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从绽放到凋零
3316400000001

第1章 序(1)

情人节那天丈夫没有回家。周末,下雨,没有任何不回家的理由。可是,他生生的就没有回来,没有预先的告知电话;打他的手机,也永远是“对不起,你所拨的电话已关机。”无名的无尽的恐惧和失落再一次涌上心头。

结婚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觉得我丈夫杨可是高攀了。我毕业于一所名校的热门专业,他念的是一所普通大学的大专;我是班里公认的美女,他身高不到一米七;我的父母都是研究院的工程师,他的母亲在他上大学那年就从纺织厂退休了。所以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我很骄傲,脾气也大,他在我面前总是小心翼翼的,顺从我,宠溺我。我为了考托福去上外语学院的夜校,他在校门口一等就是两个小时,从来无怨无悔言。我偶尔患了一次感冒,他一天三次在该服药的时候打电话来提醒我吃药。我妈妈患了胆结石在医院开刀,他天天去探视。

我还没有下决心的时候,我的父母同学都已经替我下了决心,他们说,除了他长得没有办法同琼瑶笔下的男主人公相比之外,他的耐心、体贴一点都不输给那些对女孩子呵护备至的白马王子。我从来没有为他如痴如醉过,但他满足了我所有的征服欲。从恋爱到结婚头几年,我习惯了指使他、指责他和指挥他,他总是满足我一切要求。按照我姨妈的说法,我们婕妤要天上星星,杨可不敢给月亮。

婚后的生活平静美好。他自修了本科课程,后来又考上了在职研究生。毕业之后,他跳槽到了外企。非常幸运的是,他的女上司也是像他一样由自学而步步高升的,他得到了赏识和重用。别人都说我有眼光,说他越来越有派头,让我注意看紧他,,可我非常不屑这类说法。事实上,他对我的好早已让我习惯了在他面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了。

秋天的时候,我有一次培训的机会,去北京半年。北方的生活对我来说枯燥乏味,食物吃不惯,天气也风沙弥漫。到达的第二个星期我就嗓子发疼,开始生病。同去的章担负起照顾我的任务,陪我看病,为我煮白粥。在单位的时候,我们属于两个部门,顶多是见了面打声招呼的交情。可这次生病使我们一下子熟悉起来。他其实是一个十分平常的中年人,谈吐平平,貌也不惊人。可是,深深的寂寞把我们连在了一起,于是,在一次愉快的晚餐之后我们有了肌肤之亲。这种常在外国影片中看见的婚外情竟然戏剧性地发生在了自己身上,这样的平淡,却让我们多少生出一份感情来。他看我的眼神里多了一层珍惜和欲望,我对他也多了亲昵和眷恋。但这一切似乎同爱情无关,同作品里通常描述的婚外爱情无关。她们在情人怀抱中感到过的幸福,我却不曾在章的怀抱里感受过。一切只是在异乡,寒冷的北风中,我们互相抱团取暖而已。

两个月后,丈夫同我的父母想来北京旅游,其实是为了来看看我。来的前一晚,章同我在一起,他抱着我说:“我会吃醋的,我不舍得你同他在一起。”哪一个女人会不爱听这样的话,何况我结婚之后,远离异性注目的日子已久,他这样一说,居然也弄得我心里酸酸的。因为怜惜,因为刺激,那一晚我们达到了以往从来不曾经历过的高峰。许多日子以后,当所谓的感情离我们远去时,我都怀念那一个令人迷醉的夜晚。

第二天,我去火车站接来了丈夫和家人。那晚同他在一起我多少有点心不在焉,想念其前一个晚上的激情四溢。后来的几天,章问朋友借了一辆车,陪我们一起玩,他充当导游和司机,殷勤礼貌周到。我们自以为这样的亲近可以掩饰私情,可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亲昵仍然让丈夫看出一点什么来了。临走的前一晚,丈夫看似平淡地问了我一句:“章比我如何?”没有等我回答,他就开始亲吻我,说没有我的日子,他快受不了了,让我快点回家吧。

他们走后,章又搬回来了。可是,非常奇怪,我再也体会不到曾经的快乐。内心里,我开始期盼着回家的那个日子。

我回来的那天,丈夫做了丰盛的晚餐。可是,吃过晚饭,他接了一个电话,说老板临时有事,就匆匆出去了。等他回来已是半夜两点,他上床倒头就睡。接下来的两个星期,他客客气气地待我,却没有任何身体接触。而且他想出去就出去。我终于忍不住,开始发脾气,他没有像以前一样哄我,而是在我面前摔了一个茶杯,然后夺门而去。

我查他的手机记录,一个号码反复出现。趁他洗澡的当儿,我用他的手机打过去,听到的是一句嗲嗲的“宝宝啊,想我了?”我的心顿时就凉了。没等杨可洗完澡,我就冲进了浴室,要他给我一个解释。他从从容容地起身,披上浴巾,朝我冷冷地一笑,道:“哦,你这算是吃醋啊?”他穿好衣服,为自己泡了一杯茶,冲我道:“你在北京呢,你同那个男同事是怎么一回事啊?”在他面前从来就占上风的我一时呆如木鸡。我还来不及学会撒谎,我这个人从来就是直来直去的,不懂得掩饰自己,也不会作假。杨可对我的依从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谋杀了我的智慧,我成了生活的低能儿。许多女人都会的那一套,我不会。在我愣神的当儿,他居然走了。

