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决不放弃:航海英雄启示录
3368000000005

第5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拓者——哥伦布(4)

如果看不到前方的希望,而退路又显得渺茫的情况下,最容易让人丧失信念。在一个组织内部,就容易出现混乱和骚乱。

船员们对哥伦布庆越来越不相信了,他们感到极度忧伤。可不是吗?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欺骗有多深,愤怒就有多深。船员们纷纷议论起来:

“就是那个外国人,那个幻想家、那个疯子,把我们引向无底深渊,引向死亡。”

“我们是受害者,受害者不应莫明其妙地去死。”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摆脱那个外国人,立即返航西班牙,除了他,没有别的障碍。强迫他回头吧,要不,就把他扔到海里去。”

整整三个礼拜没见过一片陆地,这是他们从未经验过的。他们相互生气,彼此埋怨。

这种渴望久久不能得到满足,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这并不足为奇,因为即使是现在,在长期航行中甚至在有一定的目的地时,也难免发生这种情况。

当船员们一起抱怨时,哥伦布则回答说:“我们是来寻找印度群岛,在主的帮助下,什么时候找到,什么时候算。”

船员们一下子全火了:“这个大骗子!把他仍下海去!”

眼看一场暴动就要发生了,哥伦布时刻受到生命的威胁。

此时的哥伦布不得向马丁·阿隆索·宾松求救:“宾松先生,我的船员正在搞阴谋,他们快要暴动了,我受到了生命的威胁。请您帮帮我吧!”

这位平塔号船的船长回答得很有个性:

“先生,对付他们决不能手软!找到挑头的,绞死几个,或者干脆把他们扔到大海里!如果您不敢,我和我的弟北们把船靠过去帮助您!我们是奉最高君主的命令离开西班牙的,没有好消息带回去是不行的。”

听到这里,哥伦布却显很平静,他仅仅回答道:

“宾松先生,我们还是和他们好好商量吧,我们需要耐心,如果再走几天,还找不到陆地的话,再另作计议。”

此时的哥伦布心中十分清楚,他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决不能像宾松建议的那样用武力平息眼前的暴乱危机。他自有他自己的方法,他决定采取以好言好语讨好他们,以避免暴乱的发生,以缓解、平息冲突。

哥伦布在大自然面前表现出来的勇敢无畏的精神,在处理人际冲突时,却换了另外一种方法。宾松与哥伦布则大不相同,他有着军人的作风和气质,敢作敢为,可哥伦布表面显得温和,实在目光长远。

就这样,在马丁·阿隆索·宾松船长的铁腕和哥伦布的丝绒手套刚柔并施的手段下,指挥船上船员的情绪总算安定了些,指挥船上的船员们明白,即使摆脱了哥伦布,但船主宾松也会把他们绞死,并带领其他人继续航行下去。当然,宾松坚定的态度也激励和鼓舞着船员。这场暴动才算息了火。

哥伦布的怀柔策略必须有宾松的武力镇压策略作为基础,这样相辅相成,才能行得通。懂得刚柔相济之道,才是真正高明的管理者。

9.改变方向又一次引来反叛情绪

10月l号,风越刮越大。从10月2号到6号,这五天之内,船队只走了七百一十英里。6号,穿过西经65°,实际上已到达波多黎各的正北方。这时马丁·阿隆索·宾松把他那艘行动灵活的平塔号开向指挥船尾并且大声叫喊:

“我们现在需要改变航向!先生,把船向西南偏西开去……就会到日本!”

一时间,哥伦布弄不清楚宾松的意思是他们已经绕过日本,现在应当改向西南偏西走到中国去?还是说日本就在西南方向?

