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凭实力说话
3457700000012

第12章 好性格有好命运(4)

只有和高手过招,你才能理解竞争的真正意义,才能体验到竞争的激烈,才能观察到对手的优秀之处。也只有在与高手过招的过程中,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缺陷。这样,你就会在平时注意从哪些方面努力,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和高手过招,是件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好事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你都应该找能力强的人做对手。

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他决一胜负。狮子果断地拒绝了。“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和鼬鼠打架。”

狮子和鼬鼠比赛的麻烦在于,即使打架赢了,鼬鼠仍然是一只鼬鼠。对于低层次的交往和较量,大人物是不屑一顾的。

在竞争中尤其如此。你如果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多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意中提升了对方的影响。

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会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遭遇到真正问题的几率就越少。

这就如同下棋一样,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会很轻松,你也很容易获胜,但永远不能提高棋艺。而且这样的棋下多了,棋艺会越来越差,所以好棋手宁可少下棋,也尽量不和弱者较量。

爱因斯坦在牛顿力学取得辉煌成就,成为物理学界的绝对权威时,却提出相对论的设想。爱因斯坦认为牛顿力学只是大千世界中物体处于宏观低速运动中才适用的规律,爱因斯坦的这个见解,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物理学家伽利略年轻的时候,就向先师亚里士多德发出挑战。他提出的“如果毫无摩擦,运动着的物体便会永远运动下去”这一大胆的设想,后经牛顿实验证明,发展成了力学第一定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他认为,在事业上,我们应敢于和高手“试比高”。当他在乡镇小店里自学时,就敢于对大数学家苏家驹的理论提出质疑。正是“班门弄斧”的可贵精神,使他提早闯进了数学王国的神秘宫殿。

爱因斯坦、伽利略、华罗庚是数学界和科学界的巨擘,他们的成功,就在于敢寻找高手做对手,敢为天下先。

竞争好心态:敢与优秀对手做搭档

在当今世界,那种动辄兵刃相见的血肉搏杀几乎没有了,但确实还存在敌对的势力。在各种敌对关系中,首先你应当看清他是否是真正的敌人。如果不是,自己就不应当对他怀有敌意;如果是,就应当正大光明地和他斗争,并设法战胜他。

当然,这里的“斗争”绝不是指用暴力,而是用个人的智慧和知识与对手“竞争”,争取在公平和坦诚的氛围中,看谁能夺得最后的胜利。

人生中的积极竞争,应该是在共同幸福、进步前提下进行的友好竞争。这种竞争本质上是一种竞赛,既要有成功的强烈愿望,又要搞好协作、协调,以正当的手段和方式进行竞争,以利于共同进步和共同事业的发展。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积极的、良性的竞争是值得肯定的。竞争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赛。在竞争中,竞争者一方面要不怕强者,不怕嫉妒,敢于争强,力求争先;另一方面,又需要善于同他人协作、互助,增长合作情感和合作精神。

海湾战争后,美军提出了战争状态下士兵的“生存能力”比“作战能力”更为重要的全新理念。于是一种被称之为“埃布拉姆式”M1A2的型坦克开始陆续装备美军,这种坦克的防护装甲目前是世界上坚固的装甲之一。

那么,M1A2型坦克这种品质优异的防护装甲是如何研制出来的呢?它的诞生是对手合作的产物。这两个对手分别是乔治·巴顿和迈克·马茨。

乔治·巴顿中校是美国陆军最优秀的坦克防护装甲专家之一,他接受研制、M1A2坦克装甲的任务后,立即找来了一位优秀的对手做合作伙伴一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破坏专家迈克·马茨工程师。两个人各带一个研究小组开始工作,所不同的是,巴顿带的是研制小组,负责研制防护装甲;马茨带破坏小组,专门负责摧毁巴顿已研制出来的防护装甲。

刚开始时,马茨总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巴顿开进试验场地的坦克炸飞。但随着时间推移,巴顿一次次地更换新材料,修改设计方案。而马茨无论想什么法子,也没有达到目的,于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坦克之一在“破坏”与“反破坏”试验后诞生了。巴顿与马茨这两个技术上的对手也因此同时获得了紫心勋章。

巴顿事后说:“尽可能地找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事实上,问题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于是我找了马茨做搭档。因为马茨是最棒的‘找问题专家’,也是我最欣赏的对手。”

巴顿与马茨这对冤家对头的合作称得上是珠联璧合,前者的这一段经验之谈是放之四海皆适用一不管你是干大事业也好,做小买卖也罢,找个优秀的对手做搭档,你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实上,竞争本身就是要信息交流、相互鼓励和支持。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交际和协作中得到知识,增长经验,提高取得成功的胜算。

善于利用弱点、缺点及自卑

没有缺点的人根本不存在。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缺点,反过来看对他自己的帮助很大。也就是说,因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弱点也可能变成强大的武器。

依靠自己曾经以为是缺点的东西,发挥出作用,不仅可能挽救自己,而且能实现自我价值,获取大的成功。不少喜欢孤独、内向型的人,都觉得这样的性格不好,而事实上,他们认为不好的地方,反过来也正是他们的长处。纵观历史,很多成就了独创性的伟大事业的人都是内向型,或者是倾向于内向性格的人。性格开朗的人或者外向型性格的人,比较容易与周围的人相处融洽。因为他只能与周围人步调一致,所以客观上妨碍他产生出独特的视角。

相反,内向型的人不善于处理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常常喜欢独处。这种孤独感,有助于他挖掘事物深层的东西,有助于他产生奇特的想法。也就是说,孤独癖其实是内向型的人十分宝贵的财富。

