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张良何尝不想使自己成为天下无敌者,所以凭自己的力量,想去暗杀秦始皇,即使以他的智慧和狂热,最后仍是功败垂成。黄石老人所教他的,便是“守拙”的智慧,不要争强,让自己永远成为弱者,日后张良的确将此原则彻底奉行,所以成为中国史上最有智慧的人物之一。
守拙,还包括一定程度上自觉地遵从一时一地的潜规则。如果你不能改变现状,那么你只能改变你自己。虚己处世,千万求功不可占尽,求名不可享尽,求利不可得尽,求事不可做尽。如果自己感觉到处处不及人,便要处处谦下揖让人;自己感觉到处处不自足,便要处处恬退无争。
总之,领导干部要将守拙养晦、低调做人做事内化为不事张扬、平和、浑厚的工作风格。学会低头,懂得退让有人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天与地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苏格拉底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地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苏格拉底可谓是深得人生的真谛:懂得低头。
美国着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富兰克林,有一次到一位前辈导师家拜访,当他准备从小门进入时,因为小门的门框过于低矮,他的头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出来迎接的前辈微笑着对富兰克林说:“很痛是吧,可是,这应该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你要记住: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这人世间,你就必须时时记得低头。”高明的领导者并不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后退一步,学会低头,反倒可以见识到更广阔的天空。
冯梦龙在《智囊》中收集了许多这样的例证。
清河人胡常和汝南人翟方进在一起研究经书。胡常先做了官,但名誉不如翟方进好,在心里总是嫉妒翟方进的才能,和别人议论时,总是不说翟方进的好话。翟方进听说了这事。就想出了一个应付的办法。胡常时常召集门生,讲解经书。一到这个时候,翟方进就派自己的门生到他那里去请教疑难问题,并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做笔记。一来二去,时间长了,胡常明白了,这是翟方进在有意地推崇自己,为此,心中十分不安。后来,在官僚中间,他再也不去贬低翟方进了。
还有个故事: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阳明率兵征讨,一举擒获朱宸濠,立了大功。当时受到正德皇帝宠信的江彬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认为他夺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他散布流言说:“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讨,才抓住朱宸濠以自我解脱。”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和张永商议道:如果退让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出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作妥协,那江彬等人就会狗急跳墙,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朱宸濠捉住了,是江彬的功劳,这样,江彬等人便没有话说了。王阳明称病休养到净慈寺。张永回到朝廷,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高尚事迹。皇帝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免除了对王阳明处罚。王阳明以退让之术,避免了飞来的横祸。
如果说翟方进以退让之术,转化了一个敌人,那么王阳明则依此保护了自身。
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地之道。”这话真是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中国人做事情一般来讲是不太彻底的,在封建官场上,多信奉“功成身退”,在战场上,又讲究“穷寇勿追”,在商场上,往往喜欢“见好就收”,可谓深得中庸之道。
确实,这也是中国人生活经验的总结。在《易经》里,就有“否极泰来”、“剥极而复”的话,意思是说倒霉到了极点,好运就会来临,反之,鼎盛到了极点,也就快倒霉了。
汉光武帝时期,五溪一带的当地人反汉。新息侯马援已经80多岁了,还在皇帝面前“据鞍顾盼”,以表现自己的英雄气概。光武帝对他大加赞赏说:“老将军真是神勇不减当年!于是,任他为帅,领兵平叛。后来在壶头死于军巾,真是应了他的话:“男儿当马革裹尸而还!”
唐朝代国公李靖本来是在家养病。这年正遇上土谷浑族侵犯边境。他听说后马上去见丞相房玄龄,对他说:“我虽然年迈,但对付蛮夷之人尚可,平叛还是没问题的。”但他平叛归来后却遭受到别人的陷害,差一点招来杀身之祸。到唐太宗伐辽时,征求他的意见,他还说:“我现在虽然是年老体衰,如果陛下不嫌弃,我照样可以披甲出征。”
郭子仪80多岁还任关内副元帅和朔方、河中节度史。实际上他早已功成名就,该自动让位给后来人了,可他一直不求身退,最后的结局是让德宗罢免。
历史上这几个人,哪个不是英雄,堪称人中豪杰?但他们都不免被功名牵累,何况那些不如他们的人呢?文臣以运筹之才辅国,武将凭决胜之勇定邦,人们成就功名的欲望就是为了得到这个名声,古往今来的贤卿大夫们很少去琢磨这道理,不去珍重自身,真是让人感叹急流勇退的人太少了!
