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掌控你的工作 如何掌控你的情绪
3394600000012

第12章 分清轻重缓急,工作才能举轻若重(2)

最后,要成为效率管理高手,不仅要掌握这样那样的效率管理的法则、技巧,还需要苦练惩治懒惰的功夫。效率管理与情绪治理是彼此制约、相辅相成、同步发展的关系。

如果没有积极、兴奋的情绪,哪怕掌握了很多效率管理的法则、技巧也无济于事。那些对工作、对生活充满了消极情绪的人,那些懒于奋斗、不求上进的人,又怎么能够提高效率,成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呢?

先解决最重要的事

潘德夫毕业后,应聘来到一家大型公司做总经理助理。刚到任时,总经理向他介绍了公司的情况和现状,并且交给他两件需要办理的事情,一件是资金周转问题,另一件是员工的日常需要供给问题。

在大学时潘德夫学的是金融专业,认为自己有筹集资金的特长,因而产生了一个很实际的想法,将解决资金周转的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这引起了公司绝大多数员工的强烈不满,因为以前的助理总是将精力主要放在满足公司员工的日常需要上,但是新助理潘德夫却不这么做,他为解决资金的周转在各个部门间不停地跑来跑去,几乎很少去处理那些日常事务。

公司员工对他的不满日益加深,后来就派了一名代表到公司总部那里要求总经理撤换现在的助理,或者令潘德夫彻底改变自己的做法。总经理了解了潘德夫的做法后,对那名代表说:“放心吧,他会将你们的问题解决得非常圆满的,但是,你们要给他一段时间。”

没过多久,公司的资金周转问题彻底解决了,潘德夫这才转过来致力于员工的日常需要问题。虽然后来他将员工的那些问题解决得很圆满,但许多员工依旧对他抱有很深的成见,他在那家公司的人际关系也就可想而知了。最后,他不得不选择离开了那里。

后来潘德夫深有感触地说:“我的失误就在于没有将总经理交办的任务分出主次,与下属、上级都沟通得不够。如果我将员工的实际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也许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在处理工作中的事件时,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先做最重要的事,而不是紧急的事。我们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有很多人之所以很忙碌却仍然没有效率,是因为他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紧急的事情上,而那些事情对于他自己来说却根本不重要。

被美国《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的史蒂芬·柯维博士曾经这样说过:“人类的重要任务就是将主要事务放到主要的位置上。”

有的员工已经习惯了做工作中的“消防员”,他们总是扑来扑去,把工作变成了不断的“救火”。随时会响起的电话、数不清的临时会议甚至是推不掉的社交活动都让他们头疼不已,但又不得不丢下手头的工作去面对,于是,不但变得琐务缠身,而且毫无效率。这些人往往有一个不良习惯,如果事情不是迫在眉睫,他们就不想动手去做。于是,等到被他们拖拉的工作临近期限的时候,他们的工作就会变得更加忙乱,但是也更加没有效率。

而高效率的习惯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重要但不一定紧急的事情上。这些工作可能会决定着你将来的发展,尽管表面看上去并不是十分紧急,但是却是真正需要投入精力去做的事情。你需要弄清楚哪些工作是真正重要的,能够让你获得更大的收益,并且把这些事排在日程表上最重要的位置。当你能够这样分配你的工作时间时,尽管你的工作中也会出现燃眉之急,但不会被压力压垮。

把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

一位教授在给即将毕业的学生上最后一次课。令学生们不解的是,讲桌上放着一个大铁桶,旁边还有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

“我能教给你们的都教了,今天我们只做一个小小的测验。”

教授把石块一一放进铁桶里。当铁桶里再也装不下一块石头时,教授停下了来。教授问:“现在铁桶里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

“是。”学生们回答。

“真的吗?”教授问。随后,他不紧不慢地从桌子底下拿出了一小桶碎石。他抓起一把碎石,放在已装满石块的铁桶表面,然后慢慢摇晃,然后又抓起一把碎石……不一会儿,这一小桶碎石全装进了铁桶里。

