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宝之谜
3473500000015

第15章 陶瓷篇(3)

1987年,随着陕西扶风法门寺宝塔的轰然倒塌,塔基下的地宫暴露出来,一批唐咸通十五年所藏珍贵文物的出土轰动了世界。尤其重要的是,与文物同时出土的是记录所有器物的《物帐碑》,碑上的“瓷秘色”三个字,令古陶瓷专家恍然大悟,原来秘色瓷就是越窑青瓷中的极品。这些瓷器按《物帐碑》记载,说明至迟在公元874年前,秘色瓷已烧制成功。

这批“秘色瓷”除两件为青黄色外,其余釉面青碧,出土的青瓷盘釉色“青中泛黄,线条优美,秘色瓷莲花碗称得上“秘色瓷”中的稀有作品浅灰色胎细腻致密”。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碗、盘、瓶等14件秘色瓷,是唐代懿宗皇帝奉献给佛祖的珍贵物品,是举世仅存的珍品。

瓷器通体施釉,润泽晶莹,特别是圈足和口沿上镶有银锃的两个瓷碗,用平托技法装饰鎏金镂空花鸟团花纹,华贵富丽,堪称绝品。

在古代,金和玉被看作最高级的材质,把瓷器烧成玉色,又在上面加饰金银,这种器物就更加珍贵了。法门寺“秘色瓷”的出土,说明了“秘色瓷”始烧于晚唐时期,是皇室对御用越窑青瓷的称谓,同时也解决了长期以来陶瓷界的争议。

青瓷之所以如此神秘,主要是烧制的技术难度极高。青瓷的釉色如何,除了要靠釉料的配方,剩下的几乎全靠窑炉火候的把握了。不同的火候烧出来的瓷器,釉色可以相差很大。要想使釉色青翠、匀净,而且稳定地烧出同样的釉色,那种高难技术一定是秘不示人的。所以就将这种技术烧制出来的瓷秘色瓷八棱瓶器称为秘色瓷。秘色瓷在晚唐时期烧制成功,不久之后,五代钱氏就把烧造秘色瓷的窑口划归官用,专门来烧制这种瓷器,并且规定普通百姓不能使用。为了将这种贡瓷与普通的瓷器区别开来,所以又给它起了一个神秘的名字,叫做“秘瓷”。

秘色瓷曾经是中国陶瓷史上登峰造极的精品,然而它却伴随着一个王朝的衰落而消失了。那么,秘色瓷到底是一种高质量的青瓷,还是有一种神秘的配方?如果是由奇特秘方烧制而成,那么传说中的秘色瓷神秘配方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会是怎样的?又会在什么地方呢?这些谜团只能等到考古专家们有了更多的发现和资料才能一一解开。

柴窑之谜

观点:柴窑曾被誉为“诸窑之冠”,并且有“片柴值千金”的记载,但是柴窑器物却极为罕见,而且柴窑的窑址在何处也无人知晓。因此有人认为柴窑根本就不存在,是文人编造出来的;也有人认为柴窑是存在的,只是由于其数量稀少,质地薄而易碎,所以才没有真品留传;还有一些人认为耀州窑很有可能就是柴窑瓷的产地。

被誉为“诸窑之冠”的柴窑,是中国历代唯一一种以君主的姓氏命名的瓷窑。柴窑非常神秘,因此十分罕见,现在人们只能依靠“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等文字来想象它的样貌了。

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皇帝柴荣,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柴窑的名字也来源于他的姓氏。根据清代朱笠亭所着《陶说》中的记载,心怀大志的世宗皇帝有着天空般青色的青百合花瓶很可能是中国已经失传千年的官窑“柴窑”瓷宋柴窑绿釉瓜棱瓶追求一统大业的同时,产生了拥有皇家专用瓷的想法,并以“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向大臣们描述了其向往瓷器的颜色,也就是让窑工烧制出能够再现雨过天晴后天空般青色的陶器。正是他的这种想法催生了柴窑瓷这一中国陶瓷史上最为名贵品种的诞生。

据说,柴窑瓷器滋润细腻,技艺精绝,位列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前,为诸窑之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柴荣在位仅有短短的五年,柴窑作品极其稀少,后来逐渐失传,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不但难以见到柴窑瓷器,甚至连当初烧造它的窑址也不曾被发现,只留下了“柴窑精色为诸窑之冠”、“片柴值千金”这样的历史记载。

