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3417800000071

第71章 随笔名句——妙句偶得(1)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该书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出自《世说新语·德行》)

【译文】劫富济穷,这是天理。

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出自《世说新语·德行》)

【译文】褚季野虽然口里不说,可是心里明白是非,正像一年四季的气象那样,样样都有。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出自《世说新语·德行》)

【译文】谢安的夫人教导儿子时,追问太傅谢安:“怎么从来没有见您教导过儿子?”谢安回答说:“我经常以自身言行教导儿子。”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出自《世说新语·德行》)

【译文】贫穷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做了官就丢掉做人的根本呢!

虚谈废务,浮文妨要。(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译文】空洞无物的谈话会荒废掉政务,浮华而不实际的文章会妨碍国家大事。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译文】小的时候很聪明伶俐,等长大了后不一定才能过人。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译文】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

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译文】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身带金印,佩戴紫绶,哪有委屈自己的雄才大略而去干蚕妇工作的呢!

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译文】一尺长的表尺就能审定浑天仪的度数,一寸长的竹管就能测量出的乐音高低。眼睛何必在乎大不大呢,只要问它的见识怎样就可以了。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译文】夜光珠不一定都出在孟津一带的河中,手掌大的璧玉,不一定都从昆仑山开采来。

庚公尝入佛图,见卧佛,曰:“此子疲于津梁。”(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译文】庚亮曾经去过佛寺,看见卧佛,就说:“这位先生因普渡众生而疲惫了。”

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处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译文】令人心领神会的地方不一定在很远,林木蔽空,山水掩映,就自然会产生濠水、濮水上那样悠然自得的想法,觉得鸟兽禽鱼自己会来亲近人。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译文】千峰竞相比高,万壑争先奔流,茂密的草木笼罩其上,有如彩云涌动,霞光灿烂。

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出自《世说新语·政事》)

【译文】人家说我老糊涂,后人当会想念这种老糊涂。

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静致治。(出自《世说新语·政事》)

【译文】凭借前任严厉的措施,我自然可以用宽和的、清静无为的办法使得社会安定。

皋陶造刑辟之制,不为不贤;孔丘居司寇之任,未为不仁。(出自《世说新语·政事》)

【译文】帝舜时的法官皋陶制订了刑法,但不因此就不贤德;孔子担任了司寇的职责,也不因此就不仁义。

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译文】圣人认为“无”是本体,可是无又不能解释清楚,所以言谈间必定涉及“有”;老子、庄子不能去掉“有”,所以要经常去解释那个还掌握得不充分的“无”。

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译文】丞相王导到江南以后,也只是谈论声无哀乐、养生和言尽意这三方面的道理而已,可是这已间接关系到人的一生,是能渗透到每一个方面的。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译文】豆子和豆萁本是同根所生,却要用豆萁来熬煮豆子,这样的煎煮何必太急呢?比喻骨肉兄弟不要相逼太狠。

佛经以为祛练神明,则圣人可致。(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译文】佛经认为摆脱烦恼、修炼智慧,就可以成佛。

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译文】真不知是文由情生,还是情由文生!看了你的诗感到悲伤,也增加了我对夫妻情义的珍重。

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译文】官职本来就是腐臭的,所以即将得到它的时候,就会梦到棺材和尸体;钱财本来就是粪土一样的,所以即将得到它的时候,就会梦到污秽肮脏的东西。

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荣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荣辈者又不可不与饮。(出自《世说新语·简傲》)

【译文】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不如公荣的人,我也不能不和他一起喝;和公荣同类的人,更不能不和他一起喝。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出自《世说新语·简傲》)

【译文】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出自《世说新语·简傲》)

【译文】王子猷任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一次桓冲问他:“你在哪个官署办公?”他回答说:“不知是什么官署,只是时常见到牵马进来,好像是马曹。”桓冲又问:“官府里有多少马?”他回答说:“不过问马,怎么知道马的数字?”桓冲又问:“近来马死了多少?”他回答说:“活着的还不知道,哪能知道死的!”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出自《世说新语·自新》)

【译文】人只怕不能确立坚定的志向,又何必担心美名传扬不出去呢?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出自《世说新语·排调》)

【译文】盲人骑着瞎马,半夜走到深水池旁。作者用“盲人”、“瞎马”、“夜半”、“深池”比喻处境的危险,告诫人们不可盲目行动。

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出自《世说新语·尤悔》)

【译文】既然不能给后世留个好名声,也不可给后世留个坏名声。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小窗幽记》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

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好名的人醉于官位,好利的人醉于民间财富,豪富的人则醉于妙声、美色、高车、名马。如何才能获得一剂清凉的药,使人人服下获得清醒呢?

