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放下小利,才能获得更长久的利益,道理谁都懂,但不知有几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自古以来,人的取舍,本来就是件不容易弄明白、不容易处理的事,人人都知道努力地进取,但却忘记了“进取”的同时也需要智慧地放下。因为人们向往着高官厚禄、幸福荣华,所以就拼命地前进,即便碰得头破血流也不知道放下。进取固然能让你得到很多,但不善于放下,也会使你一生功绩毁于一旦,身败名裂,遗恨终生。
人生不仅要懂得放下,还要善于放下,放下时要主动,要有条不紊。不能耽搁于眼前的利益,放下后便痛苦不堪,而要把每一次的放下当成人生成长的契机,当成对自己内心的一次考验。拥有豁达的心态,清心寡欲,视钱财和功名如身外之物,才能享受无欲而获得的怡然自乐。
每个人都追求圆满自在的人生,如果一个人在追求的过程中,只知前进而不善于放下,那么他的世界也就只有一半。拥有放下的豁达心态,可以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勇于放下不必要的东西
人的一生总是习惯选择成功、选择占有,没有人甘心选择失败、选择放下。其实人生可以有很多种选择,放弃也是其中的选择之一。
面对一道难解的几何证明题时,你必须学会放弃原来错误的思路,试着重新理出思路进行证明;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必须学会放弃不适合自己的道路;面对失败,你必须学会放弃懦弱;面对成功,你必须学会放弃骄傲;面对公共利益,你必须学会放弃私欲,********;面对老弱病残,你必须学会放弃冷漠,实施救助……我们只有在困境中放弃沉重的负担,才会拥有必胜的信念。放弃我们应该放弃的,我们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因为只有虚怀若谷,才可能呼风唤雨,吞云吐雾;只有浩瀚如海,才可能不择江河,千古风流。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学会放下,就是在学会拥有。
有一个商人出门办事,跋山涉水,在经过悬崖时,一不小心,就掉到深谷里去了。眼看生命危在旦夕,他双手在空中攀抓,刚好抓住崖壁上枯树的老枝,总算保住了生命,但是人悬荡在半空中,上下不得,正在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忽然看到慈悲的佛陀站立在悬崖上,慈祥地看着自己,此人如见救星,赶快求佛陀说:“佛陀!求求您发发慈悲,救救我吧!”
“我救你可以,但是你要听我的话,我才有办法救你上来。”佛陀慈祥地说着。
“佛陀!到了这种地步,我怎敢不听你的话呢?随你说什么,我全都听你的。”
“好吧!那么请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
此人一听,心想,把手一放,势必掉到万丈深谷,跌得粉身碎骨,哪里还保得住生命?因此更加抓紧树枝不放,佛陀看到此人执迷不悟,只好离去。那根脆弱的树枝最终不堪重负,断了……
其实,虽然身在悬崖,但如果舍得把手放下来,并不见得会死,因为只有松开手,佛陀才能伸出手去救他。在职场上也一样,有时候,不学着放弃眼前的小利益,就不可能拥有明天更大的成功。
富与贵谁不想拥有呢,如果不以其道得之,那么,也许将永远无法拥有。而能够拥有的其中一条捷径,就是学会放弃。人好像是一辆汽车,所能承载的重量也是有限的。如果超出承载的重量,就要把所超之物放弃,否则只能是被不堪承受之重压挎,到头来什么也不会属于自己。“放弃”也可能是促成成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力量。
放下懒惰,努力奋斗
从小我们就知道,勤劳是一种美德。只有在春天勤快地耕种,才能在秋天收获丰硕的谷子。然而,人天生就有一种惰性,总是喜欢偷懒。学习的时候累了,偷个懒吧,看看电视,吃吃零食;工作的时候乏了,偷偷懒吧,泡杯咖啡,看看报纸;锻炼的时候没心情了,给自己放个假吧,休息一天……其实,适当的休息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是有好处的,但是这种“休息”次数多了就会养成习惯,这种习惯会给我们造成两种不好的影响,一个是会造成我们行为上的“偷懒”,另外一个就是思想上的“惰怠”。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冬天的早上很冷,本来闹钟在6点钟就响了,但是我们非常不情愿起床,总是一拖再拖,拖到实在不能拖的时候再起。起床之后急急忙忙的,很可能耽误了上学或上班的时间。虽然这种懒惰,有一定的外部原因一一冷,但是多数还是我们自己思想中的懒惰因子在作怪。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这个懒惰因子存在,但我们不能任由它为所欲为,所以我们便要时常地给自己提个醒。
一位朋友在高考之前的一年,一开始非常用功学习,但是因为自身惰性的关系,后来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为了激励自己每天早起读书,他便特意在床边的墙上贴了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用毛笔写的几个大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天早晨,睁开眼睛看到这句话,他便立刻清醒起来,一天的精神都非常好,学习也进步很快。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了一年,他终于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这位朋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提醒自己。给自己提个醒,试着放下惰性,或许只是一句激励的话,或许是一个远大的目标,只要你尝试放下了,懒惰就真的会跑开。回首往事,或许你已疲惫不堪、伤痕累累,在岁月的侵蚀下,在苦难的磨砺中,你经历了许多苦痛,但你放下了,虽然过程痛苦,却最终成功了。
人生没有回头路,进退并不全由自己,所以努力便要趁早。当别人还在喋喋不休地抱怨冬日的寒冷时,你却已经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这不就是你放下懒惰最好的回报吗?放下懒惰,努力奋斗,因为只有奋斗才能改变命运,你不需要总羡慕别人的优秀,只要你肯努力,你同样可以很优秀。
吃亏是福不是祸