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才能得到更大的收获。退一步你可以重找到一条生活的出路。至少也要停一步,想一想,作进一步的调整,充实,准备再战。“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生来未可知。”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无法改变现实,无法对抗他人的情况下,要学会低头,学会退让,谋求东山再起。团结班子,提高领导效率团结对于一个班子来说,是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团结对于一个干部而言,是觉悟高低和党性强弱的体现。******说:“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党内的团结。”******说:“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江****说:“党的团结,特别是各级领导核心的团结,是压倒一切的重要问题。”胡****总书记也指出,坚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无论是机关、军队,或学校、企业,在任何一个组织中,要想提高领导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取得工作业绩,最起码的前提就是领导班子要团结。要达到班子团结,需要班子成员之间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欣赏,这样才能产生坚强的领导力量。班子团结与否这个话题时常被上面的领导放在嘴边,也是上级部门考察下级部门的一个重要指标,可见班子团结是多么重要。
刘伯承与******,他们在战场上配合默契,得心应手,在工作中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带出了一支英勇善战的刘邓大军。在刘邓手下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刘邓二人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只要******表过态的事情,你去问刘伯承,刘伯承一定说:“按邓政委讲的办。”同样,凡是刘伯承说过了话,再去请示******,******也必定说:“照刘师长讲的办。”好多刘邓的下属都记得刘伯承常说的一句话:“政委说了,就是决定,立即执行。”
刘邓不仅是工作上的好搭档,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互相关心、互相牵挂的好战友。******常常提醒工作人员:师长年纪较大,视力也弱,大家要特别注意,小事多找我和参谋长,大事才找师长决策。为了照顾刘伯承的身体,******总是把许多组织实施、起草报告、签发电报等任务担当起来,尽量减轻刘伯承的体力负担。有一次,部队经过黄泛区,天上有敌机轰炸,脚下是没膝深的烂泥,行走十分困难,******就搀着刘伯承,一直走完了几十里的路程。在刘邓合作的13年中,两人一个是军事主官,一个是政治主官,他们精诚团结、配合默契,带出了气冲斗牛的一二九师和第二野战军,创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个又一个奇迹与胜利。
对于一个领导班子来说,团结才有凝聚力、才有战斗力。一个团队要干事业,不能光靠一把手唱独角戏,必须靠班子成员的齐心协力才能共襄盛举。如果团结搞不好,就会互相猜忌,互相扯皮,甚至阳奉阴违,互相掣肘,一把手就算再牛,能力也会在相互扯皮中抵消,本事也会在钩心斗角中耗尽。
搞好领导班子的团结,不仅要在日常工作中格外注意,尤其还要把握住易于产生分歧、摩擦,乃至纠葛的几个特殊期:
1.班子调整的磨合期
每遇班子调整,原本不很熟悉的人,由于事业的需要,组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随之就有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此时,班子成员对彼此的人生经历、思维方式、工作风格、性格脾气等不甚知晓,容易产生误解。所以,这个阶段关键是班子成员间要尽快磨合,奠定团结的基础,防止留下影响团结的隐患。
2.重大改革的决策期
在决策诸如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重大问题,尤其是其中涉及具体人的切身利益时,班子成员之间产生分歧、矛盾的可能性较大。如果缺乏民主气氛,轻视事前事后的交流沟通,必然会埋下“火种”,日积月累,一旦暴发,将对团结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当决策形成后,对仍然持异议的班子成员要个别做好说服解释工作,这样既有利于决策的实施,又避免其心里留有“疙瘩”。
3.年度考核的敏感期
年度考核是上级组织综合各方面意见后,对领导干部一年来德、勤、能、绩的总结和评价,涉及领导干部的政治荣誉、发展前途和经济待遇。由此,有时可能导致担心、猜疑,甚至戒备的心理,影响班子的融洽。作为党委主要领导,要注意做好这个敏感期的团结工作。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待班子成员,着眼实绩,找准问题,防止以偏概全,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尤其是主要领导本人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副职,不以个人亲疏、好恶评价下属。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证明,领导班子只有搞好团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政策才有权威、讲话有人听。讲团结,就是讲成功。清朝雍正皇帝时有个大臣鄂尔泰有句名言:“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若小事不糊涂,则大事必至糊涂矣。”大家能有今天的岗位和成绩,除了靠个人的努力外,主要还是靠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育、组织的培养,如果不团结、老闹矛盾,彼此之间非要在一些小事上争个高低、争个雄雌,势必导致无原则的纠纷,对班子的团结不利,对个人的成长也不利,这多么不值得啊!
