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时尚经济漫谈
3422800000025

第25章 四、奢侈品行业和艺术的合作

下面我们来看奢侈品行业。

奢侈品行业是最近十年和艺术合作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业。比如说奢侈品类型里面的名酒行业,例如绝对伏特加(Absolut Vodka)。绝对伏特加就做了一些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艺术项目。它和很多艺术家合作,共同设计完成了一些作品,有酒瓶、酒标和广告宣传等。因为这些东西是由著名艺术家制作的,所以它们又成了艺术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当企业赞助美术馆、博览会的艺术品展览时,这些艺术家的品牌也变成了美术馆、博览会的展品。

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概念性的变化,国家的美术馆、博览会等场所是什么?它们是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精神中心,如中国的中国美术馆、巴黎的卢浮宫都是一种精神围绕的中心。以前在西方社会,主要城市有两个标志性的东西:精神方面主要是教堂;物质方面是市场。现在,教堂的作用被美术馆、博览会、文化中心取代,而你的品牌通过这样的方式转换成了精神性的东西。那么,这样的品牌就变得深入人心了。这一现象内在的是这样的一个转换。

2003年,绝对伏特加成为维尼商业展的主要赞助商。此外,它在中国也非常活跃,常年赞助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以及相关艺术项目。尊尼获加也非常活跃,除了像绝对伏特加一样涉及相关酒瓶、酒标合作项目外,还和中国艺术家合作一些创造主题性的项目。这个主题既是艺术的需要,也是它本身需要的。轩尼诗和芝华士进入中国比较早,和中国这方面的合作也比较多,还有香槟、人头马,最主要的是马爹利等,也和中国展开了多方面的合作。

马爹利最近的合作主要通过“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的奖项推出。它每年评出三个中国当代艺术家,把他们的作品在上海、北京和广州三地的美术馆巡回展览。同时,它也非常关心时尚建筑的发展,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传达这样一个理念:马爹利酒既会稳固原有的基础,也会紧跟时代潮流,向时尚发展。马爹利目前在中国卖得非常好,消费者主要是40~50岁的人。对它来说,要稳固中国这个市场,就必须把更年轻的一代人作为长期发展的资源。所以它要和当代艺术合作,而不是经典艺术。

在珠宝类设计行业,卡地亚有卡地亚艺术基金会,它拥有大量的收藏品,举办了很多的艺术展览活动。

爱马仕在全球设立了艺术奖,亚洲区韩国有“爱马仕韩国当代”奖项,中国的项目目前还在筹划之中。爱马仕2009年跟我们“艺术北京”项目合作,因此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合作的基础。爱马仕强调的是品质和经典,它的皮具、丝巾都非常注重质地化的特性,因而在合作中我们需要找到相关的、可以对接的东西。后来我们想到中国的很多艺术品都是纸制的,于是我们提出在纸上展览,所有的艺术作品完全用纸来画,而不是画布。最后双方一拍即合,这是相互理解的结果。

除此之外,LV、普拉达、万宝龙等也和艺术展开了合作。LV 2009年赞助了苏州博览会的展览。普拉达赞助了阿布扎比和迪拜的艺术项目,还邀请中央电视台的设计师设计它的美术馆。万宝龙则设立了“艺术赞助奖”。这个奖在亚洲已经三次颁发给中国人了,最开始是潘石屹和他的夫人,接着是张宝全做的今日美术馆项目,然后是李景汉做的“外滩三号”。万宝龙通过对艺术赞助人的褒奖,强调艺术和商业的结合,这是非常重要的。

把以上的情况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奢侈品行业和全球领先的100个企业相比,在商业和艺术的合作方面有重合的部分。赞助同样是站在第一位的,但是在其他行业,排在第二位的主要是收藏,奢侈品行业则主要是开发艺术衍生品。这和它的企业的特点紧密相关。在赞助活动之外,它需要马上拿到资源来创造新的东西。从数据角度来说两者是不一样的。

针对项目本身,我们发现,很多商业机构通过中介来完成合作,如高盛和摩根斯坦利通过大英博物馆的展览来实现自己和艺术的结合。而很多奢侈品行业是直接和艺术相结合的,这种结合的目的性和创意性都非常强。因此我们可以说,一般企业和奢侈品行业与艺术合作的模型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是不一样的。另外,在选择度方面,两者也有差别。奢侈品行业在选择艺术项目时希望找到更契合的地方。很多奢侈品企业不找大牌艺术家,而是找那些符合自己特性的艺术家,甚至愿意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推动和实现艺术的新价值,这是我们看到的一种趋势。

因此,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目前,艺术和商业的合作主要发生在金融、原材料制造和奢侈品这三个行业;在合作方式上,艺术赞助是最重要的方式,然后是艺术的收藏;另外,艺术和商业更多深入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奢侈品行业里,或者是强调创新的企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