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某区国税局基建办主任李某有个《拒贿记录本》,记的是在其负责建造办公大楼期间发生在自身的每一笔送礼者的姓名、单位、地点、金额,上交或退还经过以及证明人等等,共计45笔,总额50余万元。当涉嫌行贿的包工头因其他人受贿案发而被调查时,该包工头主动向司法机关举报,还给李某送过钱,于是,司法机关找李某调查,这时李某拿出了他的“本子”给办案人员看,经核实,笔笔属实,结果,他坦然走出了司法机关的大门。
现在有些人贪污受贿的“力度”为什么那么吓人,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有的人“官”做得那么大了,却贪心比官欲更大。善良的人不明白:贪污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其实,这么浅显的“道理”,贪得无厌的人早懂。但贪心一起,就似魔鬼出瓶,贪得再多,也没有满足的时候,很难打住,也很难自己管住自己。前几年被枪毙的几个大贪官贪污受贿有超过一千万的,也有达到一百万的,但都到“东窗事发”时才打住,并没有“见好就收”。
托尔斯泰有篇小说《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就是讲一个惩罚贪婪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老是想着当财主,就请魔鬼帮忙,魔鬼告诉他:“在太阳下山之前,只要你能回到早晨出发的地点,途中经过的土地就都是你的!”这人立即出发赶路,恨不得一直走到地角天边,以便攫取更多的土地,结果反因筋疲力尽活活累死了。小说的结尾是,人们在他的坟前立了一块碑,碑上大字赫然:“墓穴宽三俄尺,长六俄尺。”而这也就是他最终得到的土地。
还有则故事说猎人妙用“小陷阱”的方法而捉猴。猎人只要将其诱饵(椰子)挖空,便留下了一个小洞,洞口大小恰好只能让猴子空着手伸进去而无法将握着食物的拳头伸出来为宜,而后在挖空的洞里面摆放上一些食物,后用绳子绑起,拴在树上或地上,每当猴子闻着扑鼻香味而来,且将其手伸进去抓食物之时,抓着食物的拳头便退不出洞口。当猎人来时,惊慌失措的猴子,更是无法逃脱得掉。如果猴子不贪心,或它能将手放开,就会快速地逃走。但猴子的本能与贪心使它无法这样做,结果它自然会被猎人抓住,而失去了自身的自由。
人与物,本来人是主宰,物是被主宰。但人一沾上“贪”,就被物死死缠着,为物所累,为利所害。
我们要谨记******的谆谆告诫:“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搞坏事情不可。”古往今来贪腐者并不缺少钱物。缺的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缺的是坦荡胸怀和浩然正气;缺的是廉耻两字。“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众目睽睽难逃脱。”对此要铭记在心,终身奠忘。
和光同尘,但不要过分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人情的社会,人们往往把人情看得过重,所以总有些下属和其他人会不断登门拜访领导干部。当然,不可否认,这里面有时有一些功利的目的,但也并非都是如此。
有一位校长,为人正直善良,对社会上的“请客”、“送礼”之风深恶痛绝。一天,一位学生家长找上门来,想为自己的孩子开一张转学证明。校长一听,理由很合理也很充分,二话不说,立即给他们办了。
那名学生很顺利地转了学。于是,这年中秋节,家长送来了两盒精致月饼外加一袋茶叶。校长一见,惊慌失措地说:“都是熟人熟事的,不许来这个,再说我的禀性你又不是不知道。”
但家长再三解释:“爷爷奶奶见孙子过去了都非常高兴,也要我们表示感谢。”
而校长坚决不收:“你们的情我全领了,但是礼物我坚决不能收。”
“这算什么礼呀,这只不过是我们的一份心意罢了。”
家长执意要送,而校长呢,坚持不收。纠缠再三,最后拗不过那位校长,家长只好把礼品带了回去。
不久,校长发现:以前他们见面时问寒问暖,挺热乎的,现在反而淡了,迎了面也只是作个程序性的对答。校长大惑不解,.经过打听他才明白,自己错就错在没收下他的那份礼物。
那位家长事后对别人说:“真没想到这么不给面子,不知道我双脚当时是怎样跨出他家门槛的。”
这件事教育了那位校长。他终于明白了:有时候,人们以礼相赠并非有求于你,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情,这种感情是人间很宝贵的情感。
时隔不久,还是这位校长,下班回到家正上楼梯时,住在楼下的一位大婶跑上来递给他一把青菜,热情地说:“我兄弟自己家种的,尝尝鲜吧!”这次,这位校长破例收下了,还不住地夸道;“多好的菜,真嫩!怎么种出来的,多谢啦!”
