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天外来客:外星人与UFO大全集(超值金版)
3380000000056

第56章 月球上藏着些什么秘密(2)

夜幕降临后,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道道刺目的闪电从夜空掠过,这就是流星。所谓的流星,实际上就是宇宙空间中大大小小的存在物。它们个头不一,有的仅有一两米,有的竞达十几千米,而且数量颇多,一不小心就会进入行星的臂膀内。这些物质虽然体积不大,但运动速度极高,所以破坏力甚大,当它击向地球表面后,往往会在撞击地形成大深坑,我们称之为“星伤”。

由于地球有大气层作为保护,一般的流星都会在大气层里被燃烧殆尽,陨击事件并不常见。但在没有大气层保护的星球上,天外陨石的撞击事件就会大大增加,留下麻麻点点的陨击坑,大一点儿的就叫做环形山。据科学家说,月球上的环形山就是这样形成的。

众所周知,由于自转速度等原因,月球永远是一面向着地球,一面背对着地球。历次宇宙飞船拍回的月表照片显示,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分配得非常不平均。月球背面的环形山,又多又密,一个挨着一个,而且月球上大多数山脉也分布在背面。月球向着地球这一面,环形山数量并不多,而且山脉也少,几大月海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而且月海平坦得像无风时的湖面,找不到一个环形山。这种地貌分配难道是自然运作的结果吗?

如前面提到的,环形山就是陨石下击造成的“星伤”。月球的地貌明确显示:来自宇宙深处的陨石,都比较集中地击在月球的背面,而很少撞到月球的正面。为什么会这样呢?众所周知,月球像地球一样,有公转也有自转,每次陨石都击在背面,令人匪夷所思。考虑到月球的年龄有50亿或60亿年,那么,这种地貌分配就更加怪异了。比如,平坦的月海,丝毫没有被撞击过的痕迹。

在五六十亿年的时间里,都能够避开撞击,显然是难以理解的。研究者们认为,月球如果曾经穿行一条陨石带,由于自转的原因,那么来自哪一个方面的陨石都基本相同,绝不可能发生陨石集中袭击一面的现象。显然,月球的这种地貌不是自然形成的。

就算说到环形山,它也有许多令人困惑之处。如果环形山真是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是由巨大陨石撞击后形成的,那么,月球环形山本身的特点,就能不假思索地将这种说法否定掉。

1994年“SL9”彗星撞击木星事件启示我们,宇宙星空间的撞击,能量出奇得大。“SL9”第一块碎片只有直径200米,但它却造成了一个直径1000多千米的大火球,形成了一个近万千米的暗斑。按照一般道理,陨石对行星袭击造成的破坏,与陨石的质量、速度成正比,大的陨石撞击后形成的陨石坑又深又大,小陨石撞击后形成的坑则又浅又小。然而月球的环形山并没有遵循于此。因为,月球环形山,不论多大,可是深度都大略相同,大多数都在4-6千米之间,有些环形山达到直径160千米以上,可深度只有两三千米,与一个直径10千米左右的环形山几乎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撞击月球的陨石不论大小,力量都是一致的?常识告诉我们,这在自然界中是不可能的事情。

科学家推测。一个能形成直径80~160千米环形山的陨石,撞击月面,其能量相当于几万亿吨TNT爆炸的当量,撞击月球的陨石会在月面上撞出一个深达几十千米的深坑。甚至有的科学家认为,直径超过6千米以上的陨石,也会造成一个比直径大四五倍的深坑。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月球上没有一个陨石坑是按科学家的推测出现的。

月面上最大的环形山是加加林环形山,它的直径有280千米,但深度仅有6千米,一般直径200千米的环形山,深度大约都在三四千米。为什么会这样呢?科学家们对此眉头紧锁。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一提,与月球的体积相比,月球上的陨石坑大得多,比如,加加林环形陨石山就是月球直径的1/13,而地球最大的陨石坑是地球直径的1/60,二者相比,月球的陨石坑让人惊讶:以月球这么小的个头(指月球体积与陨石坑相比),却承受了如此巨大的冲击力,而在冲击之下竟然没有破碎,也没有改变轨道!要知道,陨石下击是在瞬间完成的,联想起月球上200千米以上的陨石坑既集中又数量颇多,那就更加神奇了。

