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3422100000004

第4章 诡秘富丽的商代首饰

(公元前17世纪末~公元前11世纪初)

商代总是给我迷茫的感觉,就像去殷墟路上的大雾。殷墟妇好的墓地,这个在生前掌握重要权利的女人,一生拥有显赫的地位,商代的首饰很多都要从她说起。

公元前十六世纪,取代了夏朝的商,早期的都城为“亳”(bó音同“博”,今河南省郑州),在那里历经五代十王。四次迁都后,最后定都在“殷”(今河南省安阳市)。在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州商墓①发现以前,人们认为只有中原一带的商是一个较为发达的文明古国。现在看来,在久远的三千年以前,南方地区也已经有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它与中原商王朝并存,并与殷人在青铜铸造方面一样有着十分高超的技术。工匠们创造了大量精美的物质财富。贵族男女都很注意修饰自己,在殷墟墓葬中除了发现大量的装饰品外,还有铜镜出土。当时身份和地位不同者,所享用服饰品类的质量与数量都有很大的差别。商代给人狞厉的感觉,总有一种被震慑,总是那样不随和,可那些充满趣味的饰物在威严震慑中似有一种偷喜的欢乐。

一、多变的冠饰

(一)发箍和冠饰:頍

商代人的发饰和冠饰有很多种,繁简不一。其中,古人那种用贝壳、玉、石或绳带、皮条等编在一起箍于发际,不使头发散乱的额带或发箍,到了商代逐渐被做成固定的式样套在头上,称为“頍”(kuǐ音同“傀”)。頍受到人们的喜爱,不论贵族或是家奴贱民。

在平民中,頍的式样简单却也不乏一些有趣的装饰。在一圈固定的织物上可以缝制一些成组成对的蚌饰或铜铃;也有在前额的正中缀上一朵蚌花,左右两鬓再对应装饰些蚌泡;还有的是在髻上插笄,额头上的頍面上缀以骨片或绿松石类饰物作为装饰。其实就是漂亮的发箍罢了。这种装饰也见于平民墓。

在贵族中,頍多用来固定冠饰。古人戴冠,冠在头上很容易歪斜或掉下来,特别是那些高耸或有许多装饰物的冠更是如此。于是就用一种阔带(頍),先绕于额上,在脖子后面系好,再在阔带的四角用绳来固定冠饰使之安稳,所以也叫做“頍项”。

贵族们的頍花样繁多,在山西桃花庄的一座墓葬中,墓主头部就发现了一条带状金饰片,而在可能是古蜀国都邑的金沙遗址中,类似的金饰带上还印刻有一些奇异的纹饰,这些都是高贵的頍式金冠圈。金沙遗址中的一件青铜立人像,则头戴一顶十分奇特的环形帽圈,上有13道弧形齿状饰沿其周围边缘插戴,呈逆时针旋转,犹如太阳的光芒。这一环形饰也属于頍。

另一种頍,上面做了一个简单的帽顶,就成为一种扁平的冠。在安徽含山县凌家滩出土的玉人像头部、安阳四盘磨村出土的贵族石雕像,以及在四川成都苏坡乡金沙遗址发现的一件青铜人头像上,都戴着一顶相似的頍式扁平冠。可以看到他们头上的頍冠周边,都有着不同的装饰。看来商代的頍冠曾经风靡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戴頍冠的女子形象也有发现。在殷墟妇好墓中的一件贵妇形象的圆雕玉人,她头戴一圆箍形冠,冠的前端横饰一个卷筒形饰物,古代的文献中称之为“武”。“居冠属武”,它的意思是在冠前加一卷状饰物,应该是一种别样的頍冠。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玉贵族女子玉雕,她的頍冠顶上还有相对双立的鸟形发笄,是戴頍式冠又插发笄的一种头饰。

