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有些小草比花还重要
3399500000009

第9章 精彩了心灵,才能拥抱精彩的世界 (2)

“花的心头还有花在开着?”我若有所悟地打量着枝头高举的那些花的种子。

“没错,只要心头还有开花的愿望,就一定会找到开花的土壤,一定会等到开花的季节。如果你的眼睛老是盯着那些凋落的花瓣,你怎么能够看到明年的花开呢?难道一次考试没有考好,你就一蹶不振了?我不相信你的目光会那么短浅。”母亲扔下这些话,便走开了。

望着辛勤的母亲微驼的背影,默默地咀嚼着母亲的刚才的话语,我蓦然惊讶地发觉:母亲说得真好――只要心里的花还开着,就会有无数的花,在眼前开放,在手边开放。

再次走进考场,我出奇地从容、镇定,我知道:纵然这一次仍是失败,我依然会怀抱开花的心愿,从头再来。

多年以后,我拿到了博士学位,成为那所大学里的教师,还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作家。每每有人赞叹我这个出身卑微的农家子弟取得的成绩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想起母亲那句“心里的花还开着”的箴言。

我多想告诉更多的人们:即使你周围的花都凋落了,只要你心里的花还开着,你就仍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海,仍可以拥有如花的世界。

做最好的那个自我

绘画是父亲一生的热爱,但大半生寒微的家境,连很一般的学习机遇也无法给他提供。一直很业余的绘画水平,成为父亲一生的遗憾。她三岁时,父亲便开始培养她的绘画兴趣,并给她讲了许多著名画家的成功经历,希望她能够像他们一样在绘画方面有所成就,能实现自己未圆的画家梦。

起初,她在父亲的指点下,还画得有模有样的。时间一久,她绘画的兴趣便渐渐地淡了下来,可是一向乖巧听话的她,不忍让父亲失望,尽管心里不大情愿,还是放弃了自己的其他爱好,走进了各类绘画辅导班,一遍遍地在画板上,被动地涂抹着自己也越来越不清晰的梦想。

因绘画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她的其他功课落下许多,复读了一年后,她才勉强地考上了一所普通的艺术院校。

是大一的一次“校园模仿秀”大赛,改变了她后来的人生走向。

大赛的初赛,她轻松地过关;复赛前,她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临场发挥也很正常,结果她竟然没能入围最后的决赛。

带着很大的失落,她独自来到校园里的人工湖畔,心情黯然地望着波光潋滟的湖面,不时地喃喃叹息:“我真笨啊,真的太笨了,我连模仿都做不好。”

“为什么非要模仿好别人,而不去尝试着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呢?”那位学生们都十分敬仰的老教授不知何时站到了她的背后。

“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她仰起头来。

“对啊,即使你模仿得再逼真,那你也只能是他人的一个影子,失去了自我。别忘了你要拥有自己的人生,知道你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去做最好的那个自我,才是最最重要的。”老教授微笑着点拨她。

“做最好的那个自我”,她轻轻地重复了两遍,仿佛有一股清新的风陡然吹入幽闭的心扉。带着豁然醒悟的激动,她向老教授深鞠一躬,笑容满面地跑开了。

后来,她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将绘画只当作自己的一个业余爱好,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自己喜欢的写作。大学读书期间,她便成为有名的网络作家,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并如愿地留在省城的一家出版社。

她叫顾天天,网名云淡风轻。在谈到她今天的成功时,她的父亲愧疚地说:“我差一点酿成了一个大错,我只想着让女儿模仿别人,成为优秀的‘他人’,却忘了告诉她成为一个最好的‘我’。”她却安慰父亲――那不过是人生难免的一个弯路,也许只有经历过一些挫折以后,经过冷静的思索之后,才会明白自己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才懂得在成长的路上怎样不迷失了自我。

50美分与5000万美元

迈克是纽约一家小报的普通的记者,他非常敬佩当时事业正如日中天的“汽车大王”福特,很想从福特那里学到一些成功的经验。

一个周末,迈克正在一家不大的酒店里与几位朋友小酌。忽然,他眼前一亮,只见几位身份显赫的企业家正从一个房间里走出,其中一位正是福特,他手里拿着一张菜单径直走向那位服务生,微笑道:“小伙子,你再算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一点儿误差。”

年轻的服务生飞快地瞟了一眼那菜单上的一串数字,很自信地回答:“尊敬的福特先生,没有错啊。”

“请别着急,你再仔细算一算。”那几位福特宴请的企业家已朝门口走去,他却很有耐心地站在柜台前。

看着福特那认真的样子,年轻的服务生没有再核算,而是不以为然道:“是的,因为零钱准备得很少,我便多收了您50美分,但我认为像您这样富有的人是肯定不会在意的。”