不过,他坚信宾松像他一样清楚地知道:船队己航行了二千四百多英里,根据他们的计算,船队眼下正处在加那利群岛和日本之间。

对于改变航向一事,哥伦布有点为难,但他还是果断地按照罗盘仪指示向西航行,由于他没有考虑磁场影响,所以船的真正航向是向西偏南。

哥伦布一贯显得镇定,足智多谋。他以自己的坚定征服了众人。但事实上,他是不懂得如何解释这个现象。但他又必须对这个特殊现象做出解释。他的解释前后矛盾,科学的错误混杂着圣经式的猜想。根据他9月30日的日记,他把原因归咎于北极星,“因为罗盘总是指向北极”这就是说,他认为罗盘发生变化,“原因是北极星走动了,而不是罗盘走动了”。这个解释是他的第一反应,有效地恢复了海员们对罗盘的信任。

在茫无边际的大洋中航行,当—切参照物都看不见了,就只能靠罗盘来导航,可是,现在这个本来可靠、忠实的罗盘,却背叛了他们。当然,一个在历史上首次穿越大西洋的船队,不可能像一所天文学校那样对此非常明白。看到海军上将那样胸有成竹,海员们开始镇静下来。

不论你的决定是否正确,只要你表现得足够坚定,自圆其说,你就会让大家心存相信,感到镇静。即使你的决定是正确的,但你在别人的异议面前表现得不够坚定,那么,大家可能就会被异议所左右。

10月7日,大家又一次在地平线上看到了陆地,实际上,这又是一次海市蜃楼。不过,这一天大家发现船队上空有一大群鸟儿正朝西南偏西方向飞行(这是鸟群从北美东部向西印度作秋季迁飞)。

看到这里,哥伦布立即向苍天请求启示,苍天告诉他,成群的鸟儿都在向西南方向飞。于是,他联想到,葡萄牙人发现的大多数陆地,都是归巢的鸟儿告诉他们的。也许,哥伦布怕立即接受宾松建议,会有损于他的尊严。哥伦布认为最好跟踪鸟儿迁飞的路线,而不要靠自己的海图。就在当晚,他适当地改变了航向。

实际上,无论你信奉什么神灵,神灵本身决不会告诉我们真正的答案。真正告诉我们答案的是我们的经验和心理暗示,当我们信仰神灵时,就把这些答案归于神灵的启示。

这一次,哥伦布的决定对了,船队确实是循着最短的路程向最近的陆地走去。现在海员们心里高兴,他们每晚趁满月(10月5号月亮是圆圆的)仰望着鸟群飞翔。

可是,好景不长,到10月10日,船员们的不满情绪又抬头了。在辽阔的海洋上整整三十一天还没有见到一片陆地呀!甚至根据哥伦布的错误计算,他们走的西行路程也比预计的远得多了。

“还要向西航行,向着一个本不存在的陆地行驶,这是十足的疯狂和愚蠢!够啦!叫船队总指挥回头吧,不然的话……”

水手们又开始骚动了。

此时,哥伦布只好向水手们描绘他们将来能够得到的种种好处,用尽全力鼓舞他们继续前进。他说:

“埋三怨四,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依靠上帝保佑,我们正在朝印度走去,我们应当继续航行,不到达印度决不放弃!”

武力和固执己见关非解决分歧和冲突的根本办法,只有耐心的解释,劝导和指出希望和利益所在,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哥伦布知道,再用抚慰或警戒的方法都不会生效了,他们的愤怒已经无法遏制,无论硬的或软的忠言他们都不听了,只有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于是他从容地向大家表示:

“请大家继续跟随我前进三天;如果三天内仍然不能发现陆地,我就完全同意大家的意见,放弃冒险立即返航回西班牙。”

三天,仅仅是三天!但是哥伦布对周围事物的敏感使他自己坚信:三天就足够了。哥伦布的诺言,使船员们觉得自己胜利了。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退为进的策略。如果只是固执己见,而缺乏足够的证据和解释,那么,冲突就在所难免。

关键时候,马丁·阿隆索·宾松也鼓舞了大家,他高声大喊:“前进!前进!”

