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朝青年走青春
3417100000104

第104章 杀机四伏

那日,李小龙跟随信长回到了大名府住下。当晚,羽柴秀吉约了他出去喝酒。

酒馆里清冷异常,没有客人。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羽柴秀吉举杯道:“英雄,我敬你一杯!”

“干!”李小龙豪爽的一饮而尽。

“英雄,我听说大明朝处处是黄金,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

“我大明虽国泰民安,但这些年东南沿海一带一直有倭寇侵扰!”

“我也有所耳闻!英雄一身本领,此次来本莫非正是为了此事?”羽柴秀吉猜测道。

李小龙笑着掩饰道:“不!不!我只是与朋友过来做生意的!不料海上遇上了大风浪,因而失去了联系!”又愁苦道:“现在还不知道他是死是活?”

“吉人自有天相!英雄请放心!”

李小龙听他张口一句英雄闭口一句英雄着实不习惯,直言道:“羽柴,你不要叫我英雄了,听着怪别扭的!”

“小弟今年二十四,您应长我几岁!我叫你龙哥如何?”

“好!”李小龙抄起酒杯,道:“干一杯!”

二人满饮了一杯。

李小龙不解道:“羽柴,你有一身好功夫!为什么要追随一个花花公子?”

羽柴秀吉莞尔一笑,述说道:“龙哥有所不知。三年前,我寄居在一家寺庙。有一日,信长公子陪同母亲前来这家寺庙拜佛祈福。当时,庙中的一位得道高僧告知我若想飞黄腾达,必须有贵人相助,而信长公子就是我命中的贵人!”

李小龙不信佛,但也不好意思怀疑那位和尚的动机,故点头以示理解。

羽柴秀吉自饮了一杯,满怀抱负道:“今日之日本四分五裂,诸侯混战,民不聊生。终有一日,我要以武力统治!当然有生之年,我也希望踏上大明的土地,去大明天朝上国走一走!”

李小龙透过他的眉宇看到一股英气,从言谈中意识到他并非池中物,日后必有一番大作为。

此后二人推杯延盏,喝得迷迷糊糊,直到深夜互相搀扶着才回到大名府。

住了些日子,李小龙习惯清晨起来练武。这日,他练完功回房准备洗簌。经过厨房时,透过门缝无意中发现一个侍女鬼鬼祟祟的,神情十分紧张,摸出一包粉状物倒入参汤。作了手脚,侍女镇定了心绪,端上参汤出来了。李小龙身手敏捷,躲到一跟柱子后。侍女警觉的往左右瞅了瞅,装作如无其事的直奔大公子信长的房间。李小龙箭步跟上。每日起床,信长洗簌完,喜好喝上一盅参汤。他先吹了吹,准备用汤勺舀来喝。说时迟那时快,李小龙动如脱兔,飞出一脚,将盛满了参汤的小瓦罐踹到了角落。

一大早想喝点汤都被搅黄了,信长顿时火冒三丈,骂道:“你浑蛋!”

“有毒!”李小龙先斩后奏道,目光犀利的睹着侍女。

信长半信半疑道:“有毒?”

这时,盛汤的侍女准备撒腿开溜。李小龙一个龙爪手,擒住她提到了一边。

信长打开一个柜子,从里面取出一根细细的银针,将银针点了点倾倒在木板的参汤。一刹那,银针立刻变黑。他立刻惊出了一声冷汗,挠着头皮跳了起来,一脸铁青的质问侍女:“柳叶子,我对你不薄!为什么加害我?”

柳叶子无言愧对,眼泪直流,用力咬舌自尽,死无对证。

“多亏英雄及时相救!”信长擦了擦汗,叩首道。

“公子!小人担待不起!”

