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凭什么让一个和我没有关系的人进入政府呢?——美国前总统安德鲁·杰克逊
2008年1月4日,民主党初选在艾奥瓦州打响,巴拉克·******先声夺人,取得胜利,获胜后发表激情四溢的演讲,他说:
“变革的时刻已经到来。华盛顿被冷酷、萎缩和愤怒所淹没,现在是超越这种政治手段、以相加替代分割的时刻,是在红州和蓝州建立变革联盟的时刻。”“团结起来,普通人也能铸就宏图伟业,因为我们不是红色的州或蓝色的州的组合,我们是美利坚合众州。在此刻,在这次选举中,我们乐于再次相信。”
******所说的红州和蓝州,是美国政治的独特现象,而且,这一现象由来已久,如无意外,也还将持续很久。
2004年11月3日,美国大选投票日,美国驻华使馆在北京长城饭店搞了一次模拟选举,现场的大屏幕上“红蓝分明”,代表共和党的红色在地理面积上占据绝对优势,而代表民主党的民主党只是占据了大西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可怜的角落。
红的归共和党,蓝的归民主党,既然毫无悬念,候选人也就对那些铁定属于自己的地盘不管不问,而是在选民犹豫不决的州投入大量精力,这些州,通常称为“战场州”或者“摇摆州”,美国大选的争夺,其实是对摇摆州的争夺。
当然,凡事都有特例,2004年克里虽然败给了布什,可输得还不算太惨,1972年大选民主党那叫一个输得惨,用我们的俗话说,连裤衩都输掉了。当时,如******一样年轻、英俊、正直、敢言的美国民主党人麦戈文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不过,麦戈文太把自己当作精英了,以至于无法获得民主党的选民基础劳工大众、犹太人的支持,只有一群年轻人积极支持他。最后的结果是,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赢得了50个州中的49个,麦戈文只赢得马萨诸塞和华盛顿特区。
不过,像这样蓝的都变红的大戏,我们很少看到。
红州为什么红,蓝州为什么蓝,红州为什么会变成蓝州,蓝州为什么会变成红州,这些问题有必要弄清楚,否则看美国大选就会稀里糊涂。
要弄清这些,就不得不从历史人手,美国建国之初有南北之争,后来西进运动后,西部的老农民和东部的金融家也是水火不容,东西南北地域差别之大,也只有中国可以与之相比。十个蓄奴州,无人选林肯 ——南北之争和一国两制 我从中学时候就认为,“一国两制”是******的伟大发明,它凝结了中国人民无穷的智慧,可是在学习美国的历史后,才发现自己是完全错误的。比中国的“一国两制”更早、更彻底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
“一国两制”的种子,早在13个殖民地的代表们签署《独立宣言=》时就有所体现。
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是一份震撼人心的杰作,荡人心魄:“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然而,在杰斐逊看来,这不是完美的作品,他甚至为其中被删掉的文字感到怒火中烧。原稿有一段话对英王乔治三世允许在殖民地存在奴隶制和奴隶买卖的有力谴责。被删去的内容中一部分是这样写的:“他向人性本身发动了残酷的战争,侵犯了一个从未冒犯过他的远方民族的最神圣的生存权和自由权,他诱骗他们,并把他们运往另一半球充当奴隶,或使他们惨死在运送途中。”
反对写入这段话的是来自佐治亚州和南卡罗莱纳州代表们,没有奴隶,他们的整个经济体系将要坍塌。也就是从他们激烈反对的那一刻起,美国内战的种子播下了。
独立战争胜利后,各殖民地的代表云集费城,参加制宪会议,吵吵嚷嚷三个月后,美国宪法带着对奴隶制的容忍而问世了。
美国宪法隐晦地、间接地认可了“一国两制”、财产权高于人权、州权高于人权、联邦无权干预奴隶制等一系列原则,使奴隶制在美国不仅难以废除,而且还在宪法的保障下继续在南方各州盛行发展。
你可以看到,宪法中有三条实际上是向南方的妥协,事实上承认了南方蓄奴现状的继续存在。
例如,美国宪法规定,每个州的众议员的人数是按照人口比例产生的。南方如果只计自由人的话,众议员人数将大大减少。最后,达成妥协,在美国宪法的第一条第二款里,同意了南方在计产生众议员的人口数量时,一个非自由人等于五分之三个自由人。收税时也按此法计算。
又比如说,在宪法第一条第九款中,有一个移民条款就规定,在1808年之前,国会不得禁止任何一州认为应准其入境的人人境。实际上这也是对南方的一个妥协。极端南方的两个州,就是在这个条款之下,争取到了最后十年进口奴隶的机会。
另外,宪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凡根据一州之法应在该州服劳役者,如逃往另一州,另一州不得根据自己的法律,解除他的劳役,而必须将人交出。事实上,这就是指的南方逃往北方的奴隶。
