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被挤在一个很狭小的空间里,黑暗,潮湿,空气稀薄。好在那里有一个浅浅的水坑,水坑里大度地渗出些肮脏的淡水。这使得他们的生命,得以暂时的延续。
五个人中,有一个是在井下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矿工,其余四人,全是刚下井时间不长的小伙子。已经挺过了两天,仍然没有会被搭救的迹象,他们开始绝望。尽管黑暗中谁也看不到别人的脸,但他们可以听到不断有人发出的绝望的叹息。当恐惧的时间抻长,就不再有恐惧。恐惧变成了更加可怕的绝望,好像所有人都在等待死亡。
突然老矿工轻轻地咳了一声。
老矿工说,你们听说过十几年前的那次塌方吗?
四位小伙子当然听说过。那次塌方被很多人很多次地讲起。他们还知道,那次塌方死了很多人。
老矿工接着说,可是你们不知道吧,我是那次矿难的幸存者之一。
的确,他们不知道。——他们很少和老矿工聊天。
那次,我熬过了八天。没有吃的,没有水,没有光。可是我还是熬过来了。知道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吗?
老矿工感觉到黑暗中的四双眼睛,突然闪现出光芒。
是啊,你吃什么呢?有人问。
老矿工却不答。
会不会挖蚯蚓吃?……这里有蚯蚓吗?有人硬撑着站起来,点亮叭一的一盏矿灯。他在水洼边,真的挖出了几条蚯蚓。
水呢?有人问。
这不用管。有人回答,现在,我们不是有水吗?
就算你吃蚯蚓,可是你不害怕吗?又没有光……
这也不用管。又有人回答,我们现在还有一盏矿灯,我们幸运得多。
不管怎么说,这八天时间,也太漫长了吧?有人问,你会做些什么呢?只是躺在那里吗?
老矿工仍然不答。事实上,自从他抛出了一个问题后,就一直保持着沉默。
我们可以这样。有人建议,每人轮流讲故事,讲得有趣些。说不定这样可以让时间得快一些。
于是他们开始讲故事。除了睡觉的时间,他们都在讲故事或者听故事。现在他们没有时间绝望,或者,他们为什么要绝望呢?有人在没有伙伴没有食品没有水没有光的矿井下熬过了八天,现在这个人就在他们中间,为什么要绝望呢?
最终他们得救了,在被困在井下的第五天。当然,每个人都很虚弱。可是救援人员发现,当他们被救出时,每个人都很平静。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的恐惧,绝望,以及突然获救的无所适从。他们就像在那里等待一辆晚点的班车,现在,班车终于来了。
几天后,四个小伙子找到老矿工。他们要对老矿工表示感谢。他们说,假如没有你的经验,也许,我们都会死在深深的地下。
可是我没有给你们任何经验啊!老矿工说,除了轮到我讲故事,我不是一直都在沉默吗?其实,找蚯蚓,讲故事,给自己信心,不都是你们想出来的吗?你们应该感谢的,其实是你们自己啊!
四个小伙子想想,也是。不过他们对老矿工能独自一人在黑暗的井下挺过八天仍然赞叹不已。现在他们急于弄明白的是,这个老矿工,他是怎么熬过那八天的?
