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掌控你的工作 如何掌控你的情绪
3394600000011

第11章 分清轻重缓急,工作才能举轻若重(1)

每天有许许多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如果我们不分主次地进行工作,那么到头来我们不仅“丢了西瓜”,很有可能我们连“芝麻”也没有捡到。使一些本来可以“生出效益的时间”白白地浪费掉。聪明的人,知道如何分清轻重缓急,如何提高自己办事的效率。要想掌控你的工作,就要分清轻重缓急,这样工作才能举轻若重。

做要事而不是做急事

做要事而不是做急事的观念非常重要,但它常常容易被我们忽略。

一般而言,我们每天都必须处理许多事务,但是大多数人的习惯都是,可以先通过处理好最次要的事情来实现自我激励,然后用饱满的热情再去解决最重要的工作。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经过一天大量的工作,大都已经筋疲力尽、疲惫不堪,几乎没有更多的精力来考虑最重要的事务,并且所剩的时间也不会很多,因此,想要把它做好,真的很难。如果从我们自己的内心开始分析,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人都有严重的畏难情绪,会无意识地回避最重要的工作。

一家成功企业在举行管理人才招聘会时,他们给应聘者出了一道题: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开着一辆车,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十分的可怜;一个是曾救过你命的医生,是大恩人,你做梦都想报答他;还有一个女人/男人,她/他是那种你做梦都想娶/嫁的人,也许错过,今生就没有了。但你的车只能坐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并用最充分的理由,将主考官说服。

参加应聘的人们提出了各不相同的答案,因为每一个回答都有他自己的道理。

有人说:老人快要死了,应该先救他。然而,主考官会反驳每个老人最后都只能把死作为他们的终点站。

有人说:先让那个医生上车,因为他救过你,这是个好机会报答他。同样,主考官反驳道:你可以在将来某个时候去报答他。

也有人说:我要把握机会,接近我心爱的人,因为一旦错过,可能永远不会再遇到一个让我这么心动的人了。主考官更加激烈地反驳道:人要相信缘分,是你的永远是你的……

大厅里,前来应聘的200人中,只有一个人被雇用了,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生命更重要的了。他说了以下的话:“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这道有点智力测验风味的考题,把大多数应聘者推向了一个进退两难的绝境。其实,我们的工作环境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在一系列以实现目标为依据的待办事项之中,有几个管理者能清楚地知道到底哪些事项应先着手处理,哪些事项应延后处理,甚至不处理呢?

会做事的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会一针见血地指出:应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行事,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应该根据“现在做的,是否有利于更接近目标”这一原则来进行。这里所说的“重要程度”,是指一件事情对实现组织目标的贡献大小。也就是说一件事情,如果它对实现组织目标的贡献越大,那么这件事情就越是重要,它越是应该拥有优先处理的特权;如果一件事情,对实现组织目标毫无意义时,那么它就是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理智的人只会将它推迟延后处理。

在分清楚什么是“重要的事”之后,如何“把第一位的事放在第一位”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要想成为一名高效的做事者,就必须克服自己以往的心理习惯,在开始每一项工作时,都必须首先让自己明白哪件事情是最重要的,哪件事情是最应该也是最值得花费最大精力去重点完成的,培养自己每天首先处理最重要工作的良好习惯。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曾会见效率专家艾维·利。见面时,艾维·利说自己完全有能力帮助舒瓦普把他的钢铁公司管理得更好。

艾维·利说他可以在10分钟内,将一样能使对方钢铁公司业绩提高至少50%的东西交给舒瓦普。接着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在这张纸上依次按重要性写下你明天要做的六件大事。”大约5分钟后,艾维·利说:“现在你需要做的只是把这张纸放进口袋直到明天早上,明天你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这张纸条拿出来,不要看其他的,只做第一项,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做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直到你下班为止。即使你可能用一天的时间只做完了第一件事情,那么也不要紧。因为你已经完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几个星期之后,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一封信,同时寄来了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他在信中说,和艾维·利的会谈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5年之后,这个当年鲜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在艾维·利的提示下,舒瓦普赚得了整整一亿美元。

我们做事的时候,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用各种重要性依次递减的方法,把一天的时间表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以至于根本不可能抽出一点“机动时间”去处理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如果一旦有始料不及的意外出现,我们就不得不放弃计划中的重要工作,来应付处理这些突发事件,那么,理所当然今日没来得及完成的工作,就势必加进明日的工作表中。事实上,工作不是一次性的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赛,给自己如此不断地加压,管理者一定坚持不了多久。因此,即使是没有突发事件的发生,管理者也应当每天留些灵活的“机动时间”,因为你也可利用这些时间去很好地处理一些较次要的问题;或与下属沟通、联络一下感情;也可休息一会,回想一下一天工作中的得失等。这样,管理者不仅可以从容地完成既定的任务,而且可以从容地面对明天的挑战。

花点心思去确定事情的重要程度,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办事习惯。

工作分清主次,设定优先顺序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被习惯束缚着自己的手脚,在处理问题时总是根据事情的紧迫性,而不是按事情的优先程度来安排先后顺序,这样的做法是被动而不是主动的,成功人士不可能这样工作。

时间管理的精髓在于:有主次之分,设定优先顺序。即把要做的事情分成等级和类别,先做最重要的事,再做次要的事。优先保证最重要的事情的时间,就能优先保证做好最重要的工作,从而能够从大局上控制时间的价值。

比尔·盖茨认为:那些高效率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时,首先都用分清主次的办法来统筹做事。

如何分清主次,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比尔·盖茨归纳了三个判断标准:

首先应该明白我们必须做什么。

这有两层意思:是否必须做,是否必须由我做。非做不可,但并非一定要你亲自做的事情,可以委派别人去做,自己只负责督促。

其次应该明白什么能给我最高的回报。

应该用80%的精力来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精力做其他事情。

所谓“最高回报”的事情,即是符合“目标要求”或自己会比别人干得更高效的事情。

最高回报的地方,也就是最有生产力的地方。这要求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勤奋”。“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在不同的时代有其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过去人们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孜孜不倦视为勤奋的标准,但在快节奏高效率的信息时代,勤奋需要新的定义了。勤要勤在点子上(最有生产力的地方),这就是当今时代“勤”的特点。

前些年,日本大多数企业家还把下班后加班加点的人视为最好的员工,如今却不一定了。他们认为一个员工靠加班加点来完成工作,说明他很可能不具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能力,工作效率低下。社会只承认有效劳动。

再次应该清楚什么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满足感。

最高回报的事情,并非都能给自己最大的满足感,均衡才有和谐满足。因此,无论你地位如何,总需要分配时间做令人满足和快乐的事情,只有这样,工作才是有趣的,并容易保持工作的热情。通过以上“三层过滤”,事情的轻重缓急就很清楚了,然后,以重要性优先排序(注意,人们总有不按重要性顺序办事的倾向),并坚持按这个原则去做,你将会发现,再没有其他办法比按重要性办事更能有效利用时间了。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虽然有些都不是眼前最急迫的事情,但是对于长远、大局来说却有着重大的意义。比如锻炼身体,锻不锻炼眼前看不出多大差别,但是对于长远来说却极为重要,有极深远的效益。有些人不舍得在这类事上花费时间,实在很不明智,与长远计算的总账相比很不划算。

在效率的管理上,要兼顾长远性与急迫性,要高度重视对眼前虽不紧急但有深远影响的事务的处理。这一法则,把效率管理上升到了战略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