“现在铁桶里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教授又问。“还……可以吧。”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学生们变得谨慎了。

“没错!”教授一边说,一边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小桶细沙,倒在铁桶的上面。教授慢慢摇晃铁桶。大约半分钟后,铁桶的表面就看不到细沙了。

“现在铁桶装满了吗?”“还……没有。”学生们虽然这样回答,但心里其实没底。“没错!”教授看起来很兴奋。这一次,他从桌子底下拿出的是一罐水。他慢慢地把水往铁桶里倒。水罐里的水倒完了,教授抬起头来,微笑着问:“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它说明,你的日程表排得再满,你都能挤出时间做更多的事。”

“有点道理。但你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

教授顿了顿,说:“它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首先把石块装进铁桶里,那么你就再也没有机会把石块装进铁桶里了,因为铁桶里早已装满了碎石、沙子和水。而当你先把石块装进去,铁桶里会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空间来装剩下的东西。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你们必须分清楚什么是石块,什么是碎石、沙子和水,并且总是把石块放在第一位。”

第一流的人做第一流的事

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它决一雌雄。狮子果断地拒绝了。“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

“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和老鼠比赛的麻烦在于即使赢了,你仍然等同于一只老鼠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同低层次人的交往和较量,大人物是不屑一顾的。

在斗争中尤其如此。如果你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掉自己的很多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意中提升了对方的层次。

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会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问题,人们就越关心琐事。这就如同下棋一样,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会很轻松,你也很容易获胜,但棋艺永远长进不了,而且这样的棋下多了,棋艺反而会越来越差,所以好棋手宁可少下棋,也尽量不和不如自己的人较量。和低手较量越多,自己越臭。

本尼斯说过:“纯管理人也许能把事情做对,但是真正的领导人重视的是做正确的事情。”现代人的一大问题是开始太随意,注意力分散,分不清轻重缓急,也不善于区分大小。如果碰巧能力又强,即使错误的事情也能做得很好。不利的局面也都能扭转,这样就会无谓地耗费很多的时间和感情。

“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对无足轻重的事情无动于衷的人。但他们对那些较重要的事务却总是做不到无动于衷。那些太专注于小事的人通常会变得对大事无能。”抓住大事,小事自会照顾好自己。一流人物大都具备无视“小”(人物、是非)的能力。在你往前奔跑时,你不可以对路边的蚂蚁、水边的青蛙太在意的——当然有毒蛇拦路是不行的。“如果要先搬掉所有的障碍才行动。那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许多人整天忙着处理琐碎的事情,总是抱怨腾不出时间做正经事。其实他们的潜意识在逃避做正经事。因为做大事是需要想象力、判断力、勇气和自信的。

第一流的人做第一流的事。第一流的人可以像凡夫俗子一样浪费时间,他要以并不长的生命,完成许多一流的事。如果一个人过于努力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那么他就不会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

威廉·詹姆士说过:“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过多打扰,因为“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目标不放”。

温瑞安说过:“真正高手会把精、气、神集中于一处。”而在生活中,集中精力更是一种明智之举。因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的资源和能量是有限的,你无法同时做好数件同等重要、难度又都很大的事情。而琐事也同样会占据你的空间,消磨你的意志。

世界的开放性和信息量的倍增,给集体选择和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也带来了大量的精神涣散和疲劳。选择像一条河流,它变得越宽,就有越多的人淹死在里面。人们需要越来越强的游泳技巧,需要游向正确的方向,因为你不可能就这么游下去。

不值得做的事,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你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一丝自我安慰和虚幻的满足感。当梦醒后,你会发现该做的事一件都没有做,而自己却已疲惫不堪。

“一项活动的单纯规律性会逐渐演变成为必然性”。一段时间之后,人们会说:“我们不应该让它消失,我们已经做了这么久。”这就像有的人明明不喜欢自己的恋人,却还是要在一起,因为在一起很久了,习惯让人不愿意再作别的选择。但最终,一个人要为自己做了不值得做的事付出代价,这件事情越大,代价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