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萤光集:流萤作品及其他
3371200000042

第42章 媒体与友情(6)

1949年秋天,他听从党的召唤,随同甘肃日报第一任总编辑、老新闻工作者阮迪民同志,步行1000多里,跟随彭德怀元帅统率的西北野战军西进解放兰州,创办《甘肃日报》。其间,除“****”中有7年调离报社,到农村和农业部门外,他一直干在报社、学在报社,先后任甘肃农民报编辑、记者、副总编辑,甘肃日报编委、部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直到1984年。流萤是有才华的,解放初期曾写出过出色的新闻报道和通讯,但他更多的时间是默默无闻地值夜班、当编辑,为别人做“嫁衣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同报社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平反冤假错案,在全国较早地宣传包产到户等新生事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83年甘肃省委要他到宣传部当常务副部长,他仍舍不得离开报社,所以继续兼任报社总编辑。

流萤走一处实干一处。从1983年到1993年他离休为止的10年间,做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1年多,省委组织部长4年多,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4年。这好比人生的“站口”,流萤每一站留下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和政绩。而创建兰州碑林则是他完全离职后为甘肃人民所做出的一大重要贡献,也是他在休息后的人生第二春天里再创辉煌的突出事例。

久有此志

兰州碑林建成对外开放于2000年6月,而流萤兴建碑林之意早在十多年前就萌动了。

40年代后期流萤在西安上学时就常去西安碑林观光,那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历代碑刻,使他深受教益和鼓舞。碑林就是一部简明古代史、文化史,碑林是刻在石头上的别的史料难以替代的历史书。

流萤看一次赞叹一次,并常常想到家乡、想到甘肃。历史上甘肃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敦煌应该说是过去的“上海”。丝绸之路一度成为东西商贾文化交流的通道。宋以前甘肃的整体情况是不错的。自南宋以后才渐渐落后了。明清以后,海运大兴,世界文明首先接触的是沿海。政治中心的转移,自然生态的破坏,海上交通的发展,这三条使甘肃失落了。甘肃老教育家水梓先生有句名言:“不是甘肃落后而是后落。”流萤很赞成此说法。如何改变“后落”,让全国和世界了解甘肃,让甘肃走向世界,这是流萤多年来考虑的一件大事,但苦于无条件组织实施这种设想。1983年7月他被任命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甘肃日报总编辑。一次到福建去开会,看了福州的鼓山,那里有500多块摩崖石刻,刻有蔡襄、朱熹等人的墨迹,很气派,很醒目,这对流萤是又一次大触动。以后又去过泰山等名山胜地,使他产生一种强烈感觉,“千年的石头会说话”,许多历史人物故去已千百年,但书法仍在。石死文活,刻了字的石头就有了生命。

中国有庙就有碑,有碑就留史。甘肃有西夏碑,有西狭颂,有敦煌写经等等,也应搞起来。他认为,让世界了解甘肃,让甘肃走向世界,必须加大宣传力度。甘肃是文化大省,在“后落”中有优势可取,建立碑林是个长久的办法。但是他的设想当时难以实现,他在宣传部只呆了一年多时间,当获得时任********李子奇同志的支持,酝酿搞碑林时,他被调离宣传部到了组织部,以后又到了人大常委会,在那里管的都是别的事,不管文化,所以将建碑林的事只好放下。1993年1月流萤“到站下车”,他又想起建碑林来。当年3月便向省、市起草报告,并着手搞规划、计划、寻钱、寻人。1995年时任兰州********的李虎林同志批了他的报告,给了30万元,省上财政也给了60万元,建立碑林的事算正式起步了。对此流萤在他写的《兰州碑林纪略》中有简要概述:“余有志碑林久矣!一九八三年,余司宣传之职,深感世人受边塞诗影响,对甘肃多有误解,因之倡议创建碑林,藉以展示甘肃古今人文之盛。嗣以后岗位转换,政务繁杂,匆匆不暇,难董其事。一九九三年,余年逾花甲,息影政坛,心有余而力尚可,家庭支持,社会赞同,乃横下一条心,知难而进,决计以有生之年促成其事。”

各方支持

有了好的开端,但不等于建起了碑林,这只是千里之行迈出了第一步,其后的路还很长很长,诸如选址、设计、资金筹措、地面建筑、碑文选择、碑石镌刻等等,都需要一件一件认真去做。

首先遇到的是地址,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开头有人建议放在南山,但那里一是较远,二是风大,不便观摩和碑石保护。随后有人建议放在兰州名园五泉山,但此处地盘小,潮气大,也不利碑石久存。

