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决策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在领导活动中,领导决策科学与否,往往事关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以及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领导者务必努力提高决策能力,实践经验积累得越多,领导能力就会越强,决策失误也会越来越少。
最大的浪费是决策的失误
内蒙古自治区********市清水河县,是财力只有3000多万元的贫困县,计划斥资60多亿元建新城。历时10年的造新城运动,结果留下的却是一堆“烂尾楼”。当地干部直言不讳地说,新区建设本来就是某些领导的“拍脑袋”决策。
在《2007中国法治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上,人大教授毛昭晖说,我们国家的决策失误率有30%,西方发达国家却只有S%左右。近年来,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并不少见,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我国“七五”到“九五’’期间,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在4000亿-5000亿元。
领导干部决策失误由于牵涉面广,投资巨大,因而所造成的损失往往也很大,有些决策失误给地方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害甚至若干年都难以弥补,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难以挽回。
2007年9月4日上午9点30分,杭州市中级法院一审宣判宁波市政协原副主席励奎铭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其个人财产人民币10万元,受贿所得赃款人民币41.68万元也予以没收,并上缴国库。
法官刚宣读完判决书,励奎铭就对判决认定的滥用职权罪表示不能接受。这位原正厅级领导干部至今仍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工作上的失误,不应该为国家上亿元的损失负责”。
“某某地方政府因决策失误,造成惨重代价”的报道在各种新闻媒体可谓层出不穷!可是,又有多少领导会因决策失误而受到制裁呢?励奎铭可能会想:凭什么轮到我就要由我来负责?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周干峙曾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最大浪费是由决策失误造成的》的文章,他把城市建设中的浪费现象归纳为六个方面:一是决策失误,二是重复建设,三是规划不当,四是设计有误,五是工程质量差,六是大拆大建。事实证明,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决策失误。
这个论断虽然难以用数据来估量,但确实反映了领导决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决策失误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而且是一种严重的渎职行为,是不得不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现实中领导干部决策失误的现象还屡有发生,无论是地区、行业还是单位,由于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严重的、触目惊心的、教训极为深刻的。
失误的决策大多具有以下特征:
1.决策的个人色彩太强
有的领导干部并没有把决策作为一项重大责任来对待、作为一件严肃的工作来对待,个人的兴趣、好恶、意志成为决策的主导力量。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什么时候干就什么时候干,使决策蒙上了浓厚的个人色彩。
2.决策过于随意
决策如果缺乏必要的规范,就会成为一种很随意的行为。该集体研究的由少数人说了算,该班子成员决定的由个人拍板,该今天决定的事项拖到明天再说,该尽快安排的事项久拖不决,如此等等,这也是造成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3.决策过于盲目
所谓盲目,就是不顾实际情况,不顾现实条件,不顾落实的可能,脑袋一热就决策,正如周干峙院士所指出的城市建设中的问题。比如,在地质条件不好的地方建房,开发区、大学城大量占地,到处建商务区等等。这种情况屡见不鲜,由于失去了客观基础,这样的决策也只能是失误的决策、失败的决策。
4.决策中不负责任情况突出
有些领导干部决策不讲科学,不讲民主,主观臆断,“决策时拍脑袋敲定,失误时拍屁股走人”,出现了“前任决策,后任埋单”“领导决策,百姓埋单”的现象。
埃尔摩?帕特森是摩根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摩根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企业之一。帕特森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从一开始,我就向每位主管明确地表示过,这个环境随时存在着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的因素,我要你们搜集所有的重要信息,仔细研读后再下决策。”
威廉?克劳海军上将担任过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是美军中最高的职位。他在一次接受《时代》杂志的访问时说:“我认识一些人,他们在做重大决定时,连考虑都不考虑一下。我却不是这样,要是遇着重大问题,我连觉都会睡不好。”
