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大全集(超值金版)
3392600000074

第74章 不如放下,让心灵自由的呼吸(7)

两位教徒走啊走,走了两个多星期之后,遇见一位白发苍苍的圣者。圣者看到这两位如此虔诚的教徒千里迢迢去朝圣,十分感动地告诉他们:“从这里距离圣山还有十天的脚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了,而在分手之前,我要送给你们每人一件礼物!不过你们当中一个要先许愿,他的愿望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则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其中一个教徒心里想:“太好了,我已经想好我要许什么愿了,但我不能先讲,那样的话太吃亏了,应该让他先讲。”而另一个教徒也有怀有这样的想法:“我怎么可以先讲,让他获得两倍的礼物。”于是,两个教徒就开始假装客气地推让起来。“你先讲!”“你比我年长,你先许愿吧!”“不,应该你先许愿!”两人彼此推来让去。最后两人都不耐烦起来,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你干嘛呀?”“你先讲啊!”“为什么你不先讲而让我先讲?我才不先讲呢!”

到最后,其中一个气呼呼地大声嚷道:“喂,你真不识相、不知好歹,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打断你的狗腿,掐死你!”

另外一人见他的朋友居然和自己变脸,而且还恐吓自己,于是想,你无情来我无意,我没法子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他干脆把心一横,狠狠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这位教徒的一只眼睛瞎掉了,而与此同时,他的朋友双眼也立即瞎掉了!

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因为两人的自私而成了悲剧。自私者企图拥有整个世界,结果却输掉了一切本应属于他的东西,反而变得更加贫穷了。都是自私惹的祸!

因此,罗素说道:“我的快乐日益俱增,一部分是因为我终于成功地驱除了某些根本不可能的欲望。但更大的原因,还应归功于心灵中逐渐减少了对自我的关心。”

远离绝望这一心灵的毒药。

一位经商的朋友因为信息不准而赔了个底儿朝天。大家都劝他积蓄力量,等等时日东山再起,可他却整日借酒浇愁,痛不欲生,绝望到了极点。为了劝他早日从绝望中醒来,他的一位朋友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年轻人,有一天,因心情不好,他走出家门,漫无目的到处闲逛,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森林深处。在这里他听到了婉转的鸟鸣,看到了美丽的花草,他的心情渐渐好转,他徜徉着,感受着生命的美好与幸福。忽然,他的身边响起了呼呼的风声,他回头一看,吓得魂飞魄散,原来是一头凶恶的老虎正张牙舞爪地扑过来。他拔腿就跑,跑到一棵大树下,看到树下有个大窟窿,一棵粗大的树藤从树上深入窟窿里面,他几乎不假思索,抓住树藤就滑了下去,他想,这里也许是最安全的,能躲过劫难。

他松了口气,双手紧紧地抓住树藤,侧耳倾听外边的动静,并时不时伸出头去看看。那只老虎在四周踱来踱去,久久不肯离去。年轻人悬着的心又紧张起来,他不安地抬起头来,这一看又叫他吃了一惊,一只坚牙利齿的松鼠在不停地咬着树藤,树藤虽然粗大,可经得住松鼠咬多久呢?他下意识地低头看洞底,真是不得了!洞底盘着四条大蛇,一齐瞪着眼睛,嘴里吐着长长的信子。恐惧感从四面八方袭来,他悲观透了。爬出去有老虎,跳下去有毒蛇,上不得,下也不得,想这么不上不下了吧,却有那只松鼠在咬树藤,他甚至已经听到了树藤被咬之处咯巴咯巴欲断未断的响声。

年轻人想:悬挂不动已不可能,树藤已不让你悬了;跳下去也是绝地,那是个死胡同,连逃的地方都没有;可是外面呢,有可怕的老虎,但也有鸟鸣,有花香。年轻人想,难道这就是人生的宿命?冥冥之中,他听到一个声音在喊:“别怕,跑吧。”于是他不再作多余的考虑,一把一把向上攀登,他终于爬到了地面,看到那只老虎在树底下闭目养神(是的,苦难也有闭上眼睛的时候),他瞅住这个机会,拔腿狂奔,终于摆脱了老虎,安全回到了家。