“恰恰相反,我非常在意。”福特很坚决地纠正道。

“那就算您付给我的小费吧。”服务生被福特的如此斤斤计较搞得有些难为情了,忙给自己找了一个摆脱尴尬的借口。

“不,小费我已经付给你了,这50美分是你应该找给我的零头。”福特固执地坚持道。

服务生只得低头花了一番辛苦凑够了50美分,满怀歉意地递到一脸坦然的福特手中。而此时,福特宴请的朋友已坐到车子里面了。

对着福特快步离去的背影,年轻的服务生低声嘀咕了一句:“真是太小气了,连50美分也这么看重。”

“不,小伙子,你说错了,他绝对是一个慷慨的人。”目睹了刚才那幕情景的迈克抑制不住激动地站了起来。

“他是一个慷慨的人?”服务生一脸的困惑不解。

“是的,他刚刚向慈善机构一次捐出5000万美元的善款。”迈克拿出一张一周前的报纸,将上面的一则报道指给服务生看。

“可是他刚才……”服务生仍不明白如此大方的福特,为何还要当着那么多朋友的面,去计较那区区的50美分。

“他懂得认真地对待属于自己的每一分钱,懂得取回属于自己的50美分和慷慨捐赠出5000万美元,是同样值得重视的。”就在福特这一看似不经意的小事中,迈克忽然领悟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成功经验,那就是——没有理由任何不认真地对待眼前的每一件事,无论它多么重大还是多么微小。

后来,经过多年艰苦的打拼,迈克终于成为美国报界的名家,而那位服务生也成了芝加哥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老板。多年后,俩人再次邂逅,一开口,他们便不约而同地感慨起当年的幸运——没错,是福特教他们走上了成功之路。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那些成功者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却很少留意他们的一些琐屑的举止,其实那里面正蕴藏着成功的秘诀。福特“吝啬”与慷慨的故事,再次提醒我们——只有时刻保持赢得属于自己的50美分的认真与执着,才会不断地获得馈赠5000万美元的自豪与光荣。

盯住你手上的石头

阿忆博士才学出众,参加工作五年间,接连跳槽十几次,仍没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还在京城身心疲惫地漂泊着。看着昔日大学同窗一个个事业有成,连那些学历和能力远远逊色于自己的高中同学,也有好几位如今都已买了豪宅和宝车,自视甚高的他更是慨叹自己命运不佳,总是得不到机遇的垂青。

那天,一位师长直言不讳地批评他:“你的功利心太急切了,应把目光放远一些,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阿忆博士却不服气地争辩道:“我具备拿高薪的才能,就应该早一点赢得相应的名和利。”

“可是,无论多远的路,都要从脚下开始。”师长一脸的认真。

“这样的道理我也明白,可一到实际生活中,我就无法心平气和地从一点点做起了,我总是不自觉地将眼前的工作,同将来的事业成功与可观的财富紧密联系在一起。但越是急于成功,成功越是迟迟不来,这让我更加苦恼,更没心思眼前的工作了……”阿忆也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却很难跳出来。

“这样吧,我给你介绍一位石刻家,他早已是千万富翁,他的成功或许能给你一些有益的启发。”师长知道阿忆无需更多的大道理。

走进那位著名石刻家的工作室,面对那一件件镂刻精美的艺术品,阿忆不禁赞叹不已。他随手指着一个最小的石刻作品,问石刻家花了多长时间雕成的,石刻家轻描淡写地告诉他——十年。

“啊,十年?”阿忆惊诧地张大嘴巴,感觉那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石刻家没有解释,拿起一块绘好图案的花岗岩,旁若无人地镂刻起来。在那坚硬如钢的石头上运刀如笔,其难度叫人看着吃惊,因为他手上丝毫的颤动,都直接影响着镂刻的最终效果。

石刻家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石块,一点点地挪动着刻刀,认真得像一个眼科医生,正在为婴儿做着眼球手术。那会儿,仿佛时间都凝固了。

半个小时后,石刻家开始歇息。阿忆不禁问道:“这个花岗岩石刻能卖多少钱?”

“不知道,也许能卖10块钱,也许能卖10万元。”石刻家很淡然。

“那你在雕刻时,心里想到它能卖多少钱?”阿忆追问道。

“根本没想它能卖多少钱,我的眼睛只能紧紧地盯着手上的石头,只能把全部的心思都投在上面。至于它的最终的商业价值,那就不是我一个人所能决定的了。既然我在做石刻,就必须做好它,这才是最重要的。”石刻家不紧不慢的话语中渗透着玄机。

“哦,我明白了!”阿忆恍然大悟地向石刻家深鞠一躬。

道理是再简单不过了——谁的心中都可能有许多美好的憧憬,但谁都必须首先把目光凝聚到眼前,凝聚到最真切的现实中。盯紧手上的石头,用智慧和执着去精心镂刻,石刻家才能让普通的石头变成“金块”;盯紧手上的织针,让灵感和想象驰骋,绣女才能织出绚丽无比的锦缎;盯紧手上的锄头,一次次地松动泥土,锄去杂草,老农才可能拥有喜悦的收获……

