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超值金版)
3400700000061

第61章 礼仪的细节(2)

被誉为“程大侠”的程相贤,是北京武警总队的武术教练。他先后为来中国访问的十多个国家的总统、元首担任中方随身警卫。1984 年4月,首都机场戒备森严,中美两国的武官、警卫们云集在这里,因为里根总统的专机将在这里降落。肩负警卫重任的程相贤和高大的美国武官站在一起,显得很瘦小。这时,一个身材魁梧高大的武官笑呵呵地伸出手向他走来。出于礼貌,程相贤也赶紧伸出热情的手,可就在握手的一刹那间,程相贤立刻察觉出美国武官是在试试自己的腕力。显然,这位美国武官瞧不起比自己矮一大截的程相贤。面对对方的这一挑衅,程相贤决定给对方必要的回应。说时迟那时快,程相贤大拇指一屈,照对方虎口间的穴位一点,趁对方一麻一松之机,程相贤用力一握又立刻放手。那位美国武官身不由己地向后退了两步,他万万没料到这个中国小个子能有这么大的劲儿。当里根总统的飞机来到时,那位美国武官走到程相贤面前,一弯腰,伸出手,请他先走,以示自己的钦佩之情。

就这样,程相贤和那位美国武官在无声无息中进行了一场维护尊严的较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用握手与对方进行斗智斗勇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其不可过了头,否则极有可能会引发一场大冲突,如果那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递接名片有讲究

欲使名片在人际交往中正常地发挥作用,还须在交换名片时做得得法。交换名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交换名片的时机

遇到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将自己的名片递交他人,或与对方交换名片。

(1)希望认识对方。

(2)表示自己重视对方。

(3)被介绍给对方。

(4)对方提议交换名片。

(5)对方向自己索要名片。

(6)初次登门拜访对方。

(7)通知对方自己的变更情况。

(8)打算获得对方的名片。

碰上以下几种情况,则不必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对方,或与对方交换名片。

(1)对方是陌生人。

(2)不想认识对方。

(3)不愿与对方深交。

(4)对方对自己并无兴趣。

(5)经常与对方见面。

(6)双方之间地位,身份、年龄差别悬殊。

2.交换名片的方法

(1)递上自己的名片

递名片给他人时,应郑重其事。最好是起身站立,走上前去,使用双手或者右手,将名片正面面对对方,匀予对方。切勿以左手递交名片,不要将名片背面面对对方或是颠倒着面对对方,不要将名片举得高于胸部,不要以手指夹着名片给人。若对方是少数民族或外宾,则最好将名片上印有对方认得的文字的那一面面对对方。

将名片递给他人时,口头应有所表示。可以说:“请多指教”,“多多关照”,“今后保持联系”,“我们认识一下吧”,或是先作一下自我介绍。

与多人交换名片,应讲究先后次序,或由近而远,或由尊而卑,一定要依次进行。切勿挑三拣四,采用“跳跃式”。当然,也没有必要广为滥发自己的名片。双方交换名片时,最正规的做法,是位卑者应当首先把名片递给位尊者。不过,在一般情况下,也不必过分拘泥于这一规定。

(2)接受他人的名片

当他人表示要递名片给自己或交换名片时,应立即停止手中所做的一切事情,起身站立,面含微笑,目视对方。接受名片时,宜双手捧接,或以右手接过,切勿单用左手接过。

“接过名片,首先要看”,这一点至为重要。具体而言,就是接过名片后,当即要用半分钟左右的时间,从头至尾将其认真默读一遍。若有疑问,则可当场向对方请教,此举意在表示重视对方。若接过他人名片后看也不看,或手头把玩,或弃之桌上,或装入衣袋,或交予他人,都算失礼。

接受他人名片时,应口头道谢,或重复对方所使用的谦词敬语,如“请您多关照”,“请您多指教”,不可一言不发。

若需要当场将自己名片递过去,最好在收好对方名片后再作,不要左右开弓,一来一往同时进行。

3.索取他人的名片

如果没有必要,最好不要强索他人的名片。若索取他人名片,则不宜直言相告,而应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之一。

(1)向对方提议交换名片。

(2)主动递上本人名片,此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3)询问对方:“今后如何向您请教?”此法适于向尊长索取名片。

(4)询问对方:“以后怎样与您联系?”此法适于向平辈或晚辈索要名片。

4.婉拒他人索取名片

当他人索取本人名片,而不想给对方时,不宜直截了当,而应以委婉的方法表达此意。可以说:“对不起,我忘了带名片”,或者“抱歉,我的名片用完了”。不过若手中正拿着自己的名片,又被对方看见了,这样讲显然不合适。

若本人没有名片,而又不想明说时,也可以以上述方法委婉地表述。

如果自己名片真的没有带或是用完了,自然也可以这么说,不过不要忘了加上一句“改日一定补上”,并且一定要言出必行,付诸行动。否则会被对方理解为自己没有名片,或成心不想给对方名片。

