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雪
3364200000089

第89章 扩军备

赵毅当天就乐呵呵走了。

刘岚却很忧心,有人上奏,张角蛊惑百姓意欲谋反。

十二月二十四日,卢植来信,正面只有两个字“赵清”,背面是地址。

刘岚此时才想起来,幽州还有个未婚妻在。

立刻和众人商议。

刺史府每年二月间要各个太守前去汇报工作。

刘岚与赵家约定北疆返回之日起一个月内择吉日成亲,如今已经过了半年了,怎么说也不能过了今年。

刘岚不禁暗很,老师怎么不早点通知。

无奈之下,写信给老爹还有刺史,安排好后续事宜,并且将秀霸剑交予戏志才,命起暂代太守职务。

本来应该是郡丞邓实,但是目前情况看,刚刚和世家斗个你死我活,邓实确实不合适。

邓实心中也明白,并没有提什么反对意见。

另外就是茶叶。

将酿酒交予刘毓后,便将炒茶交给陈******代完一众事项后,立刻独自上马就走。

没办法,南方马少,基本上都是舟行。

建襄阳郡时,一匹马都没有,只有他们几人来的时候带的是十匹,平时还的用。

故而只能是刘岚独自三马订上马蹄铁疾驰幽州。

是夜,太守府。

戏志才道:“大人还真是忙啊,连成亲都忙的前脚贴后脚。”

郭嘉笑道:“自从他出了颍川书院基本上就没闲过,不是被人追杀逃跑,就是带着人逃跑。”

荀彧干笑一声道:“也不全是,还有追杀别人,和带着大军追杀敌军。”

陈群道:“不管如何,反正是忙的吊脚。看现在不就又是忙的要去幽州讨媳妇么,七天啊,将近两千里地,怎么可能?”说完摇头苦笑。

“未必,出了南阳就好走多了,日行一千夜行八百,一天多点应该可以到了。”郭嘉摇头笑道。

“那不得累死啊”陈群有点咋舌。

众人大乐,此时陈群才明白郭嘉在耍他,大怒待要说话。

“好了,说说正经事吧。”戏志才笑着打断大家的言谈,继续道,“大人临走时说,太平道可能会发叛乱,让咱们加固城防和扩军。大家怎么看?”

“是的,必须扩军,目前步卒不到两千,水军也只有一千五左右。”张辽道。

“照咱们人口和现在库房的粮食看,两万应该可以。”荀彧盘算下道。

“嗯,应该可以了。”戏志才点头道。

“不行啊,突然扩这么多,这要是被朝廷知道了,肯定会认为咱们造反的。”张泛急道。

“呵呵,大人早就想好了,世家出来农夫算作屯田兵。大人早就上书,说粮食不够,希望能够招募屯垦民夫。陛下居然批复下来了。”戏志才笑这安慰道。

“可是,民夫怎么能算作军队呢?”张泛还是有些犹豫。

“没事,农忙是屯垦,农闲是训练就是了,谁会知道。”张辽毫不在意,心神激荡道。

“为何突然要扩军?我一直没闹明白,太平道真的会造反么,咱们郡里面也有一些,但是很少,应该不会这么蠢吧。”半响,张泛反驳道。

郭嘉灿然一笑道:“郡里面估计的有上千人。而且听说,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宣扬教义,进行秘密活动。现在徒众达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更明显的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到处传播。明年就是甲子年,很有可能会出事。”

“嘶”张泛倒吸口冷气,沉默半响道:“朝廷就不知道这个事情么,怎么会没有反映?”

“呵呵,中常侍蒙蔽圣听。”荀彧苦笑道,“大人也曾经上书告知此事,陛下毫无反应。估计是被截留了。你们还记得么,杨赐杨大人也曾经上书言明此事,可惜两个月后就被贬职。”

“这可怎么办,怎么办啊?”张泛急的团团转。

“不急,不急,要不咱们扩军干什么啊!”戏志才笑道。

“那其他地方呢,毫无防备,岂不是……岂不是……哎呀,糟糕透顶。”张泛急道。

“必然之事,即便没有太平道,也会天平道,或者其他什么道。大汉现在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兼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怎么可能不大乱呢。而且说实话,我觉得朝堂已经麻木了,这些年到处都有叛乱,谁还会放在心上。”戏志才叹息一声道。

“那得死多少人啊,以前都是小地方,这回人太多了。颍川有没有?”陈群也着急了。

“没办法。百姓活不下去啊,就比如襄阳郡来说,多少土地被豪强把持。如果没有陛下赐予的秀霸剑,鬼知道这种事会发展到什么结果。弄不好就到处叛乱了。”戏志才叹道。

“什么赐予啊,是大人找陛下换的。用了两张白熊皮!”郭嘉了解内幕,嗤笑一声道。

“颍川有没有啊,你们还没说呢?”陈群着急,又问了一遍。

半响,看众人不说话,又问了一遍:“说啊。”

过了好一会儿,荀彧叹道:“有!”