华丽的頍还带有漂亮的下垂装饰物。考古学者在河南安阳小屯的商墓中发现了两种这样的冠。一种是把帽圈用绿松石点缀装饰之后,下垂一周用玉做成的小鱼形坠饰17条,长鱼在左侧,渐内渐短,居中一条上刻“大示害”三字,冠上又有绿松石穿珠181粒,冠后还插一雕鹰玉笄。另一种则是在冠身周围缝缀贝饰百余枚,又系玉鱼11条,冠顶倒置一玉鱼尾形饰。

(二) 高耸的冠和像孔雀开屏一样的冠

商朝有许多头戴奇异高冠的人物形象。在河南安阳小屯发现了一件残断的玉笄,笄首的装饰是一个戴冠的侧身人头像,冠的顶部装饰着一个倒立的鱼尾形饰物,高高耸起,颇为壮观。在殷墟大墓中也发现了一些这类浮雕人形玉饰,他们头戴一种前高后低,顶为斜面的高冠,冠上透空,周边饰有扉棱。这样的冠很不寻常,也许是为祭祀所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夏、商、周代都是相当重要的事情。所戴的高冠都有不同的名称。《仪礼?士冠礼》中说,这类冠饰在夏朝时称为“毋追”,殷商时叫“章甫”,周朝时又叫做“委貌”,三代异名。冠上都有华丽的装饰,如缀满绿松石片、石管或玉等各类美丽饰品。

冠上插有成组的发笄或羽毛,如同孔雀开屏一样的冠华美至极。在河南安阳小屯18号墓出土的一顶冠,高约26厘米,上部张开宽将近半米,结构复杂,以一组发笄和众多的玉饰品相组合而成。戴这种冠饰的人可能也是与“神”有关的人物。就像商代那些十分凶怪的玉人面,口中有獠牙,双耳佩环,头上戴着筒形高冠,冠顶像扇子一样张开,上面的一组平行的直线纹也许是一组发笄?头发?亦可能为一组羽毛饰。在江西新干大洋洲晚商大墓中,也有类似的形象,高筒形冠上竖刻阳线11组的“神人面”,应是古代祭祀者戴面具的形象。

二、头发上的装饰

(一)种类丰富的发笄

商代的发笄除了以前的竹、石、骨、玉外,还出现了铜质和金质的发笄。

金是五金之首,熔化成形之后,永远不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容易氧化,在自然界中以游离状态存在。同时它的色泽光艳美丽又比较容易加工,所以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人们最初的采集是从沙粒中拣淘出来,由于金比较软,许多的砂金和金块被合在一起锤铸成一些金器。约在夏朝时,周边西北地区的先民已经懂得利用黄金和白银加工成纯粹的装饰品。考古学者在河南郑州二里岗、安阳殷墟、辉县琉璃阁和山东的一些商墓之中发现了一些商代的金箔,有的金箔上还刻有夔龙纹饰。最薄的仅有0.01毫米。金质的发笄被发现于北京平谷刘家河商代中期墓葬,它包括一只金笄、一只金耳饰和一对金臂环,这是中国最早的一组自成体系的黄金首饰。

玉笄仍旧是贵族的饰物。说起发笄,就要提到殷墟墓葬的主人一个叫“妇好”的女子。她是商代开国以来第23位国王“武丁”众多妻妾中的一位,王妃一级的人物。在殷墟卜辞中关于妇好(妣辛)的记载就有百余条,她在当时能够参与国家大事、从事征战,地位十分显赫。她先于武丁辞世,国王以隆重的葬礼厚葬了她,如今位于安阳小屯的妇好墓,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商代墓葬。与她随葬在一起的各种发笄有好几百支。其中三种形式的玉笄28件,雕花骨笄490多件,对于这位身份高贵的女人来说,一人拥有几十件玉笄是不足为奇的。一些玉笄与一件珩形的玉饰组成了一套很别致的头饰。这种一次插戴众多发笄的习俗,在中原地区的商代墓葬中时常可以看到。在1977年小屯发掘的一商代贵族墓中,墓主头上方有骨笄25枚,玉笄2枚,呈扇形排列叠压,其中玉笄一枚居中,一枚置于偏右侧,笄丛尖头均朝向人头,夔龙形笄首整齐顺放,墓主头部还布满极小的绿松石片,应是冠帽上的装饰。而头插双笄应是当时贵族中较为普通的式样。精美的玉笄在其它地区也有发现,它们有的中间有孔,应为固定发髻之用。

