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不堪的民国,中国最狼狈的时期,短短37年的历史,其实并不乏铮铮傲骨的男子汉,只不过那时的中国已经病入膏肓回天乏术,资本主义挽救不了那种满目疮痍的局面,那是最落魄的年代,今人在刻意回避。
关于民国,笔者中学读近现代史的时候,除了知道一个孙中山开了革命的先端,其他一概不知,大体上就是没一个好东西的印象。尤其是各系军阀最可恶,军阀割据,中国就是这么衰败的。如今看了诸多史料,才知道真是冤枉死人家了!
段祺瑞就是很好的例子,民国政坛的风云人物,那时候课本上对他的叙述就有一个府院之争,无非是争权夺势而已,现在想想,如果一个人手里没有权力,那他有什么资格决定国家命运?
段祺瑞很倒霉,倒霉就倒霉在他生不逢时,他有政治手腕,有军事实力,也有廉政之心,可惜1936年就与世长辞,又没有孙中山开创民国的功绩,也没有张作霖跟日本人那样的激烈冲突,以至于世人很难记起他的那些作为。
按理说段祺瑞镇压张勋复辟,派兵收复外蒙,这么大的功劳足够给他一句“功大于过”的评语吧?可惜他是军阀!军阀啊,割据一方、自成派系,这是不团结的!军阀这个帽子一旦戴上,还真是不好摘。
好歹也跟着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发展中国新式军队,也是“北洋三杰”之一。时至今日,数一数段老先生的功劳吧,别刽子手、汉奸地叫了。
【走进权力核心,誓与二十一条抗争到底】
1912年初,清政府已经穷途末路,袁世凯给段祺瑞下命令,“去年十月就起义了,那小皇帝怎么还没退位呢?去,老段,把溥仪那小子赶下去!”
段祺瑞接到命令,雄赳赳气昂昂地领着四十六个北洋将领集体发通电给裕隆太后,“太后啊,革命党都打到家门口了,识相点自己抱儿子下来吧,不然哪天军队打进皇宫,男女老少全部杀光光哦!”裕隆太后当惯了慈禧的奴才,哪见过这阵仗,被逼无奈,泪眼汪汪地抱着小皇帝把位置让出来了。
中华民国建立,袁世凯实力最强,被推选为大总统,段祺瑞跟着出任陆军总长。这时的段祺瑞,真正站到了权利的核心位置。
等坐到这位置上段祺瑞才发现,太闹心了!清政府怎么惹了那么多狼过来?赶不跑杀不死的,难怪各种造反。
换了掌权人了不起吗?照样欺负你!
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日置益来找袁世凯,把二十一条的文件往桌上一甩,大总统,要么签字要么打,你看着办吧!不许告诉英美那帮孙子!袁世凯陪笑着说,这我哪能做得了主,得跟部下们商量一下啊。
第二天袁世凯召开对日会议,段祺瑞一拍桌子,他日本人算个屁,巴掌大的小国还敢要挟老子们,打就打!打不过集体殉国!然后拉着参谋总长黎元洪、海军总长刘冠雄跑去关岳庙宣誓。
袁世凯急得直跳脚,你傻啊?这能打得过吗?你看看冯国璋领的那帮兵,一色的八旗子弟,就会跟在屁股后头要饷,手里那杆枪会不会用都两说。再说真吃了败仗你们集体殉国,那中国不是更乱套了!
说那话没用!2月1日段祺瑞、冯国璋领衔十九省将军致电北洋政府表示反对,原文是“有图破坏中国之完全者,必以死力拒之,中国虽弱,然国民将群起殉国”。那意思,你敢答应,老子死给你看!
没办法,尽量往后拖吧。一直到了5月8日,日方已经下了最后通牒,再次开会讨论。大家也看出来形势比人强,日方也因为国内群众的反抗情绪做出了让步,把损失降到最低也就是了。唯独段祺瑞是死心眼,养那么多军队是吃干饭的吗?!字一签,这辈子甭想抬起头了。
可惜寡不敌众,虽然没有签下二十一条,但还是签订了《民四条约》。被迫签字后,袁世凯吩咐下边的官员,甭管什么条约,拿出你们磨叽的本事,就当那是张废纸。
段祺瑞看不过去了,丢不丢人啊,男子汉大丈夫要么轰轰烈烈打一场,要么输个彻底的,这算什么事儿!老子不干了,老子去西山养病。
段祺瑞辞职了,在西山待了不到半年,袁世凯称帝的消息就传来了。段祺瑞一听就火了,老子帮你把溥仪推下去指望你民主共和呢,你倒会捡便宜自个儿要当皇帝?谁爱拥护谁拥护,老子就咒你早死早超生!
到1916年3月,袁世凯的皇帝梦算是做到头了,被迫取消帝制改共和,又去请段祺瑞,“老段啊,西山哪是你待的地方,还是回来干总理吧。”段祺瑞勉为其难回来了,很快袁世凯就死了,而段祺瑞继续奋斗在第一线。
【恢复帝制?先问过老子!】
袁世凯死后,作为北洋派元勋和领袖之一的段祺瑞成为北京政府的核心人物。这时的总统是黎元洪。
段祺瑞连袁世凯都未必全然放在眼里,更别说一个黎元洪。府院矛盾逐渐激化,复辟派的张勋以为有了可乘之机。
在张勋看来,段祺瑞虽然有实权,但手里没有直接统领的直系部队,反对帝制态度再强硬,没有武装也是白搭。这是张勋的失策,太小看段祺瑞了,凭段祺瑞的本事,没有兵难道还搬不来兵?