“吃亏是福不是祸。”“吃亏是福”,这是古代智人对吃亏的看法,它浓缩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但在现实中,有些人做事时往往把眼前的利益看得很重,结果反而失去了永远的利益。做事时,一定要避免这种错误,懂得放下眼前利益,吃点小亏,你得到的将是人生的大胜利。
“塞翁失马”的故事人人皆知,它就告诉我们即使是看起来很坏的“吃亏”,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生活中此类事很常见,如果你善于放下,不计较于吃眼前的一点儿小亏,有时看似吃亏的事反而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生活中的聪明人,他们总是善于吃亏,为了大的目标他们不介意吃点儿小亏,并且善于从吃亏中学到智慧。“吃亏是福”也是一种哲学的思路,其前提是要懂得知足。懂得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懂得知足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是不可能得到的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表面上看来,“知足”会给人以不思进取之嫌,但是,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处理好眼前的问题,从而把握好将来的机会。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世,都需要有“知足”这种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学会吃亏。
“管鲍之交”的故事可以说是善于放下小利,获得更多福祉的最好例证。从前,齐国有一对很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他们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得比鲍叔牙还要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得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得比我们主人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儿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后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公子小白当上齐国国王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啊!”鲍叔牙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管仲得到重用后,竭尽所能,把齐国治理得很好,而鲍叔牙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天下的人无不赞美管仲的才干,以及鲍叔牙的善解人意。
试想,如果鲍叔牙不懂得放下眼前利益,吃点儿小亏,怎么可能让管仲对自己充满了感激之情?也许早就和管仲闹得不可开交了,更别谈以后共同辅佐齐国国王了。从小处说,这可能只是失去了一个朋友,从大处说,没有了管仲的治国谋略以及二人的配合,也许会影响整个齐国的发展。鲍叔牙善于吃眼前亏,能从高处俯瞰一些小问题,从而于己于国都获得了莫大的福祉。
要想成就大事,就要善于放下眼前利益,吃点儿眼前亏,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以退为进也是智慧
我们在谈到成功之道时,更多地强调要有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是,有时候一味地硬冲硬打未必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以退为进也是一种人生的策略。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跟莱温斯基的那场“拉链门”风波仍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我们可以想一想,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事情东窗事发,克林顿死不承认,采取死撑着的态度,这也是一种选择。当着全世界人的面,堂堂的美国总统承认自己的丑事,这是多让人难为情的事情啊!但克林顿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采取了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么做,其实是将包揪扔给了所有的美国人:我已经承认了我自己的错误,你们有权利让我下台,你们也有权利让我继续留在总统的位子上;对一个已经承认错误的人,你们就看着办吧!
这是在被动的情况下以退为进的策略。在主动的情况下,由于彻底解决某个问题的时机没有完全成熟,也可以采用这种策略。
清朝康熙皇帝继位时年龄很小,功臣鳌拜掌握了朝中大权,并进而想谋取皇位。康熙十分清楚鳌拜的野心,但他觉得自己根基未稳,准备还不充分,于是索性不问政事,整天与一帮哥儿们“游戏”,以造成一种昏庸无知的假象。一次,康熙着便服同索额图一起去拜访鳌拜,鳌拜见皇帝突然来访,以为事情败露,伸手到炕上的被褥中摸出一把尖刀,被索额图一把抓住。直到这时,康熙仍装糊涂说:“这没什么,想我满人自古以来就有刀不离身的习惯,有何奇怪!”康熙此举让鳌拜对他彻底放松了戒备,最后康熙等时机成熟时一举将其擒获,可以说放出长线钓上了大鱼。
的确,面对险恶的局势,人应当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视死如归”的精神,也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一种精神。但是,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就某个具体的事情来说,也有其“时”、“势”的问题,在某些特定的时间里、环境下,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而并非是消极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