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凭实力说话
3457700000024

第24章 处事方圆受益一生(4)

孔子的话按照一般的理解,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常道:你种下什么,就收获什么。播种一个行动,就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就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就会收到一个命运。同样,播种一个善行,就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就会收到一个恶果。

人所释放出来的每一种思想的后果,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因为对他人的所有行为和思想,都全部记录在自己的潜意识中,这些行为和思想的性质会影响自己的个性;而自己的个性相当于是一个磁场’把和自己个性相同的人或情况吸引到身边。

有一个故事。

深圳改革开放初期,一位叫阿丽的姑娘找到一份珠宝店售货员的工作。在元旦的前日,店里来了一位40岁左右的男顾客。虽然他看上去很有修养,但很明显,他是一个遭受失业打击的不幸的人。

此时,店里只有阿丽一个人。阿丽向他打招呼时,男子的目光从阿丽的脸上慌忙躲闪开,仿佛在说:“你不用理我,我只是来看看。”

这时,电话铃响了。阿丽去接电话,一不小心,将摆在柜台上的盘子碰翻了,盘中装着的5枚金戒指掉在了地上。阿丽慌忙弯腰去拣,可她却拣回了4枚。当她抬起头时,看到那位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明白了那第5枚戒指在哪里。

当男子的手将要触及门框时,阿丽柔声叫道:“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个人相视无言。过后男子才开口问道:“什么事?”

阿丽极力压住心跳,鼓足勇气,说道:“先生,这是我头份工作,现在找个工作真不容易,是不是?”

男子审视她良久,一丝微笑在他脸上浮现出来。阿丽终于也平静下来,她也微笑着看着他。

“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是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给她:“我可以为你祝福吗?”两人紧紧地握住了手,然后他才转身缓缓地走向门口。

阿丽目送着他的身影在门外消失,转身走回柜台,把手中的第5枚戒指放回原处。

阿丽用自己的理解和宽容找回了第5枚戒指。这个故事是以人心打动人心最好的例子。

对别人说自己的心事,要谨慎

我们说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词,同时也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而不能随意乱说。尤其向他人吐露自己的心事时更是如此。

之所以建议大家谨慎地处理自己的心事,是因为倾吐心事容易暴露人的弱点。这种弱点会改变他人对你的印象。虽然有人欣赏你某些方面,但有人却会因此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在他日出现人际关系的危机时,这些就成了致命伤。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其次,有些心事是具有危险性和机密性的。例如,一个人在工作中承担的压力与牢骚,如果毫无顾忌地倾吐这些心事,就有可能被人拿来作为攻击他的把柄。

那么,对于家人呢?难道也不能随便说吗?

这里,我还是奉劝大家不可随便说出来、除非配偶与家人对你有充分的理解与信赖。

那么,有人也许会说,我对自己的好朋友应该可以说说心事吧!不,也不可随便说出来0啪是最要好的朋友。说的心事还是要有所选择的。因为作为终生的朋友是难上加难的。这一点我们必须了解、

然而,一个人心扉紧闭,心事不漏也并不完全是件好事。如果太过谨慎,会让人感到你城府太深,不可捉摸,为此会失去很多值得交往的朋友。如果你本性如此,那还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不是,给人留下这种印象,岂不是太冤枉了。所以,最为有利的做法是,偶尔说说无关紧要的心事给你周围的人听,以减少他们对你的揣测与戒心。

行小善带来大回报

“鸟儿无意中带来的一粒种子,谁能料到多年以后会长成一棵大树呢!”一位成功人士回忆创业之初的机缘时,总是对一件小事慨叹不已。

5年前的一个夏天,张阳作为一名公司职员前往日本东京参加一个家用产品展销会。午餐就在快餐厅里自行解决。当时餐厅人很多,他刚坐下,就有人用日语问:“我可以坐在这里吗?”抬头一看,是一位白发长者正端着饭站在面前。他忙指着对面的位子说:“请坐。”接着起身去拿刀、叉、纸巾这类的东西,担心老人家找不到,便帮他也拿了一份。一顿快餐很快就吃完了,老人临走时递来一张名片,说:“如果以后有需要,请与我联络。”原来老人是日本一家大公司的社长。

一年以后,他自己注册了一家小公司。生意做了不到一年,客户突然拒绝合作。而此时,新一年的生产计划已经定了。更何况,这是他唯一的客户怎么办?真的一起步就要破产吗?忽然他想起那位日本老人来,就抱着一线希望去了一封简单的信,信中说不知您是否还记得我,我现在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希望您能来看一看。信发出后一个星期,就收到了回信。两天后,老人真的来了。他们拿出样品让他试加工,在肯定了产品和质量之后,当场下了一年的大订单。他惊喜地问:“您在中国有很多大客户,而我这里只是个小公司,您真的信得过我吗?”老人说:“当初你在东京给我小小的帮助时,你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回报。”

其实,人心就像一本存折,只有打开来才知道到底有多少收益。而这种内心的存折正是用一点一滴的善去积累的。

不要等待别人的恩赐

一个马车夫正赶着马车,艰难地行进在泥泞的道路上。

马车上装满了货物。

忽然马车的车轮深深地陷进了烂泥中,车怎么也拉不出来。

车夫站在那儿,无助地看着四周,时不时大声地喊着大力士的名字,让他来帮助自己;

最后大力士出现了,他对车夫说:

“把你自己的肩膀顶到车轮上,然后再赶马,这样你就会得到大力士的帮助。如果自己都不动手,就不可能指望他人来帮助你。”

天助自助者也。完全依赖别人的恩赐是不可能的,只有自己尽力而为,别人对你的帮助才能最终解决问题。若你对自己的问题也不上心,别人凭什么为你出力呢?任何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自强,其次才是求援。

等待别人恩赐,只能养成一种惰性一那就是把命运交给别人。这种人的生存危机是什么呢?别人给什么,你就只能要什么;别人不给什么,你就什么也得不到。自然,这种人只能把命运拴在别人的裤腰带上。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条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条鱼竿。这样他们就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在原地搭起篝火煮鱼。鱼熟以后他狼吞虎咽地将鱼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了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世。

别人的恩赐有什么用?上天最大的恩赐是给了你脑、心、手和脚。

自立自强,抛开拐杖

生存是残酷的,我们不能仅仅依附他人。其实,当有人感到所有外部的帮助都已被切断之后,他就会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坚韧的毅力去奋斗。而最后,他会发现:主宰自己命运的只是自己。

待在家里总是得到父母帮助的孩子一般都没有太大的出息,而一旦他们不得不依靠自己,不得不动手去做时,他们通常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惊人的能力来。

一旦人不再需要别人的援助,自强自立起来,他就踏上了成功之路。一旦人抛弃所有外来的帮助,他就会发挥出过去从未意识到的力量。如果一个人决定依靠自己,独立自主,就会变得日益坚强,距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近。

人,要靠自己活着,而且必须靠自己活着。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尽力达到理应达到的自立水平,与之相适应的独立精神。这是当代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基础,也是形成自身“生存支援系统”的基石。因为缺乏独立自主个性和自立能力的人,连自己都不能照顾,还能谈发展成功吗?因为不管怎样,一个人独自步人社会,参与竞争,会遭遇到比学习生活还要复杂的生存环境,随时都可能出现无法预料的难题与处境。他不可能随时动用你的“生存支援系统”,而是必须得靠顽强的独立精神克服困难,开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