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凭实力说话
3457700000022

第22章 处事方圆受益一生(2)

古代的贤明君主,之所以对前来进谏的人都要礼拜,是因为他们对建言有无可无不可的胸怀;古代的仁人志士,之所以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对生死有无可无不可的胸怀;古代的谦谦君子和德高望重之人,之所以遵循道义而天下闻名,是因为他们对名利有无可无不可的胸怀。

唐史中记载,有一天武则天对狄仁杰说:“听说你在豫州的时候名声很好,政绩突出,但也有人揭你的短,你想知道是谁吗?”狄仁杰回答:“人家说我的不好,如果确实是我的过错,这是我的幸运。至于是谁在背后说我的不是,我不想知道,这样大家可以相处得更好些。”武则天听了,觉得狄仁杰气量大,胸襟宽,做人深悟方圆之道,更加赏识他,尊称他为“国老”。这种不想知道是谁在背后诬陷自己的心态,就是一种雅量。

我们再来看看宋太祖的故事。有一次,赵普向太祖推荐一位官吏,太祖没有允诺。赵普没有灰心,第二天临朝又向太祖提出这项人事任命,太祖还是没有答应。赵普仍不死心,第三天又提出来。连续三天接连三次反复地提,同僚也都吃惊,赵普何以脸皮这样厚。太祖这次动了气,将奏折当场撕碎扔在了地上。但赵普自有他的做法,他默默无言地将那些撕碎的纸片一一拾起,回家后再仔细粘好。第四天上朝,话也不说,将粘好的奏折举过头顶立在太祖面前不动。太祖为其所感动,长叹一声,只好准奏。

又有一次,一位官吏按政绩已该晋职,身为宰相的赵普上奏皇帝,但因太祖平常不喜欢这个人,所以对赵普的奏折又不予理睬。赵普出于公心,不计皇上的好恶,前晋职一事又被提起。太祖拗他不过,勉强同意了。太祖又问:“若我不同意,这次你会怎样?”赵普面不改色:“有过必罚,有功必赏,这是一条古训,皇帝不该以自己的好恶而无视这个原则。”这话显然冲撞了宋太祖。太祖一怒之下拂袖而去。赵普死跟在后面,到后宫的门外站着,垂首低头,良久不动,下决心皇帝不出来他就不走了。据说太祖很为此感动。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宋太祖的雅量,也能看出赵普刚毅、果断的精神。君臣之间这种风趣雅事,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这也正如英国学者斯特恩所说:“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绝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

放弃怨恨

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必然能用天下。用天下,而不抛弃自己的私智私见,不抛弃自己的私怨私仇,不抛弃自己的私心私念,就必然智见狭隘,无所作为了。所以说,做人须有胸怀与雅量。

刘邦不杀季布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季布开始是项羽手下的将领,带兵打仗时曾多次羞辱刘邦。项羽灭亡后,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下令说有敢收留窝藏季布的,罪连三族。于是,季布把自己卖给鲁地的大侠朱家。朱家心里明白这人是季布,就将他安置在田庄中。随后,朱家去见夏侯婴,劝道:“季布有什么罪啊臣僚各为君主效力,是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要全都杀掉吗?如今皇上刚刚取得天下,便借私人的怨恨去杀一个人,这显得胸襟很狭窄呀、况且根据季布的贤能,汉朝悬赏寻捕他如此急迫,这是逼他投奔胡人,这也是伍子胥所以要掘墓鞭打楚平王尸体的缘由呀。您为什么不向皇上说说这些道理呢?”于是,夏侯婴按照朱家的意思向刘邦进言,刘邦便赦免了季布,并召见他,授任他为郎中。

