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萤光集:流萤作品及其他
3371200000032

第32章 书信往来(2)

以上仅就大著中字大可看清的书法作品与释文提出疑点,请与专家确定后将碑林中有关释文更正。大著中引文亦有误字及断句可商者,因不影响碑林,故不详举。

大著333页提到天水宋荔裳祠楹联,根据拙作《二妙轩碑帖序》“水月空明”调查,谓“空明”应作“通明”,极是。拙稿原作“通明”大约由于“空”、“通”音近,“空明”又是诗中常用词,故被打印成“空明”了。那篇序被打印错了好几处,有一处,错得很奇怪。在南郭寺刻碑时,我另作了一篇文言短序,自己书写,刻嵌在一个亭子里,对面是冯仲翔先生的书法,不知您看到否?听说二妙轩帖已由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大约是天水建委送去出版的,一直瞒着我,给我没送书。刻二妙轩,是我策划、指导的,记得出版社要用我的序,来函征求意见,我回信同意,却不知用了没有,用的是哪一篇?吾兄若知其事,不妨代达我的意见,即使不给稿费,书总该送吧!

门联等过些天将遵嘱撰书,反正门还未修,不会误事的。

即颂

俪安

松林

2002年10月26日手仍发抖

致霍松林(二)

霍老大鉴: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请教了,您和主佑师都好吧!

您老撰书的长联,最近悬挂于碑林草圣阁一楼门柱。此联在内容与书写两方面,经您老一并推敲,益见完美,它概括了兰州碑林的内涵,又寄寓了您老对家乡文化建设的关怀,我是非常感激的。如今悬挂于碑林,将永远受到来者的赞赏。

今年,我身患胆囊结石和乙状结肠癌,住院接受手术,至今每月还要化疗五天。可幸者,发现早,手术是请上海大专家来兰州做,做得比较好。因为结肠上的病,好处理,一般预后可以,我也没有太大负担,已开始做些事情。请霍老不要挂念。长联的照片,我挑了几张寄来,请您老看看。如要大一些,我放大几张寄去。

听说,西安今年很热,望二老保重。

流萤敬上

2004年7月21日

凡英身体还可以,向二老问好!

致霍松林(三)

松林、主佑二老钧鉴:

十二月二十日信,年前接到。为兰州碑林事,既让二老千里迢迢冒着风寒来兰州,又让霍老费思劳神撰写长联,今日思之,深为不安,只有代表家乡父老谢谢!长联稿,我已送给袁老,他看了以后,连声说好,似无可改动之处,但我还是把打印稿留下,请他琢磨。至于我们俩,欣赏之能力已有所不逮,何敢言“斧正”!我们读了,非常满意。上联写建筑、绿化、环境,下联写碑刻,对兰州碑林概括无遗。我们想,日后展出,必会受到人们赞许。我们计划,悬挂于草圣阁。这里建筑高大,视野开阔,昂首观读,兴味盎然!若置于金城关骑楼,则显得低矮、急促。草圣阁楼层高四米,除去横梁,础石,净高三米,悬挂长联,是显得有些短,字有些小,但已修造成那样,没有办法。柱子横宽五十公分,写双行完全可以。霍老按三米高、五十公分宽写可以,写小些放大可以。根据我们经验,写小放大不伤字。

赵老《塔影河声》那块匾,原件是写在一张信纸上,字只有三公分大,我们放大到八十至一百公分,字不走样。霍老写大写小都行,只希望多写几幅,个别字好选择。毛主席给甘肃日报写报头,共写了四幅,他老人家从中选了四个字,但原件都给了报社。我看到一份资料,李可染老先生讲,做楹联牌匾,写小放大好。写大写小,请霍老定。

我还有个请求,就是在碑林东边,有一碑轩,就是安放岷县大崇教寺碑的那个地方,有三块碑,横卧,宽二米,高八十公分,现在只刻了两块,一块是季羡林老先生写的四言诗,二十句,八十个字;一块是朱乃正先生写的散文,四百多字。还有一块,想请霍老写,撰文并书。写长诗或组诗,我们不敢奢望,能写一篇五百字左右纪游散文,就求之不得了!

