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才情天子南唐李煜传
3403400000033

第33章 国破家亡:四十年来家国

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三月,宋廷联合吴越共同伐唐,南唐无疑是腹背受敌,李煜自是惊慌失措、自乱阵脚,面临浩浩汤汤直奔金陵而来的敌军,他是那样的束手无策,更是无计可施,只能是任由事态发展。吴越从侧面攻击南唐的常州,常州知州禹万诚不战而降,将州城拱手相让给了吴越。随后,宋军及吴越军兵围润州,留后刘澄以城池作降。吴越军随即与宋军会师,兵围金陵城。洪州节度使朱令贇率兵十五万增援金陵,战舰尤盛,长百余丈,大舰可容纳千人,朱令贇所乘战舰是最大的,拥有甲士,建有大将旗鼓。战舰行使皖口时,与宋军相遇,随即交火,油焚宋军战船,天助宋军,忽遇北风,反而引火烧身,将自己的战舰焚烧了,唐军大败。洪州节度使朱令贇和战淖都虞侯王晖皆被宋军擒获,金陵外援遭到阻断,金陵城危在旦夕。宋军从四面八方分别向南唐都城金陵进攻,昼夜不休,金陵城被困,所剩钱粮无几,城中百姓更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李煜也如同是热锅上的蚂蚁,慌乱不已。李煜两度派遣徐铉等大臣贡献方物,以求援兵守祭祀,皆不报。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冬十一月,白虹贯天,昼晦。将军呙彦、马承信、马承俊率壮士数百人,力战而死。勤政殿大学士钟朝服坐于家中,不愿逃脱,当乱兵到来的时候,举族就死,光荣殉国。光政使、右内史侍郎陈乔向李煜请死,国难当头,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李煜当然不肯准奏,便驳回了陈乔的请死奏章,陈乔无奈,见大势已去,没有办法再力挽狂澜,深感回天无力的陈乔在家中悬梁自尽。临死前,他望了望自家的天花板,隐隐约约看到了先帝的身影。

陈乔仰天长叹道:“吾当大政,使国家致此,非死无以谢。臣无能,无力再挽救大唐的国势,臣唯有以身殉国,方能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先皇啊,臣来了!”

陈乔的语气是那样绝望,那样无奈,大概只有一死才能让他解脱,才能使他从痛苦中超脱出来。身为文臣的陈乔没有办法上阵杀敌,但又不能眼见国家灭亡,所以才走上了自尽这条路。当乱兵闯进陈府的时候,可以说是鸡犬不留,男的一个不留的全部杀害了,女眷则是先奸后杀。

宋军很快就攻占了南唐皇宫,乱兵一旦进入到皇宫以后,就成了开闸的大水,齐向宫内涌入。这些宋军就像是山野之中的草寇,没有军纪,没有规矩,任意抢夺皇宫中的金银珠宝、玉器首饰,不光是宋军,还包括南唐宫中的宫女和太监,在宋军未攻入宫中之前,他们就提前抢夺了财物逃离皇宫。国难当头、兵临城下,李煜哪里顾得了宫中财物被偷,一门心思忙着应敌,根本无法一心二用。既要应敌,又要监视朝廷官吏,李煜自己也分身乏术。南唐皇宫已被宋军占领,金陵城以外的南唐天下已尽归大宋所有,很多南唐官员和将军都已归降了大宋。金陵城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南唐军队,部分南唐将士主张力战、宁死不降,但李煜又考虑到就是拼死一战也不会有胜算,生灵涂炭、徒劳无益。

见大势已去,李煜站在城楼上准备拔剑自刎,万念具焚的道:“今日大唐亡国,罪在于孤。要是孤早点听从诸位爱卿的劝告,断然不会有今日之下场,孤悔之晚矣!实在没有颜面再苟活于世,唯有一死向大唐的臣民赎罪!”