称呼和名片只是社交应酬中的两个小诀窍,善加利用,可以为你的应酬添彩加油,但要成为应酬中的“高手”,还要在为人处世的更多细节上做到最好,只有这样才能有朝一日获得成功。

宴会上应注意的礼仪细节

不管是中餐还是西餐,无非是两方面的礼仪,一是来自自身的礼仪规范,比如说餐饮适量、举止文雅;另一个是就餐时自身之外的礼仪规范,比如说菜单、音乐、环境等。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在社交中餐饮文化和餐饮礼仪显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社交中用于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更是显示一个人良好的修养和品质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了解有关餐饮中关于宴会上的礼仪细节,对于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取得成功大有帮助。

1.中餐礼仪

中餐,是中式餐饮的简称。它所指的,是一切具有中国特色的、依照传统方法制作的、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之中所享用的餐食和饮品。其中,最主要的,则是具有中国传统风味和特色的饭菜。

中餐在国际社会中一直享有很大的名声,不论是在国内、国外,到处都可以遇到许许多多的中餐爱好者。包括中餐在内,并以其为主体的中华饮食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中餐礼仪,实际上就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所指的,主要是以中餐待客,或者是品尝中餐时,应当自觉遵守的习惯做法和传统习俗。

任何国家的餐饮,都有自己的传统习惯和寓意,中餐也不例外。比方说,过年少不了鱼,表示“年年有余”;和渔家、海员吃鱼的时候,忌讳把鱼翻身,因为那有“翻船”的意思。

用餐的时候,不要吃得摇头摆脑,宽衣解带,满脸油汗,汁汤横流,响声大作。不但失态欠雅,而且还会破坏别人的食欲。可以劝别人多用一些,或是品尝某道菜肴,但不要不由分说,擅自做主,主动为别人夹菜、添饭。不说这样做是不是卫生,而且还会让人勉为其难。

取菜的时候,不要左顾右盼,翻来覆去,在公用的菜盘内挑挑拣拣。要是夹起来又放回去,就显得缺乏教养。多人一桌用餐,取菜要注意相互礼让,依次而行,取用适量。不要好吃多吃,争来抢去,而不考虑别人用过没有。够不到的菜,可以请人帮助,不要起身甚至离座去取。

用餐期间,不要敲敲打打,比比划划。还要自觉做到不吸烟。用餐时,如果需要有清嗓子、擤鼻涕、吐痰等举动,尽早去洗手间解决。

用餐的时候,不要当众修饰。比如,不要梳理头发,化妆补妆,宽衣解带,脱袜脱鞋等。如必要可以去化妆间或洗手间。用餐的时候不要离开座位,四处走动。如果有事要离开,也要先和旁边的人打个招呼,可以说声“失陪了”“我有事先行一步”等。

2.西餐礼仪

西餐,是对西式饭菜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统称。客观地讲,所谓西餐,其实是一个十分笼统的概念,因为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讲,西方各国的饭菜毕竟有着很大的差异,难以一概而论。不过在中国人眼里,除了与中餐在口味上存在区别之外,西餐还是有着两个鲜明的特点的。其一,它们源自西方国家;其二,它们必须以刀、叉取食。久而久之,凡具有以上两个特点者,皆可以西餐相称。

目前,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扩大,西餐已经逐渐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并受到一些人的欢迎。不论你究竟爱不爱吃西餐,现在不管你走到哪里,都有可能和它“狭路相逢”。所以,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习、掌握一些有关西餐的基本常识。

(1)应等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示意后才能开始用餐。

(2)餐巾应铺在膝上。如果餐巾较大,应双叠放在腿上;如果餐巾较小,可以全部打开。可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但绝不可用餐巾揩拭餐具。

(3)进餐时身体要坐正,不可过于向前倾斜,也不要把两臂横放在桌上,以免碰撞到旁边的客人。

(4)使用刀叉时,应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只用叉时,可用右手拿。使用刀时,不要将刀刃向外,更不要用刀送食物入口。如果把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

(5)取面包应该用手去拿,然后放在旁边的小碟中或大盘的边沿上,绝不要用叉子去叉面包。取黄油应用黄油刀,而不要用个人的刀子。

(6)吃色拉时只能用叉子。应用右手拿叉,叉尖朝上。如果上色拉的同时也上了面包、饼干的话,可以用左手拿一小块面包或饼干,帮着把色拉推上叉子。

(7)吃鱼时可以用左手拿着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水果核也应先吐在手心里,再放入盘中。

(8)要喝水时,应把口中的食物先咽下去。不要用水冲嘴里的食物。

(9)进餐时不要将碗碟端起来。喝汤可以将盘子倾斜,然后用汤匙取食。喝茶或喝咖啡不要把汤匙放在杯子里。

(10)吃饭,特别是喝汤,不要发出响声。咀嚼时应该闭嘴。

(11)不要在餐桌前擤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喷嚏或咳嗽,应向周围的人道“对不起”。

