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徒的祷告
中古时代,欧洲北方大地有个偏僻的小湖,里面住着三位圣徒。众人都对三圣徒非常崇敬,成千上万的信徒前往顶礼朝拜。
听说三圣徒的事迹后,当地大主教十分不安,因为,他从没听过罗马教廷曾经册封自己教区的人为“圣徒”。这三个人没有经过教廷册封或认证,头衔到底是谁给的?
为了探究真相,大主教决定亲自走一趟,搭船到三圣徒居住的地方。原来,三圣徒住在湖中的小岛上,过着贫穷却喜乐的生活。
大主教见到三圣徒后,直觉认为这三个人不但贫穷,而且没有受过教育,甚至有点儿痴呆,怎么可能是圣徒?他满腹疑问地说:“你们住在这里都做些什么?外面谣传你们是伟大的圣徒,请问你们是怎么祷告的?”
这三个人说:“对不起,主教!我们没有受过教会正式的教导,不清楚正确的祷告方式。但是,我们创造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祷告,如果您不觉得被冒犯,我们可以祷告给您听。”
主教说:“好,那就麻烦你们祷告吧!”
这三个人便说:“因为我们既笨又不识字,为了祷告,曾经苦恼很久。但我们知道自己信仰的神,是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圣灵,再三尝试后,决定了一种简单的祷告方式:‘你们有三个,我们也三个,请保守我们。’”
主教听完三圣徒的祷告后,生气地说:“这太荒谬了,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荒谬的祷告词,你们一定要停止这个祷告,因为实在太愚蠢了!”
三圣徒听了之后,跪倒在主教脚下说:“请您教导我们正确的祷告方式!”
于是,主教便传授经过教会认证的祷告方式。但是,这段祷告词有点儿长,而且有点儿复杂,这三人智力有限,背了许久,才勉强记起来。三圣徒非常感谢大主教的教导,大主教也很开心能够引导三头迷失的羊回到教会。之后,便乘着小船离开了。
然而,船才离岸没多久,大主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三圣徒竟然行在水面上向他奔跑而来,边跑边大喊:“大主教,请等一等!刚才你教的祷告,有些段落我们忘记了。”
当三圣徒追上船后,大主教反而拜倒在他们脚下,说:“请你们原谅我的无知,你们的祷告没有错,请你们继续以往的祷告就可以了。”
这则喻道故事是大文豪托尔斯泰写的。《圣经·马太福音》中,主耶稣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神最看重的祷告,是发自祷告者的心,重点不在祷告的形式或内容。三圣徒以单纯真挚之心所发出的祷告,才是神真正喜
悦的。
莫以外表论断
有个国王,打算将国内所有衣衫褴褛的游民和看似恶行恶状的流氓全部抓起来。因为他认为,这些人不事生产,而且有碍市容观瞻,于是派出士兵四处搜捕游民与流氓。
一位大臣听闻此事,马上告假远行。
一个月后,国王认为搜捕行动进行得差不多了,便把这些游民、流氓聚集在广场上,准备判刑。当国王亲眼看见为数庞大的游民和流氓后,内心更难掩愤怒。他站在广场上,把这批人痛骂一顿,并决定将他们全部处死。
这时,囚犯中有个人站了起来,竟然是告假远行、此刻却衣衫褴褛的大臣。
大臣说:“令人尊敬的国王,如果在你的国境内,因为衣着褴褛就要被逮捕,因为面容凶恶就要被判刑,那么以后将人人自危,因为你用服装、外表将人定罪。未来,百姓们将以此为标准认定善恶,因为,国王就是如此评断善恶。”
“如果国王觉得人的内在价值不重要,这个国家会走到什么地步?百姓们又有何可依循?”