面对如此分布的月球地貌,还有那些深度相当的环形山,科学家指出,以往的科学理论和各种各样的统计、计算一概失去了效力。

“月球一宇宙飞船”的假设认为,月球奇怪的环形山,并不是自然形成(自然确实无法形成类似的环形山),而是被外星人(或者说智能生物)改造而成的,它实际上是“月球一宇宙飞船”最外面一层防护层。通过对月球密度的分析计算,科学家认为,一颗较大的陨石倘若撞上这层防护层,只能形成一个最多不超过4千米的小坑。在无法科学解释月球环形山的情况下,上述解释恐怕是最合理的。

高能武器曾击伤月球,月海即是伤处。

1945年8月6日清晨,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地球轨道,尽管当时的卫星仅有84千克,但它却标志着人类跨进宇宙航行的时代。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少校在320千米高的地球轨道上飞行了108圈,安全返回了地面。以上这些成就意味着远程运载火箭技术趋于成熟。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又连续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这证明人类已经具备了远程攻击能力。

原子弹技术与远程运载火箭技术相结合,使科学家想“炸掉月球”。美国特拉华大学的数学教授亚历山大·亚伯指出:地球上之所以一直存在恶劣的自然灾害,像火山爆发、海洋风暴等,都直接或间接与月球有关,甚至人类的某些疾病及精神变化也与月球有关。迄今为止,地球人类并没有轰击月球,但它实际上早已伤痕累累,月球表面存在大量曾经被轰击的证据。

莫斯科施密特物理研究所的B、列文博士,向美国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所的同行展示了“探测者”卫星拍下的月球照片,其中25张拍摄的是月球背面的地形情况,那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在月球背面有一些直径3-30千米的火山口,排列非常有规则。其中有若干呈直线分布,这种成串排列的情况与月球正面的火山无规则的分布大不相同。在自然条件下,不管是陨石撞击,还是火山喷发,都不可能形成如此规则的分布,显然它不像是自然形成的。看着这些照片,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种分段标尺射击后的情形。比如说,一架俯冲扫射地面的飞机,由于射击速度一定,但飞机的运动会造成地面极有规则的弹孔分布。

科学家在仔细研究了这些照片以后认为,这些火山一定是某些智慧生物连续轰击月球时造成的。在轰击发生的时候,由于月球的自转造成了成串分布的现象。也有一些人进一步推测,在蒙昧时期,银河系互有往来的生物之间,发生了一场悲惨恐怖的战争,主要战场很可能在地球与月球之间。

在上古神话传说中,我们也可以窥见月球曾经受到过某种攻击的情况。生活在南美洲哥伦比亚瓦乌贝斯原始森林中的印第安部落,就有这样一个传说:

“突然,晴空霹雳。一道闪电以万钧之势直捣天空……闪电把天空打伤了,鲜血从天上滚滚流下。”这个传说显然在说某种打击的威力,它从地面直射天空,这与我们现代发射火箭的情形很像,火箭带着一道闪亮的火光直冲天空。尽管这个传说没有打击的目标,但有人据此猜想,这道闪电攻击的对象正是月球,纷纷落下的“鲜血”,实际上是月球表面受轰击后散落的岩石,有一部分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强烈燃烧,像鲜血一样的红,映得满天通红,这与以下将要谈到的人类曾经历过“雨火”的记载是吻合的。

如果说以上这则传说还不能肯定攻击的就是月球,那么,居住在智利阿乌干地区的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中却明确说到月球曾经受到过攻击:一位天神用一只兔子拍在了月亮的脸上,于是乎,月亮脸上便产生了一块不雅观的伤疤。