1917年,府院之争,黎元洪免了段祺瑞的职务,段祺瑞离京赴津,职务免了算什么,手下一众弟兄又没散。段祺瑞给手下各省的督军下了通知,你们还想不想跟着老子,想的话都给我独立,看黎元洪有什么本事当这个总统!各省督军一宣布独立,天津方面要成立临时政府,黎元洪急了,竟然病急乱投医同意张勋进京调停。
张勋借调停之名进京打算趁机恢复帝制。五千辫子军,他还真是看得起自己!
对段祺瑞这个硬茬儿,张勋还是有几分忌惮的。军队准备停当也没敢直接杀到北京,在天津特意去见了段祺瑞摸底。段祺瑞可是一点面子不给,什么大盟主,调停个屁!知道你想复辟,明白告诉你,你要真的有复辟的动作,我第一个派兵打你!
这样的态度让张勋有所顾忌,也不敢轻易动手了,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6月14日张勋进京,并未立即进行复辟,而是四处活动,出席黎元洪的欢迎宴,进宫给溥仪请安,到东交民巷拜访各国公使,总之是尽力履行“调人”的职责。
这些表面文章还真把黎元洪唬住了。本来黎元洪也听说了张勋有复辟之心,看他这么热心,估计是谣言吧,居然就以为相安无事了。
6月30日,张勋终于决定孤注一掷了,辫子军进京,7月1日即奏请宣统复位。
张勋突然复辟,令黎元洪措手不及,五千辫子军说多不多,可北京城才多大点地方,段祺瑞离京后国会形同虚设,谁来对付张勋?
原院秘书长张国淦劝黎元洪,张勋进京跟总统也有关系,不是你让他来的吗?事到如今还是赶紧让段祺瑞回来主持大局吧,段祺瑞讨伐是一定的,可你不下任命书,到时功劳是他一个人的,总统你就是酿成复辟的大罪人了。
黎元洪没法子,于2日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段祺瑞收到任命书是相当不高兴的。他也就是总统,我还得接受他任命。没有他,随便几个军人就能推举我主持讨逆,用得着他多此一举!
张国淦做足了思想工作,段祺瑞这才给个面子接受了任命。
7月3日上午,段棋瑞在第八师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组织讨逆军,段祺瑞任总司令。讨逆通电和讨逆军总司令布告都是梁启超起草的,影响很大,张勋一手遮天的局面被打破了。
五千辫子军还不好打,7日,讨逆军就大败辫子军。段祺瑞本来考虑到北京城当时的形势,怕引起外交纠纷还是倾向于和平解决的,但张勋太不识相了,拒绝解除武装。
好,你找打,这可怨不得我!12日拂晓开始攻城,一路打过去把张勋的宅院都给轰了。张勋不得不逃到荷兰使馆避难。仅仅12天,这场复辟闹剧就落下帷幕。
经此一战,段祺瑞复出,组建新一届内阁,冯国璋继任总统。可以说府院之争后,黎元洪算是完败了。
【民国疑案:三·一八惨案】
这次上台的冯国璋还不如黎元洪,二次府院之争也好,辞职也好,复职也好都是政府内部矛盾,在此不过多赘述。至1924年冯玉祥发动********,请段祺瑞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段祺瑞终于坐到了国家元首的位置。
这个位置太难了,做得好是你应该,做不好你就遗臭万年。
1926年直奉战争中,冯玉祥的国民军把两艘日本军舰逐出大沽口,日本人不干了,于3月16日以公使团名义向北京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要求。
对于这件事,民众们的反应显然太激烈了。即使没有游行示威,北洋政府也不可能答应这种要求。段祺瑞对日本向来是主张武力解决的,只不过成为国家元首后不得不为全局考虑。
适当的游行国民政府是不会镇压的。为什么?给日本看呐!你看,我们的群众反应多么激烈,我们就是答应你的要求群众也不会答应,这种犯众怒的事你们真要干吗?
可是堵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口拿着家伙还要求军警放行这就说不过去了。有当时的目击者称游行队伍里有人拿着铁钉的棍子还抢士兵的枪,这种说法是否属实不好判断,不过互有死伤是真的。毕竟影响不好,政府也不可能轻易让流血事件发生。
3月18日的游行很是混乱,激烈的冲突过后,各大报纸都在谴责段祺瑞政府的暴行。
对于三·一八惨案的真相,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段祺瑞下令枪杀学生,也有人说完全是军警自卫,事后段祺瑞面对死者长跪不起,并从此终生食素。
仔细考量就会发现这两种说法都不太合理。段祺瑞笃信佛教而且很注意人格形象,而且这时的段祺瑞已经年过花甲了,正是含饴弄孙的年纪,怎么会下令枪杀学生?至于终身食素更说不过去,因为暴动行为是确实存在的,军警自卫纵然过火了,也不至于从此吃斋吧,食素估计只是因为他信佛。
三·一八惨案毕竟还是发生了,作为当权者的段祺瑞难辞其咎。同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从此再未复出。即便是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也没有就职。这个在权力风暴中纵横数十年的人已经老了。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于上海病逝,享年71岁。
纵观段祺瑞一生,在北洋时期“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政坛上,他数次沉浮,历尽波折。兵权分散,内讧不断的北洋政府确实令人心寒,但段祺瑞是个异类,他始终坚持作为中国人的尊严。三造共和,收复外蒙,他有很多不容忽视的作为。
权力的争夺仿佛是军人的本能,等他终于没有能力跟后辈们竞争之后,才发现这么多年惨淡经营,中国依然满目疮痍。
享誉于世的“六不总理”没能挽救这个国家,但我们岂能因此否定他一生的功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