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只管向前奔跑
3459900000002

第2章 奇迹的名字叫梦想(2)

真的就那么简单吗?他尽管心中有些疑虑,但他还是决定开始尝试着按博导指点的方法去做。当他第一次把当天必须要完成的事情一一列在卡片上时,他发现他要做的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样多,而当他按着计划具体操作时,他又欣喜地发现有条不紊地做事是轻松而愉快的,效率也比往常高出许多。那天,他完成了早上排列的全部工作,还有近两个小时的结余,他可以自由支配它们做一些自己想做而平素根本没有时间做的事情。

从那以后,每天早上起来,他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抽出一点儿时间,好好地想想,然后写下这一天里要做的事情、重点和顺序。做好这项工作,最多不超过15分钟,一般只需10分钟就足够了。而由此产生的轻松、愉快、高效的神奇效果,就源自于他这看似微不足道的10分钟的科学调度上。

因为心中清楚了每天要做哪些事情,重点在哪里,大约要花费多少时间等等,他再做起来便很从容,很有条理,不像以往那样杂乱无章、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工作压力陡然减轻许多,效率也自然有了明显的提高。

更让他高兴的是,他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业余时间,去发展曾被一度挤掉的个人爱好,去体验一些新鲜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生活情趣更丰富,而由此带来的健康的身心,又使他更有热情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

渐渐地,他从习惯每天都花10分钟的时间,科学地安排一天的工作,进而花时间设计好一个月、一年的工作计划,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踏踏实实地行进在通往理想的路途上,轻松而又愉快地充实着每一天。

自然地,他很快就因合理地调度时间,而使自己的工作比同事做得更从容而完美,进而不断地受到上司的赏识,从一名普通的员工做起,一步一个台阶地快速提升,仅有营销专科文凭的他在35岁生日前夕,因其卓越的组织与管理才能,被著名的麦克尔集团公司任命为北美分公司的执行总裁。

在圣保罗大学举行的一次演讲中,他道出了自己取得成功的简单秘诀――只需每天花费十分钟,科学安排好工作程序。当然,他也特别地强调还必须做到深思慎取和持之以恒。

有一种花叫不谢

那是炎炎的夏日,她却正经历着生命中奇寒的严冬。在那个偏远山区小学支教的她,尚未走出因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年轻丈夫的悲痛,一纸冰冷的诊断书,又让她欲哭无泪——肆虐的癌细胞正无情地吞噬着她美丽的左乳,她必须立刻接受身心俱痛的手术。

第一次并不彻底的手术过后,接着便是备受折磨的痛苦无边的化疗。短短的20多天,她便仿佛一下子苍老了10多年,那一头乌黑的秀发已脱落得不成样子,最后只得干脆剪成秃秃的光头,虽用一顶漂亮的凉帽遮住了,却掩不住心中难言的苦涩。

也曾呆呆地伫立窗前,抚着平平的前胸,羡慕地望着阳光下来来往往的幸福的人流。潜滋暗长的绝望袭来时,她不禁闭上了眼睛,想象着怎样从住院的高楼上突然纵身跃下,让年轻的生命如一朵白云飘然散去。

是同病房那个更加不幸的小女孩,让她平静地接纳了眼前的现实。那个女孩只有16岁,已接受过大小数十次手术和无数次的化疗、放疗,有着3年带癌生存的经历,但在她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苦痛悲伤的影子,女孩每天都是一脸的阳光,比许多健康人都生活得有滋有味——她摇头晃脑地唱歌,唱那些最新流行的爱情歌曲;她贪婪地读书,读梭罗的《瓦尔登湖》,读史铁生的《病隙随笔》,读毕淑敏的《红处方》……她床头换得最频的是书籍;她还喜欢绘画,画一些可爱的花花草草,画完了,就骄傲地举着自己的作品接受病友们的夸奖。

