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大全集(超值金版)
3382900000014

第14章 和懒惰习惯说再见——别给事情拖后腿(1)

一个人度过一生的方式有很多。有的人可能听天由命终极一生,逆来顺受,麻木不仁;有的人可能沿着父辈安排好的一切循规蹈矩地生活着,按部就班,无忧无虑;有的人可能会因遇到波折而一蹶不振,怨天尤人,失去斗志;有的人可能尽管困难重重但仍然一往无前,披荆斩棘,苦尽甘来。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是不够的,还应该比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给自我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你没有义务要做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但是你也可以选择自愿去做,以驱策自己快速前进。率先主动是一种极珍贵、备受看重的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员,“每天多做一点”的工作态度能使你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你的老板、委托人和顾客会关注你、信赖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每天多做一点工作也许会占用你的时间,但是,你的行为会使你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增加他人对你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只是有的人潜能已经苏醒了,有的人潜能却还在沉睡。任何成功者都不会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开发人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开发你的潜能,你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用越强,你离成功也会越来越近。

你还有拖拉的习惯吗?办事拖拉是很多人的毛病,“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因为年轻,时间多多,岁月多多,拖拉也就不以为错。

但是要提高工作效率,干出一番事业,就要尽早克服拖拉的这个习惯,因为拖拉对人有很多不良影响:

拖拖拉拉,自以为“临时突击是完成任务的妙法”,结果,时间压力给人带来一个又一个焦虑,让你天天在着急上火中生活。

一些人表面上也像个实干家,为自己确立目标订立计划,但很少去落实。这漂亮美好的计划,令人毫无作为。

明日复明日,本来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可总是拖延,最终会酿成一个紧迫的问题,它在你最紧张的时候,来抢夺你宝贵的时间。

我们为什么会拖拉呢?每个人常常有逃避困难的想法,只不过一些人能够克服,另一些人则是想尽量逃避。拖拖拉拉,先办简单的事情,让它们占满分分秒秒,而把困难拖到最后再说,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侥幸心理。可是这种想躲避的心思,到头来只会让你更费力。

拖拉者的一个最大退路,是找借口为自己开脱。经常听到一些人这样说:“看,我本来就不适合做这个,不是吗?”

“看看,我多么辛苦。”自我欣赏,当然也希望别人欣赏这没有功劳的“苦劳”。

维护软弱的自我想象,患得患失。其实害怕成功道路上荆棘的人,所回避的正是成功。

拖拉有时也有一些非情绪方面的原因。比如目标不合理,缺乏信息交流无法正确决策,没有确定期限,应酬过多,时间安排过于紧张,没有余地等。

看一看自己,是否也有上述的种种习惯?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事情不急时,都爱往后拖一拖。现在大家的学习、工作都很忙,有时缓一缓再做有助于调节紧张的神经。可是如果凡事都要“以后再做”,往往计划落空,生活一片混乱。自责、后悔、烦躁的情绪也会随之而来,当然既影响了人们的进步,还容易由于混乱而不能发挥应有的能力。

那么,怎么克服惰性,克服遇事拖拉的毛病呢?1、从今天从现在做起。不论明天是个多“规整”的日子,无论你今天多累,有多少理由,要是你真的想改进自己,马上列个事情明细单,定个时间,强迫自己做下去。这一步重要的是体会完成事情后的轻松状况。不做事,心里不踏实,是休息不好的。做好自我监督与他人监督。

2、马上制订一个能胜任的学习计划。在第一天的学习、工作之余,还要制订一个近期学习计划。计划要能胜任,时间较宽松些,适合自己的作息习惯。这一步重要的是找到你希望坚持、喜欢做的一件小事,有兴趣的小事能够坚持后,能为自己带来信心和愉悦感。

3、练习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逐步学习安排整块与零散时间。不要避重就轻。事情肯定会有轻重缓急,先集中时间,把最重要的先完成,不重要的拖拉了自己也不害怕。利用好零散的时间做事,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繁琐的杂务。这一步最重要的是不要怕做难做的事。

4、可以制定一个计划表,自己检查自己,还可以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别人,让自己产生压力,从而起到敦促作用。这一步最重要的是坚持。过一个月后,勤勉的好习惯会克服惰性而形成。自己也会感到精神振作。

你不妨试试,祝你成功!请牢记做事不付出就不会有收获!

