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大全集(超值金版)
3369400000058

第58章 不要靠你一个人奋斗,成功的85%取决于人际关系(1)

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西奥多·罗斯福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第一要素

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士的奥妙在于能够与人发展交易与交往关系,不擅长与人打交道的人就不能很好地开拓商业的新局面。

人际关系能够左右国家的存亡,人际关系更能够决定个人的成败。成功者,都是善于与别人搞好关系的人。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对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尤其是近现代优秀的企业家、富翁的成功事例,做了分析之后,总结出“人际关系是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一精辟理论。

卡耐基把人际关系定位为“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很”重要的因素。他形象地说:“如果用数字比例表达的话,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或者发展,只有15%是靠自己的专业技术,而其余的85%则要靠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世技巧。”

另外也有成功学研究者得出的比例是80%来源于与别人的相处,20%来源于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成功=10%的知识+20%的能力+70%的关系。

当然,卡耐基算出的比例,或其他学者算出的比例是否客观,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它们却共同揭示了这样一个理论,即成功要仰仗于人际关系,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人是绝对不能成功的。

现在,在国际上有一新名词“超级成功者”,指的就是那些蜚声国际的亿万富翁。更有专家分析得出,这些超级成功者能够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得益于他们超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尤其是他们觉察人们需求的能力,博得周围人忠诚配合的能力。

所以,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你越是有成就,事业做得越大,就越需要有更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换句话说,人际关系与事业两者的成功是一种成正比的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创业之初,如果你开个小卖部,你的人际关系就是那些布衣人士;后来到你拥有了一个饮料加工厂或者冷饮集团公司的时候,你的人际关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必将大大提高;再后来,如果你的企业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成为跨国企业,你的人际关系就已经扩展到全球。所以,成功者都是而且必须是善于与别人搞好关系的人。

人际关系是人生的重要资源,一个人关系多→必然朋友多→必然信息多→必然机会多→必然财富多,从而形成新的“马太效应”。认识什么人,有时比拥有知识、金钱更重要,凡成功者都会有一大批高人做朋友。王鼎钧说过:“人生不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且极可能是近大者大,近小者小。”我们一般人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较重视,而对“近大者大”却认识不足,其实这是成才的捷径。为什么“近大者大”?主要是在“近大”的过程中,价值观、知识和能力可以“移情”。

人际关系不广泛的人是孤寂无助的。没有人的一生可以永远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永远高枕无忧。当你失败时,你有朋友可以扶你一把吗?你身旁的人是向你热心地伸出援助之手还是冷漠地袖手旁观呢?

某公司举行年终颁奖典礼,销售部门的常务董事请这一年来销售成绩最高的两位经理,说出他们得奖后的心得。

其中一位经理,面露骄傲的神情说:

“我担任这个职位,仅仅3个月,不过,自从上任以来,我每天都在不断地改善、计划……”

他这样滔滔不绝地炫耀自己的才能,台下的人都听得很不耐烦,他同一部门的销售员,各个脸上都浮现出愤怒的神情。因为,他把荣誉完全归功于自己,完全抹煞别人的辛劳。

接着,轮到另一位经理报告,他谦恭地一鞠躬,从容地走近讲台:

“我们能获得这项荣誉,完全归功于所有的工作同仁,他们是这样的热心,努力地工作……”

然后他叫出每个销售员的名字,让他们一个个地站起来,再一一致意。于是,气氛显得融恰而愉快。

搞好人际关系主要是取决于意愿,人际关系良性循环一定是善意导致善言,善言导致善行,善行导致善果。

建立和经营你的人际关系

培养了无数成功人士的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一个调查表明:在事业有成的人士中,26%靠工作能力,5%靠家庭背景,而人际关系则占69%。可见,要想成为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并不能仅仅靠提升才能,更重要的是拓展你的人际关系,提升你的人脉竞争力。

碧妮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她执著地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展现出超人的工作能力,必然能够获得重用,并步步高升。可是一年过去了,碧妮虽然表现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但薪水并不比那些表现一般的同事高,职位也没有得到晋升。