那天,她拿过女孩的一幅简笔画,指着那上面陡峭的崖壁间那些星星点点细碎的小花,问女孩那是一种什么花。女孩告诉她:“哦,这种花,名字叫不谢。”

“不谢?有这样的一种花?”她的心猛地一颤。

“是的,在美丽的科多拉大峡谷险峻的岩壁上,不谢花的种子将根系深扎下去,吸收天地灵气和日月精华,长至百年,便灿若星辰地绚烂地绽放,千年不谢……”小女孩很认真地给她讲着不谢花的神奇。

仿佛惊雷般的一瞬,盯着那画和笑容可掬的女孩,她恍然明白了——小女孩之所以从来不带头套,总是坦然地以光头示人,总是以甜甜的笑迎对一次次的吃药、注射、化疗、手术……原来,在小女孩的心里,已开满了不谢的花朵。

就在那一刻,她真切地感到自己曾经有过的一些想法是多么地傻。

第二次手术后,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化疗。身体柔弱的她,毅然放弃了本可以就此回到城市里休养的调动机会,在许多人不解的惊讶之中,她再次走进山区那间破烂的教室,又一脸幸福地举起了心爱的教鞭,让朗朗的书声回荡在那山山峁峁之间。

很多的时候,她都会对着镜子,细心地梳理朋友赠送的那些漂亮的假发,还会在那干瘪的胸前垫上一块蓬松的海绵,让自己比过去还要美丽地站在学生们中间。

一次作文讲评课上,她讲到了关于美丽的话题,讲到尽兴处,她坦然地摘下假发,亮出她那缀着少许发丝的荒芜的光头,微笑着告诉学生们——有些美丽需要精心地装扮,有些美丽则无需任何润饰,有些美丽一览无余,有些美丽则要苦苦寻觅……

那天,她又去医院复查。医生看着化验单,兴奋地告诉她:“真没有想到,你恢复的效果这么好,简直创造了医学奇迹啊。你不知道,当初你住院时病情有多么严重,好几个专家看了都直摇头。而现在你好得让人吃惊,以后除了定期来复查一下,你什么药物都不需要了。”她灿灿地笑了,慢慢地向医生讲述了自己从痛苦的深渊走到幸福的高地上所经历的那些琐琐屑屑……

当她再次走进那个小女孩的病房时,得知小女孩已在3个月前永远地走了。

小女孩临走前将那幅画满了不谢花的简笔画托病友转给她,那上面还有几行用铅笔写的留言——“好姐姐,真羡慕你,能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能够经常站在那些朝气蓬勃的花朵中间,感受生活的美好,体味生命的富足。我相信:你现在就是一朵幸福无比的不谢花……”

大滴的泪珠滚落下来,她的心暖暖的,她懂得小女孩的心思,懂得让简单的生命开成一朵绚丽的不谢花,其实是很容易的——只需让心灵时时充盈着爱意,先好好地爱自己,然后再去爱更多更多的人,走在每一份爱的情怀里,发现爱,品味爱,播撒爱,便自然会拥有永不凋谢的美丽……

把梦想握在自己的手里

20世纪中叶的一个夏天,一位从法国南部偏远的乡村来到首都巴黎寻找机遇的青年漫步在香榭丽舍大街上,欣赏着流光溢彩的现代化都市的繁华,快速成功的渴望在心底强烈地燃烧起来。

他清楚自己身份卑微,除了年轻的梦想,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而要靠自己一点点地打拼,似乎又太缓慢、太艰难了,他想借助外力走一些捷径。于是,便揣着自己的梦想,开始四处拜访自己崇拜的社会名流,但迎接他的却是一连串的失望,除了收到一大堆的鼓励以外,没有一位名流能够真真切切地助他一臂之力。

满怀失落的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在黄昏的大街上踯躅着,不知不觉间来到希尔顿大饭店门前。他呆呆地立在那里,用羡慕的目光打量着饭店前那一台台豪华的名车,和那些进进出出的衣着光鲜、时尚的成功人士,自己眼下的卑微与心中高远的梦想,一时间搅得他心海难平。