倘若把这两则神话传说与苏联“探测者”号卫星拍摄回来的月球背面照片联系起来的话,就会使月球曾受到智慧生物的攻击,并被击伤的假说立得更稳。

而中国的许多神话传说可以进一步增加这种假说的可信度。

据《淮南子》载,当共工与祝融大战失败以后,心高气傲的共工愤懑之下,一头撞向支撑天地的大柱子-不周山。这一撞,后果很严重,造成天崩地裂,天地分离,天塌了一个大洞,于是乎,有了后来“女娲补天”的传说。有人据此推测,上古神话中所谓的“天”,就指的是近地轨道上的月亮。天塌一洞,指的正是月球表面被轰塌一块的事实,这与以上月球曾遭到智慧生物攻击过的假说再一次吻合。

由上得出结论:月球确实曾被击伤过。这一假设有上古神话传说和现代科学发现两方面的佐证。那么,月球真的是被银河系互有往来的智慧生物击伤的吗?这一点我们不能肯定,如今我们的科学视野还没有扫遍银河系,更没有发现银河系内存在智慧生物的证据,甚至连太阳系边缘上的海王星、冥王星我们都所知甚少。根据中国神话叙事极强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认为将月球被轰击的事件放到中国完整的“天”神话系列中来是明智的,也是比较合理的。再有,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都发现,在地球史前文明中有极强高温造成的地质结构和被毁灭的城市遗址,这说明地球上确实经历过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将月球曾遭到轰击与这场战争相互联系起来是顺理成章的。

综上所述,科学家的推测与上古神话之间是一致的:月海是在环形山消失之后形成的,而且月海存在许多智能生物加工过的痕迹,它实际上就是月球人对损坏的部分进行修补的产物。月球月海部分的环形山为什么莫明其妙地消失了呢?这又回到了我们的假说上,月球是被反叛者用高能武器击伤的。巨大的轰击,炸毁了月球宇宙飞船的一部分(现在月海所在)防护层-环形山,可能已经裸露出内防护结构,月面上被轰出几个巨大的圆形深坑,月球人用极强的高温熔解了含有大量铁、钛、铬、锆等金属物质,然后,填入这些深坑,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月海。月球在这番强力轰击下,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不得不从近地轨道升起,进而产生所谓的“天地分离”。

“补”天女娲或补的是月海之“洞”

经过科学勘察,总面积1125万平方千米的月海,其深度平得像无风时的湖面一样!月海为什么深度彼此相等?再有,阿波罗采回的月海岩分析认为,月海岩是由钛、铬、锆等耐高温、高强度、高防腐的金属凝固而成的!进一步分析认为,熔解以上合金需要4000℃以上的高温。那么,谁能将钛熔化并覆盖如得克萨斯州一般大的地域?此外,月海中不仅含有铁和钛,而且它的纯铁颗粒不会生锈,这说明曾经过人工的脱硫、脱磷工艺。月海之谜也就成了关于月球的谜中谜。

现在科学家仅能知道的是:月海是由某种发出高温的“力”,在熔解了以上这些金属后构成的。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估计,为了熔解以上各种成分的金属,并把它们制成合金至少需要4000℃,低于这个温度是不行的,怎样才能使月面达到这样高的温度呢?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

在这里,我们着重研究月海之谜着眼点主要在于:在我们看来,月海与神话传说中的“天穿一洞”相联系,其中隐藏着巨大的玄机。神话中说,女娲“采七色丹石,以补苍天”。然而人类的探月结果证明,月海中的熔岩元素的确有多种成分,熔化之时必定是“七彩”。女娲之“补”,月海之“洞”,这一“补”一“洞”,实在配合得天衣无缝。

此外,唐朝《酉阳杂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郑仁本在与家人寻找他失踪的弟弟的时候,“见一人布衣其洁白,枕一袱物,方眠熟。即呼之日:某偶人此经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日:‘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日:‘君知月乃七宝成乎?月势如丸,其彰,日炼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袱,有斤、凿数事。”

上述故事与女娲补天的神话有某种关系,但其中“补天”的观念却不知来源于何处。我们是否可以作这样的推测:“补月”的观念正是文字记载的女娲补天神话中丢失的部分,而在民间传说里被传承了下来?果真如此,那么,女娲补天的神话就更具体了-女娲补的“天”,实际补的是月球月海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