因此,一个人不要把自己的弱点或者缺点当成消极的东西,而应当看成是积极的东西,并灵活运用以转变自己的思考方式。

人生中有一帆风顺的时期,也有坎坷泥泞的时期。在困难中,把一切向良好的发展方向发展的思维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不少人对经济状况、自己的出身、境遇等很不满意。自己的缺点是导致自己遇事不顺的原因。

恰恰相反,成功者认为自己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走出逆境。也就是说,对于各种遇逆境,如果从“正”“负”两个方面去考虑,那就会发现其中有“正”的影响也有“负”的影响。其实,逆境本身并不可以说是好或是不好。“正”与“负”的两种发展方向,才能决定你的人生道路。

不要简单地认为人生中遭遇的各种危机都是令人讨厌的,应该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你要相信,人生中每一次经历都具有某种深刻的含义,所以,即使看上去是“负”面的事情,也应该向“积极”的方面去设想。

如果一个人每一天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便很难产生诸如“我讨厌贫穷、我要取得大成功”之类的奋斗目标。更难激发奋斗精神,诸如“只要能够实现的目标,不论如何艰苦我都不怕”等。

相反,在出身贫寒,没有良好的环境或者身体虚弱、疾病不断的孩子们中间,常常产生大实业家或闻名世界的一流伟人。这表明,他们为了摆脱自己不利的处境,而产生了勃勃的奋斗精神。

俗语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什么导致不幸,是什么产生幸福,不可预知。因此,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绝望。挫折和失败正孕育着即将取得成功的种子。

但是,人们在寻求幸福的同时,常常又以远离幸福的“消极”式思维处理问题。把事情往坏的方向发展,结果必然感到不满和恐惧,最后因积郁成疾而将身体搞垮。

特别是被病魔纠缠或者身陷绝境时,必须产生一种积极心态来面对一切,没有其他解决方法比这更为有力。这种思维对每一个人都会增强生命力,焕发热情。

保持本性纯净

性格是在出生后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因此,性格是人格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良好的性格,会使一个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正道,让自己和他人同受鼓舞和启迪;而不良的性格则可能把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引上歧途,让自己陷人痛苦之中。

性格本来有清澈无染的一面,只是在个人成长中,诸多的外因蒙蔽了我们的本心。随着岁月的流逝,良好的性格也堆积了厚厚的尘土,只不过我们不知道罢了。生命中的河流虽曾污染,但淘尽流沙就是清澈的本性;良好性格的明镜虽然蒙尘,但拭去灰尘终将闪光。

任何人都是善恶组合的矛盾体。

古代有这样一个人,他在一次战斗中被分成两半,右半身被郎中救活,总干坏事,集中了他身上的全部邪恶;左半身被两个隐士救治,不断地做好事,集中了他身上的所有良好的性格。

两个“他”后来在激化的矛盾中展开决斗,劈裂了原来的伤口,扭成一团,黏在一起,随后又变成了一个身体健康、性格完整的人。

每个人身上都有善良和邪恶,并不是两半的相加,而是内在心灵的互相渗透,互相转化。良好的性格,来自于培养。

有一次,佛陀经过一个森林,天气非常热,又当正午,他觉得口渴,就告诉传者阿难:“我们刚才跨过一条小溪,溪水很清,你回去帮我取一些水来。”

于是,阿难回去找那条小溪,但小溪实在太小了,而且又有一些车子经过,溪水被弄得很污浊,不能喝了。阿难回去告诉佛陀:“那条小溪的水已变得很脏了,请您允许我换个地方找水,我知道有一条河,离这只有几里路。”

佛陀说:“不,你还是回到同一条小溪里。”阿难表面遵从,但内心并不服气,他认为这只是浪费时间白跑一趟。他走了一半路,还是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对佛陀说:“您为什么要坚持让我回去?”佛陀不加解释,仍然说:“你再去。”阿难只好遵从。

阿难再走近那条溪流,却看到那些溪水就像它原来那么清澈、纯净一泥沙已经流走了。

阿难笑了,提着水回来,跪拜在佛陀脚下:“您给我上了伟大的一课,只要能保持本性的纯净,污浊就不会永恒。”

好性格养成好习惯

疲劳容易使人产生忧虑,疲劳同样会减低一个人对忧虑和恐惧的感觉,所以防止疲劳也就可以防止忧虑。

当碰到精神上的疲劳,应该怎么办呢?要放松、放松、再放松、尤其要学会在工作时放轻松。

记住:要有放松精神的良好习惯。

随时放松自己,使自己的身体软得像一滴水

当一个人神经紧张时,你可以沉默;也可以用平静的声音说道:“我要放松,我要放松。放松,放松,再放松!”

每天自我检讨5次,问问自己:“我有没有使我的工作变得比实际更重要?”

每天晚上再检讨一次,问问自己:“我有多疲倦?如果我感觉疲倦,并不是因为过分劳心的缘故,而是因为我做事方法不对。”

近年来,睡眠也成为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大问题,要想不为失眠症而忧虑,就要放松自己。良好的睡眠是做好工作的保证,记住要有好睡眠的习惯。

如果睡不着,就起来工作或看书,直到打瞌睡为止。

不要害怕失眠,从来没有人因为缺乏睡眠而死,为失眠而忧虑,通常比失眠更厉害。

在工作上,要想成为一名佼佼者,请记住要先有好的做事习惯,随之才能带来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