不久后,这个国王就被人民推翻了。
还记得《圣经》上说弥赛亚“无佳形美容”吗?若以外表论断人,就算我们遇到神,也只会将他视为衣衫褴褛的
游民。
类似的故事,托尔斯泰也曾经写过。
有个人在祷告时,听见耶稣告诉他,他今天将来拜访。这个人非常开心,于是在路上遇到穷苦、需要帮助的人,都一一施予援手。等到一日将过,这人才又想起早上耶稣告诉他的话。
在晚祷时,他满心疑惑,因为他尚未见到主。此时,主耶稣的声音出现了,温柔地对他说:“你今天在路上遇到那些衣衫褴褛的穷人、病人、老人都是我,你不但遇到了我,还热情地接待我,我很开心。”
衣衫褴褛的福音,是我们必须谨记的教训。若以为世上的华美被永远保障着,神终将把你的所有夺去,让你尝尝衣衫褴褛、被人厌弃的滋味。
现在就共赴天家
有位牧师因年纪老迈,即将被主接回天家。临终前一晚,神派遣天使向牧师说:“为了感念你的辛苦,你可以召一个会友和你一起共赴天家。”
牧师听到天使的消息,十分开心,隔天一早,便聚集教会会友到会堂里。牧师对着会友说:“我一生都在教导你们关于圣父、圣子、圣灵、天家、喜乐、平安的事,如今时间到了,我马上就要返回天家,从今以后,再也无法对你们讲道。昨天,天使对我说,神应许我带一个人一起回天家,你们都知道神的恩典有多丰沛,不知道有谁愿意和我一起走?”
牧师话一说完,原本以为会友们会争先恐后争取这个难得的名额,没想到,整个会堂鸦雀无声,弟兄姐妹们互相看着对方,心里想着:“这人平时热心服事、虔敬追求,应该会是他吧!”但这人却也看着别人。总之,人人面色凝重,却没有一个人站起来。
过了半晌,教堂后方有个年轻人胆怯地举起手。牧师原本很开心,以为终于有人想和他一起走了。没想到,年轻人说:“我只是举手而没有站起来走向您,是因为我想知道:如何才能到达天家?我今天还没有准备好。我手上的工作计划才完成一半,这个案子对公司和我的前途都很重要;我上有高堂、下有妻儿,不能抛下他们不顾。另外,这周聚会我有服事,我不能抛下不管。
“总之,我今天还不能走,但我很渴望。总有一天我会去的,但不是今天。因此,我恳求您在最后时刻,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到达天家。但请您了解,现在我还没打算要走,我只想更清楚知道我该怎么做,才能在死后回到天家。”
牧师听完他的话后,脸上泛起了一丝苦笑。
平日,我们总是怨叹生活压力与重担,向往来世永生的美好。但真正有机会过去时,却很少人能够抛弃名利、割舍欲望,全然放下世上的一切。
临终的蛋糕
有位智者向弟子宣布自己的临终日期后,便开始处理身后各项事务。极少数人能像他这样,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
这位智者的大弟子,非常敬爱老师。得知智者即将离世,想起老师平常最爱吃的一种蛋糕,不过蛋糕只在城里贩卖,而他们却僻居山里。大弟子决定赶路进城,为老师买块蛋糕,作为临别礼物。
到了智者宣布的日子,所有弟子和前来探望的亲友,都围聚在智者身边。众人却发现,智者好像在等谁似的。终于,下山买蛋糕的大弟子赶回来了,智者开口问道:“你终于回来了!买到蛋糕了吗?”
弟子对于能及时赶上、还能奉上蛋糕给师父吃,感到非常开心。
这时,智者从弟子手中接过蛋糕,一点儿都没有临终濒死之人的疲态,反而十分平静,一口一口地吃了起来。
围在智者身边的人,感到十分不解。他们不明白这个老人明明今天就要死了,
怎么还像没事一样,津津有味地吃着蛋糕。
智者仿佛看穿众人的疑问,开口说:“你们一定很困惑,为什么我在享受蛋糕,没有一点儿将死之人的疲态或害怕?那是因为我对死亡从来不害怕、不恐惧,不是我活够本了,而是我的身体虽然老朽,但我的心却天天年轻。”
这时,有人想把握师父最后的时间,请他说些勉励的话,便开口问:“师父,不知道您还有什么话要教导我们、或要我们记住的?”
没想到,智者脸上泛起微笑,然后说:“嗯,这蛋糕真好吃!”说完,就平静地过世了!
绕路并不一定远
一位宗教领袖年轻时决定徒步前往圣地参访。由于一切从简,身上穿的袍子日渐老旧,皮肤也因为阳光长期曝晒而变黑。
有一天,他碰到一名商人。商人心里认定,这位宗教领袖是走失的奴隶,于是趋前攀谈。
“我看你谈吐有礼、态度温和。”商人说。接口又问:“你是奴隶吗?”
