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会慢慢地吞噬你纯真的心灵,让你变得麻木、冷硬,从而与他人产生距离感。自私行为指的是损害他人的利益来获得自己利益的行为,当自私的人和他人发生利益关系时,他肯定会先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这种“利人不利己”的行为通常会被人嗤之以鼻。所以想要拥有美好的人生,一定要远离自私,将自私拒之门外,相反,要学会包容、爱护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让世界变得和谐而美好。
坚决不当自私的人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美男子叫邹忌。有一天另一美男子徐公来访。徐公走后,邹忌便向妻子、小妾、客人询问,他与徐公到底谁长得更英俊,三人都异口同声说邹忌好看。邹忌很有自知之明,他认为他们那样说的理由是:妻子偏爱、小妾害怕、客人有求于邹忌,因此都不敢讲真话,都有私心杂念。
《书·周官》曾提出“以公灭私”、孙中山先生提出“天下为公”的主张。自私之心,自古有之。自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自”是指自己; “私”是指利己。 “自私”指的是只考虑到自己.不顾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自私心理,损人利己。自私在程度上也是有所不同的,轻微一点是斤斤计较、心存杂念、不讲公德;严重的则是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惜侵吞公款、诬陷他人甚至最后走投无路、铤而走险。自私之心可以说是万恶之源,贪婪、嫉妒、吝啬、虚荣等心理从根本上讲都起源于自私。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一再建议:“要教育学生心目中有别人。”
“我们在教育上首先关心的是要让孩子体会到为母亲、为自己的同学而劳动的自豪感。见到她眼里闪烁着作为人的这种自豪感后,我才能说,现在,这个人身上的人性诞生了。”
人人都有需求,可是一旦当谋取需求时损害了别人的正当合法利益,就是自私。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有的人只贪图自己一时痛快就闯了红灯,贪图自己的小利毁坏了公共设施,贪图自己一时轻松就不尽心尽力地工作。无数个“一时的”自私累加,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恶性循环所产生的恶果接着反过来又会伤害我们每一个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这句话有着让人克服自私欲望的深意。让人性中的“爱”从家庭这个狭小的天地走出来,从“私爱”向“博爱”,从“小爱”向“大爱”走去。要完成这种转变,不仅需要契机,还需要互动的平台。
作为一种不成熟行为,自私给青少年带来了巨大危害。自私的学生过分关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忽略他人的利益,一切以满足自己为主,最终会导致性格孤僻、人际关系冷漠。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好吃的食物,都给他一个人吃,做什么事情爸爸妈妈都尽量满足他,图书、玩具也是他个人所占有。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父母不想办法补救、加以引导,只能使他们独占的意识越来越膨胀,自我中心意识越来越加强。加之当今儿童普遍缺乏集体大家庭生活的体验,处理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能力极差,因而做事情往往就会表现出自私的一面。
在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总伴随着很多纷繁复杂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这些变化一旦作用于行为,便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具有个性差异的少年儿童个体。当代少年学生普遍自我中心意识特强,为人处事习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习惯用自己的方法来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自私行为”成为了少年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非常危险的不良心理和行为表现,其产生和发展,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品德的走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所有的孩子都自私,自私是人的天性。但是孩子过了学步的时期以后,父母就应教他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是“你愿意别人如何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待别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家长对孩子应该加以积极正确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念。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体验“给予”所带来的快乐。
自私带来的
北京海淀区的萍萍妈妈说:女儿萍萍今年马上就14岁了。有一天,萍萍病了,说想吃葡萄,我骑上自行车将整个大街小巷都跑遍了才买到。回家赶紧洗干净拿给她吃,给她前,我顺手拿起一颗想尝尝甜不甜。没想到,萍萍马上哭了起来,一问才知道,她说:“那葡萄是我的,你为什么吃?”刹那间,我的眼泪一下子禁不住流了下来.孩子怎么会这样自私呢?