班子不团结,相互拆台的结果就是都下台;班子精诚团结,相互补台的结果就是都上台。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团结问题,关乎个人荣辱,关乎事业发展,关乎党的兴衰。每位领导者都应当像珍视自己的眼睛那样珍视团结,争做团结的模范。
领导干部要搞好团结,要有对路的方法。一要有公正处事的方法。公正处事是赢得人心的重要砝码,是争取别人支持的重要条件。二要有平等待人的方法。人格是平等的,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三要有民主的方法。一个领导者如果自以为是,轻视同事,搞一言堂,势必成为孤家寡人,众叛亲离,最终失去人心,失去领导资格。四要有自律的方法。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自己先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才能影响和带动其他人这样做。
领导者要搞好团结,还要不断增强团结的艺术:
1.讲尊重
对同志不尊重就会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反过来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尊重是相互的,下级要尊重上级,上级也要尊重下级;资历浅的要尊重资历深的,资历深的也要尊重资历浅的;年轻人要尊重老同志,老同志也要尊重年轻人。一般来说,年老的、资历深的同志阅历广,工作经验较丰富,考虑问题较周全;而年轻同志则富有朝气,敢想敢干。因此,在工作中大家应互相尊重,以诚相见,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罗理解,少猜疑
多从正面看别人的长处、优点和所做的工作,多想别人所遇到的困难和所处的环境;少从反面无端揣度,“杯弓蛇影”。很多时候,一些不团结的问题,大都发生在对别人的不理解和无端猜测、揣摩上。多理解,少猜疑,关键是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才会不猜疑、少猜疑。要做到多理解,就要有“换位”意识,设身处地为别人多想想,有些事情就这样想开了,不要庸人自扰。
3.罗谅解,少挑剔
谅解包括对别人缺点、不足的宽容,也包括直言不讳地善意指出别人的缺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应当有容人之量,不要把非原则问题无限上纲。同志之间最忌的就是当面不说、不及时说,而是攒着,一旦时机到来,就来个“翻锅底”、“算总账”,结果“两败俱伤,群众遭殃”。
4.要讲民主
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商量办事。有了不同意见要多商量、多通气,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求得统一。每个班子成员都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做到有话当面讲,有不同看法和意见在会上提。绝对不能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把会上的不同看法透露给无关人员。一定要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个人的意见只能在执行组织决定的前提下保留,绝不能按个人意志办事,更不能个人意见被否决之后在行动上有任何反对的表示。
治众如寡,当好“班长”
我们常讲,过硬的部队要靠坚强的班子带,坚强的班子要靠合格的书记抓。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把手是关键;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班长”起着关键作用。《孙子兵法》云:“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说:“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像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任何一级领导都好比是“班长”,可以对其领导对象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
想当好“班长”,就要加强班子的凝聚力。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领导班子的战斗力,不仅在于班子成员个体能力的强弱,更在于集体的凝聚力上。
“一把手”在决定和处理问题特别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善于从全局的高度分析和思考问题,能够为领导班子指引出正确方向的能力。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靠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来影响和带动大家,领导班子就会作风正派,清正廉洁,下属会跟着学,就会形成一个风正气清、团结战斗的集体。
焦裕禄与百姓同吃同住,带领兰考人民抗沙治水,成为********学习的好榜样。河南林县********杨贵为改变老百姓因缺水而造成的穷困,带领全县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终于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北京京郊“第一村”韩村河,在村支书田雄的带领下,经过27年的艰苦创业,奋力拼搏,闯出了一条建筑兴村的成功之路,建设了一个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领导干部,要做“班长”,就应该从内心应该先要做好公仆,把做公仆与做“班长”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人生抱负融入到本单位工作中去,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诚心诚意带领群众谋发展。
当好“班长”,还要关注班子的常见问题,班子的常见问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