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可变的超越:登山英雄启示录
3364900000002

第2章 从打破神话到创造神话——登山皇帝梅斯纳尔(1)

在世界登山史上,虽然大多数8000米以上的高峰都曾被登山家们登顶过,包括珠穆朗玛峰。但还没有任何人登顶过所有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更无须说不用氧气瓶了。

事实上,他的惊世的伟绩还不仅仅这些。在第一次无氧登珠穆朗玛峰,单人攀登南迦帕尔巴特和珠穆朗玛峰之后,他成为第一个登上所有8000米高峰的人。令人惊奇的是,他还活着。

梅斯纳尔最可贵的是,他是惟一一个真正单人、不携带氧气设备、在季风后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今天,珠穆朗玛峰上人山人海,即使单人登顶,只是意味着从冲锋营地到顶峰无人帮助罢了。梅斯纳尔在季风后期登顶,现在任何人都办不到。

引子:前无古人的登山皇帝梅斯纳尔

1.“无可比拟的震撼”

当梅斯纳尔和汉斯·卡姆兰德登上了洛子峰顶时,也就意味着他实现了登顶世界上全部十四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愿望。

从洛子峰顶下撤时,梅斯纳尔沉浸在一种平静、满足的感觉之中,所有的冲动都已消耗殆尽了。大本营的协作人员涌到冰瀑区来迎接他们,《国际徒步旅行》杂志的记者们,夏尔巴搬动工,甚至登山队的厨师们都来了。

“嘿,祝贺你们俩!”随着伙伴们的问候,一杯热茶递上来。

他们相互拥抱,大家都感到十分宽慰。

梅斯纳尔后来这样谈到自己的感受:

“我用了16年时间攀登世界上全部十四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在16年前这并不是我的志向,我是在四年前才萌生这个想法的,选择难度大的攀登路线,树立新目标对我来讲是更为重要的事。我总是试图用新的方式去对付难题,将我们的攀登和我自己推向极限,超极限。

并非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并非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知道自己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一个缺乏目标,缺乏更新、更高目标的人,是找不到自己的极限的,是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的。一个充满激情的人,总是不断地将自己推到更新、更高的挑战面前,他们不断地思考,发现自己的极限,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他们走在了最前面。

“登山的真正艺术在于生存。当人们把登顶作为成功的标志之后,人类越登越高,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高山上人迹绝无,去登山不但志同道合者寡,就连理解你的人也寥寥无几。山耸立在那里,那是一片未被认知的土地。这所带给我们的震撼和经历是任何“田园”都不可比拟的。”

许多人只想成就第一,只知道进取,结果不知不觉中为未来埋下了许多隐患。一个真正的成功者,总是在成熟以后,才认识到稳定是发展的前提,生存,可持续发展是积极进取的前提。

2.前无古人的“壮举”+“创举”

今天,珠穆朗玛峰上人山人海,即使单人登顶,只是意味着从冲锋营地到顶峰无人帮助罢了。梅斯纳尔在季风后期登顶,并且采取的是单人行动,不携带任何氧气设备,现在,任何人都办不到。

在大量的登山实践的基础上,医学博士们都认为:在大约8000米的高度上,人类的生理机能将会发生紊乱。如果再继续向上攀登,大多数普通的登山者就会因山顶上稀薄的空气而当场毙命。即使能存活下来,顶多也不过几小时而已。因此,人们都把这一高度称之为“死亡带”!

世界上共有14座山峰的高度超过那令人生畏的“死亡带”。这14座高峰都分布在一条半月形的巨大山脉之中。这条山脉北起巴基斯坦北部,沿着喜玛拉雅山脉朝东南方向延伸到锡金。对登山者来说,面对这14座8000米以上的任何一座高峰就意味着面对死亡。

虽然如此,人类并没有被死亡吓倒,攀登8000米以上的高峰的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

一百多年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证明:在当时的条件下,登顶8000米以上的山峰时机还不成熟,而且也不可能!

二战以后,从1950年到1964年,人类才成功地登上了全部十四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

由于当时的登山设备还不精良,甚至有缺陷。所以,能够攀登上8000米以上的高峰,的确是一种惊世的壮举。

看起来,听起来,说起来不可能的事,不一定真的不可能。可能不可能还是做了以后才知道。

在梅斯纳尔之前,八座山峰的登顶者使用了氧气设备。这些登山者或多或少都不完全是靠自己的真本事上去的,因为他们使用了氧气瓶。在世界登山史上,还没有任何人登顶过所有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更无须说不用氧气瓶了。这无疑是一种惊世的创举。

他曾在1982年一年之内,成功地登顶了三座8000米级的山峰。

“总计起来,我十八次登顶8000米级的山峰,有四座山峰登顶两次。截至1986年10月16日,如果按许多人的说法,把登顶全部8000米级的山峰看作一场“竞赛”,那么我在这场竞赛中遥遥领先。

