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雪
3364200000097

第97章 论变革

光和七年,二月初二,龙抬头。

朝堂还是很乱,刘宏虽然也参与争吵,可是心里却是一直冷笑。

是夜。

刘陶家里灯火通明,来了三个客人。

司空张济,太尉杨赐,卢植。

谈了半宿,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刘岚明显没有资格入席,也就没在意,落黑就睡了。

但是,约莫到子时了,刘陶敲门,命其到书房来。

迷迷糊糊的刘岚稍微收拾下就过去了。

进门就大吃一惊,另外两个当官的竟然还在,连忙退出门外,打算再收拾一下。

哪知,刘陶淡然道:“算了,都是为父好友,有话问你,速速进来。”

刘岚赶忙进来施礼完毕站在那里。

卢植看了刘陶一眼,笑道:“坐啊,为师好久没见你了。赏你入座。”

几人都笑了。

刘岚尴尬一笑,赶忙施礼入座。

书房中间,一个案几,上面摆满了书简,正中间是一份地图,很简略的地图,不是行军专用,山川地理一应皆无,只是表明了一下大概的郡治。

当然没有了!私人敢勘绘地图就是谋反。

卢植笑了一下,给刘岚介绍在座两人。

刘岚大吃一惊,都是牛人啊,三公啊,赶忙施礼。

三人还礼。

接着,刘陶道:“今天都是你的长辈,昨天让你想的事情,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刘岚一听就觉得悲催了,哪里想这事了,今天就是看赵云和张飞比武切磋来着,而且这才一天时间!

可是,这么多大人物在,又不能不说话。

沉思半响,没办法,拼了。

随即,刘岚道:“小子有几条建议,请诸位大人指正。”

几人点头,杨赐笑道:“说吧,别怕,大胆点。”

刘岚会怕文人,那才叫见鬼了呢。

机会,一定要抓住机会,现在是最接近阻止天下大乱的机会。

过了好一会儿,刘岚一咬牙,去你妈的,老子直说了,怕谁啊。

随即,刘岚环视一下,道:“上策,政变!。”

张济马上就怒了,指着刘岚道:“黄口小儿,大逆不道。”

剩下的几人都皱着眉头。

半响,杨赐拉了拉张济,轻声道:“中策?”

刘岚叹了口气道:“雇佣刺客刺杀中常侍。”

张济再也忍不住,站起身来道:“乳臭未干,徒留无益。”说完就要走。

杨赐赶忙拉住道:“稍等,听听他的下策。”

张济不想驳了杨赐面子,气哼哼重新坐下。

卢植皱眉道:“下策?”

沉思半响,刘岚长叹一声道:“耗时很长,很是麻烦,而且中间颇有波澜。”

杨赐疑问道:“讲。”

“第一步。有一点要明白,陛下恐惧宦官。原因众所周知,所以要给陛下足够的理由灭掉宦官。为了安全,就必须逐步进行。首先,中常侍之间是有矛盾的,我们要抓住这点,另外,我相信所有人都和太平道会有关联。如此,咱们可以在其中找寻盟友,贿赂他。或者找人假扮太平道教徒,贿赂他,并且离间他们。例如可以假扮是找寻张让的,但是却找到赵忠。我想赵忠肯定会依此要挟张让。如果赵忠揭发,咱们就顺势而上。陛下担心下面谋反,肯定会诛尽张让党羽。或者待到张让反击,咱们就落井下石,除掉赵忠。但是抄家所得钱财必须全部交给陛下,让陛下知道中常侍有多少资产。如此,会更加令陛下嫉恨中常侍。

接下来,我们要获得陛下信任。现在可用的就是废除何皇后并且立皇子协为太子。这样的话陛下就会认为外官很听话,善解上心。再来,要抓住陛下恐惧宦官的心理。利用其和外臣勾结,最好是带兵校尉,上密折告诉陛下。陛下恐惧之下,定然找咱们商议。如此方可诛尽中常侍。

第二步,更改选官制度,多多收纳寒门子弟。否则,定然还会有其他的中常侍起来限制外官。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立党!陛下最担心的就是朋党之乱,唯有立党各分党派才能缓解陛下的忧虑。例如分为司徒党太尉党,互相挑刺,如可以挑太尉党关于兵事不合适的地方。

第四步,军队。推行小相制,让同级别文官当做监军,剔除太监监军的情况。彻底废除太监与外面军队的联系。

第五步,改革内政。将九卿再次分权,例如改为三省六部制度。中央下主要分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负责审议中书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尚书省为行政官署,其下尚分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置三品尚书及四品侍郎。天子只和中书令共同商议政务,行使立案。立案所定的敕命原稿,在经过门下省同意后,方能交付尚书省实施。中书为天子的权力,而门下则代表士族的势力。具体的可以到时候讨论可以讨论决定。否则的话,陛下肯定还会担忧此事。

第六步,限制君权。设立低品阶官可驳回陛下旨意之的制度,例如可以设置六品给事中。再往后具体细节,我就想不到了。”