青铜器的广泛应用,使铜质发笄的出现有相当多的理由。《中华古今注》与《格致镜原》中说道:铜笄的使用相当久远,或在尧舜时期,或在夏代就已经有了,有的在两旁约发,有的横插在发髻当中。在考古中也发现了不少铜笄的实物,如山西忻县连寺沟商墓出土的一件扁平型铜笄,笄首装饰着人或蛙形纹 。

骨笄在商代骨制品中分外抢眼,也是发现数量最多的,约有两千多件。骨质的发笄轻巧又美观,是当时人们最喜爱的发饰。在妇好墓中,出土了499枝数量可观的骨笄,造型也繁简不一。制作简单的只在一端刻上几道凸起的线箍,制作精美的则更加注重笄首的装饰,式样有凤头、鸟形、鸡形,还有夔形、羊形、圆盖形、方牌形及种类繁多的几何纹样。它们中的不少放在一个专门的木匣子里。其中笄首装饰着虁龙形的发笄,是商代后期一种非常华丽的样式。它们以整块肢骨磨成,笄首的装饰占了整枝骨笄长度的三分之一,长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

那时的人们还特别喜欢戴鸟形发笄,多是在笄首雕刻成鸡雏或凤鸟的形状。这种用鸟作为头饰的风俗源于古人对鸟与太阳的崇拜。古人认为神奇的鸟儿在天上飞,春来秋往,自由自在,这对于当时交通不便的人们来说是非常神秘莫测和令人羡慕的。到了后来,鸟被人神话,甚至连商朝的建立也被传说成是鸟的功劳。《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殷土两茫茫。”这里的玄鸟是指一种黑色的燕子。传说中,仲春之时,有娀氏族的女儿简狄和她的丈夫高辛氏到郊外向高禖②求子。这时上天命令玄鸟降下一只鸟蛋,简狄吞食之后不久就生下了商朝的始祖“契”。所以在商朝似乎有以玄鸟为生育之神的信仰。以后春日玄鸟至而“会男女”的风俗一直流传了很久。到了周代,鸟形发笄更加受人喜爱,成为必不可少的发笄式样。这样的发笄在妇好墓中发现了三十多件,式样大致相同。与鸟形发笄相似的还有鸡形,“笄端刻鸡形”说的就是此种,与周代的鸡形发笄相比,商代的较为简单,这两种发笄是商周时期最为典型的发饰。

在商周交替时,还见有一种精巧的伞形骨笄,这是当时男子戴冠时的冠笄。在一枝圆柱体的骨笄上端,套一个像小伞一样的“帽子”,骨笄与小伞帽可以分开,伞帽的底部有一个槽,正好可以插入笄身,就像人戴草帽一样。一些伞形骨笄还在伞帽下部增加一块圆形的骨片,它可以充当“挡板”的作用,这样骨笄在穿过冠孔时就不会滑动,多出在外的一段笄首,还可以用来系缚冠缨。这类骨笄一般都很细长,有的长度竟达37厘米。此外,笄首呈几何形和在笄首镶嵌玉片的发笄也多见于殷墟。

(二)偶尔一见的发钗

发钗的出现晚于发笄,也是用于插发的饰物。但发笄用于插发的一端只有一股,发钗则分叉成为两股。能够见到较早的发钗出于河南郑州商代遗址,那是一枚用动物肢骨做成的骨钗,钗首为长方形,上面还刻有网纹状的装饰,插发的一端磨的很尖,便于使用。

