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最好的健康给父母·身卷
3397900000058

第58章 叩齿所发挥的养生作用

在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叫“叩齿三十六”,说的就是人们的一个良好习惯,每天早晚起床睡觉前叩齿三十六下,将产生的口水咽下,长期坚持可以坚固牙齿,不生牙病。现代科学认为叩齿不仅能兴奋牙体和牙周组织的神经、细胞和血管,还能促进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其抗病能力。

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牙齿保健法,如饮食时细嚼慢咽,清晨及饭后叩齿鼓漱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对维持人体身体健康,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历代名人如东晋医家葛洪、北宋文学巨子苏东坡、清高宗乾隆皇帝等,皆以“齿宜常叩”而尽享高寿。

什么是叩齿

叩齿就是空口咬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牙齿保健方法,叩齿可增加牙齿的自洁作用,发挥咀嚼运动所形成的刺激,增强牙体本身的抵抗力。

叩齿的方法

早晨醒来后,先不要急于说活,心静神宁摒弃一切杂念,使全身放轻松,唇目都闭上,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没有限制。刚开始锻炼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

经常叩齿好处多

人的生命之所以健康全在于运动,一日三餐里牙齿虽然运动了,但在食物过份加工而精细化、软质化的现在,三餐饭的咀嚼运动并不够,牙齿还需要自身的锻炼。而增加咀嚼与叩齿,可以产生生理上的良性刺激,可以促进牙龈、牙床的血液循环,改善牙龈组织的营养,使牙齿变得坚固而有光泽,并能延缓老年人的牙齿松动和脱落,对牙病患者是很好的辅助疗法。

叩齿吞津所发挥的的养生作用

1.健脾胃,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叩齿能健齿。牙齿健康,则食物容易被嚼细,胃的负担减轻,从而养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齿可以产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和脾,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2.补肾:如果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如果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脱落。牙齿健康是肾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所以能健肾。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津”,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

3.强骨益脑: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肾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肾中精气亏虚,则髓海不足而失养。叩齿能健肾,使肾中精气得充,故可健脑。

4.聪耳明目:“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或则耳聋。又“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精气充盈则目能辨五色。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

5.美颜荣发,叩齿可以活动面部肌肉。加强面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面部皮肤的营养,达到美颜的效果。头发的生长赖于精血,精血充足,则头发长而有光泽;精血虚衰,则头发白而脱落。叩齿可使肾精充盈而荣发。

子女奉孝箴言:

有一句古谚说的好,“晨起,叩齿三百响,齿坚固”。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由成熟逐渐走向老化,功能渐渐衰退,牙齿也不例外。对中老年人来说,牙齿的健康与否至关重要,子女要提醒父母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