由于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传世的柴窑瓷器和烧制的窑址,因此在收藏界中有人认为柴窑瓷是不存在的,所谓柴窑只是宋代以后一些文人对历史的演绎罢了。因为所有关于柴窑的记载都是来自于明、清时代的笔记,而在同样喜好瓷器的宋人的记载中却很少见。而且,如果柴窑真的存在的话,至少能有一两件传下来,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人真正见过柴窑瓷器。

也有一些学者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柴窑并不是文人编造出来的,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宋人欧阳修曾在《归田集》中谈到“汝窑花觚”时提到:“柴式窑色如天,声如磬,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该书是北宋史学家欧阳修晚年辞官后的着述,书中所记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欧阳修大都是他自己的经历见闻,而且距离五代最近,应该是最为可靠的。明代宣德年间,为宫廷编制藏器目录的《宣德鼎彝谱》中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把柴窑器物与宋代五大名窑器物相提并论,可见柴窑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后来因为实物太罕见,所以才将柴窑排除在了五大名窑之外。

据记载,乾隆曾经收藏过一些器形不同的柴窑瓷,其中有一件柴窑枕比较珍贵。在民国期间的古物陈列所也曾收藏了柴窑瓷,但遗憾的是,这些柴窑瓷藏品后来都流失了,现在都下落不明。一些学者推测,柴窑瓷器之所以没有流传下来很可能是因为战乱频繁或者是其他一些原因,再加上柴窑烧瓷的时间不长,产品也不多,又由于瓷器本身质地薄而易碎,所以很难有精品留传至今。至于没有发现烧制柴窑瓷的窑址,很可能是由于当时就没有专门的烧制地点。根据古籍记载,世宗皇帝柴荣生活比较节约,因此柴窑瓷很可能就是他在需要有宫庭用瓷的时候,选择了现有窑口进行烧造而得,所以就没有青年时代的乾隆皇帝专门的烧制地点。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耀州窑很有可能就是柴窑瓷的烧制地点。在耀州窑出土的一些五代时期的瓷片,与古文献中对柴窑的记述完全吻合。数量稀少的耀州窑精品中的天青色釉的瓷,胎薄仅0.4毫米,敲击后声音就和磬一样,而且比已知的越窑秘色瓷器还要透亮,这些完全符合记载中“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特点。由于大部分耀州瓷采用黄沙垫烧的工艺,所以瓷器底部会沾上北宋耀州窑青瓷划花牡丹碗柴荣后周世宗柴荣,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内侄和养子,他在位时间从公元955年至959年,为期五年,终年三十八岁。柴荣是五代时期最英明的君主,也是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扫除唐末以来的政治弊端。军事上,他严明军纪,赏罚分明;政治上,他严禁贪污,惩治失职官吏;经济上,废除了一系列旧的体制,制定了新的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此外,他还扩建京城开封,恢复漕运,兴修水利,修订刑律和历法等使国力迅速增强。在他五年多的统治期间,南征北战,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然而在一统天下的最后阶段,却在北伐契丹途中不幸染疾,猝然而逝。

一些黄土,这一点也和柴窑瓷的描述相符。但是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仍然有待于专家们的考证。

可惜的是,这种耀州窑精品的数量也非常的少。

虽然很多古籍都有柴窑的记载,但迄今为止也没有人能找到柴窑的窑口,更没有发现传世的柴窑器物。所以,柴窑仍然是一个困扰陶瓷界的千年之谜。

青釉荷叶形盖罐之谜

观点:四川遂宁出土的青釉荷叶形盖罐是宋瓷当中唯一一件荷叶形盖罐,被称为中国瓷器三大国宝之一。有人说它的主人是一位商人,有人说它是由宋徽宗命人制造的。它的罐内装了99只小碟,有人说是九九合一,希望长治久安的意思;也有人说是主人希望人、瓷还能重聚的意思。

1991年9月,四川省遂宁市南强镇金鱼村的一个农民在自家菜地挖墓坑时,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瓷器窖藏。后经挖掘证实,这个瓷器窖藏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宋瓷数量最多的宋代瓷器窖藏,经过文物部门的抢救发掘,在这个瓷器窖藏中总共出土了985件宋代瓷器、18件宋代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