霍老咏兰州的律诗,能写给碑林,我们非常高兴。我们刻的碑,直立,高一百六十公分,宽七十公分,一般按四尺整张写,刻时再调整放大。霍老写大写小都可以,只希望竖写就可以了。

王新令、汪青墨迹,王劲先生已复印选来,我们正在制作。

这次,霍老指出,******致邓宝珊信,我将“概祈”释为“概能”,非常感谢!以前,霍老曾指出拙著《塔景河声》中十处错误,使我铭刻在心。有些错误,在我是不可避免的,如黄庭坚诗中的“麈”字,我根本不认识,想当然地认成了“尘”,一经霍老指出,我细看拓片,“麈”字很明显,岑参《宿铁关西馆》诗,我从未读过,平仄我也不懂,又未细心阅读。有些是自己书法知识差,误释了。如张澍诗,“鼓”误为“发”;吴镇诗“问”误为“得”;千字文,“恃”误为“持”,米汉雯诗,“彩”误为“朝”,王学伊跋“以”误为“己”。有些是自己没有理解透,而贸然断句。如慕寿祺文,“胡为轩后屈尊亲下问?”误为“胡为轩后屈尊亲,下问:”至于米万钟题画诗那个字,我释为“采”,肯定错了,至于究竟是“求”还是“泉”,我们这里一些书法家也吃不准。查草书字典,很明显是“泉”,但又怎么理解呢?前些天,中国书协刘炳森来,也认为释为“采”不对,但究竟是什么字,也未讲。如果“快、泉”在意境、平仄上能讲通,则可认定,否则,只好阙疑。诗中“故挂”,故误为“取树”,那肯定是我释错了。我想我那本书,错误还会多多,现在,只印了那么一些拓片,霍老就看出那么多错误,如果将全部拓片印出,那释文、断句上的错误,何止“百出”。霍老,我干碑林,困难有三:最困难的是知识不足。碑林涉及历史、文学、书法、文字,无论哪一方面,我都不行,却斗胆干了起来,其结果必然是到处硬伤,这只是逐步发现,逐步改正。二是资料困难。为此,我花了百分之九十五的精力,好在大家支持,给予提供。第三才是资金,好在熟人多,我脸皮厚,不是太困难。在做学问方面,我只是心向往之而已。年轻时,没有读下什么书,就去做新闻官、党委的官,忙忙碌碌,亦庸庸碌碌。古人讲“学而优则仕”,现在是“仕为隐则学”,但已晚矣。

这封信,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不要见怪。敬祝二老:

新年好!

流萤李凡英

1月5日书

致霍松林(四)

松林、主佑二老大鉴:

元月八日寄的信和书作,昨天接到了。

霍老书赠的那首七律,主要写兰州碑林,也把流萤点了出来,而且放在最后一句。这是霍老对我们的关爱,也是我们的荣耀。此件已用工程复印机复印了两张,准备作刻碑用。原曾请求霍老写一篇五百字的纪游文章,刻于碑林东轩。如今有了这首诗,就满足了这个愿望。那块碑,横二米,高八十公分。计划:正文八行,行七字,一行一句;前边是题,字稍小些,两行,行八字,后行较前行低二字,后边是落款,字也稍小,同题,两行,前行七字,后行六字,后行也较前行低二字。如此排版如何?

霍老书赠的那首词,对凡英一生从文,给予了鼓励。还写道:“流萤飞到绮窗前。”我们看到这一句,都高兴得很,你推我搡,笑了半天。霍老,您著文是那么严谨,又是这样诙谐。

碑林门联,未定稿上下联各五十一字,修改稿各三十九字,一切请霍老定。草圣阁前庭门柱,除去横梁础石,高三米,宽五十公分,如今字数少了,字可以稍微刻大些,但还是显得小。此联一出,必为碑林增加光彩。

霍老著唐音阁五卷诗文,最近我正在读,只读了一小部分,就已感到,当今之世,才气、学养如霍老者,能有几人?我只能是望洋兴叹了!只能是能学一点,就学一点了!