拿破仑·希尔在总结了优秀人物的经验后,为我们提炼出以下快速行动的忠告:

(1)把大块的任务分割成小块。善于化大为小,难题就好解决了。常出成绩的人大都懂得这种方法的价值。你想写二百页的书稿吗?每天写一页,不到七个月就可完成。如果想一下子搞定,只能被目标吓倒。有了艰巨的任务,首先分解它,化成一系列小任务,再一个接一个地完成就容易搞定了。

(2)正视不合心意的工作。找一段时间专做不合心意的事务,是磨炼意志的好方法。

(3)立即动手。你的房间该打扫了吗?现在就去找工具。得交报告吗?马上拿出纸列上几个要点。要勒令自己,决不拖延,有事情及早做。

(4)利用兴致。你无意写报告,却可能有兴趣翻阅有关资料;不想修电器,却可能愿意先收集所需元件,在该办的事情中先拣有兴趣的办,让你良好的精神状态为你服务。

(5)分析利弊。对目标有意识地加以分析,看看尽快实践有啥好处,拖拉有哪些坏处,这对下定决心立即着手很有督促作用。

(6)向别人保证。请别人来督促你,会使你产生一种有益的焦虑感和时间紧迫感,这会有效地克服拖拉。

(7)每天做结算。“明天就在眼前,学会把每一天当作礼品来对待”。把时间看作财富,你就不会再拖拉了。

(8)要有实施的勇气。勇气是克服懦弱、付诸实施的能力。潜力之所以没发挥出来,是因为自己限制了自己,缺乏突破的勇气。突破了胆怯的限制,就能充分发挥潜力。

最后,最好每天早上问自己:“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今天打算把它解决到什么程度?该做哪些事情?”克服了拖拉的习惯,你就会跑在时间的前头。

偷懒是事业的“终结者”

35岁的阿娴是一位园林设计师,有着极高的天赋及事业心,具有专业技能,是工业园区里相当被看好的明日之星。然而,她的大好前程却面临威胁,因为她的举止缺乏专业人士该有的风范,看起来总是一副懒懒散散的样子口中老是嚼着泡泡糖,跟人说话时老是拖着腔,好像每句话都是疑问句。

像这种表现比实力差的人,可以说比比皆是,很多人都盼着有伯乐来相中自己,其实埋葬机会的正是他们自己。

你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在办公室里小小的恶习呢?当然这些要通过别人的眼睛才会反射出来,你知道怎样才能看到别人眼中的你吗?首先,试着以上司的角度诚实地评估自己的表现,有时角度不同,可能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其次,不妨恳请同事给你建议,正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或者,你可参考以下归纳出的现代办公室恶习排行榜,看看你到底犯了哪几项。

坏习惯1:偷懒。

偶尔偷懒是人之常情,紧张的工作总要适度放松,通常如果不是很离谱,主管多是睁只眼闭只眼也就罢了。但是偷懒上了瘾可就不是件好事了,可能主管早已对你有了戒心,你就很难翻身了,没有处置你已算幸运,升职加薪就免提了。

坏习惯2:迟到。

习惯性迟到,却丝毫不以为然,不管上班或开会,老是让同事苦等你一人。也许你认为小小迟到一下,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但经常性的迟到,不仅是上司,可能连同事都得罪了而不自知。

坏习惯3:拖拖拉拉。

工作终究还是会完成,但拖拖拉拉只会让人把你看成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为什么老是耽误工作呢?或许是懒散,或许是碰到困难很容易裹足不前,也或许你事事要求完美。做事拖拉的人大多是害怕承担风险或是失败,所以总是不愿轻易开始。工作久了,常会令人失去对工作原有的动力及冲劲,因为你早已将它当成是例行公事看待。

坏习惯4:不负责。

把“都是你的错”挂在嘴上,千错万错就是没有我的错。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主管应该也能容忍体谅下属犯错,重要的是能否由错误中归纳出对的方法,下次不重蹈覆辙。无论犯了什么样的错,通常只要勇于承认,愿意负责,都能博得大家的谅解甚至尊敬。

坏习惯5:情绪化。

人难免有情绪,但是老是把情绪和工作搅和在一起,老是用“最近情绪低潮……”、“失恋了……”、“和家人冷战……”当做借口,主管是会反感的。要是情绪管理的本领太差了,可以看看“心灵小品”类的书籍或许有点帮助。

坏习惯6:做事无章法。

随便忽略工作对象的名字、电话号码及工作项目等,会让你看起来做事不专心,或是让自己的工作形象大打折扣,毫无章法的做事方式会让你在工作处理上显得缺乏组织、能力以及兴趣低落。

坏习惯7:不自觉的小动作。

口嚼零食、抖脚以及玩弄身上首饰等,都会让你看起来像个缺乏自制的人。此外,年轻的女性以为拨弄乌黑亮丽的秀发,看起来别具美感。其实这大错特错!在其他同事眼中,这些举止看起来倒像是浪费时间且毫无意义!