(12)在饭桌上不要剔牙。如果有东西塞了牙非取出不可,应用餐巾将嘴遮住。

(13)进餐时,始终保持沉默是不礼貌的,应该同身旁的人有所交谈,但是在咀嚼食物时不要讲话。

(14)在餐桌上,一般的食物都应用刀叉去取,只有芹菜、小萝卜、青果、水果、干点心、干果、糖果、炸土豆片、玉米、田鸡腿和面包等可以用手拿着吃。

(15)当侍者依次为客人上菜时,走到你的左边,才轮到你取菜,如果侍者站在你的右边,就不要取,那是轮到你右边的客人取菜。

(16)当女主人要为你添菜时,你可以将盘子连同放在上面的刀叉一起传递给她或者交给服务员;如果她不问你,你就不能主动要求添菜,那样做很不礼貌。

(17)餐桌上有些食品,如面包、黄油、果酱、泡菜、干果、糖果等,应待女主人提议方可取食。

(18)用餐毕,客人应等女主人从座位上站起来,再一起随着离席,男宾应帮助女士把椅子归回原处。

以上这些就是西餐宴会上应注意的礼仪细节,你不要认为它过于繁琐,事实上,那是正规的用餐方法。如果你忽略了这些细微之处,就会闹出笑话。

“身送七步”,送客礼仪不可少

俗话说:“出迎三步,身送七步。”在应酬接待中,许多人对客户的迎接礼仪往往热烈隆重,却常常忽视了对客户的欢送礼物,这样就常常给人以“人一走茶就凉“的悲凉感,无形中引起别人的反感,为自己的成功增加了阻力。

在中国的应酬,许多的知名企业家都深知“身送七步”的重要性,也格外注意送人的礼节,中国商业的巨人李嘉诚就是其中一个绝佳的典范。一位内地企业家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谈到了他去李嘉诚办公室拜访李嘉诚的经历。那天,李嘉诚和儿子一起接见了他。会谈结束之后,李嘉诚起身从办公室陪他出来,送他到电梯口。更让人惊叹的是,李嘉诚不是送到即走,而是一直等到电梯上来,他进去了门,再举手告别,一直等到电梯门合上。身为亚洲首富的李嘉诚日理万机,可他依旧注重礼节,严格遵循“身送七步”的礼仪,亲自送客,没有一丝一毫的怠慢之举。这位内地企业家面对着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动情地说:“李嘉诚这么大年纪了,对我们晚辈如此尊重,他不成功都难。”

“身送七步”,商业巨人李嘉诚都不忘的待客礼仪,经常在应酬场上的人更要铭记在心,以实际行动给客户贴心之感,才能拉近和客户的心理距离,促成、促进合作。

作为常应酬的人员,不仅要认识到迎接客人的重要性,更要明白送客礼仪的重要性。不要做到了“迎人三步”,却忘记了“身送七步”,就可能给客户留下“虎头蛇尾“的印象,甚至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悲惨局面。

因此,送客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让客户先起身

当客户提出告辞时,要等客户起身后再站起来相送,切忌没等客户起身,自己先于客户起立相送。更不能嘴里说再见,而手中却还忙着自己的事,甚至连眼神也没有转到客户身上。

2. 送客也不失热忱

当客户起身告辞时,应马上站起来,主动为客户取下衣帽,帮他穿上,与客户握手告别,同时选择最合适的言词送别,如希望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每次见面结束,都要以将再次见面的心情来恭送对方回去。尤其对初次来访的客户更热情、周到、细致。

3. 代客提重物

当客户带有较多或较重的物品,送客时应帮客户代提重物。与客户在门口、电梯口或汽车旁告别时,要与客户握手,目送客户上车或离开,要以恭敬真诚的态度,笑容可掏地送客,不要急于返回,应鞠躬挥手致意,待客户移出视线后,才可结束告别仪式。否则,当客户走完一段再回头致意时,发现主人已经不在,心里会很不是滋味。

4. 晚一步关门

许多时候,商务人士将客户送出门外,不等客户走远,就“砰”地一声将门关上,往往给客户类似“闭门羹”的恶劣感觉,并且很有可能因此而“砰”掉客户来访期间培养起来的所有情感。因此,商务认识在送客返身进屋后,应将房门轻轻关上,不要使其发出声响,最好是等客户远离后再轻声关上门。

心理学上不但有首因效应,也有“末因效应”——“最初的”和“最后的”信息,都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最初的”印象尚可弥补,而“最后的”信息往往无法改变——“送往”的意义大于“迎来”。做到“出迎三步”,你的商务应酬级别只能属于初步及格水准,做到“身送七步”,你才能迈入商务应酬优秀者的行列。商务应酬场上,“身送七步”,你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