韩信原来在项梁的帐下做事,很长时间一直默默无闻。项梁的部队失败后,韩信又去投靠项羽,项羽就任命他做郎中。好几次韩信献策,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人蜀时,韩信从楚军中逃出来投靠了刘邦,但仍默默无闻。韩信心想:汉王没想重用我,算了吧。于是逃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跑了,连夜追赶韩信。有人向刘邦报告说萧何也逃走了,刘邦大怒。几天后,萧何回来了,刘邦责备他竟想逃走。萧何告诉他自己去追赶韩信了。刘邦说逃跑的军官有几十人,你为什么只追赶韩信?萧何说:“那些军官,平平常常,容易得到。至于韩信这样的人是难得的人才。大王如果想夺取天下,除了韩信,再没有一个可以同你商量军国大事的人了!”刘邦又问怎样任用韩信,萧何认为只有封韩信为大将,否则他还是会离开的。刘邦开始不同意,无奈在萧何的苦苦劝谏下,才答应把所有的兵权交给他。后来,在楚汉交战正酣之际,韩信为了获得三齐土地的领导权,派使者传信于刘邦,请求自立为假齐王。刘邦气得双目圆睁,大骂韩信。张良正坐在刘邦的身边,他清楚地知道韩信对刘邦的重要性,连忙在桌子底下踢了刘邦一脚。刘邦领会了张良的意思,感悟到先前失言,忙改口说:“大丈夫既定诸侯,就要做个真王,何必要做假王。”

刘邦做事从善如流,因此得到许多人才。从他谅解韩信和季布这两个人的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他那豁达容人的胸怀。

善于宽恕别人

当别人不小心犯了错误,在他的内心深处,总是渴望得到我们的宽容。因为宽容能使对方的心理得到安慰,不会再为一些错事整天坐立不安,心情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

胡强经人介绍认识了阿英。两人一见钟情,不久就坠人了爱河。谁知不久,阿英又结识了一位花花公子。由于对方甜言蜜语很会讨好女人,再加上家境超过胡强,阿英便向胡强提出分手。胡强此时正沉醉在爱情的甜蜜之中,听到这一消息后顿时如雷轰顶,一下子陷人失恋的痛苦之中。他异常苦闷,彻夜失眠,但胡强是个理智的人,他很快就从痛苦中走了出来,把全部精力倾注在事业上。功夫不负苦心人,胡强不久即小有成就。

正在此时,阿英突然又找到胡强,痛哭流涕地要求恢复关系。原来,在她与那位花花公子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很快发现此人品行不端,断绝与他来往。想起过去与胡强相处的那些幸福时光,阿英追悔莫及。

经再三考虑之后,阿英决定向胡强说明一切,并恳求胡强原谅她。

胡强颇感犹豫,当时他身边不少朋友劝他不要和那种女孩子交友,

有的甚至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可胡强是个重感情的人,他想起过去自己与阿英相处的那段日子,阿英身上的诸多优点是自己所赞赏的。尤其是阿英在自己面前流下的悔过眼泪,表明她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这种时候,她是多么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原谅啊、

这样想过之后,胡强原谅了阿英,重新接纳了她。两人很快便结婚了,事实证明,阿英果然是一位贤内助,聪明贤惠,令胡强周围的朋友羡慕不已。

多年后,胡强谈起这段往事时,不无感慨地说:“人,在自己的生命长河中,有时会出现不可饶恕的行为,但只要他的本质未变,就应该接纳他、宽容他!”

世界上,凡是被他人敬仰的人,都是从宽容中来、

要努力做到宽恕

希望大家努力做到宽恕。写过不少儿童美妙幻想故事的英国学者路易斯,在小时候常受凶恶的老师侮辱,心灵深受创伤。他几乎一生不能宽恕这位伤害过自己的老师,并因为自己不能宽恕而感到困扰。然而在他去世前不久,他写信告诉朋友道:“两三星期前,我忽然醒悟,终于宽恕了那位使我童年极不愉快的老师。多年来我一直努力想做到这一点,每次以为自己已经做到,却发觉还须再度努力一试。可是这次我觉得我的确做到了。”

其实,仇恨的习惯是难以破除的。和其他许多坏习惯一样,我们通常要把它粉碎很多次,最后才能把它完全消灭。伤害愈深,心理调整所需要的时间就愈长。但久而久之,总会慢慢地把它消灭。

