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3394500000060

第60章 风水——藏风聚气为哪般(1)

风水先生,又称堪舆家。他们主要替人选择吉利的坟地和宅地,兼做“批殃榜”。一旦有人去世,其家人须请风水先生验看死者,开具殃榜,写明死者的生卒年月、火葬和出殡时日等。在古代,若无阴阳先生开的殃榜,官府将不予开具入地埋葬的“许可证”。风水先生大多懂些风水术,但也不乏靠胡说八道骗取钱财者。

■ 由来——风水先生是社会的产物 ■

风水又称堪舆学、相地术、相宅术、青乌、青囊术、形法等,是论述和指导人们选择、安排阳宅与阴宅的方位、布局、朝向、营建方式和日期等的一系列理论和主张,是古人选择居住地、埋葬亲属的一种数术。

风水先生又称“堪舆家”或“阴阳先生”。他们既要替死人找“福地”,也就是“觅阴宅”;也要替活人找地理位置好的地方盖房子,也就是“觅阳宅”。

“风水”一词的来历

传说,黄帝从九天玄女处学得风水术,从而战胜蚩尤,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其实,“风水”一词始见于东晋郭璞的《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因而,后世风水先生多以郭璞为鼻祖。

长久以来,“风水”多被视为迷信。其实,风水实际上是人们选择居住环境的一种学问,包含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等诸多方面。

风水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三点。一是对基址的选择,即追求一种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得到满足的地形条件;二是对居住地布置形态的处理,包括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房屋的朝向、高低大小、出入口、道路、供水、排水等因素的安排;三是在上述基础上添加某种符号,以满足人们避凶趋吉的心理需求。

可见,风水是在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中产生的,是人们为了使自身与自然相和谐,而采取的一种自我完善方法和手段,根本没有太过神秘的地方。我们应恢复其朴素科学的一面,而扬弃其中一些荒诞不经的东西。

古往今来,风水有许多称谓,如堪舆中的“堪”指天道,“舆”指地道。作为风水先生,必须能够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这是其基本技艺。之所以被称为相地术,是因为看风水主要是观察地理形势。

风水又叫做青乌,源于汉代相地家青乌子,人称青乌先生,以后人们多称此术为青乌。至于青囊称谓的缘起,大致是由东晋的郭璞根据《青囊》九卷而著的相地术经典《青囊经》得名的。

养尸地

风水先生认为,尸体埋在“养尸地”,便会长出白毛、黄毛和黑毛;经过一段时间,它们吸收了日月精华之后,就会变成妖怪。如果变成魃,就会发生旱灾;如果变成魔,就会夜里出来吞吃牲畜和小孩。说得神乎其神,令人毛骨悚然。其实,那只是尸体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中长出的真菌菌丝,有白色、黄色和黑色三种。

大多数风水先生都习惯以阴阳学说来解释天象、地脉,所以人们又称其为“阴阳先生”。其实,风水也并非特别神秘的事情。古代的文人一般都懂得一些风水术,很多科举出身的大官贤达甚至精通风水。

风水术孕育于先秦时期,广泛传播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于宋代,泛滥于明清。近代以来,风水术在民间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 奥秘——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

风水先生认为,看风水要从时间与方位两方面考虑,相合则吉,相悖则凶。

一方面,古人计划兴建屋宇、陵墓时,首先考虑动工的年、月、日、时辰。在古代文化中,“正月生气在寅甲,死气在申庚;四月生气在卯乙,死气在酉辛;五月生气在辰巽,死气在戌乾;六月生气在巳丙,死气在亥壬;七月生气在午丁,死气在子癸;八月生气在未坤,死气在丑艮;九月生气在庚辰,死气在寅甲;十月生气在酉辛,死气在卯乙;十一月生气在戌乾,死气在辰巽;十二月生气在亥壬,死气在巳丙。”

另一方面,要注意选定建造阴宅阳宅的地点和范围。中国古人选地建宅常从天文地理的客观规律出发,利用圭表测影、辨正方位的土圭法。

土圭法

《周礼》中曾记载这种方法,它是在水平的地中央竖柱,并通过悬绳使之垂直于地面,再以太阳在日出与日落时柱子在水平地面上投影,通过它决定画龙点睛的东西方向,再以正午时的柱影或夜晚北极星的方位来纠正。