事后几天,那位大婶看见校长老远就亲切地打招呼,两家之间的关系无形之中融洽了很多。
其实,在生活中,下属给上司送点小礼物,只要不是特别珍贵或价值特别大的东西,你就不妨收下。因为,在我们这个讲究礼仪的国度,你为他人出力了,他过意不去总想寻个方式表达一下,当他感动的语言太苍白时,便会以物代情。你大可不必太敏感,并非每个给你送礼的人都存有非分之想。
老子《道德经》中有一个词--“和光同尘”,意思是如果自己的形象太光辉了,就使它柔和一些,而不至于太显着;如果别人身上有尘土,那么自己就不应该显得太洁净,而应该与别人保持一致。显而易见,这是与群相处自我保护的一种好方法。人要做一个全身成事的英雄,而不是一个舍生取义的莽汉。在周围人都沉醉不醒的情况下,不怕危险,自恃孤高以殉其节的态度当然很了不起;不过,如果还想实现自己志向的话,和光同尘也可以算是避免灾祸的一种生活准则。
晋时嵇康跟随隐士孙登在山林问遨游三年,嵇康向他请教问题,他从来不回答。将要分别时,嵇康对他说:“先生,您难道在最后分别时也无话可说吗?”
孙登于是说:你认识火吗?它生来就有亮光,如果不用,那就浪费了它人的才能就像暗夜的火光一样,如果不用,也会浪费殆尽!保存火光的关键在于免遭外部的风雨,发挥才能的关键在于顺应外界的事物,有十分清醒的见识,只有这样才能长久。我看你不随流俗,刚有余而韧性不足,才气多而见识浅,在当今世上恐怕很难有所作为!
不出孙登所料,嵇康后来一直没有被朝廷任用,最后竟然因吕安事件牵连入狱,被司马氏杀害了。
古人说:诽谤不实之词太多了,金子也会被熔化。羽毛数量多了,也能把船压沉。尘土多了,同样能把车轴压断。不实之词太多了,能把人的名声搞臭。因此,老子要去西域时,提前换上胡人的装束,大禹路过裸人国时,就主动脱下衣服,孔尼与武人交朋友时,就比试射猎。散宜生为了达到目的,也曾行贿,更有仲雍为了自保,剪掉头发,裸体文身。有人会说,原来圣贤的智慧也有用尽的时候。但事实上,这不表明圣贤黔驴技穷了,而是说明他们从来都不是故步自封的,而是能够灵活多变地顺水行舟,用以实现更大的理想。
在现在的文明社会里,领导干部跨出了单位的大门之后,就要做大家的热心伙伴,无私的盟友。有时候拒绝,会损害威信。
“高科长,今天我们科里的同事约好一起去市工人文化宫舞厅,庆贺小余夜大毕业,请您一起参加好吗?”科员小王笑容可掬地对高科长说。
“哎呀,我可不会跳舞,免了吧。”高科长也笑容可掬地说。
类似的邀请发生了几次,他都拒绝了。后来高科长再没接到过诸如此类的邀请。本来,他也没放在心上。他还以为下属的科员们没再搞过类似的活动呢。但有一天,当他来到一家酒楼喝外甥的喜酒时,意外地发现,下属的科员正团团圆圆坐成一桌,又吃又喝,又说又笑。当发现了邻桌的高科长时,彼此的神情都非常尴尬。
高科长这才想起,科员们这些日子来同自己一直是疏远的。有时,他明明听到办公室里人声鼎沸,正在热烈地讨论什么事情,但只要他一跨进去,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即使上班时间未到,每个人也都正襟危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不苟言笑。他有时也想说些亲切的话,把气氛搞得轻松点,但回答他的总是一张张讪讪的笑脸。高科长不明白,问题就出在他总是拒绝参加下属的那些活动上。
首先,他没有表示应该去和很想去。其次,也没有提出充分的理由,说明他为何不能去。他只说不会跳舞,这显然是个借口。要知道,下属让你参加一次“活动”,并不一定要你跳舞,更没有要求你会跳舞。“不会跳”,可以不跳,或者学着跳,却不应该成为“不去”的理由。所以,下属们便以为你在摆架子,认为你在强调自己的地位和他们不一样,不屑与他们同乐。自然,他们也就不会再有和你亲近的感觉和愿望了。你虽是他们的上级,但他们都对你敬而远之。
事实上,高科长那个部门的科员后来曾不止一次地搞过活动,但都是瞒着高科长的--也免得他又要找借口。说不定他拒绝参加还意味着压根儿反对这种活动呢。让他知道了,又不能不邀请他。这就是高科长与他的下属疏远的由来。
.参加下属的活动是接近和了解他们的绝好机会,也是联络感情的好时机,千万不要错过。在酒席上、舞厅里,你可以听到许多平时绝对听不到的话;下一盘棋,跑一次接力,与下属联络感情的作用也可能远胜于一次谈话或家访。一个与下属在感情上有隔膜的、对下属情况又不甚了解的领导,无论如何是不会真正有威信的。至多,也是有威无信罢了。
当然,也不是说,凡下属的活动一定要参加。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不去,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能去。如上所述,你必须把理由向下属说明,并明确表示自己应该去也很想去,只是迫不得已罢了。另一种是不该去。那就是活动本身内容不够健康。比如说赌博,那时不仅自己不去,还要劝阻下属不搞这种活动。
还有一点也须注意,就是参加下属的活动,必须自掏腰包,以表示自己是普通一员。活动中也要放弃指挥的习惯,让下属充分发挥。
跨越金钱关,对钱财不能看得太重
对金钱的贪得无厌,可能是人性与生俱来的弱点吧。世上最难过的可能就是金钱关。面对金钱的考验时。人类贪婪吝啬的本性一览无遗,我们作出的反应往往会使我们丧失了面对自己的勇气。有时便会想,所谓“试金石”,可能就是因为人对金钱的态度最接近本性吧,所以要用钱来试探。这个“金”字,可能本来就指钱吧。
金钱,可以使穷人变成富人,也可以使人变成鬼。自古以来没有几个做官的死于饥寒,但死于敛财的不乏其人。腐败分子的“覆灭”,无不是为“金钱”所累。
