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决不放弃:航海英雄启示录
3368000000006

第6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拓者——哥伦布(5)

11月20日晚间起大风时,大家七手八脚好不容易把船拖上岸了,可是,又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平塔号不见了!

这件发生得非常意外,令哥伦布大吃一惊。刚才还看到平塔号,怎么一下子不见了?这艘船的船长马丁是富于航海经验的,当哥伦布筹组船队时他曾予支持,航行途中他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哥伦布对他一贯很重视。现在他为什么离开船队呢?哥伦布对此深感闷闷不乐。

平塔号船长马丁一定是看见圣玛丽亚号出事,便逃走了。航海最重要的是同心协力,同甘共苦,可是马丁却在别人危难的时候逃跑了。这的确让哥伦布感到义愤填膺,决定要狠狠地惩罚这位船长。

现在,只好返航了。可是一只小小的尼雅号,怎么能容下两船人呢?哥伦布绞尽脑汁,忽然计上心来:为什么不在海地建立一个殖民地呢?

面对困境,如果想办法,总是会有的。如果不肯改变思维,那恐怕只能陷入困境了。

想到这里,哥伦布立即把船员们召集起来说,这里有印第安人,也许还有黄金。谁愿意留在这个岛上,谁就能成为这个岛的主人。39位西班牙人立即表示愿意留在岛上。哥伦布很高兴,命令大家把圣玛丽亚号的残骸改建成一个堡垒,里面装上大炮和食物,供留下的人食用和住宿。这个“圣诞堡”后来竟成了哥伦布征服海地的一根导火线,这些我们将在后面讲到。

12.万人空巷 欢迎英雄凯旋归来

1493年1月4日,哥伦布终于率领部分船员乘“尼雅号”起程返回欧洲,6日抵达伊斯帕尼奥拉岛东头。这时,离别了一个半月的“平塔号”忽然也赶到了,哥伦布立即向平塔号驶去,决定一登上平塔号,便把马丁抛入海洋。

可是,哥伦布转念一想,便发现这是十分危险的举动。因为尼雅号的船长是宾松的兄弟,兄弟俩造起反来,什么都就完了。况且行船还必须有伴,单船航行毕竟显得十分危险。想到这里,哥伦布决定回到西班牙再说。于是同行返航。

哥伦布是一个非常讲策略的人,他能够沉得住气,才能够最终完成艰难的远洋航行。

这样一来,马丁船长就必须向哥伦布报告他为什么离开哥伦布。他的说法是:他的船被大风吹离了航道,陷入了颠沛流离的航行生活。

可是,哥伦布听到的说法却是:马丁是因“平塔号”船上印第安人译员向他透露古巴某处有金矿,产生了发财的念头,乘大风之际,把船开往矿区,进行勘探,所以不告而别,自行活动了一段时间。

两种说法的不一致,使马丁觉得露了马脚。晚上,他不得不如实报告他这三个礼拜的行踪和作为。原来,他到过大伊纳瓜岛,最终弄清楚用蜡烛照明采集黄金的说法纯属谎言。随后,他又沿伊斯帕尼奥拉岛航行,到勃兰科港停泊。一批海员从那儿深入锡瓦奥,找到了许多黄金。对于圣·玛丽亚号遇难的消息,马丁是从印第安人口中听来的。听到这个不幸消息后,他立刻决定返航,援助统帅。由于航行需要伙伴,由于得了令人鼓舞的黄金消息,哥伦布乐意忘记旧事,捐弃前嫌。所以哥伦布没有责备马丁。不料船一靠岸,马丁便生病死了,哥伦布也了却了这桩心事。

显然,马丁是由于为自己到西班牙后的前途和命运焦虑而死,也许他得了心脏病,也许是脑血栓,不管是什么病,这说明,不顾大局,一味贪图私利,最终会陷自己于尴尬的境地。

1月16日太阳出来以前三小时,两船正式开航,离开了萨马纳港。

这时,一个艰巨的返航任务摆在哥伦布和船员们面前,他们必须千方百计完成这个任务。

哥伦布觉得,这次返航对于他的勇敢精神,对于他的航海技术,对于他的指挥能力都是一次严重的考验。这次考验比他在以前任何一次航行中历受到的考验都要严重得多。他心里一方面想着,他所做出的发现是一切时代最伟大的发现,同时他又明白,在他把这个令人高兴的消息带回西班牙以前,这个发现并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实际利益。

光完成任务还不行,还要让领导知道。光做到服务完善还不行,还要让客户知道……总之,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对别人的好处和利益,应该让对方知道。如果对方不知道,所做的一切也就完全失去了意义。

看来,他必须做出巨大的努力去战胜各种胡思乱想和克服一切人性弱点才能完成任务。后来事实表明,他的确差点儿没能完成这个任务,差点儿实现不了自己的计划。

面临困难时,我们需要的只是积极的精神,而不是被困境打倒之前,先被困境吓倒。认真检查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是否积极,认真纠正那些消极的想法和做法,最终,将为自己带来好运。