现在的领导干部,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知识背景狭窄、内容老化,根本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且受思维定势负效应的影响,快速接受新知识的障碍较多,也影响知识更新的速度。许多同志依然固守传统老一套管理理论,依据经验进行决策,激励方法陈旧,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步履维艰。加之上级组织和领导部门,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计划,多数人也没有获得更新知识的机会。
因此,要应对挑战,完成时代赋予领导者的重任,加强学习、提高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了。
“想当然”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领导进行决策要有科学根据和充分的论证,仅凭自己的经验认识,就想当然地进行决策,往往会给组织造成重大损失,有人曾撰文分析个别官员有“三拍”--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拍脑袋,决策也;拍胸脯,表态也;拍屁股,失误无责任也。
这样的案例有很多。2003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一则四川绵阳超标准、超规模建机场,造成2亿多资产闲置的消息。据报道,绵阳机场于2001年竣工通航,当年就亏损3800多万元。机场虽然竣工已有两年多,但还有一亿多工程款没付清。国家审计署2003年在对全国12个重点机场和38个支线机场进行审计和调查中发现,9个重点机场亏损,37个支线机场亏损。有的机场已资不抵债,有的已经停航。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领导干部们要真正做到从决策失误中汲取教训,珍惜人民群众的血汗钱,并且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
对于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在项目选定和决策过程中,不尊重科学、不尊重事实,而只是单凭领导想当然,就轻率作出了决策,以至于这些重大工程项目的投产之日,就是它的亏损之时。由于决策不当,许多项目甚至在若干年后,还是一个难以摆脱的沉重包袱。
有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私利或小团体利益,不严格遵循决策的程序,从“对我是否有利”、“我能否得利”出发,丧失原则来制定决策,主要表现为:
一是迎合上级。近年来许多所谓“一把手工程”、“样板工程”,大多都是下级做给上级领导干部看的,目的就是要以此作为自己升迁的砝码。有的习惯于迎合上级的心理,讨上级的欢心,上级表扬什么他做什么,上级喜欢什么他紧跟什么,完全不顾自己地方的实际情况。这些决策很多都是堂而皇之地拿到集体会议上讨论通过的,因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二是见风使舵。有的领导干部爱跟着风向走,别人搞啥他搞啥,不顾自己地方的实际,搞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如改革开放以来曾刮的几次“热风”:“乡镇企业热”、“开发区建设热”、“人造景点热”等,许多领导干部头脑发热,大干快上,结果不少开发区是“开而不发”,景点是“有景无色”,由此造成了多大的损失,谁也说不清。
意大利有句民谚:“在你下剪刀之前,要量度三次。”领导决断时,要排除非理性因素,切忌感情用事。有些领导面对复杂局面时,缺乏自控能力,对下属大喊大叫,一意孤行,不顾后果,铤而走险,这样最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德国着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说:“刚强的人不是指任何能够激动的人,而是指即使在最激动的时刻也能保持镇静的人。这种人尽管内心很激动,但他们的见解和信念都像在暴风雨中颠簸的船上的罗盘针,仍能指出方向。”
严防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首要的前提便是给决策者戴上一条失误问责“紧箍”,譬如把决策失误等同为渎职犯罪,这样便会使那些决策班子或者个人对决策怀有足够的警惕,在决策时慎之又慎,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决策时的责任心,降低决策失误的产生率。
坚持正确的决策
领导经常被人称为“负责人”,当领导就要敢于负责,对于正确的决策,要敢于坚持,不论压力来自何方,都要设法顶住或化解。
1978年冬和1979年春,安徽各地农村热火朝天地按“省委六条”搞起了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内的各种改革。没想到,《人民日报》在1979年3月15日的头版头条以读者来信并加编者按的形式发表了否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文章,语气相当严厉。
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急了:“糟糕,这是批安徽的!”但他很快就下定决心继续搞改革,他说:“不要管它怎么讲,我们该咋办还咋办。《人民日报》是公共汽车,谁的话它也登,我们不能听它的。”
“生产上不去农民饿肚子,是找你们县委,还是找《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能管你们吃饭吗?”