宾松和哥伦布一样具备坚定的信念,所不同的是,一个刚,一个柔,一个处理问题简单,一个富有策略,这也正是哥伦布能够成为首领的原因所在。

骚动终于平息了,船队继续向前行进着。

哥伦布在10月9日向大家做出这个许诺的。10月10日,信风就加强了,船行驶得更快了。

11日,风力像10一样强,船队又碰到强大的顺流。

各种陆地的迹象:如树枝、绿叶和花朵颇繁出现,在事实面前,船员们完全信服了哥伦布的决断,反叛情绪、相互埋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大家像哥伦布一样渴望早日在印度海岸登陆。

10.终于发现陆地!

10月11日,当太阳坠下地平线下以后,东北信风变成了风暴,三艘船开始向前飞跑起来。

为了预防船只在黑暗中触岸,哥伦布下令:三艘船集中行驶,都把帆卸下来。

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尤其要头脑冷静,许多重大的挫折往往出现在将要成功和成功后的极度兴奋和失控状态下。

虽然哥伦布许诺的前进时限已经到了,但他仍然禁止水手缩帆。他发出命令每个人都特别警惕地注视前方。同时,他许诺:首先发现陆地的人,除发给王室许诺的年薪以外,还要发给额外奖金。在这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夜晚,天空清朗、万里无云,月亮迟迟地出现在天边;可是,海里浪涛汹涌——这样的浪涛船员们在整个航程中还是初次遇到。水手们满怀期待,心情紧张;职员们又焦急又担心;哥伦布则处之泰然,心情平静。他相信现在上帝正要把应允给他的印度展示在他面前了。

当人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希望的征兆时,就会变得不太在意许诺者估计的时间的误差。

这天晚上10点钟,也就是在月亮上升前一个小时,哥伦布和一个海员差不多同时觉得:他们看见了光——“仿佛是一支小蜡烛,烛光摇曳,忽明忽暗似的”。另外还有人也觉得好像看见了这个光,不过大多数人却什么也没有看见。过了几分钟,光完全消失了。大家觉得,这只是因注意力过度紧张而引起的错觉、幻觉。越是渴望在黑夜里看到陆地,越容易觉得仿佛那儿有火、有闪光。还可能听到本不存在的钟声和拍岸的浪声。

在看到事实以前,我们往往无法判断我们看到的模糊的征兆到底是事实,还是幻觉。

只见船队乘风破浪,上下颠簸,水沫四溅。在月亮照耀下,被船头扬定的浪花,和船儿过后在水面上留下的尾迹,都泛着银白色的闪光。平塔号走在最前面大约半英里远,圣·玛利亚号大约在它左边相距四分之一英里。尼雅号在它右边,相距也是四分一英里。三条船时而这条冲向前,时而另一条冲向前,但都是尽其所能以最大的速度前进。夜班第六个沙漏时计快要告终了,眼下沙子从它中间漏出来,我们还站在它旁边观看着,再有几个瞬间,命运就会把沙漏时计翻个边。沙子快要漏完了,最后一撮沙子就预示一个新时代,历史要开始展开新的一页了。自从基督降生以来,人类历史上就没有哪一个夜晚,像这个夜晚那样意义重大。

第二天——10月12日零晨两点,平塔号值班员罗德里戈·德特里亚纳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堆橡白色悬岩的东西,冰浴在月亮中间,闪闪烁烁,若隐若现。他拉长嗓音,放声大叫:“陆地!陆地!”

在达到目标之前,总是可以先发现一些征兆。

当宾松船长确信这真的是陆地后,就按照约定的信号放了一炮,并且把航行速度放慢,让哥伦布的指挥船赶上来。

做下属的,取得重大成绩时,不应独自享受,而是应该立即向上级汇报,这是做下属的责任。

哥伦布所在的圣·玛利号亚终于驶近了,哥伦布就在震天的波涛的咆哮声中高声宣布:“马丁·阿隆索·宾松,您首先找到了陆地!您应该得到五千马拉维迪奖金!”