我们前面讲过,黑人奴隶到达北美大陆比“五月花”号还要早,贵族们如果没有几个奴隶简直不好意思出门,华盛顿总统11岁的时候,就拥有了自己的奴隶,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不过,到13个州脱离英国而独立时,北部7个州采取措施逐步废除了奴隶制,称为自由州,它们分别是马萨诸塞、新罕布什尔、罗德岛、康涅狄格、纽约、宾夕法尼亚和新泽西,而南部的6个州仍然坚持奴隶制,称为畜奴州,他们分别是:特拉华、马里兰、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
如果就此打住,南北双方可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彼此倒也相安无事。可不安生的美国人大搞西进运动,认为整个美洲大陆就是上帝赐给他们的“流着牛奶和蜂蜜的地方”。发展是硬道理,没错,可新到手的实行什么制度就成了难题,北方需要工人在机器前面劳动,南方需要工人种棉花,涉及到利益争端,双方可较真了。
早在1787年,美国国会就通过《西北法令》,规定在俄亥俄河以北新取得的领土上不得推行奴隶制或强迫劳役制。1790年,联邦政府划定梅松狄克逊线作为蓄奴州和自由州的分界线。从地图上看,梅松狄克逊线是一条笔直的线,他沿着宾夕法尼亚州的南部自西向东而行,快到新泽西州时忽然发生90度转折,向南而去。
这条线不是专门为了对付蓄奴州设计的。
独立战争前,北美各州实际上独立的王国,为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争我夺,1763年查尔斯·梅松和杰里米·狄克逊拿着皮尺开始了长达4年的测量工作,在宾夕法尼亚州和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和特拉华州之间划了这条线。
1820年,梅松狄克逊线随着密苏里妥协案而为人所熟知,成了蓄奴和废奴的文化上的分界线。
密苏里本来是路易斯安那的一部分,大多数居民是白人。1818年,密苏里居民人数达到6.6万人,符合建立新州的条件。当地政府申请作为自由州加人联邦。当时自由州和蓄奴州的数目相等,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也相等,密苏里作为自由州或者蓄奴州加入联邦,将直接影响双方力量的对比。
为此,南部奴隶主和北部资产阶级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820年北部对南部做出让步,达成《密苏里妥协案》,允许南部各州延续奴隶制度。但规定北纬36.5度以北、密西西比河与落基山脉间的大平原,永远不得建立奴隶制度。双方同意,允许从马萨诸塞州划出的缅因地区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授权密苏里制定不禁止奴隶制的宪法,规定北纬36.5度以北、密西西比河与落基山脉间的大平原,永远不得建立奴隶制度。该妥协案使南北之间的尖锐矛盾暂时缓和,南部奴隶主的土地要求得到满足。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保持了平衡。
实际山,这就是在法律上实行“一国两制”,但这种局面只维持了三十多年。
19世纪50年代,南北之间为奴隶制的争执开始白热化。争论的焦点不是美国南方是不是应该废除奴隶制,而是新加入的一些州是不是允许奴隶制,这关系到自由州同奴隶州在联邦政府内的权力分配上的平衡。
1854年,在北纬36.5度以北的内布拉斯加和堪萨斯两州加入联邦。3月,参议院议长、民主党领袖道格拉斯认为“奴隶制度是否应该设置,应该让州民自己来决定,中央议会对这一点不能加以干涉”,并施压使该法案在国会通过。此法案暂时维持了联邦内自由州与奴隶州数目上的平衡,从而继续了“一国两制”的局面。
三年后,詹姆斯·布坎南当选美国总统,面对各州闹独立的危机局面,他犹豫不决,他反对南方闹分裂,可作为一个严格遵循宪法的人,他同样认为即使南方搞分裂北方也没有办法,他亲眼看着自己来自南方的内阁成员一个个辞职回家。有人警告他说:“你正睡在火山口上,地面已经全部开采完毕,火山即将爆发,如果你不迅速采取行动,将成为美国最后一个总统。”
这位总统倒也听话,他宣称黑人不属于美国公民,因此,议会无法在美国的领土上去禁止奴隶制度,他还谴责那些废奴主义者,认为他们造成了国家的混乱。最后,他在离职前支持来自蓄奴州肯塔基的候选人约翰·不莱金里竞选总统,他们的对手,是伟大的林肯。
1860年的美国大选,是美国历史上最为红蓝分明的一次选举。反对黑奴制的共和党人林肯获得了18个自由州中17个州的多数票,可10个蓄奴州的任何选票他都没有拿到,最后,却因拥有选举人团的多数票而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
后来,就是内战、废奴,中学历史课本都讲过,这里就不多说了。统计一下,内战前,实行奴隶制的州是密西西比、佛罗里达、阿拉巴马、佐治亚、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南卡罗莱纳、弗吉尼亚、阿肯色、田纳西、北卡罗莱纳、特拉华州、肯塔基州、马里兰州、密苏里州。红蓝之争的源头何在? ——梅松狄克逊线和“分裂”的美国 美国南北战争已经过去了一个半世纪,硝烟、战火都成了历史,可南北在思想意识深处的裂痕并没有随风而逝。