霍老讲:“务求尽善尽美,也免得别人讥议”我当尽力去做。出了错,骂我,不要紧,大家知道我是半瓶水;但是我最怕别人可能会说,甘肃经济落后,文化上也不行。这样,因为自己浅薄,连累了乡亲父老,心何以安!最近读霍老给合阳县写的碑记,始知雷简夫是陕西合阳人。以前,我听陇南地区同志介绍,误写成四川雅安人。黄庭坚诗中的那一个字,近查刘炳赤主编的中国书法大字典,除了“泉”、“求”近似外,“录”字也那样写。究竟是什么字,我还是没有弄清楚。霍老这次写的“辶帚”字,也是第一次见。

张树华代别人求的四幅字,我都给了他,他非常感谢!

新年刚过,春节将至,我们在这里给二老拜年!祝二老身体健康!

流萤凡英

2003年1月14日

致冯其庸

尊敬的冯老:

您是当代著名学者,对丝绸之路文化深有研究,精于诗文书画,恳请您为我们撰写一篇《兰州碑林记》,并请您亲自书写,这将是对开发、繁荣大西北的传统文化事业的极大支持。并请您写一幅四尺整张的自作诗一篇,以便刻石传世。

敬祝

安康

兰州碑林建设委员会

1988年11月

冯其庸的信

流萤同志大鉴:

嘱书寄去,请正,附寄穿越四季一书内:“煦圃”一文清,赐读。可否恢复水家花园?作为兰州之人文景点,极有意义,亦就是作为兰州的公园。匆匆并问好。

冯其庸

11月3日

致启功

尊敬的启老:

您好!

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经甘肃省政府和兰州市政府决定,在兰州风光秀丽的白塔山上建了一座兰州碑林,占地35亩,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有碑阁、碑廊、碑亭、书艺院等建筑物,是一座集碑刻欣赏、书法教学、游览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仿古园林。碑林主要从艺术的角度展示中华民族黄河文化、丝绸之路文化、西部文化的辉煌历史和当代成就,宣传甘肃,宣传兰州,陶冶人民的爱国情操,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兰州碑林按照古今结合,兼收并蓄的方针,重现甘肃境内著名碑刻,甘肃历代书法家的作品,甘肃出土和发现的秦简、汉简及敦煌写经,展示当代全国、全省著名书法家的咏陇书作,集楷、行、草、隶、篆各类书体于一处,汇古今书法精粹于一园,并兼顾篆刻及书法艺术教育,使之成为具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观赏价值的文化圣地。

恳请启老于百忙之中,拨冗挥毫,为兰州碑林三十米高的六层主体建筑——“草圣阁”题写阁名,并为我们的咏陇诗廊书写一副四尺整张诗作,以刻石传世。

敬祝

安康

流萤

1998年冬月

致任继愈

尊敬的任老:

您好!我们有一项工作,想请您老给予支持。

先说些情况。兰州碑林是甘肃省的一项重要文化建设,经十年筹建,于2000年基本建成,对外开放。其主要目的,是想向世人展示甘肃深厚的地域文化。共占地四十亩,建筑面积七千平方米,碑刻一千余统。其中有张芝、索靖等甘肃历代书法家的作品;有近现代著名人士涉及甘肃的作品;有当代全国著名书法家咏陇的作品;有秦汉简牍、敦煌遗书、肃府本淳化阁帖碑刻;有蒙、回、藏、西夏、回鹘、八思巴等少数民族文字碑刻;有散失各地的唐、宋、明、清、民国时期的古碑;还有近现代著名学者留存的手札。截止到目前,已有三十万人参观,其历史价值、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开始为世人接受。