“我是。”这位宗教领袖回答。
“那我先把你带回家,等找到你的主人,再把你还给他,可以吗?”
“可以,因为我找主人也很久了。”
这位宗教领袖替这名商人做了很多年的工,商人教他织布。多年后,商人自觉愧对这名奴隶,便把他叫来:“其实,我不知道你究竟是谁,但你现在可以走了。”
于是,这位宗教领袖离开商人,继续前往圣地。后来,他对人提起这件事,并说从不后悔做了这么多年的工,导致较晚抵达圣地。因为他发现,在没有名字的状况下被当成奴隶,也是让自己信仰成长的方法。
在生命旅途上,总会遇到大小不一、阻碍目标的障碍,或许有人会心浮气躁,对这些挫折感到懊恼,恨不得尽快达到目标。其实,正是这些障碍,让我们抵达目标时更懂得珍惜所得。另外,无形目标的达成,例如修养的增进等,就是靠这些无端出现的挫折,才能提升。
《圣经》说:“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罗马书五章 3 ─ 4节)“老练”在英文版圣经中是 character,品德、人格特质的意思。在患难中,我们才能够修炼品格,而这是追求信仰之路的人必经的磨炼。
如果一个人说自己追求真理、上帝,却常常因为生活中一些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又怎能说是真心诚意地竭力追求?
人生,有时候看似绕了远路,但对于达成目标其实有帮助。“一切都是必然,没有偶然。”如果仔细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以及选择所产生的后果,你就会明白这个意思了。
喜怒随人心
有位修士急着赶路到某城镇,途中路过一个村落,遇到一群讨厌修士的人。这群人把修士团团围住,不让他走,并且开始出言奚落、污辱他。僵持了好一阵子,修士发现奚落、羞辱声逐渐变小,于是开口说:“现在可以让我走了吗?我有急事,非得赶路不可。如果你们想说的话都说完了,就放我走吧!如果还有什么想对我说的,等我办完事,一定回来听你们说,好吗?”
那群人听到修士的话,心里都纳闷不解:“我们不是羞辱他、奚落他,甚至用脏话污辱他和他的信仰,怎么这个修士都不生气、也不反驳?”
于是,当中有个人对修士说:“我们不是在告诉你什么事。我们是在羞辱你、辱骂你和你的信仰!”
修士听完后表示:“你们当然可以做你们想做的任何事情,没有人能阻拦。但是,如果你们希望我因为你们的辱骂或奚落,而给你们想要的回击或反应,我只能说抱歉了。
如果是从前,我大概会很生气。现在的我,已经懂得什么样的反应和行为才合宜,不会因为你们的辱骂就恶言
相向。
主耶稣曾经说过:‘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羞辱我和我的信仰,并不会对我造成任何动摇。我知道我信什么,不会因为你们的羞辱而改变!人对神的污蔑,也不会因此让神变成不公义或邪恶!如果你们没有话要说了,就请让我走吧!”
神与农夫
有一天,一个农夫在祷告时对神说:“是神,或许创造了世界,或许可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但我要告诉一件事,并不是农夫对于农业.一无所知。看,常常让风雨破坏农作物,无法生长。”
神温柔地回答:“那你觉得该怎么办?”
农夫说:“给我一年的时间。在这段期间,凡是关于农作的事情,都要照我的意思去做。如此一来,将不再遭逢农作物欠收与荒年。”
神很乐意地答应农夫。于是,农夫一切都要求最好的。最好的土壤、最好的种子、最好的气候、最好的水源、最好的肥料,没有强风、没有雷雨、没有破坏作物的害虫。而且,想要阳光就有充足的阳光,想要雨水就有充沛的雨水,要什么有什么。
一年过后,农夫种植的麦子长得十分高大。农夫本来打算告诉神:“今年的作物肯定大丰收。”没想到,到了收成时节,农夫非常惊讶地发现,割下来的麦穗里是空心的,没有麦子。
因为没有挑战、没有挫折、没有冲突、没有摩擦,农夫让一切顺顺利利,让作物避开所有不良条件,反而让麦子变得软弱,无法成长。挫折是生命茁壮的养分。没有经历挫折的生命,将无法长出硕壮的果实,无论植物、动物或人,都是一样。苦难看似败坏,其实对于万物的生长无比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