我根本没有经历过那次矿难。老矿工说,那几天我正在休假。……在井下熬过八天,其实是我虚构出来的。
一个虚构出来的故事,将四个年轻人挽救。只因为,他们坚信,曾经还有比他们正在经历的更为可怕的灾难。有人从那样的灾难里挺了过来,并且这个人就在身边,这样的事实,给了他们无限的信心。
其实环境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人的心境。
只要坚信还有比眼前更恶劣更可怕的处境,只要坚信有人曾经在那样的处境里挺过来,生活中,就不再有绝望。
平凡或者平庸
平凡者有所为,平庸者无所为。
种花养鸟,读书下棋,上班下班,与世无争,接受平静、平淡、安稳、安逸,对平凡者来说,平凡是一种人生态度。
思想消极,行为懒惰,昏昏欲睡,碌碌无为,接受无聊、无趣、琐碎、颓废,对平庸者来说,平庸亦是一种人生态度。
腰缠万贯亦可平凡一生,农野村夫亦可平庸一世。平凡或者平庸,与财产无关,与职业无关,与身份无关,与地位无关,有关的,只是活着的态度,思维的高度。
平凡者可以失败,如赛场上失利的选手,他们同样赢得我们的尊重;平庸者亦能成功,但他们得到的,已经不再是赞美。并且,成功其实没有标准,比如大的成功和小的成功,比如真正的成功和自以为是的成功。
事业有成者,可以甘守平凡——平凡的成功之人,接近伟大;心态消极者,只能接受平庸——平庸的成功之人,亦是庸人。
平凡或者平庸,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咫尺之遥,却天壤之别。
无价的快乐
去一位搞收藏的朋友家中做客,见他三岁的儿子正兴致勃勃地玩着一张纸币。细看那张纸币,不由得大吃一惊。纸币是朋友十几天以前从一个币商手里买的,虽然花掉三万块钱,但朋友仍然认为自己捡了大漏。建国初期的纸币,再放两年,至少也能值十万!从币商那里出来,朋友兴冲冲地对我说。可是十几天过去,他竟将这张极其珍贵的纸币给他不懂事的儿子当玩具,他的举动令我迷惑不解。
买到赝品了?我问他。
当然不是。朋友说,我从来不会看走眼。
价格下跌了?
也不是。朋友说,一路看涨。
那怎么能把它给你儿子当玩具呢?我说,我记得当时我想摸一下你都不让……
因为儿子喜欢啊。朋友说,早晨他看到这张纸币,就喜欢上了。对今天的他来说,这张纸币是他所有的玩具里面最好的。毫无疑问,这会给他带来整整一天的快乐。待他玩够了,自然会把纸币还给我,然后将快乐再一次转移到积木和变形金刚上了。你看他现在玩得多么开心,怎么忍心从他手里抢下这张钱……
你这是惯着他吧?
我认为不是。朋友说,他不过是在玩一张早已不能够流通的、有着漂亮的图案的纸头。他的要求并不过分。
可那毕竟是三万块钱啊!也许是十万,二十万,一百万。我说,被他拿在手里又搓又揉,品相就会越来越差。品相差了,就不值钱了……
可是再多的钱能买来他的快乐吗?朋友笑着说,孩子的快乐与我们的快乐大不一样。三万块钱能让一个成年人快乐,但对一个孩子来说,也许远不如一张图案奇特的纸;一枚钻石也许能让一个成年人快乐,但对一个孩子来说,也许远不如一个色彩斑斓的玻璃球。我的意思是,我们连快乐都变得功利和世俗,远离纯粹和纯净,那么,就让孩子们尽量保持他们最本源和最纯粹的快乐吧!
几万块钱买来一天甚至片刻的快乐,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值。我说。
快乐是无价的,特别是童年的快乐。别说三万块钱,哪怕三十万,三百万,哪怕给孩子一座金山,一个世界,一个宇宙,也不一定能够换来他们的一个笑容。朋友说,所以,就让他们在童年的短暂时光里多一些快乐吧!多年以后,当他成为一个成年人,如果他还记得这件事情,回忆起这件事情,也许,他的脸上,仍然会漾起孩子般纯粹并且无价的笑容。
信 任
前几年我在外地做生意,常常去火车站接货。回来,便照例搭一辆出租车。
那时还没有手机,经常是刚刚把货搬上车,腰间的BP机就开始鸣叫。没办法,只好让司机等着,自己随便找个电话亭,回电话去。
去打电话之前,我总是先绕到车前,仔细看看这辆车的车牌号,才肯放心离去。那时总是担心,万一在打电话的时候,司机一踩油门而去,那么,我那一万多块钱的货,岂不是不明不白地丢了?