人们在受到伤害的时候,最容易产生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憎恨,一种是宽恕。

甘地是20世纪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最有权威的领导者,印度国民大会党的主要领导人,人称“圣雄”。甘地不仅是出色的领袖,也是杰出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和主张对整个印度半岛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甘地的思想很特别,他的政治观念是建立在印度传统宗教思想基础之上的。英雄式的忍耐性,使甘地的“非暴力运动精神”注人到了每一个印度人的灵魂之中,从而使得英国殖民当局武力式的压迫,在非暴力运动精神面前束手无策。

甘地是一个纯粹的精神运动领袖。无限的宽恕和无限的忍耐,始终贯穿在他发动的革命运动之中。在甘地的领导工作时,找不出任何一点以权谋私的痕迹。他总是以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来对待工作,并希望借此号召信徒、感服敌人。甘地的心灵永远是仁慈、虔诚的,甘地的胸怀永远是宽容、博大的,即使面对敌人也是如此。

1907年,甘地因为采取的非暴力抵抗运动遭到部分激进分子的抵制。同时,英国当局又用尽全部手段迫使他屈服。有一天,甘地在大街上被一群暴徒无情地攻击和毒打。这群人打到以为他断气了才离开。以后,甘地又被捕人狱,判刑后做了苦役。在那个非常时期,甘地仍然以他那无比的度量、最大的包容宽恕暂时的、永久的政敌,他继续走自己既定的道路。

甘地曾经和泰戈尔在观念上产生了矛盾,两个人之间的友谊出现了微小的裂痕。可是甘地不想做任何文字、口头上的理论和辩解。当有人在他面前攻击泰戈尔时,甘地就阻止他们说下去,并毫不客气地命令他们不要散布流言,破坏他和泰戈尔之间的交情。另外,他还发表声明,表示自己应该感谢泰戈尔。甘地就是依靠宽恕赢得了他的人民乃至敌人的信任和拥戴的。

如果一个人能原谅宽容他人的冒犯,就证明他的心灵超越了一切。做人要心胸开阔,对事要思想开明。宽恕他人所不能宽恕的,是一种高贵的行为。

感激别人的宽容

我们需要宽容他人,也需要得到他人的宽容。为此,我们要永远感激别人的宽容。

李嘉诚早年由于生计所迫,14岁时就到港岛西营盘的春茗茶楼当了一名小伙计。在这间茶楼,发生了一次使李嘉诚终生难忘的“饭碗危机,、

一个生意人正大谈生意经,李嘉诚听得人迷,竟忘了伺候客人茶水。待听到大伙计叫唤,才慌张地持茶壶为客人冲开水,结果不小心洒到茶客的裤脚上。老板立即跑过来,正要斥责李嘉诚,不料那生意人却为李嘉诚开脱说:“不怪他,是我不小心碰了他。”

茶客走后,老板对李嘉诚说:“我知道是你把水淋到了客人的裤脚,以后做事千万得小心,万一有什么错失,要赶快向客人赔礼,说不定就能大事化小。这位客人心善,若是恶点,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开茶楼,老板伙计都难做。”李嘉诚的母亲知道后,说:“菩萨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

李嘉诚从此再也没见过那位好心的茶客。他成为巨富后,对友人说:“这虽然是件小事,在我看来却是大事。如果我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大德。”