碧妮很不服气,于是工作起来更加努力。她认为,只要自己足够优秀,总有一天上司会看到她的能力与才华,从而给她加薪晋职,把她当做公司的骨干。但是,又一年过去了,碧妮还是在原地停留。相反,与她同时进公司的同事已经是独当一面的主管了,薪水也比自己高出许多。碧妮终于忍不住,向公司里唯一与她要好的同事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

然而,没想到的是,同事却很直接地告诉她一个令她感到震惊的原因。原来,虽然碧妮工作非常出色,但由于她恃才傲物,认为自己比别人都要优秀,因此没把同事们放在眼里,平时也就缺少了对同事的尊重,与同事的关系没有处好。

上司虽然也知道碧妮工作很出色,但担心如果让她升任主管的话,同事们会不配合,这样当然不利于公司工作的开展与完成,所以一直迟迟未敢重用她。

就这样,工作细心、处事粗心的碧妮,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因为忽略了人际关系,而一直未受到重视与提升。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你拥有良好的“人缘”,会让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变得顺畅无比,办起事来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要想人缘好,还要靠近“好人缘”。在你选择朋友,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时,最好能选择人缘好的人。而且能与这种人关系越密切越好。为什么呢?首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道理大家都懂,其次,他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好处:其一,人缘好的人他的朋友肯定不少,如果你与他成为关系密切的朋友,那么他的朋友自然也会成为你的朋友。这对于你迅速建立或扩大人际关系网具有巨大作用。其二,“人缘好”的人朋友众多,群众基础好,他的能量也就越大,有时你会感觉到,找这种人帮忙办一件事,要比找其他人要容易得多,迅速得多。

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都需要有耐心,如果用到人时终日笑脸相迎,用不到人时则相逢若不相识,这样的人太急功近利,他自然也很难有什么人缘。人和人的交往更多的在于心的交流,关系决定成败,我们应用心去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呢?

首先,与人的交往是建立在彼此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尽管我们由于个体的差异会经常影响到友情的进展,但渴望被尊重却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共性。生活中人人都希望有个尊重、理解自己并重情重义的朋友。但如果我们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必定会失去别人的尊重,更别想与别人建立友情了。要让别人尊重自己,就必须做到自己尊重别人,这就应了一句话:待人如待己。

其次,学会赞美他人。喜欢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认可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没有一个人不想听到赞美的话语,也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存在的价值被人否定。赞美是一种交际手段,它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它对人的激励也会深刻到影响人的一生。即便如此,赞美也要适度,没有人会愿意接受虚情假意的赞美或十分露骨的阿谀奉承,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美,才能得到最珍贵的友谊。

最后,理解别人的缺点。在生活中虽然我们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评判善恶、对错的标准,但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观点不一定全是对的,标准也不一定是准确的,我们绝对不可以因为对方观点与自己的不相符而否定别人的价值,也不能因为别人与我们自己的衡量标准之间偏差过大,而拒人于千里之外。我们应该用宽大的心胸去容纳和自己不一样的人。

对别人的缺点,我们应当学会理解和忍让。一个人对你说了粗话,过后他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你却耿耿于怀,那么友谊可能因这一点而破裂。如果你理解这仅仅是他的性格所致,便会付之一笑,不再计较。应该注意:是人都有缺点,都不完善,因此不应该把缺点过分放大,缺点就是缺点,如此而已。社交就是人们心灵之间的交流,你要想与人交往,就要理解对方,打动对方的心,使之与你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达到你的目的。

人的个性是五彩缤纷的,有人豪爽大度,心直口快;有人谨小慎微,沉默寡言;有人活泼开朗,乐天知命;有人郁郁寡欢,多愁善感;有人粗犷,有人细腻;有人稳重,有人轻飘。这一切就犹如人们的外貌体型有美有丑、有高有矮、有胖有瘦一样正常普通。一般来说,我们不会以别人的高低胖瘦来判定其价值。那么,我们同样不能以别人的个性来作轻易的界定,因为个性和品格决非一回事。

个性的不同不会成为交往的严重障碍,关键是只要相交的双方都具有良好的品格和交往的诚意。一旦性格相异的人建立了友谊成为知交,常常还能起到互为补偿的极好作用。粗犷的人往往比较大胆勇猛,细腻的人往往较为耐心周全,两者协作对彼此就十分有利。