大臣殷崇义和徐铉等人连忙阻拦,拼力夺下了李煜手中的剑。

徐铉苦心劝道: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陛下需忍辱负重力求东山再起才是啊!如果陛下一死了之,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最终得益的还是宋廷。”

李煜犹豫了一下,想了想,这才作罢。

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八月,金陵城失守,曹彬率领的宋军将领屯兵于宫门外,大将军砸开宫门,守候李煜来降。李煜率领一干重臣,司空、知左右内史事殷崇义、大学士徐铉、宰相汤悦等人降于军门。李煜一行,身上沾满血污,发型凌乱,狼狈不堪。

李煜带着群臣跪倒在宋大将军曹彬的面前,万分无奈的道:“臣李煜愿意归降,请将军善待我国中臣民,李煜自当感激不尽。”

尽管,李煜的心里充满着怨恨,但面对宋军强大的军威,他也是忍气吞声,不敢多说一句攻击大宋的话。

好在曹彬在出征之前,赵匡胤给他打过招呼必须善待俘虏,更不能对李煜造次,所以曹彬这才对李煜以礼相待,不敢将其视为俘虏。

曹彬见李煜一行跪在地上,他连忙从马上下来,走到李煜跟前将他搀扶起来,彬彬有礼的道:“国主请起,本将也是奉了皇命,请国主勿怪!我天朝皇恩浩荡,必将善待江南百姓和国主族亲,国主愿意归降,本将也可以回去复命了,不必再生灵涂炭。”

曹彬随即宣读宋太祖诏书道:“上天之德本于好生,为君之心贵乎含垢。自乱离之云瘼,致跨据之相承,谕文告而弗宾,申吊伐而斯在。庆兹混一,加以宠绥。江南伪主李煜,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唯乃先父早荷朝恩,当尔袭位之初,未尝禀命。朕方示以宽大,每为含容。虽陈内附之言,罔效骏奔之礼,聚兵峻垒,包蓄日彰。朕欲全彼始终,去其疑间,虽颁召节,亦冀来朝,庶成玉帛之仪,岂愿干戈之役。骞然弗顾,潜蓄阴谋。劳锐旅以狙征,傅孤城而问罪。泊闻危迫,累示招携,何迷复之不俊,果覆亡之自辍。昔者唐尧光宅,非无丹浦之师,夏禹泣辜,不赦防风之罪。稽诸古典,谅有明刑。朕以道在包荒,恩推恶杀。在昔骡车出蜀,青盖辞吴,彼皆闰位之降君,不预中朝之正朔,及颁爵命,方列公侯。尔实为外臣,怜我恩德,比禅与皓,又非其伦。特升拱极之班,赐以列侯之号,式优待遇,尽舍尤违。可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就这样,曹彬押解李煜一干俘虏前往汴京问罪。李煜以违命侯的身份乘船于舟中,随提笔赋诗云: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门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牰愁千片,雨打孤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间坐细思量。

李煜一行已经到达汴口,李煜想到普光寺礼佛,被左右谏制止,李煜大怒道:“吾自少被汝辈禁制,都不自由。今日家国俱亡尚如此也。”

李煜最终还是毅然决然的上普光寺礼佛,全然不顾及众人的反对。李煜在普光寺佛前叹息许久,并捐资捐物。以大宋的立场,在宋太祖眼里,李煜是罪犯,但是宋军并没有将李煜五花大绑至金銮殿,而是以礼相待,将其视为上宾,将李煜带到大宋的金銮殿上。这是李煜有生以来第一次面见宋太祖赵匡胤,他们虽然早有来往,但一直都是书信行之,凡遇军国大事一般都由两国使臣传达和商议。李煜第一次来到汴京,来到宋朝皇宫,但宋朝的皇宫远比他南唐的皇宫要富丽堂皇的多。面对高坐庙堂之上的宋太祖,那副陌生的面孔,李煜并不是很熟悉,应该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两人曾经有过书信上的交往。

李煜来到宋朝大殿之上,面对高高在上的宋太祖,他战战兢兢的叩首道:“罪臣李煜拜见大宋天子,望天子赎罪!”

赵匡胤第一次见到李煜,就注意到他的重瞳子,感慨道:“这自古生有重瞳子的人,不是圣主也是明君,你又为何成了亡国之君?!”

李煜不予理睬。

赵匡胤的脸上没有丝毫笑容,有意恐吓道:“江南国主李煜,朕这可是第一次与你见面,屡次降诏于江南,你为何托故不来,这难道就是为臣之道吗?朕今日灭了你江南国实在是不得已之举!你既是我大宋之臣,你可知抗旨不遵该当何罪?”

既已亡国,李煜已无后顾之忧,无非是烂命一条。面对宋太祖的问罪,他是一点也不觉得畏惧。

李煜坦然应对道:“陛下赎罪,赎臣直言,臣知朝廷之上一直有奸臣处心积虑的想要取臣性命,陛下虽为圣君,但难免会受小人蛊惑,臣这才托故不来,请天子降罪!”

宋太祖接着斥问道:“那你后来为何敢公开与我大宋为敌,竟敢与我大宋争雄,分庭抗礼,你该当何罪?”