可见,做人宽容是一种高境界。

待人刻薄会给自己留下祸根

待人刻薄必招祸害。

请看一则《三国演义》中类似的故事。

张飞是刘备帐下一员大将。他在阆中镇守时,得知结义兄弟关羽被害的消息后,日夜痛哭。许多将领纷纷以酒劝解。张飞甚爱饮酒,醉酒后,怒火烧得更旺,对手下的士兵,稍有过失他就拳打脚踢。刘备知道后,劝他宽厚一些,否则早晚会惹祸上身。张飞充耳不闻。一日,张飞令军中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全体军士四日后挂孝攻吴。第二天,范疆、张达二人进帐禀报:三军挂孝,数量太多,一时难以备齐,须宽限几日。张飞大怒道:“我急着报仇雪恨,恨不得明天就进军东吴,你们竟敢违令,罪不可赦。”当下命令武士鞭打二人50军棍。打完之后,张飞手指二人说:“白旗白甲明天全部交上,不然将你们斩首示众。”回营后,范疆说:“今日受了刑罚,如何筹办白旗白甲?张飞性暴如火,明天若交不出货,你我都会被杀。”张达沉思片刻,说:“与其他杀我,不如我杀他。”范疆说:“只有这样了。”当天晚上,张飞又喝得酩酊大醉,躺在帐中呼呼大睡。初更时分,范疆、张达二人各怀利刃潜人帐中,将张飞杀死后,逃到东吴去了。张飞临死前都不知道自己死于何人之手。

张飞在广大读者心中,称不上恶人。可一个人若是品格优美,德行高尚,必将受到欢迎。而不关顾他人的人,必然到处遭到唾弃。从这一点上来说,张飞的性格也有瑕疵。

读语说:“能够了解一切事物,须能宽容一切事物。”所以,我们对别人的小过失该予以宽容,切不可加以谴责。

战国时,齐国有个叫夷射的大臣,经常为齐王出谋划策整治别人,齐王视为近臣。一次齐王宴请他。由于他不胜酒力,便到宫门后吹吹风。守门人曾受过刖刑,是个无聊之人。欲向夷射讨杯酒吃,夷射对他很鄙弃,便大声斥责,叫他滚到一边去,还侮辱守门人是囚犯,不配向他讨酒吃、守门人想分辩时,夷射已悻悻离去。守门人十分愤恨。这时天下大雨,宫门前刚好积了一摊水,状如便溺之物。正巧,次日清晨齐王出门,见门前那摊不雅的水迹心生不悦,急问守门人是谁,在宫门前便溺。守门人故作惶恐道:“我不是很清楚,但我昨晚看到大臣夷射曾经站在这里。”齐王因而杀掉夷射。

为一杯酒而丧命的确可悲,但没有他平时为齐王出谋划策整治别人所种下的祸根,也不会招此劫。一杯酒本不足挂齿,但守门人受人格之辱,岂能不报。夷射遭此借刀杀人之毒计,也是咎由自取。

人与人之间贵在和谐,如果谴责别人的小过失,念念不忘别人的旧恶,将使我们的心受到挟制,为自己树立更多的敌人。相反,一个人心胸开阔、宽恕仁爱,他自身的修养不但臻于完美,与他人之间也是一团和乐。没有敌人,灾害必然也不会降到他的身上了。

清除仇恨心

人世间最好的报复是更广大的爱,大爱胜过一切仇恨。

一位妇女来向高僧哭诉,她的丈夫是多么横暴无情,哭到后来竟说出这样的话;“真希望他早点死,希望他今天就死。”

高僧听出妇人对丈夫仍有爱意,就对她说:“通常我们希望早死的人,都会活得很长寿,这叫做怨长久;而我们希望长相厮守的人,就会早死,这叫做爱别离。”

妇人听了,感到愕然。

“因此,你希望丈夫早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拼命去爱他,爱到天妒良缘的地步,他也就活不了了。”高僧说、

“可是,到那时候我又会舍不得他死了。”妇人疑惑着。

“愈舍不得,他就愈死得快呀!”

妇人随笑起来了,欢喜地离开了。

当你被他人欺侮时,你是以牙还牙呢,还是宽恕忍让呢?我们会从泰戈尔的《画家报仇中找到答案。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走来一位大臣的孩子。这位大臣在年轻时曾经把画家的父亲逼死了,这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画家却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并声称这幅画不卖。从此以后,这孩子因此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了,表示愿意出高价来买这幅画。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还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是我报仇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