原因是尼雅号和平塔号遇上了冬季的极坏天气。这个冬季是作为气温最寒冷和风暴最剧烈的冬季之一载入史册的。那一年无数船舶遭难沉没,******港全面冰冻,风暴把里斯本的船舶困住了几个月不能出海。非常低的低气压中心带从亚速尔群岛北面经过,九到十级的西南风和西风猛刮,于是这两条船不得不通过三种天气。

在风暴的肆虐下,2月12日,尼雅号的风帆差不多已全部报废,只剩下几根光桅杆。它随波逐浪在水面上漂流,尽力在为生存而狰扎着。次日早晨,风力略微减弱,但旋又加强,恶浪乘风奔腾,汹涌澎湃,把尼雅号抛入可怕的苦海中。等压线体系拉长了,它使各种方向相反的巨风,刮向一个海区,对面交锋,掀起危险的金字塔式的巨浪。巨浪排空,从船头扫到船尾。尼雅号因为备用品业已用完,稳船物不足,所以摇晃得更加厉害。船上只剩下一张破帆。它紧缩主帆带,放低主帆桁,大体上还是朝东北方向航行。哥伦布和宾松船长轮流值班,注视迎头冲来的每一个巨浪,随时提醒舵手。只要一点小疏忽,船只就会倾斜、翻倒、沉没。在这种狂风巨浪的大洋中,平塔号自顾不暇。它是无法前来打捞拯救任何一个幸存者的。

2月13日晚上,暴风让两艘船又分开了,彼此不能相顾。这种状态延续到回西班牙。它们只差点儿没有永远告别。

哥伦布乘“尼雅号”于2月15日到达葡属屈圣玛利岛,于3月4日清晨到达里斯本,在这两处各停留了10日。3月15日,它安全地返抵西班牙的帕洛斯港。

哥伦布最终能够成功的返航,与他的顽强精神、他的洞察力、他的航海技术都是分不开的。

当“尼雅号”到达时,帕洛斯港出现万人空巷出来迎接海军司令的盛况,从各个钟楼同时发出响亮的钟声。晚间全城点燃起辉煌的灯火,表示庆祝。当钟声余响还在回荡时,“平塔号”也到达了帕洛斯港。

掌声、欢迎和歌颂的背后,是艰辛的努力和付出。

三、第二次航行:深入加勒比海地区

抱着在新发现地区殖民和寻找黄金的目的,1493年9月25日,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资助下,率领约1500人分乘17艘船只,满载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从加的斯出发,第二次前往美洲。11月3日发现多米尼加岛,接着又发现瓜德罗普岛和波多黎各等岛,然后驶抵海地岛。因“圣诞堡”已为当地印第安人夷平,于是另筑伊莎贝拉堡,建立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块殖民地。印第安人被课以黄金重税,或被驱使到金矿从事奴隶劳动,有的被捕捉运回欧洲贩卖。1496年,哥伦布返回西班牙,其弟留在海地岛,另建圣多明各城作为西班牙新的殖民据点。

现在看来,哥伦布的第一次西行航海探险只是试探性的,他的第二次西行航海才称得上是大规模的远征。哥伦布第二次西航的突出特点是规模很大、参加航行的船只最多。在这次航行中,他发现了小安的列斯群岛、牙买加岛和波多黎各岛,考察了古巴南岸,在新大陆建立了头一个永久性的欧洲人殖民地区。

1.这一次的准备工作容易多了

哥伦布首次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的消息像春风一样传遍了整个欧洲。他带回来各种欧洲人从未见过的奇花异草、农作物和印第安人。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很高兴。哥伦布在国王那里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一切:爵位、奖金、西班牙的城堡和终身养老金。这时他如果把海外殖民任务交给别人去做,自己则可获得实际利益,功成名就,光荣退休,那对个人肯定是幸福的。但哥伦布决不是那种轻易能够满足于既得成绩的人。如果如此的话,他也就不可能发现美洲了。

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哥伦布反复思考后认为:他必须使他发现的海岛上有移民定居,必须使黄金收购工作基础稳固,必须使当地居民都信仰基督教。他认为,他还必须与大汗或其他东方统治者建立外交关系。

得到某种利益之后,我们还必须想办法巩固、稳定自己的这种利益来源。

哥伦布还认为,海洋统帅和副王两个职衔所带来的权利应保证他的收入大于西班牙任何大庄园的收入。

根据自己的贡献,要敢于提出与自己的贡献相符合的报酬和待遇。

还有,哥伦布觉得自己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正当壮年有为时期(4l岁)。自己做的事是上帝的旨意,眼下这件事他才迈出头一步。所以他决定要进行第二次航行。

