明白什么时候该喝酸奶呢。

孩子在学校学到了新奇的知识,兴冲冲地回家对爸爸妈妈说。明明自己也不懂得,可是阿文阿彩为了表示自己什么都,摆出冷淡的神色敷衍了孩子几句。

这样的事情多了,孩子也就沉默了,不再把自己获取优秀成绩的喜悦拿回家分享,和爸爸妈妈的交流也越来越少。阿文阿彩并没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直到孩子的老师因为孩子成绩直线下降来家访,才知道自己做错了。

老师对阿文阿彩说父母聪明能干能给孩子自豪感,但是为了扮演这个聪明的形象阿文阿彩却做得太过分了。有时候面对孩子,家长应该笨一点,就是懂,也要装傻。

因为孩子的心灵很敏感,没有成型的世界观和认识方式,需要外界的肯定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如果事事都有一个聪明的家长压在头上,让他下棋也输,知识竞赛也输,那么他很可能因此觉得自己是个天生的输家,什么都不行,什么都做不好,进而自暴自弃。

而孩子希望和父母分享自己进步或者指出父母错失的时候,内心是希望得到赞美和鼓励。如果父母装装傻,对孩子的成就发出惊叹,夸奖几句“哎呀要不是宝宝爸爸这次就做错了”“宝宝好能干,连妈妈都不知道该怎么做”,那么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加强,继续进步希望获得再一次的赞美,形成恶性循环。而要是得不到预期的赞美,那么他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毫无意义,失去学习上进的动力。

原来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博学多才的聪明父母,更需要懂得装傻,懂得赞美和鼓励的父母。难道我们真的需要在和孩子的竞争中取胜吗?如果装傻认输可以让孩子的心理成长更健康,那我们为什么不多给孩子一些胜利的机会呢?

装傻指南

*小小比赛可以交流感情,可这是亲子时间不是真正赛场,你和孩子不是对手,而是亲人,胜负并不重要。不妨装装傻,让孩子赢一次,给他更多的信心。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知道也不妨扮演一下不知道。当孩子用自己的知识指点你的生活时候,别觉得权威受到了挑战,开心地接受吧,这会让他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适度装傻,但不要无限度地赞美孩子。凡事一过度,就会带来另一个极端的坏处。小心过分的鼓励和夸奖会养出一个骄纵的小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