以我为中心,有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性格特点,在金钱和财物上一般都比较吝啬。心中带有贪婪欲望,别人的东西占得越多越好,而自己的东西却不愿与人分享,做事一毛不拔。这样的孩子非常令人讨厌,得不到同伴的欢迎,很难与人交往,更别说获得知心朋友。而缺少同伴交往的人很难解除掉在家庭中形成的自我中心状态,心理十分脆弱,容易产生孤僻、自卑心理,进而会产生破坏行为以及攻击行为等。过分自私自利的孩子,变得事事冷漠,即使是在父母亲或亲戚生病的时候,也会因为自己得不到照顾,而对父母抱怨发火,致使父母伤心流泪。
自私是一种非常病态的社会心理,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凡自私之人,都有类似这样的病态社会心理,即“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这些心态经过传播,逐渐变成了一种畸型的心态,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没有公德心。公德是指广大公民在社会公众生活中所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可是有些人却自私自利,漠然视之,如随地吐痰、乱穿马路、乱扔瓜皮纸屑;在室内将音响开得震天响影响别人学习和休息;将自个儿的东西看得紧,公家的财产却随意浪费……这些都是不讲公德的表现。
(2)强烈的嫉妒心。自私的人有很强的嫉妒心,心目中只顾自己,根本不能容纳他人。如果有人本事比他强,取得了好成绩,甚至在身材、容貌等方面超过了他,就会感到难受,想方设法诋毁、诬陷、为难比他强的人。嫉妒心有时还会将人引入疯狂状态,甚至会做出伤害他人等违法行为。
(3)感情自私。一个人如果自私将来在恋爱、婚姻、家庭中就会只知道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缺乏责任心。如在恋爱婚姻中玩爱情游戏,待人不真诚,用甜言蜜语欺骗对方,不择手段获取爱情等等。
心理学研究发现,某种特殊行为的产生,不是一时一地、一朝一夕形成的,其根源具有明显的家庭因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不断教育孩子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果别人有事相求,可以帮得上忙的话,就积极鼓励孩子帮别人一下。在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父母要教导孩子做一点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培养孩子拥有一颗乐善好施的心灵。相信在实际生活的锻炼和父母耐心的指点下,孩子最终一定会克服自私自利的习惯。
每个人有一份”社会责任”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早在一百多年前,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就曾发表《少年中国说》,通过简明的道理阐明了少年是中国图强的希望。少年犹如早晨初升的太阳,教育好他们,他们才能更好地接手管理国家,才能担负起国家强盛的责任。因此,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显得更为重要。
人人都说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花一样的岁月,可以尽情呈现自己的青春。但我个人认为这更是一个蝴蝶破蛹而出的时刻,短暂却有重大的历史性意义。当然这是针对青少年个人来讲的。在这个历史性关头,青少年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决定了他们是当一只破蛹而出闪着光彩奕奕翅膀的蝴蝶,还是做一只被卡在蛹里散发恶臭的虫。要变成光彩夺目美丽无比的蝴蝶,具备社会责任感是关键,社会责任感是那条走向光明的道路。假如把青少年比作一条蚯蚓,那社会责任便是大地里的泥土,泥土使得蚯蚓不至于落入水中成为那令人厌恶的吸血蚂蝗。
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存在着多元的价值观念。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优良的传统品德被动摇,很多人变得冷漠、放弃操守甚至自私自利、见利忘义,引起了公众的忧虑。人们曾对当代青少年学生有很多担忧,担心以独生子女为主体、在长辈呵护下长大的他们能否经得住物质的诱惑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会不会在利欲面前丧失理想、放弃道义,担心将来他们稚嫩的肩膀能否担起社会赋予的重任。
四川省的几名中学生一块到海边去游泳,其中一同伴不慎溺水.其他几个伙伴救助没有成功后。因为怕挨骂、怕承担责任而没有及时找大人求救,竞统一口径,各自悄悄回家,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溺水少年的父母久等孩子不回家,便去问事前来找他孩子的几个伙伴,那些孩子竞睁眼说瞎话,死不承认曾去过他家。
现在青少年学生变得如此的自私自利,缺乏对家人、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述案例击中了当下中国青少年品行的弱点,这样的孩子如不加以纠正,将完全丧失做人的良知。
走在青春路上的少年们,可能还都是温室里的花朵,只懂得接受父母阳光雨露般的关怀,却从不过问外面的打雷下雨。也许青少年只知道读好书就是唯一的责任,这种想法简直是愚昧无知。所谓社会责任就是在社会上你所应该做的事。我们的社会是共同物质条件在互相融合的情况下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而社会责任是处在社会中的人份内都应做的事。