所有人惊奇的看着刘岚。

刘岚摸摸鼻子,尴尬一笑,摊手道:“就这些了。”

张济拱手道歉道:“我为刚才的事情向你道歉,我太着急了。”

刘岚哪里敢接,赶忙起身道:“不敢不敢,是小子鲁莽。”

这个时候卢植已经将刘岚说的全都写下来了,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刘岚苦笑道:“老师,这也要记录啊,不如让我写再交上去就可以了。”

卢植一笑道:“我主要是记录你刚才说的改制的一些东西,其他的哪里会写。这东西怎么敢留底。”

众人大笑。

笑罢,刘陶道:“行了,说完就回去吧。”

我去!又赶我走,干啥这是,过河拆桥啊!

心里鼓捣,可是面上不敢流露,赶忙对众位施礼,退出房间。

刘岚直接回屋就睡了,肚子就这些货全掏干,其他的让那些老狐狸们想辙吧。

二月初三。

刘岚眼睁睁看到刘陶唉声叹气的回家,也不敢多问,估计刘宏又干什么不得人心的事情了。

刘岚细思之下,命令赵云独自带自己的书信返回襄阳。

用赵云是因为赵云虽然骨子里面傲气,但是对人还是很温和的,会更加容易和人相处,尤其还长这么帅!

而张飞呢?就是个莽夫,鬼知道去了那里会不会和张辽干起来。

连续几日,都没有消息,刘岚就明白他们放弃了自己的计划,甚至是下策!

难道说阴谋真的不能行么,非要认定阳谋,简直就是冥顽不灵!

二月二十三日,朝堂大乱。

张角兄弟活捉了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围攻幽州蓟县。波才、张曼成的部队诛杀南阳太守褚贡。黄巾军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地方军土崩瓦解,天下震荡。

二月二十四日。

皇帝终于发飙了,去何进河南尹拜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又在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虎牢、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筑成京畿地区的第一道防线。

自建宁元年窦武死后,空闲了十六年的大将军位终于不再空置。

二月二十五日。

皇甫嵩上书解除“党禁”。但是刘宏并没有当场拍板决定,“党锢”之事一直是宦官与官僚两大集团矛盾斗争的焦点,一旦处理不好,宦官与官僚集团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央朝廷会再次经历震荡。刘宏不敢冒险,地方大乱,中央再乱,大汉就全完了。

是夜,刘宏就解除党锢之事专门征求中常侍吕强。

吕强是个人才,而且是宦官中的人才,虽然为中常侍,但他清忠奉公,而且还很有见识,曾多次上书进谏。刘宏虽然知道他是忠臣,但是权宦势力太大,实在是没法用,不过还是很器重这个中常侍。

吕强认为“党锢久积,人情多怨。若久不赦宥,轻与张角合谋,为变滋大,悔之无救。”。

这句话让刘宏出了一身冷汗,终于下定决心,解除党锢。不仅起用“党人”,同时允准流放边地的“党人”及其亲属返回故里。

第二日,朝堂欢腾一片。

同时。

朝廷征发五校、三河的骑士、并招募精兵勇士四万余人,令左右中郎将皇甫嵩、朱儁各统一军,负责镇压对直接威胁雒阳的颍川黄巾军。命令扬武将军刘岚带领招募的精兵勇士五千人拯救被张曼成围困在宛城的的南阳新任太守秦颉。

三月一日。

刘岚领军出发。

同行的有张飞,怀里带着卢植给的锦囊妙计。

所谓锦囊妙计,刘岚刚出雒阳就打开了,上面只有一个字“等”。

刘岚看着那个“字”,半天没反应,最后无奈收了起来。

一路南下,跟在皇普嵩屁股后面,爽爽利利的到达鲁阳。

再往下,一路剿灭雉县西鄂阻击的黄巾军。

三月十八日,在夕阳聚扎营。

在“神上使”张曼成的指挥南阳黄巾军围殴宛城,远远望去密密麻麻一片,也没有什么旗号,查不清楚到底是多少人。

刘岚倒吸口冷气,但愿尽快能和襄阳以及刺史徐璆的部队会合,不然自己就是拿鸡蛋碰石头了。

可是,襄阳内已经是热火朝天,战兵内有黄巾军,屯兵内有黄巾军,连带民兵内也有黄巾军,更加可怕的是有些假装投靠的豪强世家为黄巾提供武器和地图,郡里面现在是忙的乱七八糟,张辽赵云蔡瑁到处救火,戏志才等文官忙的昏天黑地。

而刺史徐璆现在刚灭了江夏黄巾,目前还在长沙,短期内是来不了了。

至少两个月内,刘岚注定只有自己这五千义勇军了。

而南阳附近的黄巾正在逐步向宛城汇聚,目前在战场上的已经有三万了。

注:虎牢关,也就是汜水关,也是旋门关。大家都被罗大师忽悠了这么多年,咱们就接着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