这一次他到第二天傍晚才回家。我们开始冷战,他仍然履行着丈夫的职责,把家用交给我,星期天陪我回娘家。在亲戚们眼中,他依旧是有口皆碑的老实人,他在他们面前像过去一样体贴我、爱护我,甚至在回家的路上还勾着我的腰。到了家里,他还算温和,可是他不碰我,我去抱他,他推说累了把我推开了。

一个星期总有两天,他或者晚回家,或者不回家。我想好好找他谈谈,于是问他还同那个女人来往吗。他要么嬉皮笑脸地说:“哪个女人,太多了,你说哪一位?”要么就正颜厉色道:“你胡说什么呀?”然后,就换了一种语气问我:“怎么,我哪里做得不好?”难道要我拉住他问为什么不再碰我,我真的说不出口,我不习惯扮演这种低声下气的角色。

在单位走廊上,我仍然碰得到章。北京回来之后,他再也没有找过我,没有电话,没有问候,就像我从来不曾在他的生活中出现过。我呢,似乎期待过他,特别是遭到丈夫冷遇之后,隐隐约约地仍然希望得到一点关心和问候,可是,没有,他对我生疏而礼貌。渐渐地,我开始恨他,看到他居然有厌恶的感觉。奇怪,当时,怎么会和他在一起?为了一段不见得美好的插曲,现在我的生活毁了。他倒似乎毫毛无损。那天中午的时候,我看到他老婆来送东西,大概是单位发的,让他背回家。他老婆的单位就在我们单位附近,两个人亲密随意,就像许多心无芥蒂的寻常夫妻一样。

温柔求饶,对丈夫,我做不到;忘了那个似有若无的女人,我也做不到。我多么希望回到没有去过北京的那段日子。那时候,我是一个无忧无虑备受宠爱的小妇人。我多么希望我不曾拨过那个女人的手机,那么,我也有可能仍然有所期待,期待丈夫是一时赌气,赌气之后就会回来。现在的我,负疚却又不能流露,多疑却又无从解脱。

情人节那天的雨和泪在丈夫回家的深夜止了。前方的路,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走下去。离开,我没有这个胆量;留下,是无穷无尽的猜疑、冷遇和伤痛。丈夫,什么时候会回头,我也不知道。如果说同章在北京的苟且是一段毫无美感的插曲,而同丈夫的这场冷战,我多么希望也是一段无伤大雅的插曲啊。

上面一段长长的行文,活脱脱地描述了当今在中国的婚外情、婚外性现象。根据我国一份最新且颇受好评的研究发现,34%的已婚男士和16%的已婚女士曾经对另一半不忠。社会工作者于2012年对沈阳市2000例离婚案件进行跟踪分析也发现,有340件(约占调查总数的17%)是由外遇引起的。上述调查表明,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婚外情介入在西方婚姻文化效应的影响下已不再是一个偶然的极个别社会现象,它的与日俱增趋势是与我国婚姻特徵的变化相一致的:

·讲究婚姻中性生活质量;

·追求婚姻的经济条件;

·出现了开放婚姻;

·追求真正的自由结婚和自由离婚;

·婚姻市场的畅通无阻,为婚姻和再婚增加了寻求配偶的渠道。

所有这一切,一方面打破了改革开放以前那种传统婚姻模式,另一方面又出现了追求质量婚姻的新型模式,同时也出现了大量婚外情事件。据不完全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已婚夫妇中,以爱情为基础的仅10%多一点,大概67%以上的婚姻是以经济条件对等而成立的,因此许多男女在婚后感到失望甚至十分失望,这种失望心态促使已婚男女像单身时一样继续暗中寻找适合对象或乾脆寻觅情人。此外,当今社会舆论以及人们对“第三者”也早已采取了与改革开放前完全不同的宽容甚至同情、认可的态度,这也是第三者介入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

有学者对上海市婚外情和第三者插足导致离婚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原告为女性的占多数,占60%以上;第二,在因婚外情而离婚的人中,51%的人存在婚前性行为;第三,充当第三者的以未婚青年为多,占46%,已婚的占39%,离婚或丧偶的占15%;第四,婚外情以同事关系为多,占54%,加上原为同学、师生或邻居的占到了65%;第五,婚外情以过错方喜新厌旧为主,占47%,夫妻不和的占18%,第三者主动搭上的占13%,两者原有恋爱关系的占6%。国内外的研究也表明,男性和女性在产生婚外情的动机和方式上都有所不同,但由于人们在性格特征以及个人资本和社会资本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不同的人在发生婚外情的机会上也是有差异的。

根据对有关研究的分析和总结,以下男性比较容易或者说有更多机会搞上婚外情(但并不是说,这些人肯定会有外遇):

·有钱、有权的男人。他们的金钱和地位特别受到年轻貌美女性的青睐;

·对妻子不满的男人。如果对夫妻关系或妻子的外貌、个性、性生活等不满,他们很可能会到家庭外寻求补偿;

·风流“唐璜”及情场玩家。这类人多半是游戏人生,玩弄女性于股掌,缺乏责任心,鲜有真正的爱情;