仔细看过去,这次发现的的确是一块陆地(巴哈马群岛中间的一个小岛)。船队如果保持原方向从向风方向开向陡峭的砂岸,那么它就一定会遇险。不过,哥伦布手下这些海员都是航海能手,他门决不会让它发生事故。

哥伦布立即下令落下风帆,让帆船不下碇地停泊,等待黎明——船队不靠岛岸,向西南方向漂流。天亮后,船队又扬帆,绕着小岛南端,走到西岸,开始在一列暗礁中寻找通路。中午以前,道路找到了,船队就驶进一个浅水湾(现名费南德斯或长湾),在海岸屏幛下停泊,停泊处水深十三四米。

在即将成功的那一刻,事情不会因人们的期望那样,立即变得顺利起来,好事多磨,越是面临成功时,越是要有耐心和小心。

哥伦布发现,这里的海岸边布满了闪闪发亮的珊瑚,哥伦布首次登陆式在一个慢坡上举行。总指挥、海洋统帅哥伦布乘指挥船带来的一只小艇上岸。艇上的国王御旗迎风飘扬。船长宾松兄弟坐着自己的小艇上岸,小艇上挂着他们的远征队旗——白底上缀着绿十字。上岸以后,“大家流著欢喜的眼泪,跪在地上,抚摩着土地,感谢上帝。随后哥伦布站起身来,宣布给这个岛取名圣·萨尔瓦多——神圣的救世主。”

人们成功之后,应该感谢的不是神灵,而是自己积极的精神。

岛上的土著居民把这个岛叫做瓜纳哈尼岛,当他们看到这三个海上怪物到来后,就躲入附近丛林中,可是由于好奇心驱使,又从丛林里跑出来窥探。他们看到一些穿着奇装异服的人出现在岸上,就畏畏缩缩地走近前来,好心好意地给来客赠送礼物。哥伦布自然相信自己已经到了“印度”,他就把这些人叫做“印度人”。从此开始,说各种欧洲语言的人就把美洲本地人叫做印度人,即印第安人。

当大家都遵循、沿袭一种错误时,错误也就变成了正确的现实。

为考察圣·萨尔瓦多岛,哥伦布整整花了两天时间。这的确是一个漂亮的海岛,丛生着热带的森林。哥伦布非常清楚:不论发现新岛,还是发现黄金,对当时的人都意味着重大的意义,为此,他需要把访问日本或中国的某些证据送回西班牙去。

11.建立“圣诞堡”

兴奋不已的哥伦布迫不及待地向岛上居民打听,哪里是产金的地区。他们用手指着遥远的南方,并且示意,那里的一个富有的国王,连饭碗都是金制的。哥伦布心想,那可能就是马可·波罗所描述的居室豪华的大汗吧。他于是决定下一步航行到南方去,命令将七名印第安人带到船上,教他们学习西班牙语,让他们当船队的译员。

当缺乏某种人才,又无有现成的人才可用时,只有培养。

哥伦布率领船队于10月14日晚间离开了圣萨尔瓦多岛,按照船上印第安人的建议,朝着西南的方向前进。

当地人最了解当地的情况,当我们学会向当地人请教,才能很好地了解当地,在当地生存、发展。

船队途中经过巴哈马群岛的数不清的小岛,自然环境的幽美使他们赞赏不已。

10月28日,船队抵达古巴的北岸。

因受马可·波罗的影响太深,哥伦布起初还以为是到了日本,后来又以为那就是亚洲大陆的东端。他为接触到大汗之国的边缘而高兴。

了解前人的知识和经验当然重要,但不能完全陷入前人的参照系里,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船员们向古巴印第安人学会了吸烟。但沿着古巴的北岸西行,他们没有找到密集的居民点,哥伦布决定调转航向,沿岸东行。

文明在交流中传播,进步。好的文明会得到发扬,不好的东西也会得到传播。

可是,一件让人气愤的事情发生了。它迫使哥伦布中断了第一次航行。

在圣诞节的傍晚,船队发现了海地岛。由于整整一天大家都在欢度节日,忘乎所以的值日官迷迷糊糊地把圣玛丽亚号撞到了一块礁石上,船头粉碎。船舱进满了水。哥伦布急忙命令大家跳下水,把船拖上岸,保住舱内的物资。

乐极生悲。狂欢使人们失去理智,不幸的事不知不觉地就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