“1970年当我开始攀登8000米级山峰时,只有一位健在登山家登顶过两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他是克特·迪姆勃格。何门·布尔是第一位登顶两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西方登山家,他于1957年死于山难。我是第一位登顶三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登山家,并保持着登顶8000米级山峰数目的纪录。除我之外,截止至1986年10月16日,波兰登山家库库茨卡12次登顶过八座8000米级的山峰,其中两次登顶布洛德峰,我同他登顶的次数之比是3:2。”

事实上,他的伟绩还不仅仅这些。在第一次无氧登珠穆朗玛峰,单人攀登南迦帕尔巴特和珠穆朗玛峰之后,他成为第一个登上所有8000米高峰的人,第三个登完7大洲最高峰的人。令人惊奇的是,他还活着。

当时,世人普遍认为无氧登珠穆朗玛峰和单人攀登南迦帕尔巴特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梅斯纳尔实现了。

最可贵的是,他不但是惟一一个单人登上南迦帕尔巴特峰顶的人,也是真正单人无氧攀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

今天,珠穆朗玛峰上人山人海,即使单人登顶,只是意味着从冲锋营地到顶峰无人帮助罢了。梅斯纳尔在季风后期登顶,现在任何人都办不到。

一旦一个人打破了一个常规所认为的“不可能”,他就会认识到自己无限的潜能,人们一旦认识到自己具备自己也无法想像的潜能,他必将会取得一连串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成就。

一、1968-1978年从地狱到天堂

1.进入登山队的曲折过程

截止到1969年,梅斯纳尔还是一个盲目狂热的登山爱好者,整个夏天,他所干的所有事情都与登山有关。迫于生活,他不得不做高山导游,偶尔也去讲讲课,以此来养活自己。除此以后,他把自己全部的业余时间都花在训练、登山和攀岩上了。

一个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的人,才能将这件事做到极致。有人一生都在做一件事,结果他成了一个众人瞩目的侥侥者。有人一生做了许多事,却没有一件值得称扬的。如果一个人围绕着一个点转,那么整个世界都会围绕他转;如果一个人总是在围绕整个世界转,结果他发现这个世界几乎没有人关注他。

1968年,德国队从如派尔壁攀登南迦帕尔巴特峰遭遇失败,得知这一消息后,梅斯纳尔突然立下了挑战8000米级高峰的志向。1969年,他成功地沿着最艰难的路线单独攀登了东阿尔卑斯山脉的三座山峰。接着,他又单独攀上了西阿尔卑斯山脉上一面难度最大的崖壁。完成这一切以后,他突然觉得阿尔卑斯山脉对他来讲已经太小了,不够他显身手的了。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年轻人,除去天生的好奇心外,他去登8000米级山峰的目的只有一个:看看自己到底能登多高,试试自己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自己的极限不可能通过空想就能准确地了解。其实,哪怕是对于自己的潜能和极限,也只有通过尝试和行动才能真正了解到。

当时,梅斯纳尔确定的第一个向8000米级山峰进军的目标是南迦帕尔巴特峰的如派尔壁路线。可是,他不知道能否成行,第一步,他必须选择一个登山队来完成自己的意愿。

1969年春季,一个机会来了。一只小规模的安第斯山脉登山队曾邀请梅斯纳尔入伙,原因是因为有人临时退缩。

机会并不属于哪些毫无特长的人,只有哪些长期在某个方面做准备的人,才比别人更有机会获得意外的机会。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会邀请一个毫无特长的人和自己合作。

这样,他完成了第一步。

接下来,还有一个大问题困扰着梅斯纳尔。这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加困难。这个问题使梅斯纳尔眼睁睁地丢掉了他本已得到的第一个条件。“去登8000米级山峰的可能性在那时对我来讲实在太小了。这不仅仅是因为我毫无资金保障,而且由于我同一家法国广告公司签了一年的合同——我的时间被占用了。那一年的收入算下来不够支付这笔登山费用,为了积累资金,我不得不多打工。”

为实现目的,不得不采用迂回的曲线策略。认识到这里,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提醒自己,自己目前所做的准备和权宜工作是值得的,自己需要安心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

然而,机会又一次垂青于他。一位老登山家瓦特尔·波纳梯提醒他可以依靠广告赞助实现自己登山的梦想,并向他提供了这方面的经验。按瓦特尔·波纳梯的指点,梅斯纳尔终于获得了第一笔广告赞助。

那些有经验的前辈的一句话,可能会挡我们多少年的努力。认真对待那些有经验的前辈的每一句话,并切实努力与实践、体会,自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瓦特尔·波纳梯不但向梅斯纳尔提供了的实际的指导,而且还给他了巨大的精神支持。瓦特尔·波纳梯把他最后一本谈登山的书《伟大的日子》赠给了梅斯纳尔,并在扉页上题上了赠言:“给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登山运动伟大传统的最后一位传人。”