(三)美丽的梳子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与良渚文化中高贵的梳子令人难忘。同时,在中国的一些地区还有头戴梳子的现象。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墓葬中出土了数件石梳与玉梳,有两件梳子出土的位置,都在人骨头部,有的还紧紧贴着头顶。在甘肃永昌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类似的状况。商代梳子的外形基本上是竖直形,梳把较高而窄。梳子的材料有骨、玉、象牙和铜。在殷墟发现了两件美丽的玉梳:一件梳把形似两只相对的鸳鸯,另一件则在梳把的两面雕着兽面纹。而精心雕琢的骨梳其精美程度并不亚于玉梳。山西石楼义牒商代遗址出土的一件铜梳,高高的梳把略有收腰,上面装饰着云雷纹。

三、更加丰富的商代耳饰

(一)龙纹玉玦

早在原始社会,玦就已经流行于中国的南北各地。以前的玉玦素面无纹者居多,到了商代,人们开始在玉玦上雕有纹饰。在殷墟出土了一些卷龙形玦,它辟邪和通灵的使用观念、外形的样式等都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一脉相承。红山文化的龙形玦多为圆雕,有的缺口并未完全打开,环形的背上多有小孔,可以随身佩戴。到了商代,殷人把古人立体的龙形玦做成平板的样式,并用独特的双钩玉刻技法勾画出纹饰,作为耳饰或配饰来戴,成为商周时期极富特色的饰物之一。殷墟妇好墓就出有精美的龙纹玉玦。在一些墓葬中,作为耳饰的龙形玦从墓主头部到脚呈一线展开,颇为壮观。在长江中下游江西新干大洋州发现的一座大型商墓中,出土的玦也是大小有序的排列于腿部两侧,很可能是作为身体佩饰之用。

(二)耳环

同样古老的耳环在殷人玉雕人物中经常见到。其实金属耳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发现。在1981年发现于内蒙古敖汉旗的周家地墓葬中,一位13岁的男子墓主,他的两耳都戴着金属耳环,左耳环下又用皮条系挂着一只铜耳环。在商周时期的墓葬中,金属耳环多见于辽宁、河北两省,应属于北方草原民族的饰物。这些地方发现的金质耳环看起来也像是玦,它们大小不一,大的直径可以达到12厘米,也许可以作为手镯或项圈使用,直径在4~5厘米之间的小金环就是耳环了。

另外,还有一种很特别的喇叭状耳饰。在北京平谷刘家河商代中期墓葬中与金笄等一起出土过一只这样的金耳饰。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天津蓟县围坊遗址和辽宁阜新平顶山石城遗址也有与此相似的铜耳饰。它们的典型特征是将耳环的一端压扁成喇叭口,另一端尖锐便于穿戴,长度约八厘米左右。这类耳饰在中国北方比较流行。

商代晚期,中国西北地区的贵族中还流行一种以两片很薄的金片打制的纯金耳饰。一端是卷曲的螺旋状,另一端收窄成金丝可以穿入耳孔,有的上面还穿一颗绿松石,漂亮极了。它们一般都发现于头骨两侧,常以偶数出现。如陕西清涧沟寺墕一墓就出土了六件,与之隔黄河相望的山西永和下辛角墓、山西石楼县、洪洞县上村等商代墓中都曾发现过这种金耳饰。陕西淳化黑豆嘴商墓出土的一对,金丝弯钩被拉直,绿松石也已脱落。

而在南方地区,人们也喜好穿耳孔戴耳饰,贵贱无别。一般双耳垂下各穿一孔,有的甚至在耳廓至耳垂上各穿三个耳孔。四川金沙出土的一件青铜人像就是这样。现今看到女孩在耳朵上打三个小洞戴耳钉,都觉得是种狂热的行为,原来古已有之。

