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大全集(超值金版)
3369400000052

第52章 成功一定有方法: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怎么做(2)

我们总是根据兴趣所在先做喜欢做的事;总是根据经验多寡偏好先做熟悉的事,然后再做不熟悉的事;往往对事情的难度做一个心理预期,倾向于先做容易做的事,将难度大的事情放在后头;习惯性地先做只需花费少量时间即可做好的事,然后再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做好的事,或者严格参照计划,先做已排定时间的事,再做未经排定时间的事,或者先做经过筹划的事,然后再做未经筹划的事。很显然,上述各种习惯,都不符合高效工作方法的要求。一个人在工作中常常难免被各种琐事、杂事所纠缠。不少人由于没有掌握高效能的工作方法,而被这些事弄得筋疲力尽,心烦意乱,不能静下心来去做最该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应该做的事,结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致使工作效率不高,效能不显著。做好工作、计划好人生的秘诀就是安排好你的精力。

把要事放在首位,每天问自己:“重点是什么?”另外一个好方法是,把一些琐碎的但是需要处理的事情放在一起,拿出一周的某一天或一天的某一段时间进行统一处理。这样一来,你的工作便会游刃有余,简单有力并且富有成效。

一件件处理事情

无论你今天多么忙碌,时间多么紧迫,事情多么繁多,也还是要一件一件处理才好。

一位卓越的领导者曾经向他人谈起他遇到的两个人。

第一个是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么时候遇见他,他都是风风火火的样子。如果要和他谈话,他只能拿出两三分钟的时间,时间稍长一点,他就会一再地伸手看表,暗示你他的时间很紧张。他公司的业务虽然很大,但是开销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七颠八倒,毫无秩序。他做起事来毫无章法,也常为杂乱的东西所阻碍。结果,他的事务从来都是一团糟,他的办公桌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他像一个旋转的陀螺般不停地忙碌着,从来没有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东西,即便有时间,他也不知道怎样去整理和安放。

第二个人和第一个人恰恰相反。你从来看不到他忙碌的样子,他做事情非常镇静,总是很平静温和。别人不论有什么难事和他商谈,他总是彬彬有礼。在他的公司里,所有员工都寂静无声地埋头工作,各种东西安放得也有条不紊。他富有特色的有条理、讲求秩序的作风影响并带动了整个公司的员工,大家做起事来都是有条有理,整个公司秩序井然。

不难看出,在工作过程中,只要在处理事情时做到有条有理,就能让自己心神安定,就能充分地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提高办事的效率。

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却常常觉得自己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去完成眼下的任务,并因为工作中遇到的“拦路虎”而烦躁、焦虑,这无疑会给自己心理上施加很大的压力。其实,同时想做几件事,是引起情绪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做某一件事的同时,却还在盘算着其他的难题该如何去解决,想到今天没有完成的事情还很多,就一时乱了手脚,不知到底先做哪一件,似乎每一件都很重要。

我们这种为眼下许多事情而焦虑不安的情绪,并不是来源于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的心里想法所致。这种急躁的情绪会导致我们什么也做不成。唯一可以克服这种情绪的方法就是要求自己有次序地将事情逐一处理,也就是一件做完后再做下一件事情。

有心理学家表示,造成现在许多人认为自己匆忙、烦恼的原因是职责和义务在人心理上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图像,似乎随时都会有什么事情等待我们去做。心理学家同时指出,无论我们在这一天里有多忙碌,时间有多紧迫,我们也要把这一天的事一件一件地安排好次序,一个一个地解决。

假如某一件事情你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还没有处理完,那就停止考虑它,先去解决另一件事情。这样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就如同你坐在考场上答试卷,你不可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考虑某一道题目到底该怎么做,这样你便没有时间去做那些原本对你而言简单的题目,你也就不会取得好成绩。

此外,不要在正做某件事时,心里又思索另外一件事,否则,只会导致你的思想混乱,没有条理,从而产生困惑和焦虑。只有当你把思想集中在一件事上,进行充分的思考,你才会从杂乱无章的事情中解放出来。一件一件地做事情,不仅有助于你提高工作效率,还会让你从中获得乐趣。

分清轻重缓急

在人世间,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制订一个顺序表,当他面对大量的事情时,便会感到手足无措。因此,我们说要想处理好事情,就需要根据目标,把所要做的事情排列顺序。对实现目标帮助大的、比较紧急的,你就把它放在前面,依次为之,把所有的事情都排一个顺序,并且把它们写在一张纸上。这样,一张工作顺序表就问世了。

我们要有工作的计划,可能是一天的、一个星期的、一个月的、一个季度的、半年的、一年的、三年的、五年的甚至是一辈子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十分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然后依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管理方法中有一种按照重要和紧迫程度对事情进行分类的二维象限方法,采用这种分类方法可以使人们在计划的基础上明晰自己的工作目标,然后逐一完成工作。

依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处理事情,是一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时间,成为高效的时间管理者的使用方法(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积极工作的心态和在第一时间行动的态度),事实上,也是卓越人士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非凡业绩的重要原因。相反,工作过程中,如果你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会让你的努力全部“归零”。

我们每个人每天面对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即重要且紧迫的事;重要但不紧迫的事;紧迫但不重要的事;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

(1)重要且紧迫的事情。这类事情是你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是当务之急,有的是实现你的事业和目标的关键环节,有的则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值得优先去做。只有它们都得到合理高效地解决,你才有可能顺利地进行别的工作。

(2)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这种事情要求我们具有更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一个人对这种事情处理的好坏,可以看出这个人对事业目标和进程的判断能力。

(3)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有这样的事情吗?当然,而且随时随地会出现。比如你打算好好休息,以便第二天能够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忽然手机响起,你的朋友邀请你立马去KTV唱歌。你不想让朋友们扫兴,所以你出去玩了个通宵。等次日工作时,感觉头昏脑胀,一天下来都昏昏沉沉的。你被别人的事情牵着走了,而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却没有做,这或许会造成你很长时间都比较被动。

(4)既不紧迫又不重要的事情。这类事情或许有一点价值,但如果我们毫无节制地沉溺其中,就等于是在浪费宝贵时间。比如,我们吃完饭就坐下来上网,却常常是漫无目的地浏览一些新闻或帖子。往往在想关掉电脑时才发觉时间就这样被浪费掉了,还不如去读几本书。

上述四种情形可用一个坐标表示,依次分别被归入A、B、C、D四个象限。

仔细想想,你的时间大多用在哪个象限了呢?

如果是用于A象限,你肯定是每天都忙手忙脚。长此以往,早晚有一天会被击倒、压垮、焦头烂额。

如果是用于C象限,你的工作效率就可想而知了。不要以为这些是紧急的事就认为它们也很重要,实际情况是,这些事情的紧迫性常常是由别人的轻重缓急来决定的。

如果是用于D象限,长此以往,你将一事无成。你既没有工作效率,也没有丝毫的工作效率可言。它除了浪费了你很多时间外,还证明你是一个自控力很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