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3417800000073

第73章 随笔名句——妙句偶得(3)

【译文】对于一切荣光和屈辱都无动于衷,永远用安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花开花落。对于所有升沉和得失都漠不关心,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悟吾静体。操持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出自《菜根谭·第一十一章》)

【译文】当意志还不坚定,尚无把握之时,应远离物欲环境,以不见物欲诱惑,不使人心迷乱,这样才能领悟纯洁的本色。当意志坚定、可以自我控制之时,就多跟各种环境接触,即使看到物质诱惑,也不会使心迷乱,借以培养自己圆熟质朴的灵性。

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1123-1202年)著的史料笔记,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该书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是南宋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

《容斋随笔》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书未成而作者过世,故《五笔》仅为十卷。这部书内容范围颇广,资料甚富,包括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宋代掌故及人物评价诸方面内容,它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它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文贵于达而已,繁与省各有当也。(出自《容斋随笔·卷第一》

【译文】文章讲求的是清楚表达意思而已,文字的繁简各有其适用的情况。

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此语诚然。(出自《容斋随笔·卷第二》

【译文】带着嬉笑的怒骂,超过吹胡子瞪眼睛;用歌声表达的悲哀,超过号啕大哭。

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出自《容斋随笔·卷第二》

【译文】将和相关系国家安危,能不慎重吗?

无则无极,有则有尽,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无极复无无极,无尽复无无尽,朕是以知其无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焉知天地之表,不有大天地者乎?(出自《容斋随笔·卷第六》

【译文】无就是没有终点,有就是有个范围,我怎么知道它有没有终极。不过,在无终点以外,就不再存在没有终点之说;在没有范围的说法之内,也不存在没有范围。没有终点之外不再没有终点,没有范围之内不再没有范围,所以我只知道没有终点,没有范围的存在,而不知道有终点有范围的存在。既然如此,怎么能知道在看得见的天地之外,有没有比天地更大的东西存在呢?

柳子厚自言:每为文章,本之《书》、《诗》、《礼》、《春秋》、《易》,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出自《容斋随笔·卷第七》

【译文】柳宗元则认为,写文章时,首先应以《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易经》为根本,然后参照《谷梁传》的写法,可使文章思路开阔,气势磅礴。参照《孟子》、《荀子》,可使文章语气流畅,说理精当。参照《庄子》、《老子》,可使文章酣畅淋漓,妙笔生花。参照《国语》,可使文章情趣横生,耐人寻味。参照《离骚》,可使文章意境幽远,发人深省。参照《史记》,可使文章语言优美,简洁精练。

明主可为忠言也。(出自《容斋随笔·卷第八》

【译文】只有英明的皇帝,才能够向他进献忠言啊!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出自《容斋随笔·卷第八》

【译文】一个普通的人却成为百代宗师,说出一句话能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这是因为他的成就可以和天地的化育万物并论,和国家命运的盛衰有深切的关系。

朋友之义甚重。天下之达道五,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而至朋友之交。(出自《容斋随笔·卷第九》

【译文】朋友的情义很重要,天下人共同遵循的道有五类: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兄弟之道,夫妇之道,以及朋友之道。

此四国之君,苟为保境睦邻,畏天自守,秦虽强大,岂能加我哉!(出自《容斋随笔·卷第十》

【译文】这四个国家(魏、齐、楚、赵)的君主,如果能够保护疆域,和邻国友好往来,敬畏天命,自守家园,那么秦国虽然强大,又能对他们怎么样呢!

临敌易将,固兵家之所忌,然事当审其是非,当易而不易,亦非也。(出自《容斋随笔·卷第十》

【译文】面对敌人而更换将领,当然是军家所忌讳的。然而事情应该考虑它的正确与否,该更换而不更换也不对。

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惟能置萧、房子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出自《容斋随笔·卷第十三》

【译文】创建帝王之业,绝不是依靠个人谋士的谋略,一定要等到有了韩信那样的大将,杜如晦那样的贤相,然后才加以重用,岂不是太难了吗?只要能把萧何、房玄龄这一类人安排在帐下,选贤进能,那么,贤能大才就会不请自至了。

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出自《容斋随笔·卷第十三》

【译文】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

士之处世,视富贵利禄,当如优伶之为参军,方其据几正坐,噫呜诃棰,群优拱而听命,戏罢则亦已矣。(出自《容斋随笔·卷第十四》

【译文】读书人为人处世,看待富贵利禄,应像优伶扮演军官。当他身凭几案,正襟危坐,发号施令时,众演员拱手而立听从他的命令,一出戏演完,一切也就结束了。

睹金珠珍玩,当如小儿之弄戏剧,方杂然前陈,疑若可悦,即委之以去,了无恋想。(出自《容斋随笔·卷第十四》

【译文】而对黄金、珠宝、珍贵器物,也应当如同儿童做游戏,当那些东西杂乱摆在面前时,看似喜欢的样子,倘若丢下它走开,却一点也不留恋。

遭横逆机阱,当如醉人之受骂辱,耳无所闻,目无所见,酒醒之后,所以为我者自若也,何所加损哉?(出自《容斋随笔·卷第十四》

【译文】遇到强暴无理、被设计陷害的事,应当如同醉酒之人遭受辱骂,支着耳朵什么也没听到,睁着眼睛什么都没有看见,酒醒之后,我还是原来那副老样子,又有什么损害呢?

秦始皇并六国,一天下,东游会稽,度浙江,撊然谓子孙帝王万世之固,不知项籍已纵观其旁,刘季起喟然之叹于咸阳矣。(出自《容斋随笔·卷第十五》

【译文】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天下,向东边巡游到会稽,渡过浙江,很威风地说子孙帝王万世的基业已经牢固,不知项羽已经在旁边放肆地观看,刘邦已经在咸阳生出感叹了。

以真为假,以假为真,均之为妄境耳。人生万事如是,何特此耶?(出自《容斋随笔·卷第十六》

【译文】以真为假,以假为真,都是虚妄的境界。人生在世,万事无不如此,哪里是只限于艺术呢?

万事不可执一法,而兵为甚。(出自《容斋续笔·卷第一》

【译文】世界上的事情千变万化,不能机械地采用一种办法处理,而在用兵打仗方面尤其如此。

木将腐,蠹实生之。物将坏,虫实生之。(出自《容斋续笔·卷第二》

【译文】树木将要腐烂,实在是因为里面生了蠹虫;物体将要被破坏,实在是因为里面生了蛀虫。

自古无望之祸玉石俱焚者,释氏谓之劫数,然固自有幸不幸者。(出自《容斋续笔·卷第三》

【译文】自古以来因为飞来横祸以致玉石俱焚的,佛家称之为“劫数”,但是也有幸与不幸之分。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出自《容斋续笔·卷第三》

【译文】小松树不到一尺高,是我亲手移栽过来的。像涧底松那样一片苍翠之色,笼罩在烟雨霏霏的氛围里。移栽时我已经进入晚年,而松树生长又很缓慢。为什么年过四十,还要栽种这几寸高的松树呢?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我还能见到松树长大成荫吗。

君子失势之时,小人得易而侮之,如向拱、李中师辈,固不乏也。(出自《容斋续笔·卷第四》

【译文】君子在失势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小人们的轻视、欺辱,像向拱、李中师这样的小人,自古就不少见。

古之君子,必忧治世而危明主,明主有绝人之资,而治世无可畏之防。(出自《容斋续笔·卷第五》

【译文】古代道德高尚的人,必定认为治世值得担忧,而明君同样危险。明君有过人的资质,但治世没有可怕的政治,从而使人产生防范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