这些鼓励的赠言使梅斯纳尔的自信心大增,他这样谈到自己当时的感受:“作为一个年轻人,没有比获得精神上的支持更重要的了。向波纳梯这样的前辈学习是我们这些年轻登山家重要的一课。”

一句鼓励,可能会影响、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对于需要鼓励的周围的任何人,要不吝于给予其鼓励。

对于当时的梅斯纳尔来说,“喜玛拉雅山脉对我来讲是个梦,是登山的天堂。”

梅斯纳尔太幸运了,1969年秋,他又一次收到一支德国登山队从南壁路线攀登南迦帕尔巴特峰的邀请,这次行动被称为西吉·娄纪念探险。这个邀请让苦于没有机会的梅斯纳尔感到惊喜万分。

如果你长期专注于一个职业,那么你就比别人更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机遇。靠得最近的人,总是最先获得机会。

在惊喜的同时,梅斯纳尔感到的惟一的遗憾是他的弟弟甘特不能与他同行。

说来也巧,后来,由于这个探险队的两名队员退出了登山队,甘特终于有机会和哥哥一起进入了这个探险队。

2.一下从天堂跌入了地狱——失去了弟弟、六个脚趾和几个手指

这个庞大的探险队由德国和奥地利两国的登山爱好者联合组成,从1970年5月到7月,整个行动断断续续持续了40天。

梅斯纳尔和弟弟甘特一路之上总是走在队伍前面,他们第一次抵达了从未有人到过的摩克裂缝。

然而,他们的登山行动并非总是成功。坏天气和雪崩好几次迫使探险队员们返回大本营。有一次,梅斯纳尔和弟弟甘特在雪中开路达一周之久。糟糕的天气和恶劣的环境,使他们估计到可能很难逃脱不能登顶的命运,最后,全队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最终决定梅斯纳尔和他的弟弟甘特等三人重返已设置好的最高营地,以等待机会向顶峰做最后的冲击,另外两个人前往7400米处建立营地。

许多时候,我们不可能一次达到目标。为了实现目的,我们不得采取欲进先退、以退为进的策略。

在登顶前的最后一段路上,梅斯纳尔和他的弟弟甘特精疲力竭,但他们的青春活力和登山热情使他们超越了自己的体能极限。

1970年7月27日,梅斯纳尔和他的弟弟甘特突击顶峰成功。他们如愿以偿地从如派尔壁——世界上最高的冰、岩混合壁登上了南迦帕尔巴特峰。

登顶以后,甘特的体力消耗殆尽,出现严重的高山反应,他没有气力迈步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按原路带甘特沿如派尔壁下撤,依当时的情况看来,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负责任的。

因为他们没有绳子,无法进行保护,在陡峭的下撤途中,精疲力竭的甘特注定是要滑坠的。

情况变得越来越危急,天色已经接近黄昏,并且天上的乌云越聚越多。如果再不下撤,他们就可能被冻死在山顶。仓促之间,梅斯纳尔决定从西壁下撤到摩克裂缝上方的山谷中,这样,这天晚上他们就可以在谷中露营,第二天清晨,再从那里返回到如派尔壁,也许他们能在那里遇到前来救助他们的队员。

1970年7月27日的夜是漫长的、可怕的。梅斯纳尔和他的弟弟甘特在8000米的高度,没有氧气,没有食品和水,没有露营设备,甚至没有羽绒衣。那天晚上,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有时,我们实现了目标,却发现自己无法退回。这的确令人感到尴尬。这常常是由于不思退路的进取造成的。所以,那些聪明的进取者,他们不但在进取上积极,而且,在撤退的准备上,也同样积极。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最理想的可持续发展。

等到第二天天光大亮以后,梅斯纳尔才发现他们所处的位置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离大本营更是遥远!

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只有坐等救援。10点钟时,他们仍然没有见到救援队员的身影。这时,他们终于意识到这样的事实:在7400米处的两名救援队员并未上来接应,而是自己去突击顶峰了。

那些在团队中各负其责的人,一定要切实负起自己的职责。如果你去做了自己职责以外的事,那么,就有可能给别人和整个团队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想到这里,他们再也不敢有任何等待求援的想法了,梅斯纳尔和他的弟弟甘特开始从南迦帕尔巴特峰达米尔一侧下撤。

一味依赖别人的人,无疑于将自己置身于绝地。那些知道借助外力,但一旦知道外力无法依靠时,就立即不再对别人抱有幻想,转而依靠自身的人,必能为自己找到最后的生机。

他们必须自行寻找生路,而结果全然不知。这时,梅斯纳尔几乎完全丧失理智,他感到自己的精神似乎已经离开了自己的肉体。

直到梅斯纳尔在下山的路上摔倒,当时,他的身体沿的雪坡一直向山下滑去,这使他突然醒过来,他必须把弟弟带下山去。

危机可能使人丧失理智,但最糟糕的挫折也可能使人清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