为此事流萤跑遍了兰州许多地方。最后选定白塔山西侧一个荒山头,这里可推出一片建设用地,周围环境好,居高临下,兰州市区一览无余,白天可观街景,晚上可赏夜景,而且不掏地皮费,能节省下大批资金。它的东边为元代兴建的白塔寺和白塔山公园,前为古金城关和奔流不息的黄河,塔影河声如梦来,有人称之为“背靠太师椅,腰垂碧玉带”,是风水宝地。都说这个地址选得好。地址确定后积极找人搞设计,最后选定由彭继均先生主持来搞,他是老清华大学毕业的专家,曾任兰州市园林局副局长兼设计院院长,经多见广,经验丰富,最适合担当此任。

推出了地皮,搞出了设计,此时找钱又成最紧要的事。1997年8月,流萤找时任甘肃省省长的孙英和兰州********陆浩、市长朱作勇到现场去察看。孙英是学历史的,看得较远。他看后对碑林规划讲了许多很好的意见。最后问还有什么事?流萤说主要是资金问题。孙英问:“得多少钱?”流萤答:“初步匡算需1800万元。”孙英、陆浩、朱作勇现场办公,商定用“三三”制办法筹集资金,即省上拿600万,市上拿600万,社会赞助600万。省、市的1200万元打报告批后就可办,社会赞助自筹的600万元可不那么简单。如何办?流萤长期做报纸宣传和组织领导工作,认识不少领导干部和一些企业家,于是他以人格魅力,选定那些可拿出钱、关系也好的单位,亲自上门求援。流萤说,要钱要看对象,一是看人家有钱无钱,有钱就要,无钱不能硬要。二是看关系如何,张口有无效果,无效果的再有钱也不便张口。他自筹社会赞助的第一笔钱10万元是省广播电视厅拿的,当时的厅长杨德儒同志原任兰州市委副书记,后任庆阳地委书记,对书法爱好,对建兰州碑林亦很赞成。这次流萤向他求助,便慷慨解囊。

其后甘肃日报、兰州日报、兰州晚报、甘肃电视台等新闻单位一个个伸出援助之手,一些大企业如酒钢、金川公司、亚盛集团、供电局等都给予积极支持。2000年国庆节期间,甘肃省原省长、现********宋照肃来看碑林,兰州铁路局局长、书记随同。参观中,铁路局的领导说,我们局在兰州有大量职工,兰州碑林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活动场所,主动提出捐赠20万元。一些民营企业也主动捐资出力。大家说:“建兰州碑林是大好事,是公益事业,应当支持。”流萤到处“化缘”,终于拿到大量社会赞助的资金。我说,建碑林是你的使命,当总编辑、部长、主任是为你建碑林铺路,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流萤笑了笑说,碑林是我发起并亲自搞的,事是大家办的,要把碑林比作一朵花,那么这朵花是大家培土浇水开花的。没有党政领导的关心和大家的帮助,就没有兰州碑林,我流萤再拼命干也难成全此事。

一丝不苟

流萤说,没有钱啥事也办不成,但有了钱也不一定就能把事办成办好;找钱要费心血,用钱也要费心血,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花。贯穿碑林建设始终的是质量第一,一丝不苟,少花钱,办好事。

基建是个大项。他们选了好地址,有了好图纸,但此处地质系湿陷性黄土,一见水就下陷,所以处理好建筑物的基础是个关键。流萤说,我们常说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碑林是千年、万年大计,更要把质量提到首位,一点马虎不得。草圣阁6层高30米,是碑林的主体建筑。为了确保质量,打了37根井桩,深度都超过了30米,用了大量钢材,到卵石层后又下挖50公分。市内的高大建筑井桩一般为二三十米,而碑林最深达到37米,按流萤的说法就是要做到“千年大计,万无一失”。碑林建设在基础,打基础要舍得花钱。为了保证质量和安全,他们在开挖浇灌井桩时,设了提斗、软梯、照明、电话、输氧等设施,井下井上形成一体,随时沟通,结果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建筑施工任务,未发生大小人身事故和机械事故。有的群众说所以未发生事故是因为此处“风水好”,其实是碑林建设者组织工作做得好,做得扎实,一丝不苟,故能防患于未然。

选碑石也是建碑林的基础工作之一。现在全国产碑石的地方不少,但真正质地全优者并不多,如果选不好,将风化石弄来那将前功尽弃。流萤经过了解,得悉陕西富平石好,便亲赴富平选石。在那里他了解到富平石有三个特点,最好的是凤凰山所产石头,他又赶到现场考察访问,最后选了凤凰山石。屋顶用的琉璃瓦,兰州就有,价钱也较便宜,但质量不过关。经了解富平的质量好,价钱却高一些。流萤与厂家商讨,我们干工程,从来不要回扣,但要你确保质量,质量不好就退货。所以碑林建筑的琉璃瓦远看金色流光,近看也经得起琢磨。

刻苦求索

流萤说,要钱,搞建筑,只用了我百分之五的心血,我的大部分心血用到选择镌刻碑文上了。甘肃是多民族的古文化大省,又是经济相对落后的省,所以选择碑文必须尊重历史真实,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又必须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含量。这是需要花巨大精力和心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