为了进一步充实其内容,我们正在着手,拟将近百年来敦煌学方面著名学者的手迹,包括信函、手稿各选一二件,刻入兰州碑林,广为流传,以弘扬敦煌文化。为此,恳请任老给予关怀,能将国家图书馆藏的有关资料,提供若干复印件,并请撰写一题序。这对甘肃文化建设,将是极大的支持。

此致

敬礼

兰州碑林建设委员会主任流萤

2005年4月20日

孙英的信(一)

流萤同志:

分手半年,尚在念中。再次感谢甘肃期间对我的帮助,只恨相交甚短矣!今奉上李世民晋祠铭拓片,并拙笔“书无涯”各一幅,以偿前诺,请笑纳。在京如有马前之事,当尽力为之。书不可尽,握手。

孙英

2000年6月19日

孙英的信(二)

流萤同志、凡英大姐:

自京一别,不知二位身体如何,十分挂念,万望多多宝重。

前所嘱之事,因工作忙乱,未能尽早复命,尚希鉴谅。大作《塔影河声》早已拜读,深受教益。只见一处尚需查阅。即三四三页,蒙古王子阔端并非成吉思汗之子,实为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之子,为成吉思汗之孙。以上仅供参考。

另,奉上O字一幅,聊表寸心,望笑纳。

今有警卫局小张来京,托他将《塔影河声》一书并字一幅带去,谨向二位老友致以最良好祝愿。京中有事交办,定当尽力。

握手

孙英

2005年6月24日

牛钊的信(一)

流萤同志:

承蒙赐书赐字,又获赠先祖手迹拓片,非常感谢!非常感谢!

我前一时期因病往院,又患眼疾,视力模糊,写字困难,曾勉强用电脑打了封信,打成后又遇电脑死机,印不出来,没办法只好再来动笔,拖泥带水了这么长的时间,实在太抱歉了。

大作《塔影河声》,我借助放大镜看了一遍,令人惊叹不已,钦佩不已。关于兰州碑林也曾有耳闻,没有想到规模如此之大,搜罗如此之广,镌刻如此之精,是一浩瀚的文化系统工程,它将与曲阜碑林、西安碑林鼎足而立,传之于永久。曲阜碑林、西安碑林,声名远播,气度煌煌,自不待言,但兰州碑林有其无法替代的特点,它从大地湾先民遗迹到现代名士手札,反映了超过五千年的文化脉络,不仅有官私巨碑、摩崖石碣,且有秦汉简牍、敦煌写经,不仅有各体汉字,且有七种少数民族文字。我过去在雍和宫和承德看到过满汉蒙藏四体碑,如今却看到了阿文、女真文、回鹘文等等,真让人大开眼界。近年来建造碑林的颇多,如黄河碑林、皇帝陵碑林等,我看过一些照片,大多粗率拼凑,应景而已,而兰州碑林所包含的文化底蕴,非其他碑林可比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碑的第一工程,也是继曲阜、西安之后的第一工程。我虽未能实地观摩,仅读您的书就令人激动不已。

做千秋事须千秋心。您在文章中说:“不唱天,不唱地,单唱碑林一本戏。”这其实是一本大戏,是一本挖掘西北文化宝藏的戏,是一本发扬先贤潜德幽光的戏,是一本使甘肃人民扬眉吐气的戏。以往谈到金石文物,人们注意力都集中在河南、陕西、山东诸地,至清中叶,学者始把目光投向南海各省,至于甘肃,经常提到的也只有西狭颂,西夏碑,敦煌太守纪功碑以及兰州阁帖等。如今您把如此丰富的文物宝藏展显出来,说明甘肃自古以来也是文星璀璨,人才辈出,且多慷慨悲歌之士,耿介廉直之士,特立独行之士,这对西北人民也是一种激励,再者甘肃位居全国之中央,与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接壤,古代的敦煌郡就是全国之大郡,后来的甘肃也是全国之大省,有段时间辖区直达新疆,敦煌太守记功碑出土于新疆,即是明证。与这种地理位置相适应,必然有文化上的反映,敦煌宝藏即是这一地区的文化结晶;兰州碑林则又是这一地区文化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