四、小饰件丰富的项链

商代的贵族和平民百姓,都很偏重上体的装饰。佩戴项饰的很多,式样也极丰富。各种材料的珠、管项链十分常见。

从出土的大量实物来看,作为项饰中穿插的造型丰富的动物形玉饰件,是商代项饰的一个特点。它的种类极多,仅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就有;龙、虎、熊、象、马、牛、羊、犬、猴、兔、凤、鹤、鹰、鸱鸮(猫头鹰一类的鸟)、鹦鹉、鸟、鸽、鸬鹚(一种俗称“鱼鹰”的水鸟)、燕、鹅、鱼、龟、蛙、蝉、螳蜋和一些不知名的怪禽,真是天上地下无所不有,精美备至,多数钻有小孔用于佩戴。其中各种各样的鱼形饰是商代玉饰品中发现较早的动v物形象,仅用阴线刻出鱼的主要部位,鱼身无鳞纹,上有穿孔可以穿系佩戴。另有龙形饰和各种小玉人饰也很有趣,特别是那些小玉人,它们造型各异,有的形象朴实,有的怪诞,有些有小孔可以随身佩戴。而中等贵族虽然没有上面那样丰富的小配件,但与此相似的较简单的装饰物也足够精彩。1984年发现的殷墟戚家庄一座墓中,墓主的胸前有骨管、玉虎、玉璜、玉螳螂和柄形饰等。商代的平民墓中,有的成年男子佩戴一串由玉珠、玛瑙珠和蚌片串成的项链,足端还有穿孔花骨饰物;有的青年男子佩有每串10枚的两串贝饰;一些儿童,颈部戴有玉珠、玉鱼等饰件。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商代明显的等级差别。

商朝人除了使用磨制漂亮的小玉件随意串联的项饰外,还喜欢制作看起来对称的项饰,颈链虽仍显得古朴,但坠子却更加精美。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州发掘的一座大型商墓中,出土了一串由16件大小不一的独山玉穿成的项链,在墓主的颈胸部位排列成桃形。项链本身十分普通,可在其顶端发现了一件浮雕玉羽人饰件,他侧身蹲坐,戴高冠。头顶后部镂空琢出三个相套的连环。观察它出土的位置和头后的链环,应是一件佩饰,很可能就是这串项链的坠子。同地的一座大型墓葬中,墓主胸部的一件人面形玉饰,与两件玉玦等饰品组成了一组“佩饰”,这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组佩。到了西周时期,这种佩饰十分流行,这使过去所知“组佩”始于西周的认识提早到了商代。

商周时期的人们特别喜爱佩戴项饰,所能见到的出土实物也遍布全国各地。就连古代文献极少记载的香港等地区,也有令人惊喜的发现。如在香港南丫岛大湾遗址就出土了一件造型古朴的石项饰,并且发现,那里的人们还用石英、水晶等原料制成各种形状的环和玉玦,佩戴在身上作为装饰,说明古代的香港地区与大陆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当时制作项饰的材料仍以玉为主,玉料有来自新疆的和田玉、陕西蓝田的洛翡玉、辽宁的岫玉、浙江的青田玉、河南的密玉及南阳的独山玉等,另外还有松石、玛瑙、水晶、孔雀石等。北方及西北方的贵族还流行在胸前佩戴黄金饰品。在晋北保德林遮峪发现的一座商代墓中,墓主胸前有两个金弓形饰,还佩戴了一种由六根金丝扭成的波形饰物。金质的项圈也是北方民族最喜爱的饰物之一。

五、腰饰与腰带

商朝人喜欢在腰间挂佩饰物。一些动物形、人形及璧、瑗、环、璜等饰件都被用来作为装饰。其中,环多为妇女的佩饰,一般佩在腰的一侧。而内孔较大的环常用作手镯。商代较早的玉环是发现于河南省郑州市人民公园附近商墓中的遗物。一些由蚌贝、骨珠等穿成的串饰和从小到大的成串玉玦也常被佩挂在腰间。当时还发现了腰带,有些腰带上缀着华丽的装饰。在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的112号贵族墓中,墓主身侧及腰间饰物有铜泡12枚,玉旋玑和玉佩各一件。