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的著名作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次创作,无论是几十万字的长篇,还是百字小文,我都十二分地认真,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只想着写好它,从来不去想它最终能否发表,不去想发表后能拿多少稿费等等。倒是这种完全抛却功利的轻松,帮我走上了成功。”这位作家的经验,再次告诉那些志存高远的人们——别把目光老是盯着朦胧的远方,只有先将激情和汗水毫不吝惜地播撒在跋涉的路上,才能赢得心中渴望的辉煌……

有了方向自然会找到路

在那个周末的朋友聚会上,我认识了刚刚周游世界归来的肖米粒,她25岁,一身的朴素,一脸灿烂的微笑,透着青春自信与洒脱。听她绘声绘色地讲述她在旅途中的种种神奇经历,在座的每个人在唏嘘不已的赞叹的同时,眼睛里都写满了羡慕。

肖米粒家境并不富裕,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清贫一族”了,她也没有考上大学,她懂得的那一点可怜的外语,几乎连简单的交际都应付不了,但这并没有拦住她一次次将远征的双足踏上前行的旅程,让欣赏的目光触摸世界100多个国家的美丽的风景。

她告诉我们,第一次去南非,她买完飞机票,兜里只剩下50块钱了,可是,她还是毅然地越洋跨海地飞到了那个梦想的国度。她说自己在初中时,曾读过一篇名为《到路上去准备》的小文,懂得了――选好了目标,就应当赶紧上路,至于路途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到路上再去想办法解决好了。她常常是兜里只揣着少许的一点儿钱, 拿上一张旅游图就快乐地上路了。

虽然她一路上经常拮据得甚至吃住无着,但这并没有一次能够难倒她的。那年,刚到开罗,她就花光了所有的钱,饿了一天的肚子,第二天,靠教当地两个小孩几句简单的中文,她不仅换来了一顿饱餐,还找到了一份赚取路费的门路。此后,她经常是一路教人中文,一路寻找最便宜的旅店和吃饭的地方,悠悠然地在埃及潇洒地玩了三个多月。在阿联酋,也是在花完最后的两块钱时,她欣喜地接了一份拍摄户外广告的活儿,虽说那活儿很辛苦,给的报酬也不多,但她还是欣然地接受了。因为那不仅解决了她一周的吃住问题,还可以让她免费看到许多难得的风景。

当然,旅游路上惊险的遭遇也有许多。那年冬天,在横穿亚马逊河流域的原始森林时 ,她的左腿被一种奇异的昆虫叮咬了,只两天的工夫,腿就肿胀得举步维艰了,幸好当地一位好心的土著老人为她敷了一种神奇的草药, 才幸运地保住了她的一条腿。还有一次更可怕,她乘坐的旅行车在前往尼加拉瓜大瀑布的盘山公路上,突遇大雨,旅游车在转一个陡弯儿时,车子猛地翻倒在路基下面,幸亏一棵百年老树卡住了车身。要不然,和她同行的一车游客怕都要随车坠入路边那百丈深崖了。

在讲述这样的叫我们听起来都有些后怕的遭遇时,她依然谈笑风生,似乎那些都是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刺激的事情,她轻松得跟局外人似的,一脸的云淡风轻般的自然与从容。

谈到我们许多人畏难的语言沟通问题,她感受颇深地说――其实,一个人出门在外,只要拥有微笑就足够了。在很多时候,带上一脸真诚的微笑,就是带上了一份特别的通行证,会很容易地与不同国度的、各种肤色的人交流起来的。她至今仍只有靠着夹杂大量手势才能与人交流的有限的一点外语,却并未妨碍她结交了许多心灵相契的外国朋友,走到哪里她都没有感到过孤独与寂寞。 就像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小城里自由地穿梭一样,胆大的肖米粒像天生浪漫的三毛一样,背着简单的行囊,一个人潇潇洒洒地已经游历了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至今仍没有停下脚步的打算。那天,她随口说了一句很有诗意的话――也许我的生命就在路上。

当我们惊讶于年纪轻轻的她漫游世界竟像在大街上散步一样轻松时,她莞尔一笑:“我确实没有多少的钱,脑袋里装的知识也很少,但我知道自己下一步的方向在哪里。”

肖米粒的这句话,让我的心灵猛地一颤:是啊,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以为自己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功,是由于自己没有找到合适的道路,却极少去扪心自问――自己的方向在哪里?要知道,一个明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的人,自然会想方设法地找到前进的道路。因为坚定的方向的指引和召唤,会集聚起追寻者内心巨大的勇气和力量,会将无数的艰难坎坷踩在跋涉的脚下。

由此,我想起了一位已至暮年仍不懈登攀的著名探险家在回答记者充满困惑的提问时所赠与的豪迈誓言――因为山那里。没错,正是因为耸立在远方的峰峦那不可抗拒的召唤,才让攀援者忘却了所有的艰难险阻,执著地去寻找登顶的路径,并由此诞生了一个个令世人赞叹的奇迹。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他们无一不是对自己心中选定的方向充满了自信,并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播撒在追寻梦想的旅途上,踏出了一条条各具特色的成功之路。

如是,渴望成功的朋友,请记住丘吉尔的名言――我没有路,但我知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