“啊,那可怎么办,得赶快给家里写信防备此事。”陈群急道,说着话就要回房写信。

郭嘉赶忙拉住道:“放心,稍微有点见识的都明白此事。我不相信你老爹会没有防备。”

陈群松了口气,片刻又问道:“那么,那些百姓怎么办?”

所有人都沉默了,怎么办?没办法,只希望到时候朝廷反应快些,少死些人罢了。

“不对啊,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些世家大族怎么会轻易释放那么多人口呢?”张泛疑惑道。

郭嘉嗤笑一声道:“怎么可能都释放呢,所有部曲门客肯定都留下了。这些部曲门客才是他们主要的战力,那些农夫只不过是种地的工具罢了。”

张泛说不话了,如此……这帮人真是够奸猾,还以为他们都交出来了呢。

过了好一会儿,戏志才叹口气道:“说正事吧,扩军,守卫襄阳郡。大家都说说吧。”

荀彧沉思一下,感叹道:“目前最重要的是装备。大人给南阳和南郡写信要求把装备还回来,估计这两天就到,但是应该不会足数,而且质量肯定不好。咱们成立新郡是在他们身上割肉啊,直接得罪了两个大郡!”停了片刻,又道,“大人给必须写了私信要装备,不过陛下不肯,说是此事该归南阳和南郡管。不过大人从陛下那里买了几百套装备,昨天刚到。陛下做买卖的信誉还是不错的。”说完,自己苦笑了几声。

做买卖的皇帝,真是天下少有,不,是亘古以来都没有的,卖官卖装备,哪里听得这种事情。

沉默一会,张辽道:“不够啊,剩下的怎么办?即使不要铠甲,兵器总该有吧!”

“大人写信给刺史和襄阳附近各郡,打算购买铁矿和装备,不过目前还没消息传来。另外大人建议立刻打造,没有铁就先用木头的,将来再按照矛头。至少木盾可以先装备起来,至于鈎镶盾就不要想了。大人设计了一种大盾,俯视呈半圆形,正面看则为长方形,看起来还不错。当时你在军营,大人走的匆忙,没有告诉你。回头给你看看,你也提提意见。”荀彧道。

“太好了,谢谢荀大人。”张辽抱拳道谢。

“其他的一应军营所需物资,尽快制作或者购买。没多少时间了,还有七天就要过年了,谁知道太平道具体什么时候叛乱。”戏志才道,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水军如何了?”

“一千五百人,大小船只五十艘。南方人,水性都很好,主要是弓箭不够,而且弓手训练不足,其他的没什么了。”张辽沉思一下道。

“明天上午,你和我去趟水军大营,去见下蔡瑁,给他说下这事情。我看此人勇武欠缺,但是为人颇为机灵,应该不会泄密。而且训练水军没有他支持可不行。”戏志才沉思下道。

“放心吧,大人早就嘱托他了,当时我也在场,应该值得信任。他现在常驻水军大营,都十几天没回家了,一门心思,看来是打算死心塌地和大人搏个前程。”荀彧笑道,接着又道,“更何况你有剑在手,还怕他么!”

众人大乐,戏志才摇头笑道:“没想到,大人这么早就提前准备了,我却毫不知情。”

荀彧赶忙道:“不是大人不告诉你,而是每次都找不到你人,不是去章陵就是去新野然后就是山都,反正是各个县到处转,哪里找的着你人啊。若不是今天你正好在这里,估计我能摸摸那秀霸剑。”

戏志才听完荀彧解释,放开心结,顿时大乐,笑道:“好啊你,居然连我的官的都想抢。”

众人都笑了,又讨论了会细节各自散去。

他们在这里商谈甚欢,苦逼的刘岚还在赶路,大冬天深夜里跑的满身是汗,生怕赶上黄巾起义,回不来襄阳,更怕媳妇被黄巾抢了,还有幽州的那些兄长李立猴子等人的安全。

怪谁呢?只能怪他自己历史太差了,只记得是甲子年,却记不清楚具体月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