如果选择退休,也应当是在身体衰弱之时,如果在年轻力盛之时退休,即使再悠闲的生活,也无法满足自己将来可能的不满足的心理追求。

对于哥伦布取得的成绩,西班牙国王和王后非常高兴,他们决定支持他迅速筹备第二次远征,以防葡萄牙的船只前往争夺殖民地。他们指定主教冯塞加兼管有关印第安人的事务,帮助哥伦布装备船只。冯塞加是一个心肠狭窄的人,他对哥伦布心怀妒忌,在一起工作时处处与哥伦布作梗。

总是心存竞争思维的人,忽视相互间的合作,处处给对方制肘,与这种人合作,要备加小心。

哥伦布从“亚洲”返航并将再次出航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西班牙。人们钦佩哥伦布的冒险精神,羡慕他交上了好运。那些早就哀叹着没有发财机会的穷贵族们,更把他作为自己的榜样,纷纷要求参加远航队,企图去印度和日本发一笔横财。所以,第二次远航的准备工作,比第一次顺利多了。如果说在1492年根据自己意愿跟随统帅航行的是一些富有冒险精神的年青人,而其余的人则是经过再三劝告说服才参加的,那么眼下这次西航的志愿参加者则多得应付不了。哥伦布的声誉和随着他的大发现而来的黄金热都达到了极盛时期。成千上万的青年人和壮年人都渴望跟他远涉重洋去发财致富。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来,报名当水手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哥伦布很快就组成了一支比上次规模大得多的远航船队。

万事开头难,当你取得一定成绩后,就会很容易得到支持。因为,人们看到了追随你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个浩浩荡荡的船队有大船3艘,小船14艘;总共有17艘船,1500名成员。

国王们在1493年5月29日发出自己的训瑜,其中指出第二次西航最主要的任务是教育和改造土人。为此目的远征队应该配备六名传教士,哥伦布应该“尽可能以善良而慈爱的态度”对待印第安人。既然主要的任务是这个,那么,不派更多更能干的教士,而仅仅派六个教士,这六个教土要花费三年时间才能争取一个印第安人信仰基督教。

对于任何个人和组织,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获取自己需要的利益。在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方面,最最重要的就是影响人们的思想。当我们征服了一个人的内心,也就赢取了这个人。

西班牙国王规定此次航行的第二个任务是组织商务殖民区。组织商务殖民区就得招募大批俗人参加。这样光就船队本身而论,每一个教士就得负责教育二百个俗人,何况还有不知其数的印第安人需要教育。

在影响公众之前,必须先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组织内部的人,只有组织内部的人先统一思想,取得共识,才能以更大的影响力去影响更多的公众。

哥伦布的第三个任务是考察古巴岛,确实弄清它是不是通往中国黄金城的大陆。

在追求利益、利润之前,先要搞清楚通往利益、利润的通路。

这是一次传播欧洲文明的远征,哥伦布带了牛、马、驴、羊以及欧洲的各种农作物。这是一次开拓殖民地的远征,哥伦布带了大量专门训练过的咬人的大狼狗,以便征服任何敢于反抗的民族。

我们不是非要学会友好和武力的两面手法,而是不得不学会两面手法。在于外部世界的友好交往和交流中,并非所有的民族和人民都会报之以友好的态度,并非所有的人都会按照我们想像的那样与我们合作,必要的时候,我们必须采取武力。

2.贝特丽丝的诱惑

1493年9月25日,是一个金色的秋天,天朗气清,海岸微风轻拂,哥伦布命令张起所有的白帆,哥伦布率领着自己的船队从加的斯港启航了。

停在港内的威尼斯大船上吹起了号声和琴声,并鸣响大炮来欢送哥伦布的远征船队出海。只见每条船的艉楼旗杆上都悬挂一幅卡斯蒂尔王室旗帜,其余的船桅上也挂着鲜艳的彩旗。在船艉梭和船船楼之间扯起横幅,横幅上面画着志愿远航贵族的纹章图样作装饰。场面真是群情激扬,蔚为壮观。

能够给众人带来利益的人,必然受到众人尊崇和礼遇。

哥伦布率领远征船队于10月2日到达大加那利岛。10月5日,到达戈梅拉岛。戈梅拉岛的总督就是前面提到的贝特丽丝·德巴迪娜夫人。

哥伦布在第一次远航时,第一次与贝特丽丝相见,据称,他对贝特丽丝“爱得要命”,不过,哥伦布并未因她耽误行程。当哥伦布的远征队再次前来时,她用隆重的礼炮和焰火表示欢迎,这本身也就意味着什么。

不过,哥伦布这一次在这儿还未停留多长时间,一共只耽搁了几天,并且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储备粮食和购买牲口。如果贝特丽丝准备在这位尤利西施面前扮演瑟茜一角的话,那她就会感到失望。

古人常言,女人是祸水,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可以兴国,可以桑邦。这其中虽然包含了不少偏见,但如果将女人改成诱惑,其话也不无道理。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诱惑,有时诱惑会多次出现。在诱惑面前能够始终坚定信念的人,就能够最终实现目标。经不住诱惑的人,做事总是半途而废。成功的机会不是被诱惑给葬送的,而是被自己薄弱的意志给葬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