如果你在生活中做到了以上的几个方面,你就一定会拥有许多朋友,你会在维持与老朋友之间情谊的同时也使新朋友与你的感情得到升华。

人际沟通力决定成败

社会是由人聚集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同时又推动了这个社会的发展。在我们所处的市场经济浪潮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而人际交往的成功,取决于沟通能力的大小。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能否很好地与他人沟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在事业或婚姻上能否取得成功。由此可见,与人沟通对人生的重要性。

如果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沟通,整个人类将会像荒凉的沙漠一样孤寂。这就说明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正常人群,都渴望有丰富多彩的人际关系。然而,许多人却在为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而困惑、烦恼。

生活中你是否时常感到孤独无助,你是否因为缺乏朋友而抱怨这个世界缺乏爱和真情?这是由于你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所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学习怎样与人沟通。

与别人主动沟通,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这一点很关键,但同时也不容易做到。因为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总希望先得到别人的重视。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友情就必须先主动与别人沟通交流。

举一个生活中的简单例子:假如你去了一座陌生的城市,环境不熟悉会使你在生活中需要别人的帮助。因此,你必须主动向别人请教或求助。因为没有一个人会走到你面前问你是否需要一些帮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互动的,主动沟通会使我们建立广泛的交际圈。

无论和谁交往都必须自信,让对方感到你精神抖擞,精力充沛,并以你的这种热情去感染别人,让别人感觉和你在一起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因为没有谁愿意和一个终日无精打采、有气无力的人交往。试看一下街上的行人,精力充沛的人大多昂首阔步,而弯腰驼背、低头走路的人大多是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

了解自己交际的范围和对象很有必要。仔细认真地想想生活中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接触什么样的人。只有当你清楚地了解了自己交际的范围和对象,你才能针对不同的人群,来选择最恰当的交际方式。

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许多人在与别人沟通时,总是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别人的想法,这样就会让别人因为你的“自以为是”而不愿与你交往,更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最好在考虑自己利益的同时,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为别人考虑。

总而言之,要在生活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掌握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并在生活中有效地运用,以此来提高自己。

为了改善人际关系,请你记住下面的事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这是因为世上没有绝对完善的人。

如果我们能心平气和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你对别人也就有了正确的想法,一定可以从他们那里找到喜爱、敬佩等等特质,从而加强彼此的沟通。

他人有权利做一些和常人不太一样的事情,不要因为他们的习惯、嗜好不同,而厌恶他们。不要强迫别人改革,不要想束缚人,虽然你有权力“认定”自己的意见,但是,只要审查自己就够了,至于他人的意见,你是绝对无权干涉的。

人际黄金法则的内涵

人际关系的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常常会告诉求助者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初听到这句话时,说真的,我是有些震撼的,震撼于我们往往认为的常识、真理其实是那样的不合理。就像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我怎么对别人,别人就应该怎样对我”或是“我爱你,所以你必须爱我”。这其实是错误的,是违反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的。

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遵循“黄金法则”,就首先要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看待问题,你就会更加明确别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样你就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对待别人了,人际交往自然也会和谐很多,就不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了。

阿尔贝托和维多利亚女王夫妻相处和睦,但是也有不愉快的时候,原因就在于妻子是女王的缘故。

有一天晚上,皇宫举行盛大宴会,女王忙于接见贵族王公,却把她的丈夫冷落在一边。阿尔贝托很生气,就悄悄回到卧室。不久,有人敲门,房间里的人很冷静地问:“谁?”

敲门的人昂然答道:“女王。”

门没有开,房间里没有一点动静。女王只得再敲门。房里的人又问:“谁?”

女王和气地说:“维多利亚。”

可是,门依然紧闭。女王气极了,想不到以英国女王之尊,竟然还敲不开一扇房门。她带着愤愤的心情走开了。可是走了一半,想了想还是回去,于是又重新敲门,里面仍然冷静地问:“谁?”

敲门人轻声地说:“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为什么三次敲门会有不同的结果?原因就在于维多利亚女王转变了角度,第三次不是以女王的身份而是以妻子的身份来敲门,更多的考虑了对方的感受,结果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不会换位思考,做事违背黄金法则,最后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非洲某个国家曾经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唯恐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