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超级优等生:优等生最高效的学习方法(超值金版)
3380900000074

第74章 考前“磨枪”,不亮也光(2)

(2)文字压缩法。上课认真听讲,留心老师反复重复的话题。边思考边把重要的知识要点在相应的地方记录下来,只需记几个重要词语,其他一律用省略号代替。对不清楚的记录要利用休息时间整理,切不可贪多求全,把记笔记当成听写训练而忽略对知识的“消化”。

(3)卡片法。把笔记整理成回答式的卡片,贴进书里。卡片逐渐增多,你的视野也会随着教科书丰富起来,让书变成“袖珍图书馆”。制作卡片要讲究科学、简明、实用;纸片不宜过大,内容不宜冗长,以免成为复习时的精神负担。

3. 如何进一步编辑笔记

笔记除了记录,还要编辑,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所以,笔记的编辑技巧非常重要,不能忽视。下面列出三项编辑技巧,给同学们参考。

(1)二分法。把笔记本分成双数页、单数页,或上段、下段,或左、右两边。如此分割成两块区域,一边专记自己查过的资料、注意事项、剪贴、标准解答、其他解答等;另一边则记录老师讲课的内容、练习题等。尽量把同一个主题容纳在同一页里,如果跨页记载,复习时就显得不方便,也不容易记忆。

(2)制作目录、索引。如果想妥善运用综合性的笔记,制作目录和索引非常必要。方法是将笔记本上的每一页编码,前两三页空下来,以便做目录之用。

(3)图文结合。笔记不限于用文字来表现,可以尽量把有关的地图、图表、比较表等纳入,使内容一目了然;说明文字最好简单明了,千万不要长篇大论。

提升作业质量,兵精贵在操练

作业是学生时代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到底为什么做作业和怎样做作业,不少人仍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同学认为:作业是老师布置的,还要判分数,所以要做作业。有的同学把作业当成了负担,视为一件苦差事。

做作业的目的很明确,一是用来检查课堂学习的效果,二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三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做作业,不仅使学生学会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而且也培养了思维能力。因此,做作业不是学习生活的累赘,而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1. 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

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

2. 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得到了很多实惠: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

3. 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

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而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

4. 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

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做作业的作用是如此重要,所以学生必须找到方法,更好地利用作业这一途径提高学习水平。

下面我们介绍做作业的几种方法,称为“四项原则”和“八项纪律”:

1. “四项原则”

原则一:不要对所有的题“一视同仁”。善于学习与不善于学习的同学之间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谁能抓住重要的信息,知道这道题主要讲的是什么、透露着什么信息,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视同仁,虽然做了不少题,但效果不一定好。

原则二:着重做不会的题。很多同学都犯这样一个毛病:会做的重复做,喜欢搞“重复建设”,不会做的不闻不问。这是做题的一个误区。善于学习的同学则不这样,已经掌握的题少做,专挑不会的题反复练习,这样才能学到新的东西,提高自己。

原则三:经常整理做过的题。有些同学经常是做完了题就一扔,同时大舒一口气:“哎呀,终于做完了。”像是在完成任务。有些同学则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分门别类地整理自己的作业,不断地总结和发现新的问题。

原则四:不时翻看整理作业。作业整理好了,应该同课本一样放在书桌前或者最显眼的位置,不时地提醒自己翻看。要不然,整理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2. “八项纪律”

纪律一:作业之前先复习。

复习是做好作业的关键,只有复习得好,作业才能做得好。做作业前,先把老师这一节课所讲的内容认真地看一看,弄清基本原理和概念,想一想这一堂课讲了哪些内容、原理、概念,提出了哪些定理、公式?这些定理、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有何意义和作用?互相间的关系是什么?特别是对例题要明白、清楚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解题时用了哪些方法,解题思路是什么,突破口在什么地方等。全部弄清楚这些问题后再去做作业,作业才能做得既快又正确无误。

纪律二:认真审题是作业的关键。

做作业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审题,连题都判断错了,作业内容就全错了。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如此,首要的一步是审题。认真审题就要多琢磨、细推敲、深思考。审题时首先要弄清楚题目的内容,所给的条件,有什么限制,什么要求,需要联系哪些知识等;其次要考虑好解题思路、方法、步骤,要善于把一道题分成几个部分,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分清其中的已知和未知,弄清各部分的联系,设计好整个解题步骤,一定要让自己做到不明白题意不做题,不清楚方法步骤不下笔。

纪律三:细心做题。

做题是表达思路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既动脑,又动手。做题的关键是要保证规范、准确。要做到这两点就要求学生认真地抄好题,书写格式必须正确、规范,严格按照各类题的解题要求,仔细演算解题的每一步,得出正确的结果。只要平时做题认真细致、步骤完整、思路正确、表述严密、准确无误,考试时才能照这种良好的习惯进行。

纪律四:独立完成作业。

做作业的目的,就是巩固、消化、加深和提高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学生必须有独立做作业的习惯。所谓“独立”,就是亲自动手、自己思考、自己解决和自己完成。

纪律五:认真检查作业。

做完作业后认真检查,是保证作业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和问题。因此,作业做完之后,一定要认真检查之后再交上去,这样就避免了作业中的差错和遗漏。作业检查一般分四步进行:一是检查题目是否抄对;二是审题是否正确;三是运算是否正确;四是方法、思路与步骤是否正确。平时做完题要认真检查,考试时做完题更要认真细致地检查,因为检查是排除和发现错误的重要方法。

纪律六:做完作业之后要思考。

作业完成之后,一定要耐心地再思考一遍,想一想做这一道作业题用了哪些概念、原理、公式,这道题和例题有什么关系,和哪些题有联系,有什么特点、规律可寻,稍加变化还能变成什么样的题,是否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等。这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系统掌握、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目的。

纪律七:分析总结作业。

老师把作业批改完发回来后,一定要尽快翻阅,认真分析,耐心反思。对做对的题目,想一想是采用什么样的思维和方法做对的,以后遇到类似的题能不能触类旁通;对做错的题,要找出做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