坏习惯8:三心二意。

做事情虎头蛇尾,手上的事情尚未完成,就立刻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完全忘记事情该有的先后顺序及轻重缓急。如此一来,很容易影响工作的进行及工作质量。

你瞧,这些无不是一个懒散的人最典型的表现。都说工作是安身立命的资本,可有人就是因为不注重细节而把这个“资本”丢掉。

心理学家表示:“上班族有能力但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人际关系的敏感度差以及个人挫折承受的能力欠缺,还有眼高手低的做事态度。”而这样的态度使你不能收敛自己不好的行为和习惯,自然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了。

如果你自觉怀才不遇,而又想大展宏图的话,不妨检视自己是否犯了以上这些所谓的“终结事业的坏习惯”!

别给懒惰找理由。

想成大事的人,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任何瞬间的灵感,事实上都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只有脚步不停,才能不断向前。只有勤奋才能征服一切,你不能奢望同时是伟大的而又是舒适的,懒惰会将一个人活埋。

卡莉·菲奥里纳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女企业家,不仅是一个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女性,更是一个敢于挑战困难,善于把握机会的决策者。而她的同事对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却是她工作的勤奋。

卡莉每天早晨4点钟就起床,浇浇花,喂喂鸟。但她的脑子并没有闲着。她认为早上是一天思维最活跃的时刻,最适于思考问题。她一边喂鸟一边思考好当天必须完成的工作。然后她头脑清醒、目标明确地到公司去,开始一天的工作。

她总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忙起来常常顾不上吃午饭,饿了,就找些饼干,面包随便吃一点,通常一干就是到深夜,甚至到第二天凌晨。多少个夜晚,卡莉都是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度过的,有时实在太累就趴在桌子上小憩一会,然后打起精神继续工作。卡莉认为只有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时,她才觉得自己是最充实的。

1996年上半年,她坚持和手下的审记员和财务人员一起通宵达旦地工作,以确保第二天为股市提供的财务报表万无一失。通宵达旦,十几个小时的长时间工作对她来说不是偶尔一次两次,而是已经形成了她工作的一种习惯、她的一种标志。全公司上下都知道勤勤恳恳、身先士卒是卡莉·菲奥里纳一贯的工作作风。

比尔·盖茨刚创业时,他和保罗·艾伦一起全力经营微软日常业务,经常一干就是两三天不合眼,饿了,便三口两口地来块汉堡包,喝口水。他能在任何地方打个小盹,甚至干脆就趴在键盘上。那时,也许他深深地知道,微软不过是大森林中一株刚冒出头的小芽草而已,如果他们不勤快地抢些早晨的甘露、阳光,恐怕将来做棵小草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参天大树了!

微软小有名气后,他更加不敢懈怠。因为这时的竞争对手更加多了,大家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微软的发展,盯着它是不是出现差错和漏洞。这一切都迫使比尔·盖茨在工作中更加慎重和周密。而慎重和周密的直接结果就是令他不得不更加勤奋。否则,便会出现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可能。

比尔·盖茨每年要花许多时间,穿梭于美国和世界。在这些旅途中,每个工作日可能长达16个小时,令人疲惫不堪。在去国外的旅途中,他还得抓紧时间阅读有关该国国情的书或杂志;当他到达目的地后,要会见微软的当地代表,讨论商务策略:还要向各种各样的听众、包括政府官员、商界领袖、学生和新闻界人士,亲自讲解和演示微软的产品,听取他们的抱怨和建议。

在微软总部的时候,晚上偶尔有闲暇,比尔·盖茨便在公司里走来走去,到处转转看看。不仅是看有谁还在那里埋头苦战,也看看手下员工办公室里桌上的用品,墙上的图片;不仅是去了解员工在干什么,更是去了解他们在怎么干。他尝试着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人们怎样来看待他们面对的任务,他们都在想些什么。他或许还会与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员工并肩走上几步,问问他对公司的项目或者更广泛的技术有何看法。

时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最为珍贵的。但是除了争分夺秒之外,就没有办法得到更多,比尔·盖茨也不例外,他也不会在一天中得到比24小时更长的时间。所以尽管他不喜欢做工作狂,但是却必须非常勤奋。

想成大事的人,必须心里明确:只有投身其间努力奋斗的人,才会高于别人而成为领导者,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办事就要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