每个领导都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思想,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获得收入;时刻做到见钱想党性,不违原则;见钱想廉政,不坏形象;见钱想后果,不陷深渊,决不做金钱的俘虏。但在一些领导干部眼里,权力不会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金钱才是最可靠的。因此,极易产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一朝权在手,便把财来敛。行政审批、资金支配、人事安排、招标投标、物资采购、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都是最容易导致权钱交易的环节。有些执政者不恰当地把人民委托的为人民服务的权力用来作为牟取私利的筹码,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奉行“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潜规则,比如说,做什么事都要“意患意思”,否则就不够意思。民间的说法更为传神,某些官员执政能力并未见提高,但卡拉0K唱得越来越好。就是无论什么人前来办事,第一步必然是“卡”,能办的事也不让办。等到当事人来“拉”,把官员请到饭店吃饭、歌厅唱歌、浴室洗浴……这一切就绪后,事情就OK了。这就是“不给好处不办事”的经典诠释。
人们吃饭穿衣要钱,看病购物要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钱。领导干部也是人,生活中自然也离不开钱。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势,为政清廉:不为金钱所动。现在领导干部与金钱接触的机会很多。比如在工程建设、企业重组、招商引资等过程中,就会有一些心术不正之徒,想方设法投机取巧,送礼行贿,以牟取暴利;还在干部选拔中有些人为了提拔也会送礼行贿。面对这些,领导干部切不可见钱贪婪,应该做到“三想”:
一是见钱想党性,不违原则。必须想一想拿了钱,是否违背了党性原则,凡违背了党性原则的,必须坚决拒之。
二是见钱想廉政,不破坏形象。党政干部是党和政府形象的体现者,党政干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必须正确使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坚持勤政为民,廉洁奉公。
三是见钱想后果,不陷深渊。拿了一来路不正的钱不会有好的结果,“心存侥幸”、“偶一为之”,最后必然导致溃堤之危,逃不出法律的严惩,悔之晚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只有不为金钱所动,不为金钱所惑,淡泊金钱、物欲,远离不义之财,始终保持健康正常的心态,知足常乐,才能顶得住诱惑、抗得住腐蚀,才能真正守住一方清廉的圣堂。
当然,提倡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绝不是主张“口不言钱”、
“眼不视利”,永远过清苦贫穷生活。正当的收入是必要的,但最要紧的是千万不能把安逸和享乐当成生活的唯一目的,钻到钱眼里,甘心做金钱的奴仆。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
钱能买到床铺但不能买到睡眠,
钱能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庭,
钱能买到药物但不能买到健康,
钱能买到书籍但不能买到知识。
钱能买到婚姻但不能买到幸福,
由此可见,人最宝贵的是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事业心,这些都是用金钱买不来、换不到的。
钱财乃身外之物,家有黄金数吨,吃饭不过三顿;人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但金钱却能把人送人坟墓。所以,对钱财不能看得太重。在金钱暗流涌动的今天,能在领导岗位守得住“清贫”,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管好身边人左右着领导干部的政治命运
我国是个礼仪之邦,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历来重视亲情、友情,因此,少数党性原则不坚定的领导于部往往碍于亲情、友情,从最初的开“绿灯”,到后来为身边人行使特权,最终丢掉乌纱帽。领导干部的“身边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主要指领导身边的秘书、司机、警卫、家属等。管好“身边人”看似简单,实际上是领导政治生涯中的头等大事,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领导干部的政治命运。
早在2009年年底,新华社就已经报道过一组统计数据,十七大至2009年年底,有185940名领导干部申报登记了配偶、子女的从业情况,493名领导干部配偶、子女违规的问题得到纠正,82名领导干部因配偶、子女违反从业的有关规定受到查处。
当今之世,领导干部身边总是不乏副手、秘书、司机等身边人。少数身边人也会欺上瞒下、越俎代庖、狐假虎威、牟取私利,有的甚至把领导本人也拉下了水。有句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掌权者自己是非分明、廉洁奉公,他的身边人才会遵纪守法,即便作恶,也要有所顾忌、不敢肆意妄为。倘若手握重权者本身就不过硬,他的身边人才会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