于是便记下车牌号,以防不测。更主要的是,我过份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对于司机,也是一种威慑。我想。
每一次打完电话后,我总是无一例外地忘记所搭乘的出租车的车牌号。而出租车,也是无一例外地在原地等着我。
我所担心的结果,一次也没有发生。
后来回到现在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一次跟一个开出租车的朋友喝茶聊天,他却道出了他的隐忧。
他说,几年前,常常会碰到搭车者在中途下车打电话,那时,他总是盯紧着他的客人,生怕电话亭有个什么后门,搭车者未付车费就开溜。哪怕这个人,为他留下一个皮包或者几个装满东西的大纸箱。
我不解,有谁会笨到为了逃几个车费,而扔下自己的东西呢?
朋友说,谁知道那几个纸箱里装的是什么东西?是不是他家里积攒了几年的生活垃圾?如果是恐怖分子留下的定时炸弹呢?
我笑了。我的朋友和我一样,好像敏感得有些过份了。
其实,谁会把生活垃圾积攒起来,然后借搭车之名,扔到朋友的出租车上呢?哪一个恐怖分子会把一个定时炸弹,以打电话之名,扔到一个陌生的出租车上呢?又有哪位司机,会不要到手的车费,而宁愿冒着犯罪之名,拉走几个里面不知为何物的纸箱呢?
我和我的朋友,不过是在跟自己过不去罢了。
事实上,我们缺乏的不过是一种信任。一种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
因为此,世界变得小心谨慎,敏感多疑。
给别人留一把伞
将通暖气的最后几天里,供暖公司的大厅窗口,总是挤满了前来办手续的人。是一个下午,天阴沉着,又起了风,好像随时会洒下雨来。黄昏时真的下起了雨,初冬的雨,不大,却凉,满街飞着,冰的模样和寒冷。
工作人员拿出一些雨伞,整齐地排到门口。伞不多,全新,就像一排站立的等待召唤的士兵。有人办完手续,到门口,看下了雨,又看到伞,感激地笑笑,随手抓起一把,撑开花,走进雨里,或步行,或骑了单车,或打了出租,就不见了。然后,第二天,或第三天,或更长一段时间,他们回来,说一句感谢的话或什么也不说,将伞重新排到门口。伞与人,与雨天,与窗口工作人员,形成一种默契。
那一对母女,终于办完所有手续。两个人走到门口,才发现下了雨。这样的天气让她们措手不及,女人看看手表,看看天,脸上露出焦急的表情。她对女儿说,看来我们要打一辆出租车了。
女儿指指立在门边的那把伞,她说我们可以打这把伞回家。
那是最后一把伞。淡蓝色的伞面,有着优美弧线的伞柄。——雨伞就像一位等待召唤的士兵。
女人看看雨伞,又看看女儿。她说不行。这是最后一把伞,我们得把这把伞留给别人。
为什么呢?女儿不解地问。
因为大厅里还有很多人。女人说,但是雨伞只剩下这一把。
难道他们比我们更需要一把伞吗?女儿问,把伞放在这里,不就是给我们提供方便吗?
正因为是给我们提供方便,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这把伞留下。女人说,你可以想想,当大厅里最后一个人看到下了雨,又看到立在墙角的雨伞,会是怎样高兴的表情?而当他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雨伞,又会是怎样失望的表情?他或许会认为这里的工作人员根本没有准备雨伞,或许,他们会对所有先前持伞离开的人感到失望……
可是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女儿问,我们不过正好幸运地拿到了最后一把伞……
假如你把正好拿到这把伞当成幸运的话,那么明天,这幸运可能就换成了别人。女人说,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公园的长椅上只剩下一个位置,比如餐馆的洗手间里只剩下一张擦手纸,比如公交车上只剩下一个座位,比如大厅里只剩下一把免费取用的雨伞……假如每个人都替他(她)后面的人想一想,那么公园的长椅就会永远有座位,洗手间里的擦手纸就会永远用不完,所有免费取用的雨伞也永远会至少剩下一把……你想想,这个世界,是不是更美好、更有人情味?
可是每个人都会这样做吗?女儿仰着脑袋问。
正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这样做,所以我们才必须这样做……永远给别人留一把伞,在现在,或许是一种品质:在以后,可能就会变成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