万里用这种思想统一了安徽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认识,稳定了全省多数地区的情绪与生产。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深远影响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终于在一个省的范围内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在领导活动中,领导决策科学与否,往往事关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以及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领导者务必努力提高决策能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首先,决策要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就是在领导决策工作中,既要尊重自然、社会发展和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时时处处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利用客观规律,使客观规律更好地为我们所用,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我们的决策活动。领导者在尊重自然事物自身发生、发展规律的同时,可以通过施加一定的影响,有目的、有意识地加速或延缓其发生、发展的过程。
其次,决策要兼顾各方利益。领导者在决策时只有兼顾各方利益,才能满足各方的需要,决策也才能得到各方的响应和顺利执行。因此,各级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要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好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统筹兼顾,慎重决策。领导者在决策时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尤其要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群众的利益需求,这样制定的政策、作出的决策、开展的各项工作才会有坚实的立足点,我们党的事业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一名优秀、成功的领导者,必然是善于决策的领导者,而一些领导者之所以失败,除了用人不当、个人品行不佳外,决策失败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自古以来,有不少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因善于决策而创下了显赫的文治武功,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和经验,对于今天的我们是很好的借鉴。
1.决策要注重“预”
“预”就是决策前的充分调查、评估。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度强调了“预”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立”者,成也;“废”者,败也。也就是说,领导决策若是建立在事前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就能保证最大的成功;如果没有充分调研,就容易失败。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没有调查研究就不应有决策权,不应乱决策,否则就会出错。而实际上,我们有些领导常常自以为英明,了解情况多,在决策中完全凭个人感觉,拍脑袋、拍胸脯,武断决策。我们的许多重大项目刚上马即遭失败,大多是领导者决策时不重视“预”的结果。
2.决策要尊重历史
鉴往才能知来,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领导者在决策中尊重历史,才能使决策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第一,要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我们党就是在总结“****”十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使中国经济的发展蒸蒸日上;第二,要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已有的文明成果,并从中吸取营养,获得前进的动力,使各项决策具备历史继承性;第三,决策还要对社会现象进行历史地分析。社会现象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要正确了解这些现象,就要具体地、历史地分析其形成和变化的条件,从而获得对社会历史时期发展规律的整体认识。
3.决策要面向未末
领导在决策过程中,必须用全面的、长远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结论,作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利于一个组织长期稳定发展的决策。面向未来进行决策,领导就要善于预测,只有对决策问题的未来发展和决策方案的实施结果以及决策过程中将出现的情况作出比较充分、准确的估计和预测,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科学决策,“拍脑袋”要不得
现代社会,随着大工业、大工程、大科学的出现,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领导决策的社会影响、经济影响也越来越大,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甚至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单凭主观意志、“拍脑袋”决策已经不行了,要讲究科学决策。
曾获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西蒙认为领导的决策制定包括四个主要阶段:一是情报活动。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即探寻环境,寻求要求决策的条件。二是设计活动。找出可能的行动方案,即创造、制定和分析采取的行动方案。三是抉择活动,在各种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四是审查活动。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这四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阶段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他提出了新的决策标准,用“令人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
《梦溪笔谈》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海州知府孙冕很有经济头脑,他听说发运司准备在海州设置三个盐场,便坚决反对,并提出了许多理由。后来发运使亲自来海州谈盐场设置之事,还是被孙冕顶了回去。当地百姓拦住孙冕的轿子,向他诉说设置盐场的好处,孙冕解释道:“你们不懂得作长远打算。官家买盐虽然能获得眼前的利益,但如果盐太多卖不出去,三十年后就会自食恶果了。”然而,孙冕的警告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他离任后,海州很快就建起了三个盐场,几十年后,当地刑事案件上升,流寇盗贼、徭役赋税等都比过去大大增多。由于运输、销售不通畅,囤积的盐日益增加,盐场亏损负债很多,许多人都破了产。这时,百姓才开始明白,在这里建盐场确实是个祸患。
一时的利益显而易见,人们往往因趋利而不考虑后果。一个单位的领导一定要学会在作事关单位命运的决策时,万万不可因头脑一时发热,拍拍脑袋就制定个错误决策而毁掉一生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