青少年一旦有了社会责任感,就会明确人生的目标,看清人生的方向,能够不断丰富、提高以及完善自我。同时,也能为把我国建设成更加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贡献。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提高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呢?树立社会责任感,要从小事做起。例如,看到有人在大街上扔纸屑及时上前劝阻,在公共汽车上看到有人吸烟及时上前提醒,做到儿歌里唱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民警叔叔手里边……”这些都是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具体如下:
(1)青少年要从人的发展角度去确立人生目标,要把社会责任这种意识时刻放在心上,把社会责任感融人青少年个体自我发展需求之中去。
(2)将社会责任感、行为能力以及道德情感三位一体化,强制性的将观点的灌输与行为的制约相结合,为青少年将来人生更好发展做铺垫。
(3)在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培养中,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最后要把真理灌输改为学生自己去寻找真理,提高学生实践的自觉性。
总之,“勿以责任小而不为,勿以责任大而不能为。,’让青少年学生爱生活、爱自己、爱他人,让幸福观、责任感成为人生支持的一种力量,只有这样,青少年真善美的教育才会实现。
打败狭隘的心理
肖静在他们班上是个学习~--7-,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是,心眼小,为人心胸狭窄,喜欢疑神疑鬼。同学说句悄悄话,他就怀疑人家在说他坏话。老师如果在讲课时偶尔多看他几眼,他就疑心老师对他有了成见。一次,班上要组织郊游,开始老师说让肖静负责总策划,制定活动的具体方案,包括英语的猜谜活动、智力排雷游戏以及诗词联句等。后来由于老师考虑到英语猜谜活动的难度很大,肖静的英语较好,老师就改为只让他专门负责这一项活动,而让他同桌章孟担任了活动总指挥。肖静就开始怀疑一定是章孟在老师面前说了他的坏话,才导致他失去了这次表现自己才能的好机会。
心胸狭窄的人看不惯别人的能力比他强,嫉妒别人取得好成绩,甚至会想办法来诬陷或为难比他强的人。这种心胸狭窄的不良心理现象害人又害己。狭隘心理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交往,甚至会阻碍他们的身心发展。当代的青少年朋友一般嫉妒心都很强,心中根本容纳不了别人。著名的大哲学家黑格尔曾说: “嫉妒是平庸的情调,是对卓越才能产生的反感。”心胸狭隘是人际关系中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情绪心理。一个人如果心胸狭隘,就会常常以“自己”为中心,既不想看见别人的优势也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整天满脑子都是嫉妒,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如果让这种变态心理长存心中,那么,就会演变为嫉妒行为,最终就会害人又害己。
要克服这种心胸狭隘的心理,就要学会宽容别人,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涵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遇事多为别人考虑,少想点自己,学会谅解别人,不要太自以为是,对别人无意间给自己带来的伤害不要总是寻机报复,要宽博仁爱,与人为善。那么,青少年到底要怎样做才能克服狭隘心理、开阔心胸呢?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既然生活在这个世上,就要充分地挖掘自己身上的潜能,不断地为社会做贡献,给别人留下有用的东西。眼光一旦放在大事上,就会从狭隘的个人圈子里走出去。一旦抛开“自我中心”,遇事就不会斤斤计较,“心底无私”, 才能得到“天地宽”。
(2)增强集体荣誉感。在进行人际交往时,要学会热情地与别人相处,待人要直率,要善于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真正地融入到大集体、大家庭中去。学会了解和沟通,自我反省,了解自己,开阔心胸,积极地面对每一天。
(3)拓宽心胸。休闲时,走出家庭或校园,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感受一下清新的空气带来的新奇。可以去登上高山,也可以去看浩瀚的大海,让自己的视野变得开阔。同时,多了解大自然的博大胸怀,以此来感染和激励自己。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类的心灵。”如果人人都拥有一颗宽广的心灵,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会变得和谐而美好。学会宽容,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抛掉狭隘的心理,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才能提升人格的魅力。
性格因富贵贫贱而动摇
战国时代孟子曾说过这样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也就是金钱收买不了,贫穷困苦也就是贫困折磨不了,强暴武力也就是权势威胁不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良好行为,表现出了英雄们的气概,我们称之为有骨气。
“富贵不能淫”,首先要知道富贵是来之不易的,要学会认真珍惜。好多的人尤其是当代青少年多数为独生子女,不知父母赚钱的辛劳,花钱大手大脚,不知道钱财是怎么来的,最后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早把当初曾经立下的凌云壮志放到了脑袋后面。做到“富贵不能淫”,这其中关键是要抵御金钱的诱惑,在诱惑面前保持住一个宁静的心态,这样比什么都重要,唯有此,才能够不忘誓言,实现自己的宏图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