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最好的健康给父母·身卷
3397900000141

第141章 中老年人用药须特殊化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用药问题已受到高度的关注。因为重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器官功能等逐渐衰退,对于药物的分布、吸收、代谢、排泄和青壮年时有很大的差别,然而,中老年人往往还体弱多病,用药的种类多,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就随着增加,而且还比较严重。因此,中老年人用药需特殊化。

中老年人用药需要十分的小心谨慎。除了在品种、用法和用量上应具体分析外,还要考虑中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减少和避免药物中毒的情况发生。现在将中老年人用药特点和原则综述如下。

小剂量的原则

中老年人除了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用成年人量之外,其他所有的药物均要低于成年量,且60岁以上每年递减1%。如果降糖药过量会引起低血糖性休克,感冒药过量可出现虚脱的现象,降压药不减量还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和摔伤的危险。应引起中老年人的高度警惕。因中老年人个体差异较大,免疫功能减退对药物过敏反应增多,中老年人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用成人剂量的1/2~1/3,再根据病情的观察逐渐调整为最适合剂量。

品种少而精的原则

中老年人用药的品种一般2~3种为宜,然而,中老年人往往有着多病共存的现象,常采用多种药物治疗,中老年人用药最好选用一举两得的药物,如肥胖型糖尿病科选用二甲双胍即可,降血糖又可减肥。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度高,可以选用格列奇特,既可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力,又可降低胆固醇蓄积,减少小动脉三磷酸甘油酯和脂肪酸的血浆浓度,还能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择时原则

许多疾病有着昼夜节律性的变化,如脑血栓、变异型心绞痛、哮喘常在夜间发作,而脑出血、急性心梗的发病高峰在上午,人体血压在上午9~10时最高,夜晚3时左右是最低。药代动力血液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功能相对亢进,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液浓度高,药效学也有节律性,如胰岛素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皮质激素在上午6~8时给药可提高疗效减小激素副作用,速尿上午10时用利尿作用最强,按昼夜节律变化选择最佳给药时间可发挥最佳疗效。

加强用药指导原则

中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耳聋,眼花,智力下降,忘服、漏服、错服及多服药物的现象很常见,用药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应加强用药指导。对治疗范围窄的,治疗指数低的,毒性作用强的药物,长期合并用药的应做好治疗药物检测,对治疗范围较大的药物如轻泄药、制酸药、阿斯匹林、抗组织胺、钙剂、维生素等也应注意不能随意服用。

合理选药原则

据有关部门统计ADR前三位是抗生素、中药、生物制品。而抗炎药物中喹诺酮类ADR最多,依次是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中药主要是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ADR最多,中老年人应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尽量不用或少用,更不能长期大量应用,必须使用时加钙剂和维生素D,糖尿病慎用(升高血糖)。利尿降压药,不能利尿过猛,噻嗪类不利用于糖尿病、痛风的病人(可引起血糖升高血尿酸升高),抗高血压药中老年人最好不用。利血平或含有利血平的复方制剂(如复方降压片、北京降压0号)会加重中老年人抑郁症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最好不用(β受体阻滞剂可升高血糖),可选用钙拮抗剂,该类药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葡萄糖的利用。

子女奉孝箴言:

中老年人用药必须要权衡利与弊,以确保用药品对父母有益,子女应注意,对于一些疗效不确切,副作用大,而且耐受性差的药物应该避免让父母使用,而且品种宜少不宜多,疗程要简化,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