绝望是心灵的毒药,它会吞噬一个人的意志,腐蚀一个人的斗志。哈尔西说:“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的“绝境”。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朝阳总会冉冉升起;无论风雪多么肆虐,春风终会吹绿大地。冬天既然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牢骚太盛是人生幸福的死敌。

街谈巷议,茶余饭后的聊天中,常常可以听见一些人牢骚满腹。他们往往都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委屈的一个,简直比窦娥还委屈。他们抱怨工作职位低,赚钱少,老板苛刻;抱怨生活上老婆丑、不温柔……总之,生活中一切不合他意的地方都要发一通牢骚,以泄私愤。

人总会有灰心气馁、不满意的时候,此时发点牢骚倒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整天牢骚满腹,不论大事小事,好事坏事,只要不合我意就怨天尤人,就未免有点不正常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院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他心里最想说什么,他回答说:“食劣。”第三年年底,他没等住持问便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新和尚对待世事都持一种消极的心态,所以才不能安于现状,一味抱怨。而他的抱怨,也让他失去了修成正果的机会。

牢骚也好,抱怨也罢,都是因为抱有的心态不对,看问题的角度不对,如果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换个角度,相信人的心情会一下子好起来。事物在一个人心中的好坏,决定于此人的心态,而不是事物本身,正所谓“以我观外物,外物皆着我色”。牢骚满腹者,不妨转换一下心情,让乐观主宰自己,心情肯定会一下子好起来。下面这个故事讲的正是这样的道理:

中国有一位著名的国画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

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高兴地挂在客厅里。

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牡丹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

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预备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买主,既然牡丹代表富贵,那么缺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

那人听了他的解释,觉得有理,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同一幅画,因为心态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所以,凡事都应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往好处想,不是看什么都不顺眼,这样就会少些烦恼、苦痛、牢骚,多些欢乐、平安。

现实就是如此,我们必须坦然面对,不能只知发牢骚,否则,如果在牢骚中错过了人生正点的班车,那又将会在抱怨中错过下一次坐正点班车的机会。

知足的心灵才能有恒久的快乐。

古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当然是社会发展最有效的润滑剂,但不可过于看重名利,过于为名利奔波不休。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讲究效益的环境里,完全不言名利也是不可能的,但应正确对待名利,最好是“君子言利,取之有道,君子求名,名正言顺”。

当然,最好的活法还是淡泊名利。因为名字下头一张嘴,人要是出了名,就会招来嫉妒,受人白眼,遭到排挤,甚至有可能由此而种下祸根。正如古语所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从必非之。”而利字旁边一把刀,既会伤害自己,也可能伤害别人,小利既伤和气又碍大利。如果认为个人利益就是一切,便会丧失生命中一切宝贵的东西。

名利是无止境的,只有适可而止,才能知足常乐。其实心是人的主宰,名利皆由心而起,心中名利之欲无休止地膨胀,人便不会有知足的时候。欲望就像与人同行,见到他人背有众多名利走在前面,便不肯停歇,而想背负更多的名利走在更前面,结果最后在路的尽头累倒。知足者能看透名利的本质,心中能拿得起放得下,心境自然宽阔。

一个人如若养成看淡名利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他也就更易于找到乐观的一面。但许多人口口声声说将名利看得很淡,甚至做出厌恶名利的姿态,实际是内心中无法摆脱掉名利的诱惑而做出自欺欺人的姿态,未忘名利之心,所以才时时挂在嘴边。好作讨厌名利之论的人,内心不会放下清高之名,这种人虽然较之在名利场中追逐的人高明,却未能尽忘名利。这些心口不一的人,实际上内心充满了矛盾,但名利本身并无过错,错在人为名利而起纷争,错在人为名利而忘却生命的本质,错在人为名利而伤情害义。如果能够做到心中怎么想,口中怎么说,心口如一,本身已完全对名利不动心,自然能够不受名利的影响。那么不但自己活得轻松,与人交往也会很轻松了。

国学大师林语堂也曾经说过:“满足的秘诀,在于知道如何享受自己所有的,并能驱除自己能力之外的物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