为了辨别各种土地的性质,考察山川地形,风水先生还发明了“土会法”“土宜法”,把土地的特性与动植物和人的生态禀性相联系,并对应天上的星宿,而将地面划分为若干区域。这种思想发展到后来,就逐渐形成了风水中的地学理论。

上述土圭、土会、土宜三种方法,是古人根据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包含着一定的科学因素。风水先生以此为根据,来选择居住地的方向和位置,无疑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

《诗经》中说:“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古人在建宅时,常从“天地合一”或“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认为当定星在正中时建房最能获得完美的效果。

在风水先生看来,人的姓氏同自然界的时空有关。人的姓氏可分宫、商、角、徵、羽五行,亦即五姓,在选择葬地居室时,必须注意它们的方位、时日的阴阳五行属性,并与五姓相配合。如违背这个法则,就难免遭遇凶险。

如果所择之地刚柔相得、奇偶相应,则一生吉良。所以,古时候穷苦人家为求改变命运,富贵发达,在安葬先人遗体一事上丝毫不敢马虎。富贵人家为保富贵延年、飞黄腾达,也常常惑于风水之说,到处寻觅风水宝地。

据传,晋代一相墓人对一大臣说:“你家的祖坟有帝王气,一旦被破坏就会绝后。”该大臣为了避免皇帝的猜忌,就破坏了自己祖坟的风水。相墓人看后说:“破坏得不彻底,犹出折臂三公。”结果,该大臣果然“坠马折臂,位至公而无子”。

其实,从春秋战国时起,人们讲究墓葬、靠天庇护的观念就日渐显露。秦代就有人提出“葬地兴旺”的说法,东汉时便有大量迷信色彩渗透、杂糅在其中。如《后汉书》中写道,儒生袁安为父寻葬地时,路遇书生,书生指着一块地方说,葬此地当世为上公!袁安按他的指引,在该地葬父,后来果然累世隆盛。

上述两个传说是否真实,姑且不论,就从它们以风水、风气来预测人的未来命运上看,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 皇陵——护佑子孙在人间的权力 ■

中国古代最信奉风水术的要数历代的封建帝王。为保佑他们的家天下万世不衰,他们凭借手中的权力和财富,务求天下吉地,为自己享有,为子孙赐福。有些帝王生时就为自己选了上佳的葬地,并且不惜血本,大肆营建陵墓。

殷商时期,君王在修建城邑时,就以占卜的方式来定吉凶。周成王在营建东都洛邑时,也试图通过占卜寻到一块吉地。另外,早期殷王宫建于河流凹岸,周公在洛河隈曲中建城,都是很明智的,根据水力的惯性原理,隈位可形成更多的土地。

南朝的宋明帝十分迷信风水,其大臣萧道成家的祖坟在江苏武进彭山,岗阜相连百里,常现五色云彩。他得知后十分担心,便派风水先生高灵文去相萧家的墓地。高灵文与萧道成交好,便骗宋明帝说,那块墓地很一般,子孙只能做个小官,而他却私下对萧道成说,那块地贵不可言。后来,萧道成竟真的做了皇帝。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十分相信风水,他原籍安徽凤阳,17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家贫无力安葬,多亏邻居帮忙,赠给坟地一块,得以安葬双亲,以后当了皇帝,就认为是自己家祖坟风水好。

挖祖坟

为了不让别人做皇帝、当大官,有些人常去破坏别人家祖坟的风水,很是可笑。如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军事上节节胜利,崇祯皇帝心中害怕,就派人去挖他的祖坟,以图断掉李自成的前程,但最终李自成还是攻占了北京城。

朱元璋的族人朱贵为了讨好这位皇帝,特地编了个故事。说是有一天,朱元璋的祖父在屋后一个土坑里躺着休息,这时来了一老一少两个道士。老道指着那坑对小道说:“若葬此地,必出天子。若在坑中插一根干树枝,必定长叶。”小道插了一根干树枝后,两人扬长而去。两个道人说的话,被朱元璋的祖父一字不漏地听在耳中。没想到十天后,那根枯枝上竟然真的生了绿芽。他死后就葬在了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