如果把梅松狄克逊线和2004美国大选的红州、蓝州分布图叠加,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这条线以北的过去的自由州,全部属于民主党,这条线以南的过去的蓄奴州全部选择了共和党。当然,这里的南部北部不包括后期开发的西部领土。
根据美国“赢家通吃”的选举制度,一旦某个候选人在某个州取得多数票,那么意味着这个州所有的选举人的票都输入囊中,也就是说,你输掉一票就意味着一无所有。这个制度的优劣我们以后再做评论,这个制度的直接后果就是,对于那些稳操胜券的州,候选人懒得浪费精力,心想,反正是我的,何必多费心思;对那些稳操败券的州,候选人也懒得浪费精力,心想,反正不是我的,何必多费心思。于是,那些摇摆不定、可胜可败的州就成了候选人必争之地,就像一场战争中的关键战役,胜了就取得战略制高点,因此,这些州被称作“战场州”或者“摇摆州”,还有人更形象地把它们叫做“紫州”,而那些无足轻重的州就成了所谓的“安全州”。
近几届美国大选,有些州成了著名的战场州,有趣的是,靠近梅松狄克逊线的这些州,历史上是自由州和蓄奴州的斗争前沿,今天则成了美国大选的“战场州”。
比如说,俄亥俄州,这条穿越梅松狄克逊线的州对美国大选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两党候选人都投入巨资,力图取得该州。二战后,赢得俄亥俄的候选人,绝大多数赢得了当年的大选,唯一的例外是1960年,当时肯尼迪在俄亥俄州失败,但击败尼克松当选总统。因此,美国人常说,得俄亥俄者,得天下。
梅松狄克逊线的走向是沿着宾夕法尼亚,这也是著名的摇摆州,2008年两党还没开打,民主党人就在宾州开始了摇摆州夺票的预演。
从2月5日到3月4日一个月的时间,希拉里狂输13场,代表数被******反超,全国支持率也被******超过,包括民主党籍的国会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甚至也含蓄的表态希望希拉里退出,希拉里面临的困境空前。她把希望寄托在宾州,在这个白人占总人口83%、也是美国老年人口第二多的州,展开令人难以置信的绝地反击,在宾州获胜,保留了代表民主党晋级决赛圈的希望。 从最近几年的选举来看,宾州摇摆幅度不是特别大,1992年、1996年克林顿两度夺得该州,2000年和2004年民主党也在宾州险胜。2004年大选时,布什认为有望夺得宾州,于是投入大量精力,大选期间访问宾州达四十多次。
正因为在大选中的重要性,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和佛罗里达一道,被称为美国大选的“三巨头”,无论哪个候选人,如果这三家照单全收,可以说进白宫十拿九稳。
有时候,说美国的州容易让不了解美国人的感到云山雾罩,稀里糊涂,有时候不如说城市来得直接、干脆,《独立宣言》的签署地费城就坐落在宾州,而钢铁城匹兹堡也在该州,俄亥俄州不大,克里夫兰算是比较有名的城市,这里的篮球队有了小皇帝勒布朗·詹姆斯加盟后,知名度陡然提升,我写段话的时候,东部半决赛克里夫兰骑士队和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刚刚打成2:2平。
“三巨头”中,只有佛罗里达和梅松狄克逊线相去甚远,不过,因为它不属于建国初的13个殖民地之一,因此可以另当别论。
1818年,一大批塞米诺尔族的印第安人和居住在佛罗里达的逃亡奴隶袭击了美国佐治亚州边界一带,这一下,美国人终于有了向南扩张的接口,提出“门户开放”的门罗总统委派安德鲁·杰克逊将军率军打进佛罗里达,并推翻了西班牙总督,占领了圣马克斯和彭萨克拉。1819年,美国和西班牙签订条约,美国仅花了500万美元就获得15万多平方公里的佛罗里达;1845年,佛罗里达正式加入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也有短暂的退出。这位绰号“老胡桃木”的杰克逊将军,是美国人的英雄,后来当上了美国总统。崇拜英雄,这也是美国人的性格。
回到佛罗里达,它为中国人熟知还是2000年那次大选。2000年,佛罗里达州的两个计票中心出了机器故障。当时,打孔式选票设计得很糟糕。如果打孔的时候力度不够,没有打穿,就成了无法统计的废票。工作人员为节省时间便废弃了5400张有效选票。结果仅仅在埃斯坎比亚一个城市就有4000张被废弃。佛州的选票统计结果出来后引发了长达五个星期的重新计票和法律诉讼。
正是凭着在佛罗里达有争议的胜利,布什2000年当选美国总统,佛罗里达的民主党人一直不服气,老百姓也是怨声载道,2004年我在美国采访时,恰逢佛罗里达遭遇飓风,损失惨重,有民主党人和我说,你知道为什么飓风袭击佛罗里达吗?那是因为四年前布什靠作弊赢得佛罗里达,上帝怒了,惩罚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