六、手上饰物不可少

(一)镯与钏

扁形、圆形的玉镯是殷人最喜爱的样式。在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扁形玉环就有可能是作为手镯用的。在殷墟还见有一件玉质异形镯,制作得相当精美,是一件很特别的手镯。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玉器制作得十分精妙,玉镯相当规整,说明了商代西南的蜀人亦有佩戴手镯的习俗。手镯的佩戴无贵贱之别,有的左右手腕各戴三镯,有的腕上各戴两镯。同时他们还流行戴脚镯。

作为手上饰品中的玉琮、臂筒也有佩戴。还有臂戴精工镶嵌绿松石和蚌片的饰物。如在一个平民阶层的青年墓葬中,他的手饰十分有趣,其左臂佩一玉璜,右腕有一玉鱼。在北京平谷刘家河商墓中还出有金臂环一对。河北卢县东闬各庄一座商晚期墓葬中也有直径稍小的一对金臂环出土。

(二)古朴的韘(板指)

商代的晚期出现了清朝称之为板指的饰物,称为韘(dié音同“叠”)。韘在当时是射手弯弓射箭时套在大拇指或食指上作钩弦之用的。这种以实用为主的韘,造型十分古朴。

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一件玉韘,形状像一只短管,中空,可套入成年人的拇指。整只韘上面雕有纹饰。外侧正面用阴刻法雕饰着一个兽面,在兽面两眼的下面,各有一个小孔,可以穿着细绳缚于手腕,很显然是贵族的饰物。

七、脚镯

在中原与西南地区的商人还喜欢在脚腕处戴饰品,且贵贱无别,是新石器时代的遗风。如在一成年平民男子墓中,墓主的脚腕就有穿孔花骨饰物一件,还在两小腿上各戴一方格形脚镯。

在古代,人们把许多种类不同的美丽石头都视为玉。到了商代,人们已经开始在精神上崇尚玉石,它的坚硬耐磨、质地细腻、色泽滋润、美丽多彩被人们认为是上天恩赐之石。人们是那么的喜爱它,把它用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用语言和自身的行为来表现对玉的独爱与崇拜。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加强,对玉的采集也越发广泛。《山海经》中就记载着许多地方的山中“多玉”。《山海经·西次山经》中则把玉视作神物:峚山“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无岁,无色乃清,五味乃謦,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独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详”。可以看出,玉在当时已经被拟化成一种神物被人们崇拜,认为玉膏可以灌溉神木,可以用来祭祀鬼神,贵族们把它戴在身上可以“以御不详”。

玉被人们如此的喜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人们把采集到的玉制成祭祀时用的礼器、身体的佩饰,使它成为一种信物和代表人自身品格的标志。1976年,在河南安阳发现了一座殷商晚期唯一没有被盗的殷代王室墓葬,即著名的“殷墟妇好墓”。在这位身份高贵的妇人墓中,各种精美的玉器多达755件。可见商代的玉器数量之庞大,并且绝大多数掌握在贵族手中。中国古老的尚玉之风一直流传至今,以致有许多人把中国称为“东方玉国”。

玉饰的种类很多,如作为头饰的笄,作为耳饰的玦,各种玉项饰、手镯与以及身体佩饰和腰饰等。

商代早期的玉料一般多采自墓葬出土地附近。到了商晚期,在殷墟中发现了除去本地自产的玉料以外,还有产自遥远的辽宁的岫岩玉、新疆的和田玉。商代的贵族对玉材的审美追求很高,和阗玉被视为最好的玉料。至于玉石的加工,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相当高级的玉石加工工具,为了使玉器更加圆润光滑,人们也懂得用水、沙粒磨制玉器。到了商代晚期,玉器工匠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开料、切削、雕刻、磨制、钻孔、抛光等多种技术。有时还能根据玉料本身色彩的不同在雕琢器物时巧妙地运用“俏色”,使玉饰更加完美和富有情趣。

注释:

① 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自《文物》1991年第10期《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发掘简报》其墓葬规模与数量和中原殷商王陵相当,它的时代应为商代后期早段,大体相当于殷墟早、中期。

②高禖是古代帝王为求子所祭祀的媒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