他那有些奇异的举止,引起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的注意,老者慢慢地走到他跟前问道:“年轻人,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我有一个很大的梦想,希望有人帮我实现,但一直没有这个人。”他神色抑郁道。

“什么样的梦想,不妨说出来我听听。”老者面含微笑。

“不说那些遥远的梦想了,我现在的梦想,就是能走进这样金碧辉煌的大饭店,在那间最好的包房内,听着优美的钢琴曲,慢慢地品味最精美的大餐。”他不愿再谈自己远大的抱负,顺口说了一个近切的愿望。

“如果你愿意,你跟着我来,我现在就可以帮你实现这个梦想。”老者做了一个邀请的动作,带着他朝饭店里走去。

他真的被领进了只有在电视上才见过的世界最高档的餐厅,坐到了柔软的皮椅上,听到了最动听的音乐,并被告知菜单上所有的菜肴,他都可以任意地点,最后由老者来付费。原来,那位老者正是这家饭店最大的股东亨利先生。

“谢谢您,我懂得自己该怎么做了……”他突然放下手中制作精美的菜单,朝老者深鞠一躬,急匆匆地离开了饭店。

10年后的一天,亨利突然接到在零售业界不断制造奇迹的凯特的一个电话,说他要专程来拜谢亨利,感谢亨利曾帮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亨利困惑不解:自己并不曾与凯特打过交道啊,又何谈曾帮助过他呢?不会是凯特记错对象了吧?

当一位风流倜傥的中年人站到亨利面前时,亨利不禁惊讶地喊道:“原来是你啊!”

凯特激动地点头:“谢谢亨利先生,正是当年您把我领进饭店,让我真切地触摸到了梦想原来可以是那样的实实在在,让我在那一刻懂得了――别人固然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梦想,但那只是短暂一瞬,我应该把梦想握在自己的手里,像许多成功者那样,去一点一点地顽强打拼……”

亨利翘起了拇指:“说得好,无论是高远还是近切的梦想,都应该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慢慢地去圆……”

请给自己的脚下多垫些砖头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被分配到一个僻远的林区小镇,当一名不起眼的老师,工资低得可怜。其实我有着不少优势呢,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于是,我一边抱怨命运不公,一边羡慕那些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拿一份优厚的薪水的同窗。这样一来,不仅对工作没了热情,很多事情都是草草应付,而且连写作也没兴趣。我经常发牢骚,整天琢磨着“跳槽”的事儿,幻想能有机会换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也能够拿到一份优厚的报酬。

就这样,两年的时光匆匆地过去了,我的本职工作干得一塌糊涂,写作上也没什么收获。这期间,我试着联系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但最终却没有一个接纳我。

就在我黯然抱怨命运不公之时,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一直想改变的命运。

那天学校开运动会,这在文化活动极其贫乏的小镇,无疑是件大事,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小小的操场四周人山人海,围出一道密不透风的环形人墙。

我来晚了,站在厚厚的人墙后面,努力翘脚也看不到里面热闹的情景。这时,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的举动,吸引住了我的视线。只见他一趟趟地从不远处搬来砖头,在人墙后面耐心地垒着一个台子,一层又一层,足有半米高,我不知道他垒这个台子花费了多长时间,不知道他因此错过了多少精彩的比赛,但他登上那个自己垒起的台子时,冲我璨然一笑,那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却是那样地清楚。

刹那间,我的心被震了一下——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要想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矮个的小男孩就要往高处站,要不靠别人,一个看似辛苦却很实用的办法,就是给自己脚下多垫些砖头。

我很自然地联想到在果园里常见到的一种情景——人们经常要站在凳子或梯子上,才能摘到高处的果实。

进而我联想到自己师大毕业以来,总是想改变自己的处境,总是在望着高处,徒然地翘着脚尖,却忘了“增高”的最好方式,便是给自己的脚下垫些实实在在的“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