说到与大宋为敌,与大宋分庭抗礼,李煜可不甘受此委屈,李煜和赵匡胤之间,明明李煜才是受害人,宋太祖这样说,李煜并不服气。

李煜据理力争道:“我何时与大宋为敌了,我自从继承了祖宗之庙,十多年来勤政爱民,只想做个好皇帝,纵观古今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哪个不是残忍暴敛之君,夏有桀,商有纣,隋有隋炀帝,这些帝王我是一个也比不上,竟然也做了亡国之君,我实在是不服。我本是帝王后裔,皇族正统,而陛下不过乃昔日大周一参将罢了,只是靠阴谋背主得来的皇位,臣实在不觉得你有什么高尚之处。陛下即位以来,臣一直恪守臣节尊奉大宋为正朔,每年数以万计的金银用来进贡你们,只想换来江南的太平,换来我大唐的长治久安,却不想终被你大宋所灭,是你大宋背信弃义在先!”

宋太祖大怒,拍案而起道:“你大胆,究竟辱没朕,朕伐唐国实在是不得已之举,朕知你江南在这些年来秩序涣散,百姓民不聊生,朕这么做也是为了替天行道,为的是天下统一,还百姓一个安乐生活。”

李煜一阵苦笑,道:“你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天下苍生才不得不伐唐,其实你心里应该更清楚,这只是你的一个幌子罢了,你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你一统天下的野心。你为了一己私欲,竟然搞得两国生灵涂炭,你才是真正的千古罪人,臣今日做了亡国之君也是天意,是天意让我做了这个历史的牺牲品,臣李煜自知在位期间,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既成亡国之君臣无话可说,但臣已无遗憾,臣对得起百姓,也对得起后世。”

宋太祖恼羞成怒,道:“你可真够大胆啊,朕灭了这么多国家,从来没有人敢这样指责朕的不是,你可算是头一个,朕今日就送你去和你的父皇团聚,来人赐毒酒!”

太监端上一杯酒给李煜送了过去,李煜竟端起酒杯,义愤填膺的道:“臣不惧死,臣早已死了一千次了,但在死之前,臣一定要表明立场,臣无罪,有罪的是皇上你,千百年后皇上必将受世人唾骂,而臣必将名垂千古,而皇上今日赐给臣毒酒,更加体现了臣的历史价值,千百年后必定有后人为臣喊冤叫屈,臣仅凭一支笔就比陛下多活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最后衷心祝愿大宋的基业能够千秋万世!”

说罢,李煜将宋太祖赐的酒一饮而尽,一滴都没有剩下。

宋太祖从龙椅上站起来,拍手赞道:“好,爽快,你的确与众不同,昔日的被朕俘虏的国君,都怕朕,都不敢在朕面前说一句重话,他们都怕朕毒死他们,没有想到,朕已经说明是毒酒,你还真敢饮,你确实比他们都优秀,朕怎么舍得杀了你,朕倒想看看你拿什么留给后人,朕不会轻易让你就这么死去了,朕要慢慢地折磨你!”

这不是赞扬,这是宋太祖赤裸裸的明嘲暗讽,李煜听得出来。

宋太祖心如明镜,但是他有意放过李煜,李煜必定是一国之君,要是将其杀害,必然会引发天下人的舆论。

宋太祖犹豫了一番,道:“朕鉴于卿自即位以来多次向我大宋进贡,朕就不追究卿的过失了,朕仍封你为违命侯,封国后周氏为郑国夫人。”

李煜的兄弟姐妹包括南唐旧臣均已得到封赏,说到底这只是政治需要罢了,赵匡胤这样做,无非是掩人耳目,做给天下人看的罢了,宋太祖这样做是为了要告诉天下人,他是如何优待俘虏的。

李煜长子李仲寓被封为左千牛卫大将军、弟从镒被封为左领军卫大将军、从谦被封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封从度为左监门卫大将军、从信为右监门卫大将军,南唐的三公九卿及六部大臣均得到了封赏。但说到底他们还是南唐的旧臣,机要职务是不会给他们的,封赏给他们的这些官职,绝大多数有名无实、有官无职,他们只是被软禁起来拿俸禄罢了。很多南唐皇亲国戚只是在汴京享有一座府邸,宋廷并暗中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大宋朝廷的军国大事一般不会让他们参与其中,他们甚至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亡国以后的李煜再也享受不到做国君时候的待遇了,基本上没有人给他好脸色,尽管他身为违命侯,但到底还是阶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