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过。(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淡泊清静的操守,必须在声色富贵的场合中才试得出来。镇静安定的志节,要在纷纷扰扰的闹境中考验过,才是真功夫。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要他人当面赞誉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要在背后毁谤自己。令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的欢喜,倒不如相交久了而不会令对方产生厌恶感。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命运使我的福分淡薄,我便增加我的品德来面对它。命运使我的形体劳苦,我便安乐我的心来弥补它。命运使我的际遇困窘,我便扩充我的道德使它通达。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一个人到了穷途末路,我们应看他当初的本心如何;一切功成行就的人,我们要看他以后要怎么继续下去。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分别美丑的心太过明确,则无法与事物相契合;分别贤愚的心太过清楚,则无法与人相亲近。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情爱最难保持长久,所以情感丰富的人终会变得浅薄无情;天性本有一定的常理,所以率性而为的人终不会失去他的天性。

谭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好谈山居生活之乐的人,未必真能由山林原野中得到乐趣;好在口头作厌恶名利之论的人,未必真的将名利完全忘却。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伏藏甚久的事物,一旦显露出来,必定飞黄腾达;太早开发的事物,往往也会很快地结束。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天要降祸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福分使他起骄慢之心,目的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的道理。天要降福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祸事来使他引起警觉,主要是看他有无自救的本领。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不看重钱财可以集聚众人,约束自己则可以使众人信服,放宽肚量便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凡事率先去做则可以领导他人。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在最易令人迷惑的地方识破迷惑,那么无处不是清醒的状态。将最难以放下心怀的事放下,那么到处都是宽广的路。

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真情在箪食豆羹之间。(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在夜晚心境平和的时候,容易看出一个人的真心,而真实的情感在简单的饮食生活中,最能流露出来。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一个善的念头,可以获得降福的吉神呵护,而一个恶的念头,就会招来为祸作灾的恶鬼,明白这一点便可以差使鬼神了。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惟在自持者两得之。(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选择住家不一定要避开坏邻居,聚会也不一定要除去有害的朋友。如果自己能够把持,那么即使是恶邻和损友,对自己也是有益的。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达后近,交友道也。(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交朋友要由淡薄而浓郁,由疏远而亲近,由接触而相知,这是交朋友的正确方法。

形骸非亲,何况形骸外之长物;大地亦幻,何况大地内之微尘。(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身体躯壳不值得亲近,何况是身体之外带不走的东西?山河大地不过是个幻影,何况在大地上如同尘埃的我们呢?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头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没有事情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一些杂乱的念头出现,忙碌的时候要思考自己是否心浮气躁,得意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骄慢,失意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怨天尤人的想法。

贫贱之人,一无所有,及临命终时,脱一厌字。富贵之人,无所不有,及临命终时,带一恋字。脱一厌字,如释重负;带一恋字,如担枷锁。(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贫穷低贱的人,什么都没有,到将要死去时,因为对贫贱的厌倦而得到一种解脱感;富有高贵的人,什么都不缺少,到将要死去时,却因对名利的迷惑而牵连不舍。因厌倦而解脱的人,死亡对他们而言好像放下重担般的轻松;因眷恋而不舍的人,死亡对他们而言就如同戴上了刑具般沉重。

人不得道,生死老病四字关,谁能透过?独美人名将,老病之状,尤为可怜。(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人若对生命不能大彻大悟,生、老、病、死这四个生命的关卡,又有谁能看得破?尤其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和叱咤一时的名将,他们的老病情状,更使人感到生命的无奈和可怜。

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人生活在世上若是一定要得到满足,到底何时才能真正满足呢?在还未老的时候,能得到清闲的心境,才是真正的清闲。

有誉于前,不若无毁于后;有乐于身,不若无忧于心。(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要人在当面有赞美的言词,倒不如要他在背后没有诽谤的言论;要在身体上感到舒适快乐,倒不如在心中无忧无虑。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处立得定,方见脚根。(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在繁花似锦、柳密如织的美好境遇中,若能不受束缚,来去自如,才是有办法的人;在狂风急雨、挫折潦倒的时候站稳脚根,而不被吹倒,才是真正有原则的人。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作恶,可恶是贱而无能;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出自《小窗幽记·卷一》)

【译文】贫穷并不是值得羞愧的事,贫穷而没有志向才值得羞愧。地位卑下不值得厌恶,地位卑贱还不知充实自己的能力才让人厌恶。年老并不值得叹息,值得叹息的是年老而一无所成。死也不值得悲伤,令人悲伤的是死去而对世人毫无贡献。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中国戏曲理论专著,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清代李渔撰。《闲情偶寄》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8部,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

填词一道,文人之末技也,然能抑而为此,犹觉愈于驰马试剑,纵酒呼卢。(出自《闲情偶寄·结构·小序》)

【译文】填词作曲这类事,对文人们来说只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但是一个人如果能够潜心地去做,比那帮只知道赛马比武、酗酒嫖娼的纨绔子弟,我想总还要好些吧。

有奇事,方有奇文,未有命题不佳,而能出其锦心,扬为绣口者也。(出自《闲情偶寄·结构》)

【译文】有奇事,才会有奇文,如果选题不好,就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

武人之刀,文士之笔,皆杀人之具也。刀能杀人,人尽知之;笔能杀人,人则未尽知也。然笔能杀人,犹有或知之者;至笔之杀人较刀之杀人,其快其凶更加百倍,则未有能知之而明言以戒世者。(出自《闲情偶寄·戒讽刺》)

【译文】武士的刀和文人的笔都是杀人的工具。人们都知道刀是能杀人的,但不一定知道笔也能杀人。有些人虽也知道笔是能杀人的,但没人知道笔杀起人来要比刀更快更凶,而且也没人告诫过世人这一点。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而后鬼神效灵,予以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芳。(出自《闲情偶寄·戒讽刺》)

【译文】凡是写传世文章的,首先要有传世的思想,这样才能感动鬼神,赠给他生花妙笔,写出滔滔的文词,让世人赞美。

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出自《闲情偶寄·立主脑》)

【译文】一个剧本有无数个角色,不过大多都是些配角,推究作者的初心,只是为了写一个人。

“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出自《闲情偶寄·脱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