自从李小龙救了信长一命,信长出行必带上他,视为贴身护卫。

信秀的身体每况愈下,原本还只是咳嗽,后来尽然整口整口的吐血,没有多少时日,卧床不起了。

信长依旧我行我素,到处游山玩水,后来有家臣告知大名归天了,他才匆忙赶回尾张国。葬礼上,土田御前、信行一众亲属和家臣纷纷披麻戴孝。信秀珊珊来迟,并没有身着丧服,而是和往常一样,头发用五彩丝绳随意捆扎,身穿样式奇特的和服,上身,腰间悬挂太刀和各种零碎杂物打火石、干粮、葫芦、钱袋等等。他若无其事的走到父亲灵前,烧了些纸钱上了柱香,然后洒脱的转身离开了。

土田御前和家臣们见此情景,全都怒不可遏。只有一位超度念经的老和尚断言道:“此子日后必为天下霸主!”

一个老和尚的话,众人自然不会理会。当夜,对信长彻底失望的平手政秀,写下了一篇责怪信长所作所为的书信后切腹自杀了。师傅一死,信长十分自责,下令厚葬了平手政秀。

信秀的死讯传到了美浓国斋藤道三的耳朵里,他立刻打起了如意算盘:“信秀啊信秀,当初我把宝贝女儿嫁给你的傻瓜儿子,就是为了等到有朝一日他做了大名,一举吞并你尾张国!”念及到此,他马上休书一封请信长到尾张国与美浓国交界的正德寺商讨组成联军征讨骏河国一事。

深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的朝正德寺进发。会面前,道三想先观察一下女婿的举止是否如传闻中那般不堪。于是他躲在信长必经之路上,只见浩浩荡荡开来了一列人马:前面是长枪队,后面是弓箭手和火枪队,足有一千多人。道三暗想:“看来此儿早有准备,千万不可大意。”接着出现在视野中的,就是女婿织田信长。当日信长的穿着和在老爹葬礼上一般无二,根本不像一方大名,倒像个浪人武士。道三见状大喜,吩咐手下说:“稍后信长若还以这副姿态出现在正德寺中,就责怪他无礼,然后下令伏兵将其擒下!”

正式见了面,信长却一改往日尊容,身着得体的礼服,远远的恭迎道三。

道三大惊失色,挑不出半点差错,反而安慰道:“小婿,你父亲戎马一身,不想英年早逝,节哀顺便啊!”

信长双目噙着泪,凄然的点点头。

二人手拉着手单独进了禅房,落座。道三目光炯炯的注视着他,问道:“小婿如今已是尾张国的大名,以后有何打算?”

“休养生息!”

道三眼神中掠过一丝狡黠的光,敲打道:“小婿!老夫听闻你的胞弟信行和旧臣们并不认同你这个大名?”

信长哈哈一笑,淡然道:“岳父,您可是见多识广的前辈,怎么也相信这等流言蜚语!”

“老夫只是关切问问!”道三与他对视了一眼,暗道:“此子城府极深,确实不可小觑。”

沉默了半晌,道三又道:“小婿!今日请你前来,一是想见见你,二则是商讨组建联军攻打骏河国。不知你意下如何?”

信长一脸愁容,道:“岳父,目下骏河国兵强马壮,我们不宜与之交战。况且我刚继承大名,现在只想一心为尾张国百姓谋福祉,并不愿与任何人刀兵相见!”

“小婿所言极是!老夫也不强求!”

信长话锋一转,道:“岳父,正德寺乃百年宝刹。我们既然来了,不如去上柱香,乞求我们俩国国泰民安!”

“甚好!甚好!”道三欣然道。

二人在一群护卫的簇拥下到了大殿,虔诚烧香拜佛。拜佛后,道三与信长又在寺院中散步拉家常。天色渐晚,信长命羽柴秀吉和李小龙呈上礼物手腕大的夜明珠、十尺高的珊瑚树、一等的人参。他把礼物送给道三,然后与之道别。

道三欣赏的看着信长离去的背影,心道:“女婿并非池中物啊,日后我的儿子们怕都要系在他马前,做他的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